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更兴盛 农村更秀美 百姓更幸福
临平在共富路上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 2023-12-19 09:31 来源: 今日临平

(记者 陈书缘 通讯员 柴媛媛 沈遨 方程 金敏芳) 大运河在临平这片宜居宜业的土地上蜿蜒而过。今年以来,临平在共富路上跑出了“加速度”,产业蓬勃发展,村村美景如画,百姓生活如诗——这都是临平在共富路上不断探索的生动实践。

强村富民 共富路上创新奋进

在田间地头,特色产业为乡村注入发展动能,一批集体经济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瑰丽画卷在临平大地上缓缓铺开。 

说到塘栖,就离不开枇杷,这既是塘栖对外的“金名片”,更是致富的“金钥匙”。塘栖镇塘栖村发挥枇杷农产品全国“一村一品”优势,建设枇杷“共富果园”,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集群优势;同时,深化校地、村企合作共建,打造年产值超2.5亿元枇杷全产业链,自从走上了“枇杷共富路”,老百姓的“口袋”一天比一天鼓了。

轰鸣的卡丁车在枇杷林里穿梭,游客们在大草坪上悠闲地晒着太阳……这是塘栖村探索“村集体+村民+商会”众筹模式的缩影,依托景区村庄自然禀赋,塘栖村推动村民零风险入股,打造卡丁车、丛林穿越、游船等10余项众筹项目,平均每日引流超1万人次,节假日期间日均收入达4万元。

此外,塘栖村还建设了“共富学院”——临平区乡村共富人才学院,在输出塘栖经验的同时,提升塘栖村的知名度,为村集体经营性经济创收。自“共富学院”成立以来,接待了来自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江西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员10万人。

沿着大运河向北,是运河街道双桥村。双桥村通过土地全域流转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合作经济,采用“连农带农”的形式对村内更多业态进行开发,带动本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已经建成生态甲鱼、教育基地、欢乐水乡等特色项目。

不远处的新宇村立足本村荷花、果莲等水生作物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同时,打造以亲子游、乡村研学为主导的全域乡村旅游产业,产村融合成效显著。

近年来,运河街道聚焦“城乡共富”,对北部新宇村、戚家桥村、双桥村、杭信村四个行政村一体规划连片建设,盘活四村自然资源,激活文化和生态价值,构建乡村研学产业发展模型,打造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乡村共富带,连片打造、抱团经营发展,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生活更加幸福。

产业集聚 服装企业抱团发展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已为大众熟知,你可了解过“共享工厂”?服装企业从手机下单,共享工厂接单完成打版、裁剪、缝制、清洁、包装一系列生产工序。

共享工厂是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下简称“服装产业综合体”)“智慧共享、抱团致富”其中一环。服装产业一直是临平传统优势产业,拥有服装企业7600余家,占杭派女装产能的80%。服装产业综合体将临平的中小服装企业聚集粘合成一个“虚拟集团”,展开“一体化”联动,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共富,解决订单短缺、产能匹配难、供应链不可控等难题,进一步释放我区中小服装企业产能。

在服装产业中,淡旺季是普遍现象,许多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清库存能力较低,服装综合体打造“时尚E家”应用,以数字化手段整合服装产业上下游全链路资源,在上面可以通过大数据匹配出产能充足的工厂下单生产,还能精准对接电商、直播、跨境、批发等渠道,更好地打开销路,帮助企业规避了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以前自己找工厂,品控很难把控,现在特别放心。自2019年末入驻以来,我们的产能和销售量都在提高,而且数字平台排单速度快,能有效帮我们减少库存量。”杭州淘鑫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沈丽丽笑着说。

当前,服装产业综合体平台已覆盖全国时尚企业8000余家,线下整合9个存留园区共92万平方米,线上促成订单总金额超过5亿元,还培育出“BOSIE”“晅昉”“FEWMOD”“智尚科技”等本土自主创新品牌,总市值达到30亿。

“时尚E家”应用列入全省数字系统优秀地方特色应用,这套模板和经验也运用至其他地区和不同产业。如在衢州柯城、丽水云和等地共同打造时尚E家山海协作产业链升级版,也辐射至雄安新区、福建莆田、河北平乡、安徽芜湖等地,以数字化模式带动当地特色产业集群。

成果惠民 擦亮品牌温暖民生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在绘制城市温度的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意。关爱“一老一小”,打造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也是临平努力实现“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积极实践。

“子女都在外工作,家里只有我和老伴,懒得开火做饭。这个助餐点离家近,饭菜可口,方便又实惠。”在临平街道梅堰社区助餐点,王奶奶正坐在窗明几净的餐厅里用餐。

目前,我区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2.82万人,占总人口的20.5%。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居家养老生活,助餐服务全面覆盖是重要一环,我区累计建成各类助餐机构142家,构建起“15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

据悉,全区统一老年套餐餐标为每餐15元,老年人按照60-79周岁、80-89周岁、90周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可以分别享受8折、7折、5折的优惠,临平区户籍老年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叠加享受区级、镇街级优惠政策,按每个年龄段折后,每餐只需支付8元、5元和2元。今年以来,全区老年助餐优惠补贴已达700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5%。

“我们上下学有专属通道了,真是太棒了!”“地面的彩绘好漂亮!”今年9月开学报到时,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惊喜地发现,学校附近的人行道上多了一条有彩绘标识的“无忧上学路”。

“无忧上学路”地面标识,将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作了明显区分,学校围墙外侧增加的墙绘、“无忧接送打卡点”立牌、充满童趣的斑马线等配套设施更是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舒适安心的通学环境。“不仅学校周边环境赏心悦目,孩子上下学也安全多了,我们家长也放心许多。”学生家长龙女士说。

今年6月,我区出台《临平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指引(试行)》,规范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空间建设要求、设施配置标准与配置内容,为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并根据结合最新工作要求和规范性文件,持续更新内容。

以项目为核,我区大力开展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小镇建设。计划到2025年初,全区累计建成儿童友好公园2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10个、儿童友好学校9家、儿童友好社区8个、儿童友好医院1家、儿童友好小镇1个,全区80%以上的学校完成无忧上学路建设,完成一批校外儿童活动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的适儿化建设项目,形成一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标志性成果。

“打造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临平样板”是杭州市第二批共同富裕试点项目。区残联以此为契机,聚焦残疾人早期发现、精准就业、生活提质等问题,健全机制精准破解。截至目前,儿童残疾筛查率达98%,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100%,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8%,残疾人文体服务覆盖率达98%。

我区健全多方位就业帮扶机制,通过“培训+实训”助推技能提升,对视障、听障和智障人群分别开展盲人推拿、手语直播和咖啡师培训等技能培训13场,受训520人;建立周斌服装制版、遇乐文化聋人直播电商、星起点咖啡三个实训基地,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实训平台。同时,打造“助残就业”数智平台,开发供需智能匹配、画像分析推荐等N个功能应用,提高就业安置率和匹配率,目前全区730家企业共安置残疾人就业1682人。

检修维护公共无障碍设施、修建残疾人专用房……临平区用实际行动将无障碍融入城市运行的息息脉动,用关怀和温暖消除着横亘在残疾人与外界之间的“连接障碍”。区残联建立“新(改、扩)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分级审验机制”,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体验,纳入竣工验收前置条件,今年共组织无障碍促进会开展无障碍体验64次,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建议106条;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无障碍社区创建、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等,打造精品样板。今年共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60户,创建乔司街道良熟社区、航海路社区2个省级无障碍社区,完成星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18个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临平在共富路上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 2023-12-19 09:31:51 来源: 今日临平

(记者 陈书缘 通讯员 柴媛媛 沈遨 方程 金敏芳) 大运河在临平这片宜居宜业的土地上蜿蜒而过。今年以来,临平在共富路上跑出了“加速度”,产业蓬勃发展,村村美景如画,百姓生活如诗——这都是临平在共富路上不断探索的生动实践。

强村富民 共富路上创新奋进

在田间地头,特色产业为乡村注入发展动能,一批集体经济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瑰丽画卷在临平大地上缓缓铺开。 

说到塘栖,就离不开枇杷,这既是塘栖对外的“金名片”,更是致富的“金钥匙”。塘栖镇塘栖村发挥枇杷农产品全国“一村一品”优势,建设枇杷“共富果园”,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集群优势;同时,深化校地、村企合作共建,打造年产值超2.5亿元枇杷全产业链,自从走上了“枇杷共富路”,老百姓的“口袋”一天比一天鼓了。

轰鸣的卡丁车在枇杷林里穿梭,游客们在大草坪上悠闲地晒着太阳……这是塘栖村探索“村集体+村民+商会”众筹模式的缩影,依托景区村庄自然禀赋,塘栖村推动村民零风险入股,打造卡丁车、丛林穿越、游船等10余项众筹项目,平均每日引流超1万人次,节假日期间日均收入达4万元。

此外,塘栖村还建设了“共富学院”——临平区乡村共富人才学院,在输出塘栖经验的同时,提升塘栖村的知名度,为村集体经营性经济创收。自“共富学院”成立以来,接待了来自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江西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员10万人。

沿着大运河向北,是运河街道双桥村。双桥村通过土地全域流转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合作经济,采用“连农带农”的形式对村内更多业态进行开发,带动本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已经建成生态甲鱼、教育基地、欢乐水乡等特色项目。

不远处的新宇村立足本村荷花、果莲等水生作物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同时,打造以亲子游、乡村研学为主导的全域乡村旅游产业,产村融合成效显著。

近年来,运河街道聚焦“城乡共富”,对北部新宇村、戚家桥村、双桥村、杭信村四个行政村一体规划连片建设,盘活四村自然资源,激活文化和生态价值,构建乡村研学产业发展模型,打造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乡村共富带,连片打造、抱团经营发展,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生活更加幸福。

产业集聚 服装企业抱团发展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已为大众熟知,你可了解过“共享工厂”?服装企业从手机下单,共享工厂接单完成打版、裁剪、缝制、清洁、包装一系列生产工序。

共享工厂是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下简称“服装产业综合体”)“智慧共享、抱团致富”其中一环。服装产业一直是临平传统优势产业,拥有服装企业7600余家,占杭派女装产能的80%。服装产业综合体将临平的中小服装企业聚集粘合成一个“虚拟集团”,展开“一体化”联动,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共富,解决订单短缺、产能匹配难、供应链不可控等难题,进一步释放我区中小服装企业产能。

在服装产业中,淡旺季是普遍现象,许多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清库存能力较低,服装综合体打造“时尚E家”应用,以数字化手段整合服装产业上下游全链路资源,在上面可以通过大数据匹配出产能充足的工厂下单生产,还能精准对接电商、直播、跨境、批发等渠道,更好地打开销路,帮助企业规避了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以前自己找工厂,品控很难把控,现在特别放心。自2019年末入驻以来,我们的产能和销售量都在提高,而且数字平台排单速度快,能有效帮我们减少库存量。”杭州淘鑫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沈丽丽笑着说。

当前,服装产业综合体平台已覆盖全国时尚企业8000余家,线下整合9个存留园区共92万平方米,线上促成订单总金额超过5亿元,还培育出“BOSIE”“晅昉”“FEWMOD”“智尚科技”等本土自主创新品牌,总市值达到30亿。

“时尚E家”应用列入全省数字系统优秀地方特色应用,这套模板和经验也运用至其他地区和不同产业。如在衢州柯城、丽水云和等地共同打造时尚E家山海协作产业链升级版,也辐射至雄安新区、福建莆田、河北平乡、安徽芜湖等地,以数字化模式带动当地特色产业集群。

成果惠民 擦亮品牌温暖民生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在绘制城市温度的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意。关爱“一老一小”,打造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也是临平努力实现“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积极实践。

“子女都在外工作,家里只有我和老伴,懒得开火做饭。这个助餐点离家近,饭菜可口,方便又实惠。”在临平街道梅堰社区助餐点,王奶奶正坐在窗明几净的餐厅里用餐。

目前,我区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2.82万人,占总人口的20.5%。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居家养老生活,助餐服务全面覆盖是重要一环,我区累计建成各类助餐机构142家,构建起“15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

据悉,全区统一老年套餐餐标为每餐15元,老年人按照60-79周岁、80-89周岁、90周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可以分别享受8折、7折、5折的优惠,临平区户籍老年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叠加享受区级、镇街级优惠政策,按每个年龄段折后,每餐只需支付8元、5元和2元。今年以来,全区老年助餐优惠补贴已达700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5%。

“我们上下学有专属通道了,真是太棒了!”“地面的彩绘好漂亮!”今年9月开学报到时,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惊喜地发现,学校附近的人行道上多了一条有彩绘标识的“无忧上学路”。

“无忧上学路”地面标识,将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作了明显区分,学校围墙外侧增加的墙绘、“无忧接送打卡点”立牌、充满童趣的斑马线等配套设施更是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舒适安心的通学环境。“不仅学校周边环境赏心悦目,孩子上下学也安全多了,我们家长也放心许多。”学生家长龙女士说。

今年6月,我区出台《临平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指引(试行)》,规范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空间建设要求、设施配置标准与配置内容,为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并根据结合最新工作要求和规范性文件,持续更新内容。

以项目为核,我区大力开展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小镇建设。计划到2025年初,全区累计建成儿童友好公园2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10个、儿童友好学校9家、儿童友好社区8个、儿童友好医院1家、儿童友好小镇1个,全区80%以上的学校完成无忧上学路建设,完成一批校外儿童活动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的适儿化建设项目,形成一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标志性成果。

“打造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临平样板”是杭州市第二批共同富裕试点项目。区残联以此为契机,聚焦残疾人早期发现、精准就业、生活提质等问题,健全机制精准破解。截至目前,儿童残疾筛查率达98%,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100%,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8%,残疾人文体服务覆盖率达98%。

我区健全多方位就业帮扶机制,通过“培训+实训”助推技能提升,对视障、听障和智障人群分别开展盲人推拿、手语直播和咖啡师培训等技能培训13场,受训520人;建立周斌服装制版、遇乐文化聋人直播电商、星起点咖啡三个实训基地,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实训平台。同时,打造“助残就业”数智平台,开发供需智能匹配、画像分析推荐等N个功能应用,提高就业安置率和匹配率,目前全区730家企业共安置残疾人就业1682人。

检修维护公共无障碍设施、修建残疾人专用房……临平区用实际行动将无障碍融入城市运行的息息脉动,用关怀和温暖消除着横亘在残疾人与外界之间的“连接障碍”。区残联建立“新(改、扩)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分级审验机制”,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体验,纳入竣工验收前置条件,今年共组织无障碍促进会开展无障碍体验64次,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建议106条;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无障碍社区创建、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等,打造精品样板。今年共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60户,创建乔司街道良熟社区、航海路社区2个省级无障碍社区,完成星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18个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