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7/2022-11796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财政局(国资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财政局(国资办)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08-10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关于临平区2021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来源: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 2022-08-10 15:00 浏览次数:

      一、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

临平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为19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123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48.11亿元,区本级支出预算为143.45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我区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经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对2021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作部分变更调整。调整后,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变更为23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5亿元,调整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183.52亿元,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178.27亿元(含开发区和街道30.53亿元),塘栖镇为5.25亿元。加上截至2021年12月底实际收到的上级补助,以及扣除清理收回支出预算指标后,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预算为186.35亿元。

二、2021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区收支决算情况。202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47.0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6.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1.3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4.36%。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2.8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14%。

2.区本级收入决算情况。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2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4.52%:其中税收收入140.06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4.46%;非税收入6.23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5.91%。

3.区本级支出决算情况。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7.7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17%。

4.全区收支平衡情况。按照2021年财政结算体制,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体制结算可用资金为129.29亿元,加上固定补助20亿元、省市专项补助5.18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0.37亿元、上年专项结余2.18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85亿元、政府性基金调入资金20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体制可用资金为203.87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2.8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4.8亿元,收支相抵,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结余为16.18亿元,其中净结余14.07亿元(纯本级8.14亿元,镇街及开发区5.93亿元),专项结余2.11亿元。专项结余2.11亿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915万元,公共安全3076万元,教育支出598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607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03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1万元,卫生健康支出91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12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94万元,农林水支出521万元,交通运输支出75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7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540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6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全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净结余14.0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收入决算情况。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2.5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3.74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9.81亿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5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17亿元,专项债券收入5.25亿元。

2.支出决算情况。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3.14亿元,完成预算的97.5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49.48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9.65亿元,专项债券支出5.25亿元。

3.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上年结转12.46亿元、省市补助1.13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5.40亿元,2021年可用资金为241.56亿元。支出为173.14亿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资金20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9.14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86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7.42亿元,专项结转下年使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各国有公司收益情况,2021年全区各国有公司的应交利润未达到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下限,故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无。根据决算情况,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万元,主要是收到4万元转移性收入补助,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0万元。

收支相抵,结余4万元,专项结转下年使用。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我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统一纳入省市统筹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我区管理。

由于重大改革,2021年年初预算及预算调整未编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根据决算情况,2021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完成7.07亿元,支出完成为4.90亿元。收入加上结余资金0.95亿元,2021年可用资金为8.02亿元,支出4.90亿元,收支相抵,结余为3.12亿元。

(五)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经省财政厅批准下达,2021年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65.59亿元,新增债券20.92亿元。2021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8.65亿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六)“三公”经费情况

2021年临平区各部门(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合计2810.80万元。

(七)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2021年临平区无对下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八)绩效评价开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2021年,区财政局共安排财政绩效重点评价项目6个,涉及财政资金共计39004万元,总体评价结论分别为:集体经济经营性发展项目,良好;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项目,中等;“三农”人才培养项目,优秀;民宿(农家乐)财政扶持项目,良好;新认定省级研究院、省级研发中心奖励资金项目,优秀;专利授权财政奖励项目,良好。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1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3.1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4亿元。根据开发区财政结算体制,当年实现体制可用资金15.7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0.02亿元,上年结余0.09亿元,2021年开发区财政可用资金为15.87亿元,2021年支出完成15.27亿元,滚存结余0.60亿元。

(二)街道

2021年临平等六个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74.7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99亿元。根据街道财政结算体制,当年实现体制可用资金15.49亿元,加上区级补助2.18亿元,上年结余2亿元,街道财政当年可用资金为19.67亿元。2021年支出完成14.87亿元。2021年街道财政滚存结余4.80亿元。

2021年,全区财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财政工作始终坚持财为政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区划调整两区财权事权划分工作,同时积极发挥财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积极作用,为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贡献财政力量。一是多措并举,保障收支平稳运行。收入方面,通过强化财源培育、出台产业新政和人才新政,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新经济,做强做优总部经济;抓好收入组织,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府债券新增额度共计20.92亿元,切实服务我区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支出方面,全力做好民生、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资金保障,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部门经费支出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二是精准施策,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制定出台《杭州市临平区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和7个配套文件高效推进产业基金运作,撬动社会资本不低于80亿元;制定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99条、人才新政、“强村富农”等农林水政策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不断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提升惠企服务水平。三是深化改革,重点推进财政管理。制定出台新一轮镇街、平台财政体制,提升镇街、平台财政保障能力,鼓励镇街、平台大力培育产业;全力推进预算一体化改革,相关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出台《临平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6个预算绩效管理文件,推动项目绩效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

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政刚性支出压力较大,财政绩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2022年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32.8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8.85%,同比下降14.48%,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增长0.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7.43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6.36%,同比下降20.55%,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下降8.69%。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12亿元,为预算的50.69%,同比增长71.10%。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00亿元,为预算的50.56%,同比增长79.84%,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3亿元,临平等六个街道支出4.39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94.18亿元,为预算的48.9%,同比增长137.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7.37亿元。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42.11亿元,为预算的82.11%,同比增长229.9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完成123.42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各国有公司的应交利润未达到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下限,故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及执行均无。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17亿元,为预算的36.82%,支出为2.50亿元,为预算的47.28%。

(五)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2021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65.5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为99.79亿元,专项债务限额为165.80亿元。2022年上半年,省财政厅批准下达我区新增一般债券额度10.00亿元,专项债券33.95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调整为309.5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为109.79亿元,专项债务限额为199.75亿元。

2021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8.6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96.6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161.97亿元。2022年上半年新增到账一般债券3.00亿元,专项债券15.55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77.20亿元。

二、上半年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以及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明显加大等不利因素,全区财政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力保全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全力以赴稳主体稳经济

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早退”、“快享”,积极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度,加强库款调度,全力做好退税资金保障。1-6月全区完成留抵退税29.16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1-6月缓交税费10.10亿元。二是强化政策集成落地。全面承接国务院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出台服务业纾困解难30条、金融助企纾困18条、稳经济50条等系列政策,推动政策集成落地。三是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成立惠企政策专班,依托全省率先成立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企业服务中心,打通多部门数据,加快实现各类惠企政策全流程“一网通兑”、直达快享。今年上半年已兑现各项惠企扶持资金12.62亿元。四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加快落实租金减免政策,上半年区属国企对区内466户小微企业、326户个体工商户完成租金减免共8511万元。同时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10%;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对于4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将预留采购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五是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积极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共计发放补贴资金4903万元,其中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发放2733万元,惠及市场主体2465家。

(二)主动作为稳增长促发展

一是发挥专项债稳投资作用。抢抓政策“窗口期”,谋深谋实专项债项目前期准备,2022年共争取新增债券33.95亿元,新增债券额度全市各区县第一。加快专项债券支出进度,充分发挥专项债扩投资稳增长积极作用。二是助力释放消费动能。突出消费对活跃社会经济的关键作用,针对汽车行业困难启动2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实施,带动汽车消费6.75亿元。重点通过发放消费券,促进文旅体消费、繁荣夜经济、首店经济。三是加大财政金融供给。聚焦融资难的问题,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上半年贷款担保余额4.85亿元,同比增长105%。设立2亿元应急周转资金,积极落实“见贷即转”模式,上半年共服务区内中小企业714家,累计使用应急周转资金40.37亿元。四是发挥产业基金支持作用。加快临平区政府产业基金投资运作,引导金融资本更好地支持我区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和产业创新。已累计对接跟进项目44个项目,涉及金额70亿元。已批复项目13个,批复出资26.34亿元,实际出资20.74亿元。

(三)聚焦聚力保民生保重点

一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提高支出均衡性、科学性和严格性。严控一般性支出,紧紧兜牢“三保”底线,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保障,民生支出共计61.30亿元。二是强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及时筹措调度资金,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在年初预算1.9亿元的基础上,上半年再追加安排防疫资金4.5亿元。建立抗疫资金拨付应急机制和审批程序,规范资金使用。三是积极保障亚运筹办。2022年统筹安排1.55亿元专项支持亚运保障和场馆运营。加强制度设计,制定《临平区“亚运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四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统筹调度资金,全力支持保障地铁、运河二通道、乔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推进。

(四)蹄疾步稳推进数字化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预算一体化管理。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围绕“预算管理一体化、财政收支一盘棋”的管理新模式,持续深化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完成预算批复、预算调整和调剂、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新模块的运用和上线。二是加强国资国企数字监管。打造国有资产数字化综合监管系统,推进国资监管数据与国企内部业务数据交互,构建统一门户、人力资源、财务监管、预警管理系统等12个子系统。上半年已完成系统搭建并逐步在区属国企开展应用。三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打造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已完成系统框架搭设和主流程设计,通过将项目管理全流程纳入数字化监管,有效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五)多管齐下优管理强绩效

一是扎实推进公款竞争性存放。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扎实推进公款存放工作。出台《临平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款存放管理办法》等文件,指导行政事业单位有序开展公款竞争性存放工作。二是推进竣工财务决算。全面梳理项目,制定《临平区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方案》,创新制定“一项目一方案”制度,结合项目实际分层分类管理 进一步加快并规范决算工作。三是推进低效资产处置。开展低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出台实施方案,督促相关部门、镇街(平台)、区属国企加快处置、规范处置,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四是加强国企财务管理。出台《临平区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强化国有资企业资金存放、企业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指导和财务监管,力促国有企业提质增效。

三、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全区财政工作将继续围绕“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总目标和打造“六个样板地”中心工作,强化财政统筹,服务全区大局,大抓落实、狠抓落实,切实稳收入、优支出、兜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统筹谋划稳定财政收支

一是稳住收入基本盘。将稳收支、稳运行放在突出位置,统筹退税减税和组织收入工作,建立收入分析预判研判机制,把握好收入的力度和节奏,为一揽子政策落地和保民生保重点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二是加强税源培植。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行业部门力量,通过集中宣讲、送政策上门等方式,服务区内企业,全区上下形成统筹协作、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调动镇街、平台税源建设工作积极性,鼓励做强税源培植、做大财政总量、做优结构质量。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夯实财政安全运行的基础。坚决贯彻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落实,严控和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收回机制,对半年度、三季度执行低于一定比例或确属无需使用的资金,按规定调整用于急需领域。四是加强绩效管理。做好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工作,出台《临平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实施办法》。制定政府投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和细化评估流程。根据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计划完成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并加强重点评价结果应用。

(二)千方百计稳定经济运行

一是全力帮助企业纾困。以“八大攻坚”行动为牵引,持续落实落细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通过提早谋划、业务培训、强化管理等措施,切实加快直达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给予担保额度、期限、费率等政策倾斜。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指导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人修订采购文件,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20%,降低履约保证金缴纳比例。二是狠抓专项债券支出进度。建立专项债券支出进度周统计、周通报和预警机制,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投资稳增长作用,力争8月底前债券资金支出进度达100%。同时,按照“储备入库一批、发行使用一批、入库建设一批”要求,积极运用专项债券储备系统,做深做实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常态化储备。按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加强对专项债券风险的有效防控,做到“借、用、管、还”闭环管理,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使用高效、风险可控。三是超前谋划政策储备。密切跟踪新形势新情况,精准把握政策提前量和冗余度,在纾困减负、稳岗稳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加强政策研究,超前谋划。根据形势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部署,适时优化存量政策、出台增量政策,确保政策、资金跑在风险、困难前面。四是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产业基金出资,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在医疗健康、科技、消费服务等领域挖掘、投资优质项目,赋能产业发展。

(三)立足大局抓好数字化改革

一是用好国有资产数字化综合监管系统。加快推动系统见效,将充分运用系统优势,聚焦防范企业债务、投资、法律、金融、运营等风险,及时做好重要数据收集研判和监测预警,为重大决策运行、大额资金动态等重点业务监管提供应用支持。二是持续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和投入使用,通过系统化管理,摸清项目底数,实现自动预警和通报,逐步做到项目预算智能填报及可视化管理,切实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质效。三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规范实施。加快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推进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编制科学化,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四)多措并举抓紧国资监管

一是推动国有企业主业化发展。找准定位,适应市场化竞争要求,增强国企经营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督促企业制订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各国有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确定一至二项主业,今后以主业为核心开展工作,鼓励围绕主业进行投资、运营,逐步剥离非主业业务。二是持续推进低效资产处置工作。明确责任清单,抓好责任落实,做好资产闲置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快处置进度,加快盘活存量资产。三是加强重大事项监管。制定出台《临平区国有企业资产及重大事项管理操作指引》,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强化对外投资、发行债券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审核,进一步规范区属企业资金账户及存放、资金筹集、资金信用输出等资金信用管理。

附表:

附表:2021年决算报告收支表及2022年半年度收支表.xls

债务情况公开表.pdf

临平区2021年“三公”经费决算情况.pdf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关于临平区2021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7/2022-11796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财政局(国资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财政局(国资办)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08-10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一、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

临平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为19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123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48.11亿元,区本级支出预算为143.45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我区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经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对2021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作部分变更调整。调整后,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变更为23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5亿元,调整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183.52亿元,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178.27亿元(含开发区和街道30.53亿元),塘栖镇为5.25亿元。加上截至2021年12月底实际收到的上级补助,以及扣除清理收回支出预算指标后,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预算为186.35亿元。

二、2021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区收支决算情况。202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47.0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6.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1.3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4.36%。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2.8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14%。

2.区本级收入决算情况。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2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4.52%:其中税收收入140.06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4.46%;非税收入6.23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5.91%。

3.区本级支出决算情况。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7.7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17%。

4.全区收支平衡情况。按照2021年财政结算体制,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体制结算可用资金为129.29亿元,加上固定补助20亿元、省市专项补助5.18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0.37亿元、上年专项结余2.18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85亿元、政府性基金调入资金20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体制可用资金为203.87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2.8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4.8亿元,收支相抵,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结余为16.18亿元,其中净结余14.07亿元(纯本级8.14亿元,镇街及开发区5.93亿元),专项结余2.11亿元。专项结余2.11亿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915万元,公共安全3076万元,教育支出598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607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03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1万元,卫生健康支出91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12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94万元,农林水支出521万元,交通运输支出75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7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540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6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全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净结余14.0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收入决算情况。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2.5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3.74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9.81亿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5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17亿元,专项债券收入5.25亿元。

2.支出决算情况。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3.14亿元,完成预算的97.5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49.48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9.65亿元,专项债券支出5.25亿元。

3.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上年结转12.46亿元、省市补助1.13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5.40亿元,2021年可用资金为241.56亿元。支出为173.14亿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资金20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9.14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86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7.42亿元,专项结转下年使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各国有公司收益情况,2021年全区各国有公司的应交利润未达到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下限,故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无。根据决算情况,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万元,主要是收到4万元转移性收入补助,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0万元。

收支相抵,结余4万元,专项结转下年使用。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我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统一纳入省市统筹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我区管理。

由于重大改革,2021年年初预算及预算调整未编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根据决算情况,2021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完成7.07亿元,支出完成为4.90亿元。收入加上结余资金0.95亿元,2021年可用资金为8.02亿元,支出4.90亿元,收支相抵,结余为3.12亿元。

(五)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经省财政厅批准下达,2021年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65.59亿元,新增债券20.92亿元。2021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8.65亿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六)“三公”经费情况

2021年临平区各部门(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合计2810.80万元。

(七)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2021年临平区无对下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八)绩效评价开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2021年,区财政局共安排财政绩效重点评价项目6个,涉及财政资金共计39004万元,总体评价结论分别为:集体经济经营性发展项目,良好;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项目,中等;“三农”人才培养项目,优秀;民宿(农家乐)财政扶持项目,良好;新认定省级研究院、省级研发中心奖励资金项目,优秀;专利授权财政奖励项目,良好。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1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3.1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4亿元。根据开发区财政结算体制,当年实现体制可用资金15.7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0.02亿元,上年结余0.09亿元,2021年开发区财政可用资金为15.87亿元,2021年支出完成15.27亿元,滚存结余0.60亿元。

(二)街道

2021年临平等六个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74.7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99亿元。根据街道财政结算体制,当年实现体制可用资金15.49亿元,加上区级补助2.18亿元,上年结余2亿元,街道财政当年可用资金为19.67亿元。2021年支出完成14.87亿元。2021年街道财政滚存结余4.80亿元。

2021年,全区财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财政工作始终坚持财为政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区划调整两区财权事权划分工作,同时积极发挥财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积极作用,为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贡献财政力量。一是多措并举,保障收支平稳运行。收入方面,通过强化财源培育、出台产业新政和人才新政,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新经济,做强做优总部经济;抓好收入组织,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府债券新增额度共计20.92亿元,切实服务我区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支出方面,全力做好民生、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资金保障,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部门经费支出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二是精准施策,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制定出台《杭州市临平区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和7个配套文件高效推进产业基金运作,撬动社会资本不低于80亿元;制定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99条、人才新政、“强村富农”等农林水政策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不断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提升惠企服务水平。三是深化改革,重点推进财政管理。制定出台新一轮镇街、平台财政体制,提升镇街、平台财政保障能力,鼓励镇街、平台大力培育产业;全力推进预算一体化改革,相关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出台《临平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6个预算绩效管理文件,推动项目绩效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

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政刚性支出压力较大,财政绩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2022年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32.8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8.85%,同比下降14.48%,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增长0.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7.43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6.36%,同比下降20.55%,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下降8.69%。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12亿元,为预算的50.69%,同比增长71.10%。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00亿元,为预算的50.56%,同比增长79.84%,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3亿元,临平等六个街道支出4.39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94.18亿元,为预算的48.9%,同比增长137.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7.37亿元。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42.11亿元,为预算的82.11%,同比增长229.9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完成123.42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各国有公司的应交利润未达到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下限,故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及执行均无。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17亿元,为预算的36.82%,支出为2.50亿元,为预算的47.28%。

(五)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2021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65.5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为99.79亿元,专项债务限额为165.80亿元。2022年上半年,省财政厅批准下达我区新增一般债券额度10.00亿元,专项债券33.95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调整为309.5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为109.79亿元,专项债务限额为199.75亿元。

2021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8.6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96.6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161.97亿元。2022年上半年新增到账一般债券3.00亿元,专项债券15.55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77.20亿元。

二、上半年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以及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明显加大等不利因素,全区财政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力保全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全力以赴稳主体稳经济

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早退”、“快享”,积极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度,加强库款调度,全力做好退税资金保障。1-6月全区完成留抵退税29.16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1-6月缓交税费10.10亿元。二是强化政策集成落地。全面承接国务院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出台服务业纾困解难30条、金融助企纾困18条、稳经济50条等系列政策,推动政策集成落地。三是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成立惠企政策专班,依托全省率先成立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企业服务中心,打通多部门数据,加快实现各类惠企政策全流程“一网通兑”、直达快享。今年上半年已兑现各项惠企扶持资金12.62亿元。四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加快落实租金减免政策,上半年区属国企对区内466户小微企业、326户个体工商户完成租金减免共8511万元。同时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10%;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对于4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将预留采购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五是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积极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共计发放补贴资金4903万元,其中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发放2733万元,惠及市场主体2465家。

(二)主动作为稳增长促发展

一是发挥专项债稳投资作用。抢抓政策“窗口期”,谋深谋实专项债项目前期准备,2022年共争取新增债券33.95亿元,新增债券额度全市各区县第一。加快专项债券支出进度,充分发挥专项债扩投资稳增长积极作用。二是助力释放消费动能。突出消费对活跃社会经济的关键作用,针对汽车行业困难启动2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实施,带动汽车消费6.75亿元。重点通过发放消费券,促进文旅体消费、繁荣夜经济、首店经济。三是加大财政金融供给。聚焦融资难的问题,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上半年贷款担保余额4.85亿元,同比增长105%。设立2亿元应急周转资金,积极落实“见贷即转”模式,上半年共服务区内中小企业714家,累计使用应急周转资金40.37亿元。四是发挥产业基金支持作用。加快临平区政府产业基金投资运作,引导金融资本更好地支持我区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和产业创新。已累计对接跟进项目44个项目,涉及金额70亿元。已批复项目13个,批复出资26.34亿元,实际出资20.74亿元。

(三)聚焦聚力保民生保重点

一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提高支出均衡性、科学性和严格性。严控一般性支出,紧紧兜牢“三保”底线,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保障,民生支出共计61.30亿元。二是强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及时筹措调度资金,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在年初预算1.9亿元的基础上,上半年再追加安排防疫资金4.5亿元。建立抗疫资金拨付应急机制和审批程序,规范资金使用。三是积极保障亚运筹办。2022年统筹安排1.55亿元专项支持亚运保障和场馆运营。加强制度设计,制定《临平区“亚运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四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统筹调度资金,全力支持保障地铁、运河二通道、乔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推进。

(四)蹄疾步稳推进数字化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预算一体化管理。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围绕“预算管理一体化、财政收支一盘棋”的管理新模式,持续深化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完成预算批复、预算调整和调剂、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新模块的运用和上线。二是加强国资国企数字监管。打造国有资产数字化综合监管系统,推进国资监管数据与国企内部业务数据交互,构建统一门户、人力资源、财务监管、预警管理系统等12个子系统。上半年已完成系统搭建并逐步在区属国企开展应用。三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打造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已完成系统框架搭设和主流程设计,通过将项目管理全流程纳入数字化监管,有效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五)多管齐下优管理强绩效

一是扎实推进公款竞争性存放。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扎实推进公款存放工作。出台《临平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款存放管理办法》等文件,指导行政事业单位有序开展公款竞争性存放工作。二是推进竣工财务决算。全面梳理项目,制定《临平区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方案》,创新制定“一项目一方案”制度,结合项目实际分层分类管理 进一步加快并规范决算工作。三是推进低效资产处置。开展低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出台实施方案,督促相关部门、镇街(平台)、区属国企加快处置、规范处置,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四是加强国企财务管理。出台《临平区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强化国有资企业资金存放、企业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指导和财务监管,力促国有企业提质增效。

三、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全区财政工作将继续围绕“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总目标和打造“六个样板地”中心工作,强化财政统筹,服务全区大局,大抓落实、狠抓落实,切实稳收入、优支出、兜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统筹谋划稳定财政收支

一是稳住收入基本盘。将稳收支、稳运行放在突出位置,统筹退税减税和组织收入工作,建立收入分析预判研判机制,把握好收入的力度和节奏,为一揽子政策落地和保民生保重点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二是加强税源培植。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行业部门力量,通过集中宣讲、送政策上门等方式,服务区内企业,全区上下形成统筹协作、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调动镇街、平台税源建设工作积极性,鼓励做强税源培植、做大财政总量、做优结构质量。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夯实财政安全运行的基础。坚决贯彻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落实,严控和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收回机制,对半年度、三季度执行低于一定比例或确属无需使用的资金,按规定调整用于急需领域。四是加强绩效管理。做好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工作,出台《临平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实施办法》。制定政府投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和细化评估流程。根据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计划完成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并加强重点评价结果应用。

(二)千方百计稳定经济运行

一是全力帮助企业纾困。以“八大攻坚”行动为牵引,持续落实落细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通过提早谋划、业务培训、强化管理等措施,切实加快直达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给予担保额度、期限、费率等政策倾斜。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指导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人修订采购文件,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20%,降低履约保证金缴纳比例。二是狠抓专项债券支出进度。建立专项债券支出进度周统计、周通报和预警机制,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投资稳增长作用,力争8月底前债券资金支出进度达100%。同时,按照“储备入库一批、发行使用一批、入库建设一批”要求,积极运用专项债券储备系统,做深做实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常态化储备。按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加强对专项债券风险的有效防控,做到“借、用、管、还”闭环管理,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使用高效、风险可控。三是超前谋划政策储备。密切跟踪新形势新情况,精准把握政策提前量和冗余度,在纾困减负、稳岗稳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加强政策研究,超前谋划。根据形势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部署,适时优化存量政策、出台增量政策,确保政策、资金跑在风险、困难前面。四是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产业基金出资,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在医疗健康、科技、消费服务等领域挖掘、投资优质项目,赋能产业发展。

(三)立足大局抓好数字化改革

一是用好国有资产数字化综合监管系统。加快推动系统见效,将充分运用系统优势,聚焦防范企业债务、投资、法律、金融、运营等风险,及时做好重要数据收集研判和监测预警,为重大决策运行、大额资金动态等重点业务监管提供应用支持。二是持续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和投入使用,通过系统化管理,摸清项目底数,实现自动预警和通报,逐步做到项目预算智能填报及可视化管理,切实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质效。三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规范实施。加快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推进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编制科学化,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四)多措并举抓紧国资监管

一是推动国有企业主业化发展。找准定位,适应市场化竞争要求,增强国企经营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督促企业制订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各国有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确定一至二项主业,今后以主业为核心开展工作,鼓励围绕主业进行投资、运营,逐步剥离非主业业务。二是持续推进低效资产处置工作。明确责任清单,抓好责任落实,做好资产闲置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快处置进度,加快盘活存量资产。三是加强重大事项监管。制定出台《临平区国有企业资产及重大事项管理操作指引》,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强化对外投资、发行债券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审核,进一步规范区属企业资金账户及存放、资金筹集、资金信用输出等资金信用管理。

附表:

附表:2021年决算报告收支表及2022年半年度收支表.xls

债务情况公开表.pdf

临平区2021年“三公”经费决算情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