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8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6-27 14:36 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杨亮代表:

 您好!您的《关于加快推进安隐寺旧址保护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落实牵头责任单位,制定实施计划。我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将文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区划调整以来,我区召开文物相关会议10余次,区领导先后10余次带队实地踏勘重要文博文物单位10余处,研究部署文物保护相关工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临平区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作,注重资源整合,形成定期会商、情况通报、联合执法等共抓机制。 我局制定下发《临平区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制度》、《临平区施工工地地下文物保护制度》等制度,对各镇街、平台实施本辖区内巡查工作、安全保护工作进行了量化、程序化规范;协调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规资分局等,在施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中,各部门联动配合,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临平安隐寺旧址的保护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临平区旅游事业将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我局高度重视,局领导多次到实地调查,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也向区领导进行汇报。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如在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建设须履行相关报批程序,方可实施。我局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报批相关服务指导协调工作。     

二、关于加快批建安隐文化公园。文化与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建设文化公园有利于丰富临平区的优质旅游资源。 我局充分意识到,区划调整之后急需梳理临平区的文化历史脉络,充分挖掘和凸显临平的人文特色。临平山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将助力临平文旅名片的打造。目前,住建局绿化处正在深化由规资分局研究提出打造动感活力的都市记忆型城市绿道网络,串联城市山水文脉资源的空中生活廊道。安隐寺遗址公园为该方案的重要景观节点,节点将钱江社区西侧连带包含安平、省古树名木保护区在内的安隐寺旧址整体打造,作为临平山南侧登山入口,发掘和凸显临平山山水人文特色的重要有机更新片区。 我局也将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专业优势,积极为该方案的实施建言献策,向上级机关反映,推动安隐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在安隐寺旧址前的安平泉于2009年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局也将依法对其进行保护。在安隐寺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明确安平泉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监督。     

三、加强安隐文化挖掘提炼。区委宣传部、我局等部门正组织有关专家对包括安隐寺在内的临平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前期已多次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就如何打造临平文化进行多方论证。同时还将成立临平学研究中心,进行文化研究和保护利用,提升临平文化软实力。 目前,临平区的运河沿线丝绸文化、吴越文化等得到了持续性传承,古镇文化、漕运文化、名人文化等源远流长。余杭滚灯、元帅庙会、蚕丝织造技艺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出重要贡献。我局将积极协调临平新城、区住建局等部门在推进“南融”战略实施过程中,传承与利用安隐寺等旧址,做好保护与旧址周边用地的合理开发。第一,进一步提炼安隐寺的文化历史价值,积极与区文化建设相融合。将安隐寺和安平泉相关的诗词等文学作品融入到目前的开发建设中。第二,结合正在打造动感活力的都市记忆型城市绿道网络,落实集遗址保护、安隐文化展示、休闲活动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与上塘河遗产保护项目隆兴桥、桂芳桥、石笕、九曲营、瓶山等结合,通过创意设计进一步强化文化标识,增设科普内容。第三,凸显宋韵临平特色,聚焦资源保护、优化利用、景观提升3个方面,完善总体空间格局规划。 我局作为文物行政部门,将继续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我区文物保护和开发等相关工作。

最后,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文物保护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人大议案 >
关于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8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6-27 14:36 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杨亮代表:

 您好!您的《关于加快推进安隐寺旧址保护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落实牵头责任单位,制定实施计划。我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将文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区划调整以来,我区召开文物相关会议10余次,区领导先后10余次带队实地踏勘重要文博文物单位10余处,研究部署文物保护相关工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临平区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作,注重资源整合,形成定期会商、情况通报、联合执法等共抓机制。 我局制定下发《临平区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制度》、《临平区施工工地地下文物保护制度》等制度,对各镇街、平台实施本辖区内巡查工作、安全保护工作进行了量化、程序化规范;协调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规资分局等,在施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中,各部门联动配合,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临平安隐寺旧址的保护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临平区旅游事业将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我局高度重视,局领导多次到实地调查,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也向区领导进行汇报。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如在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建设须履行相关报批程序,方可实施。我局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报批相关服务指导协调工作。     

二、关于加快批建安隐文化公园。文化与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建设文化公园有利于丰富临平区的优质旅游资源。 我局充分意识到,区划调整之后急需梳理临平区的文化历史脉络,充分挖掘和凸显临平的人文特色。临平山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将助力临平文旅名片的打造。目前,住建局绿化处正在深化由规资分局研究提出打造动感活力的都市记忆型城市绿道网络,串联城市山水文脉资源的空中生活廊道。安隐寺遗址公园为该方案的重要景观节点,节点将钱江社区西侧连带包含安平、省古树名木保护区在内的安隐寺旧址整体打造,作为临平山南侧登山入口,发掘和凸显临平山山水人文特色的重要有机更新片区。 我局也将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专业优势,积极为该方案的实施建言献策,向上级机关反映,推动安隐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在安隐寺旧址前的安平泉于2009年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局也将依法对其进行保护。在安隐寺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明确安平泉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监督。     

三、加强安隐文化挖掘提炼。区委宣传部、我局等部门正组织有关专家对包括安隐寺在内的临平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前期已多次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就如何打造临平文化进行多方论证。同时还将成立临平学研究中心,进行文化研究和保护利用,提升临平文化软实力。 目前,临平区的运河沿线丝绸文化、吴越文化等得到了持续性传承,古镇文化、漕运文化、名人文化等源远流长。余杭滚灯、元帅庙会、蚕丝织造技艺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出重要贡献。我局将积极协调临平新城、区住建局等部门在推进“南融”战略实施过程中,传承与利用安隐寺等旧址,做好保护与旧址周边用地的合理开发。第一,进一步提炼安隐寺的文化历史价值,积极与区文化建设相融合。将安隐寺和安平泉相关的诗词等文学作品融入到目前的开发建设中。第二,结合正在打造动感活力的都市记忆型城市绿道网络,落实集遗址保护、安隐文化展示、休闲活动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与上塘河遗产保护项目隆兴桥、桂芳桥、石笕、九曲营、瓶山等结合,通过创意设计进一步强化文化标识,增设科普内容。第三,凸显宋韵临平特色,聚焦资源保护、优化利用、景观提升3个方面,完善总体空间格局规划。 我局作为文物行政部门,将继续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我区文物保护和开发等相关工作。

最后,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文物保护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