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39/2022-13321 文件编号 乔人工委〔2022〕17号
责任部门 乔司街道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乔司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10-31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关于乔司街道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意见

来源:乔司街道   发布时间: 2022-11-01 11:25 浏览次数:

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法制司法工委(专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求,人大乔司街道工委于8月份就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情况成立了工作调研组,并组织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调研组在前期深入走访了解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和各村社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基础上,于10月20日上午赴永东创艺园开展了实地视察,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了街道平安建设办、乔司派出所作的相关工作报告。调研组一行围绕相关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座谈交流,提出系列意见建议。

一、总体工作情况

乔司街道针对辖区32万社会人口、1万余家微小企业和征地拆迁面广量多、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高发等特点,坚持“防范打击两手抓、两手硬”,在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水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上升势头方面取得了良好实效,全年受理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46起,同比去年625起下降了60.64%。一是强组织建机制,责任压得更实。专门成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实体化运作工作专班;通过建立通报约谈、责任倒查、考核比拼机制和完善预警反制工作流程,对紧急预警、资金异动、守护者平台预警等,严格落实民警预警劝阻,对高危预警2次以上落实值班领导上门劝导,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二是强防范扩宣教,社会参与更广。通过加大“浙江反骗码”、“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力度,建立企业业主、财务人员等“考试+专项培训”机制,深化基层防诈场景建设,深入开展“停工停产十分钟上门讲反诈”等行动,强化各类诈骗关键环节宣讲,有效营造了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三是强打处攻类案,法治效率更高。通过厘清主协办民警责任分工,以境内利用公司形象对外的诈骗窝点和引流团伙为重点,落实百日行动、断卡行动等,先后采取强制措施47人,同比增长22.3%,切实增强了震慑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乔司街道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虽然取得些实效,但面对区域人多事多、社会人口流动性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等实际,部分问题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1.部分机制运行还不够顺畅。调研发现,街道部分值班领导对高危预警2次以上要上门劝导这事并不了解,预警反制工作流程机制还有待完善和落实。部分驻村干部对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了解不多,并不清楚自身承担的职责和类似案件的处置流程,责任机制有待进一步压实。

2.基层宣教队伍还不够专业。相对而言,公安干警、街村综治专干人员在防范电诈宣传上掌握的信息量比较多,宣教能力较强,而大部分街道干部、网格员、社会志愿者掌握信息有限,专业化水平不高,宣教起来难以让人入心入脑,效果打折扣,整体宣教能力仍有待提升。

3.防诈覆盖重点范围有待拓展和变换。乔司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强。调研发现,目前被骗群体多数为省外务工人员,市内人员也大量集中在外来定居新杭州人这一群体,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区域也集中在租住人口多、务工人口多的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和其他一些流动人口比较聚居的区域。从年龄上看,通讯网络诈骗被骗群体里,中青年群体中占71%,21-40岁年龄段是受害的主要对象,21-30岁年龄段人口受骗数呈现增长趋势。因此,针对外来年轻人的防诈宣教工作有待加强。

4.宣传教育针对性时效性有待增强。目前村社、网格层面宣教以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线上推文推送等传统方式为主,较少根据辖区受害群体、发案区域、案件类型等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举措,吸引力不够强。针对流动人口早出晚归、不易见面等特点,没有建立很好的宣教载体,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理想。面对面宣教有待加强,年纪偏大的老年人普遍存在对宣传内容理解不够深、不够透问题,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识别不准、应对处置不当等问题依然突出。

5.反诈场景建设更新还不够及时。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花样层出不穷,一些反诈场景没及时跟进更新,存在遗漏部分。从今年受理的案件来看,案发数量虽然大幅下降,但整体案损值却上升了2.87%,案损50万元以上有4起、超百万元有1起,而去年同期50万元以上案损仅1起。案件高发类型也在变化,主要有网络刷单、杀猪盘、网络贷款、购买虚拟物品、冒充客服、冒充熟人等,反诈场景更新有待与时俱进。

6.系统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调研时,村社干部普遍反映,大量的精力人力投入到全域土地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在反诈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如何统筹基层人力物力,合力保障电信网络治理工作是当前面对的重大课题。一些代表反映,在反诈行动中要及时跟进处置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不少群众,甚至基层干部仍未安装“浙江反骗码”“国家反诈中心APP”,数智化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此外,在举报奖励方面,群众知晓度不高,兑奖流程也还有待优化简化。

三、有关意见建议

针对问题,通过代表们座谈讨论,群策群力梳理汇总“3个方面10条意见建议”:

1.持续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全域治理。一要建立完善常态化培训机制,重点加强机关村社干部、网格员、社会志愿者等防诈反诈方面责任清单、业务知识学习,提升一线宣教水平,增强临场应对处置能力。二要建立完善多元化治理机制,将防诈反诈工作与中心工作、基层网格智治工作、个人信息泄露治理工作等有机结合,统筹推动落实,努力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工作质效。三要建立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细化各单位、各部门主责清单和协作清单,全面发动党员、代表、志愿者等加入反诈大军,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反诈新格局。四要建立完善全员化奖励机制,设立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门举报奖励基金,优化简化兑奖环节,对劝阻、举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和成功揭露、制止案件发生的广大群众实行快速奖励。

2.持续提质宣传教育,强化全民参与。一要丰富线上线下宣教模式,线下在LED屏、宣传海报、传单、彩页等常态化宣教基础上,通过建立广场、商场、超市入口、医院等宣传长廊;线上通过利用抖音、快手直播、微视频和开发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大力开展看视频兑换积分、有奖答题、积分兑换等活动,努力提升宣传教育实效。二要及时迭代更新宣教内容,建立反诈场景定期检查更新制度,及时跟进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变化更新反诈场景;以网络刷单、杀猪盘、网络贷款等为重点,梳理汇总身边案例,通过制作成漫画动画等形式,让防诈反诈宣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三要落实扫楼开门宣教行动,结合疫情扫楼工作,大力开展“敲门讲反诈”活动;加大反诈官方APP安装使用力度,全面提高知晓率、安装率、注册率,最大限度挤压电诈犯罪的生存空间。

3.持续精准数据研判,强化全员免疫。一要用好“小脑”精准研判,充分发挥好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小脑”研判作用,围绕发案特点、高发区域、作案手段、对象选择、受害职业等多维度,定期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把握反诈形势变化,提升工作科学性和针对性。二要瞄准“重点”精准施策,专题开展反诈进过渡房、进工业园区、进企业车间等活动,落实“停工宣讲10分钟”“交一个警察朋友”等工作,分类宣传、精准施策,确保宣防到点到人,实现对易受骗群体宣防理念精准投放。三要抓实“面对面”精准服务。重点关注和分析易受骗群体,针对征迁区块老年人、外来年轻人等特定人群,开展多元多样的面对面贴身宣传,通过上门讲解,向群众讲解了身边的、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和紧急止付方法等,做到“精准下药”。

以上意见建议,仅供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法制司法工委参考。   


杭州市临平区人大常委会乔司街道工作委员会

2022年10月24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关于乔司街道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意见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39/2022-13321 文件编号 乔人工委〔2022〕17号
责任部门 乔司街道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乔司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10-31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法制司法工委(专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求,人大乔司街道工委于8月份就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情况成立了工作调研组,并组织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调研组在前期深入走访了解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和各村社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基础上,于10月20日上午赴永东创艺园开展了实地视察,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了街道平安建设办、乔司派出所作的相关工作报告。调研组一行围绕相关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座谈交流,提出系列意见建议。

一、总体工作情况

乔司街道针对辖区32万社会人口、1万余家微小企业和征地拆迁面广量多、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高发等特点,坚持“防范打击两手抓、两手硬”,在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水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上升势头方面取得了良好实效,全年受理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46起,同比去年625起下降了60.64%。一是强组织建机制,责任压得更实。专门成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实体化运作工作专班;通过建立通报约谈、责任倒查、考核比拼机制和完善预警反制工作流程,对紧急预警、资金异动、守护者平台预警等,严格落实民警预警劝阻,对高危预警2次以上落实值班领导上门劝导,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二是强防范扩宣教,社会参与更广。通过加大“浙江反骗码”、“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力度,建立企业业主、财务人员等“考试+专项培训”机制,深化基层防诈场景建设,深入开展“停工停产十分钟上门讲反诈”等行动,强化各类诈骗关键环节宣讲,有效营造了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三是强打处攻类案,法治效率更高。通过厘清主协办民警责任分工,以境内利用公司形象对外的诈骗窝点和引流团伙为重点,落实百日行动、断卡行动等,先后采取强制措施47人,同比增长22.3%,切实增强了震慑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乔司街道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虽然取得些实效,但面对区域人多事多、社会人口流动性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等实际,部分问题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1.部分机制运行还不够顺畅。调研发现,街道部分值班领导对高危预警2次以上要上门劝导这事并不了解,预警反制工作流程机制还有待完善和落实。部分驻村干部对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了解不多,并不清楚自身承担的职责和类似案件的处置流程,责任机制有待进一步压实。

2.基层宣教队伍还不够专业。相对而言,公安干警、街村综治专干人员在防范电诈宣传上掌握的信息量比较多,宣教能力较强,而大部分街道干部、网格员、社会志愿者掌握信息有限,专业化水平不高,宣教起来难以让人入心入脑,效果打折扣,整体宣教能力仍有待提升。

3.防诈覆盖重点范围有待拓展和变换。乔司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强。调研发现,目前被骗群体多数为省外务工人员,市内人员也大量集中在外来定居新杭州人这一群体,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区域也集中在租住人口多、务工人口多的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和其他一些流动人口比较聚居的区域。从年龄上看,通讯网络诈骗被骗群体里,中青年群体中占71%,21-40岁年龄段是受害的主要对象,21-30岁年龄段人口受骗数呈现增长趋势。因此,针对外来年轻人的防诈宣教工作有待加强。

4.宣传教育针对性时效性有待增强。目前村社、网格层面宣教以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线上推文推送等传统方式为主,较少根据辖区受害群体、发案区域、案件类型等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举措,吸引力不够强。针对流动人口早出晚归、不易见面等特点,没有建立很好的宣教载体,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理想。面对面宣教有待加强,年纪偏大的老年人普遍存在对宣传内容理解不够深、不够透问题,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识别不准、应对处置不当等问题依然突出。

5.反诈场景建设更新还不够及时。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花样层出不穷,一些反诈场景没及时跟进更新,存在遗漏部分。从今年受理的案件来看,案发数量虽然大幅下降,但整体案损值却上升了2.87%,案损50万元以上有4起、超百万元有1起,而去年同期50万元以上案损仅1起。案件高发类型也在变化,主要有网络刷单、杀猪盘、网络贷款、购买虚拟物品、冒充客服、冒充熟人等,反诈场景更新有待与时俱进。

6.系统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调研时,村社干部普遍反映,大量的精力人力投入到全域土地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在反诈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如何统筹基层人力物力,合力保障电信网络治理工作是当前面对的重大课题。一些代表反映,在反诈行动中要及时跟进处置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不少群众,甚至基层干部仍未安装“浙江反骗码”“国家反诈中心APP”,数智化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此外,在举报奖励方面,群众知晓度不高,兑奖流程也还有待优化简化。

三、有关意见建议

针对问题,通过代表们座谈讨论,群策群力梳理汇总“3个方面10条意见建议”:

1.持续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全域治理。一要建立完善常态化培训机制,重点加强机关村社干部、网格员、社会志愿者等防诈反诈方面责任清单、业务知识学习,提升一线宣教水平,增强临场应对处置能力。二要建立完善多元化治理机制,将防诈反诈工作与中心工作、基层网格智治工作、个人信息泄露治理工作等有机结合,统筹推动落实,努力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工作质效。三要建立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细化各单位、各部门主责清单和协作清单,全面发动党员、代表、志愿者等加入反诈大军,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反诈新格局。四要建立完善全员化奖励机制,设立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门举报奖励基金,优化简化兑奖环节,对劝阻、举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和成功揭露、制止案件发生的广大群众实行快速奖励。

2.持续提质宣传教育,强化全民参与。一要丰富线上线下宣教模式,线下在LED屏、宣传海报、传单、彩页等常态化宣教基础上,通过建立广场、商场、超市入口、医院等宣传长廊;线上通过利用抖音、快手直播、微视频和开发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大力开展看视频兑换积分、有奖答题、积分兑换等活动,努力提升宣传教育实效。二要及时迭代更新宣教内容,建立反诈场景定期检查更新制度,及时跟进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变化更新反诈场景;以网络刷单、杀猪盘、网络贷款等为重点,梳理汇总身边案例,通过制作成漫画动画等形式,让防诈反诈宣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三要落实扫楼开门宣教行动,结合疫情扫楼工作,大力开展“敲门讲反诈”活动;加大反诈官方APP安装使用力度,全面提高知晓率、安装率、注册率,最大限度挤压电诈犯罪的生存空间。

3.持续精准数据研判,强化全员免疫。一要用好“小脑”精准研判,充分发挥好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小脑”研判作用,围绕发案特点、高发区域、作案手段、对象选择、受害职业等多维度,定期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把握反诈形势变化,提升工作科学性和针对性。二要瞄准“重点”精准施策,专题开展反诈进过渡房、进工业园区、进企业车间等活动,落实“停工宣讲10分钟”“交一个警察朋友”等工作,分类宣传、精准施策,确保宣防到点到人,实现对易受骗群体宣防理念精准投放。三要抓实“面对面”精准服务。重点关注和分析易受骗群体,针对征迁区块老年人、外来年轻人等特定人群,开展多元多样的面对面贴身宣传,通过上门讲解,向群众讲解了身边的、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和紧急止付方法等,做到“精准下药”。

以上意见建议,仅供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法制司法工委参考。   


杭州市临平区人大常委会乔司街道工作委员会

202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