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0/2022-06213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02-17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关于临平区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2-02-17 14:56 浏览次数:

2021年,临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工作部署,对标“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区”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为“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紧抓重点领域,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1.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区级11个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调查权和行政强制权,编制临平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项,构建形成“1支综合执法队伍+8支专业执法队伍”的行政执法体系。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赋权塘栖镇行使16个方面533项行政处罚权。通过“派驻”和“赋权”方式全面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

2.着力打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加快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全市首个企业服务中心,通过线下布局“四区一中心”实体化办事大厅,线上构建“一中心三平台八模块”立体交互式企业服务平台,打造整体智治企业服务体系,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落实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开展“民呼我为便民利企”专项活动,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大体检”活动。

3.全面深化政务改革。深化拓展党政机关和群众企业“一件事”集成改革,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高质量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全面推行执法监管清单管理,创新智能监管模式,深入推进“减证便民”举措,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应放尽放”为原则完成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延工作。加快整合基层审批资源,打造“一站式”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

(二)完善制度机制,落实科学民主决策

1.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广泛征集决策事项,专题研究2021年度临平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明确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完成时间并向社会公布。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决策环节。

2.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立项预审制,规范发文流程及审查内容清单,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内部库。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82件,牵头开展烦企扰民、涉行政处罚等专项文件清理3次,开展原余杭区800余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确保行政区划调整后各项政策有效衔接。

3.推进合法性审查有效落实。落实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合同合法性审查100%,审查意见书106份。实现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有效”覆盖,完善“镇街机构+司法所+法律顾问”的合法性审查模式,将合法性审核工作纳入镇街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编制并下发《临平区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一本通”》,形成“流程图+审查项目清单+格式样本”的统一的流程标准,提供“教科书式”指导。2021年,各镇街共审核各类合同1980余件,审核文件及其他法律事务150余件。

(三)强化监督制约,推进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1.梳理行政主体和权力事项清单。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实际及各部门职责,开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工作,依法审核并向社会公告全区第一批31家行政执法主体名单。完善各行政执法责任制单位权力事项清单,审核不认领事项874项,形成权责清晰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

2.加强执法证件和人员管理。组织全区开展行政执法证件统一换证和清理工作,及时将1000余名执法人员执法区域更换至临平,保障区政府正式成立后执法工作不断档。按照行政执法证“应领尽领”“应考尽考”要求,加强执法证申领工作,组织全区符合条件在编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截至2021年底,全区持证人数已有1200余人。

3.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三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等专项行政执法监督,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10份。开展全区水利系统行政执法质效评议,收集发现问题困难,提出整改建议。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进行集中评查、交叉评查工作,抽检行政执法案卷107份,发现各类问题221处,全部反馈责任单位并督促落实整改。

4.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梳理双随机及重点检查事项清单,取消、减少不必要的日常检查、巡查;依托信息化平台,引入风险及信用监管规则,科学、合理地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全面总结提炼“智联查”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工作,《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四化”提升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效能》获省领导批示,并获报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四)立足源头治理,高效化解社会纠纷

1.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制定行政复议简案快办工作办法,实行案件办理繁简分流,简易案件实现1个月内快速办结。拆分重建临平区行政复议数字化平台,丰富“云听证”“云调解”等数智办案功能。开展“以案治本”回头看专项行动,汇编行政案件纠错(败诉)典型案例,从源头规范行政行为。2021年,区本级行政复议案件申请总量306件,复议发案量88件,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79件,未发生经复议后被纠错案件。

2.打好行政应诉攻坚战。每周对接庭审安排、每月通报行政应诉关键指标数据,研判“两高一低”形势,对重点单位进行预警。推行区重大行政争议案件包案化解制度。完善败诉风险预警处置,预警案件及时送阅区主要领导、分管区领导,要求责任单位三日内确定包案领导,制定化解方案,每周通报案件进展。抓好负责人出庭应诉,部门、镇街出庭率达100%。2021年全区一审行政诉讼结案97件,败诉5件,败诉率仅5.15%。

3.强化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以“谁主管、谁负责、谁化解”为原则,打造以行政复议机关为主导、部门镇街为主体、社会力量共治的行政争议化解新格局。2021年,行政复议调撤率高达75.3%,一审行政诉讼调撤率48.5%,大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聚焦乔司街道全域整治、“双减”工作、亚运场馆周边环境提升等重大项目活动,及早、及小化解纠纷在一线。全年,各镇街、村社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5354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280件,调解成功率达99.9%。

(五)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

1.加强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严格落实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邀请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参加,通过邀请专家、部门“一把手”授课等方式,开展常务会议学法5次。组织全区各部门街镇法治工作分管负责人、法制机构负责人及一线执法人员90余人赴浙江大学开展为期3天的法治政府建设培训班。落实区管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共计完成5场次112人考试。

2.丰富法律服务供给。建立全区普法责任清单,成立“8090”普法志愿宣讲团,制作《学法看法》栏目、拍摄成普法情景剧,培育“沁少年”普法工作站及阡言普法公益服务中心等社会普法组织。深耕“全业务全地域全时空”工作模式,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亭,为群众提供7×24 小时不间断法律服务,打造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圈。深入抓好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实现法律服务不出村。

3.深入基层依法治理。以法治政府“最佳实践”及各类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2021年,塘栖司法所获评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南苑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枫桥式”司法所,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5个。持续推进塘栖镇、崇贤街道、东湖街道省市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建设具有临平辨识度的法治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法治建设力量不足,事多人少矛盾突出,人员专业能力还不能完全匹配工作任务要求;行政执法规范化有待加强,“三项制度”落实还不够全面,部门间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两高一低”整治压力较大,重实体、轻程序情况仍然存在;社会参与法治建设深度不够,群众知晓度、满意度有待提升。

三、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情况

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法治建设情况汇报,部署重点工作。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委员会办公室会议、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暨府院府检联席会议等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工作。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党委巡察内容,将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纳入区大党建考核范围。

四、2022年工作思路

1.进一步深入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纳入法治规划、年度法治考核、区管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和各项法治培训中,不断增强法治自信、法治自觉,引领带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在临平走深走实、入心入行,全面提升全区依法行政水平。

2.进一步压实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督查考评和督促落实,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形成闭环责任体系。

3.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强化监督机制。继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探索建立以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为核心的行政执法评议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公开评议、行政执法专项监督、监督结果运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倒逼行政执法责任制单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舆情回应,注重政民互动,提高公众满意度。

4.进一步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完成原余杭区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建立临平区规范性文件体系。严格推行备案审查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落实,提升目录编制的科学性。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推进决策后评估工作。

5.进一步深化基层法治建设。以塘栖、崇贤、东湖三个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继续推动乡镇(街道)、村(社)两级重大决策、合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全覆盖。进一步落实审查力量,巩固深化司法所为主以,吸收公职律师、社会律师、专家参与的法律顾问制度,提升法制审核能力,提高审查质量。

6.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完善多元化行政争议调解机制,抓好负责人出庭应诉、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落实领导包案,“一案一方案”跟踪到底,从源头改善“两高一低”现状。继续落实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合力,强化调解与公证、仲裁、复议、诉讼、行政裁决的有效衔接,不断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杭州市临平区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docx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关于临平区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0/2022-06213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02-17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2021年,临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工作部署,对标“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区”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为“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紧抓重点领域,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1.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区级11个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调查权和行政强制权,编制临平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项,构建形成“1支综合执法队伍+8支专业执法队伍”的行政执法体系。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赋权塘栖镇行使16个方面533项行政处罚权。通过“派驻”和“赋权”方式全面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

2.着力打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加快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全市首个企业服务中心,通过线下布局“四区一中心”实体化办事大厅,线上构建“一中心三平台八模块”立体交互式企业服务平台,打造整体智治企业服务体系,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落实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开展“民呼我为便民利企”专项活动,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大体检”活动。

3.全面深化政务改革。深化拓展党政机关和群众企业“一件事”集成改革,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高质量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全面推行执法监管清单管理,创新智能监管模式,深入推进“减证便民”举措,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应放尽放”为原则完成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延工作。加快整合基层审批资源,打造“一站式”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

(二)完善制度机制,落实科学民主决策

1.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广泛征集决策事项,专题研究2021年度临平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明确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完成时间并向社会公布。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决策环节。

2.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立项预审制,规范发文流程及审查内容清单,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内部库。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82件,牵头开展烦企扰民、涉行政处罚等专项文件清理3次,开展原余杭区800余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确保行政区划调整后各项政策有效衔接。

3.推进合法性审查有效落实。落实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合同合法性审查100%,审查意见书106份。实现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有效”覆盖,完善“镇街机构+司法所+法律顾问”的合法性审查模式,将合法性审核工作纳入镇街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编制并下发《临平区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一本通”》,形成“流程图+审查项目清单+格式样本”的统一的流程标准,提供“教科书式”指导。2021年,各镇街共审核各类合同1980余件,审核文件及其他法律事务150余件。

(三)强化监督制约,推进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1.梳理行政主体和权力事项清单。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实际及各部门职责,开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工作,依法审核并向社会公告全区第一批31家行政执法主体名单。完善各行政执法责任制单位权力事项清单,审核不认领事项874项,形成权责清晰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

2.加强执法证件和人员管理。组织全区开展行政执法证件统一换证和清理工作,及时将1000余名执法人员执法区域更换至临平,保障区政府正式成立后执法工作不断档。按照行政执法证“应领尽领”“应考尽考”要求,加强执法证申领工作,组织全区符合条件在编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截至2021年底,全区持证人数已有1200余人。

3.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三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等专项行政执法监督,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10份。开展全区水利系统行政执法质效评议,收集发现问题困难,提出整改建议。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进行集中评查、交叉评查工作,抽检行政执法案卷107份,发现各类问题221处,全部反馈责任单位并督促落实整改。

4.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梳理双随机及重点检查事项清单,取消、减少不必要的日常检查、巡查;依托信息化平台,引入风险及信用监管规则,科学、合理地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全面总结提炼“智联查”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工作,《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四化”提升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效能》获省领导批示,并获报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四)立足源头治理,高效化解社会纠纷

1.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制定行政复议简案快办工作办法,实行案件办理繁简分流,简易案件实现1个月内快速办结。拆分重建临平区行政复议数字化平台,丰富“云听证”“云调解”等数智办案功能。开展“以案治本”回头看专项行动,汇编行政案件纠错(败诉)典型案例,从源头规范行政行为。2021年,区本级行政复议案件申请总量306件,复议发案量88件,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79件,未发生经复议后被纠错案件。

2.打好行政应诉攻坚战。每周对接庭审安排、每月通报行政应诉关键指标数据,研判“两高一低”形势,对重点单位进行预警。推行区重大行政争议案件包案化解制度。完善败诉风险预警处置,预警案件及时送阅区主要领导、分管区领导,要求责任单位三日内确定包案领导,制定化解方案,每周通报案件进展。抓好负责人出庭应诉,部门、镇街出庭率达100%。2021年全区一审行政诉讼结案97件,败诉5件,败诉率仅5.15%。

3.强化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以“谁主管、谁负责、谁化解”为原则,打造以行政复议机关为主导、部门镇街为主体、社会力量共治的行政争议化解新格局。2021年,行政复议调撤率高达75.3%,一审行政诉讼调撤率48.5%,大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聚焦乔司街道全域整治、“双减”工作、亚运场馆周边环境提升等重大项目活动,及早、及小化解纠纷在一线。全年,各镇街、村社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5354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280件,调解成功率达99.9%。

(五)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

1.加强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严格落实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邀请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参加,通过邀请专家、部门“一把手”授课等方式,开展常务会议学法5次。组织全区各部门街镇法治工作分管负责人、法制机构负责人及一线执法人员90余人赴浙江大学开展为期3天的法治政府建设培训班。落实区管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共计完成5场次112人考试。

2.丰富法律服务供给。建立全区普法责任清单,成立“8090”普法志愿宣讲团,制作《学法看法》栏目、拍摄成普法情景剧,培育“沁少年”普法工作站及阡言普法公益服务中心等社会普法组织。深耕“全业务全地域全时空”工作模式,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亭,为群众提供7×24 小时不间断法律服务,打造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圈。深入抓好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实现法律服务不出村。

3.深入基层依法治理。以法治政府“最佳实践”及各类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2021年,塘栖司法所获评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南苑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枫桥式”司法所,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5个。持续推进塘栖镇、崇贤街道、东湖街道省市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建设具有临平辨识度的法治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法治建设力量不足,事多人少矛盾突出,人员专业能力还不能完全匹配工作任务要求;行政执法规范化有待加强,“三项制度”落实还不够全面,部门间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两高一低”整治压力较大,重实体、轻程序情况仍然存在;社会参与法治建设深度不够,群众知晓度、满意度有待提升。

三、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情况

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法治建设情况汇报,部署重点工作。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委员会办公室会议、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暨府院府检联席会议等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工作。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党委巡察内容,将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纳入区大党建考核范围。

四、2022年工作思路

1.进一步深入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纳入法治规划、年度法治考核、区管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和各项法治培训中,不断增强法治自信、法治自觉,引领带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在临平走深走实、入心入行,全面提升全区依法行政水平。

2.进一步压实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督查考评和督促落实,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形成闭环责任体系。

3.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强化监督机制。继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探索建立以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为核心的行政执法评议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公开评议、行政执法专项监督、监督结果运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倒逼行政执法责任制单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舆情回应,注重政民互动,提高公众满意度。

4.进一步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完成原余杭区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建立临平区规范性文件体系。严格推行备案审查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落实,提升目录编制的科学性。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推进决策后评估工作。

5.进一步深化基层法治建设。以塘栖、崇贤、东湖三个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继续推动乡镇(街道)、村(社)两级重大决策、合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全覆盖。进一步落实审查力量,巩固深化司法所为主以,吸收公职律师、社会律师、专家参与的法律顾问制度,提升法制审核能力,提高审查质量。

6.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完善多元化行政争议调解机制,抓好负责人出庭应诉、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落实领导包案,“一案一方案”跟踪到底,从源头改善“两高一低”现状。继续落实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合力,强化调解与公证、仲裁、复议、诉讼、行政裁决的有效衔接,不断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杭州市临平区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