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0/2023-15428 文件编号 临平政办〔2023〕8号
责任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3-04-2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统一编号: ALPD01-2023-0003 有效性: 有效
关联类型: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征求意见和反馈: 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 >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平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的通知

来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3-04-25 15:36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现将《临平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22日


临平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实施方案(2023-2025)

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高地的通知》精神,加快推进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教育“临平样板”。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职教大会精神,立足经济社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我区职业教育体系变革重塑,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适应性,更好满足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战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我区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一)高标准建设职业学校。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企业、行业等多部门共建实体化运作的临平职高教育集团,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主体。建设省级中职高水平学校1所,高水平专业3个,每校建设1-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助力全区产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

(二)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培育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到2025年,建成省市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等6个,实施5个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引入区外优质职教资源,对接行业内优质、资深企业,探索与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区内制造业名企合作共建“智造工坊”。高水平建设中高职贯通、产教研融合的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三)高质量打造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职业院校师资培养与企业技术创新互利共赢。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90%,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及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三、重点举措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思政教育新要求

1.健全“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育人体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等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爱党爱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加强职业学校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要求,培育一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德育特色案例。

2.增强学生职业精神与心理健康素质。将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每年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培养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推进课程精品化、课堂精彩化和教学品牌化。将文化课、专业课与思政课程有效融通,协同推进、纵向递进、横向联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和同向发力。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掌握扎实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加强心理健康、珍爱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促使学生理性认知自身与社会,形成阳光心态和健康人格。打造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示范课堂和案例。

(二)优化专业布局,统筹产教协调发展

1.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坚持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布局,围绕我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家纺服装、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根据专业对接产业需求、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要求,合理调整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新增智能制造类、医药卫生类等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各有特色的临平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临平职高立足精准服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专业集群,建设好智能制造与控制学院、数智信息技术学院、现代生物医药学院、品质生活与城市服务学院等专业学院,打造省内一流综合性职业学校;乔司职高以服装时尚、建筑工程、汽车服务类专业为主体,打造新型省现代化学校;商贸职高以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教育类专业为主体,走快速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塘栖职高以人工智能和城市服务为主体,做好服务科创文章。

2.统筹推进资源拓展与提质培优。巩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积极推行普职高同批次招生政策。落实职业教育规划项目建设,加大中职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拓展新的职教资源。按照省现代化中职学校标准,完成乔司职高东扩工程,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新建临平区职高。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内涵发展,充分发挥临平职高、乔司职高“双高”建设的示范作用,带动商贸职高、塘栖职高优势专业特色化发展,打造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   

(三)突出类型教育,完善职教育人体系

1.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打通应用型人才提升职业素养通道,满足产业升级转型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省市高职院校,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办学条件成熟的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开展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继续推进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4”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2.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探索书证融通机制,支持中职学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区内各行业优秀、优质企业和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统筹推进中职学校落实国家和省市级标准,科学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

3.探索“中高企”育人新途径。鼓励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企业开展三方合作,共同推动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建立“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订单班。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有效实施人才订单班计划,保障技能人才“回临率”,为我区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4.完善多向融通机制。突出“职普融通”,加强与普通高中课程衔接,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支持。鼓励中职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多专业、多形式的职业体验活动。将职业体验活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打造职业体验中心(基地),鼓励中职学校积极参与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构建面向未来社区和乡村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紧密合作

1.落实产教融合支持政策。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依法依规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落实各项政策,推动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鼓励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收入用于绩效激励机制。

2.打造产教融合多元平台。强化产教“五个对接”,深入实施省“五个一批工程”,形成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生态。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服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产教融合项目,探索建设协同共建、成果共享、创新共赢的产教融合联盟,支持联盟内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3.探索产教融合特色模式。继续完善学徒制管理,强化学徒培养标准建设,建立与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区域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各行业优秀、优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鼓励支持产业园区、产业平台、特色小镇等以资本、技术、管理、设备或其他要素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支持各行业优秀、优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将企业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

(五)强化开放办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加强中职学校服务产业和民生发展工作。对接产业需求,推动中职学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等服务;支持学校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参与“扩中”“提低”改革,着眼提升社会各群体尤其是低学历群体的学历层次和受教育水平,落实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对产业工人、新农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开展继续教育的规模;加强职业学校面向对口支援地的指导,创新体制机制,设计多载体、多形式、多渠道的结对模式。

2.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对外开放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职学校海外师生互访、教师海外研训、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探索中职学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促进我区职业教育优秀成果向海外推介。增加中职学生海外学习和实习实训机会,积极探索和海外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3.完善职业学校社会服务收入分配政策。鼓励中职学校将教师开展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社会服务纳入教师工作量。中职学校通过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在支付项目成本后,剩余部分按不超过30%的比例用于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分配,实行绩效工资单列管理。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社会服务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在分配过程中,应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倾斜。落实教师研发专利和技术转让等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政策,教师依法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

(六)加强人才激励,优化职教发展环境

1.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将中职学校高技能人才纳入临平工匠等政策扶持范围,扩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奖励范围,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市分级分类技能大赛“夺牌”专项奖励政策,加大对承办市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奖励支持力度。

2.完善中职学校用人机制。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落实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加大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引进力度,鼓励行家里手到职业学校任教,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提高兼职教师劳务补贴标准,落实技能大师工作室现有资金支持政策。在中职学校教师招聘中,设立“双师型”素质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对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核定编制内可适当放宽学历、职称要求。

3.完善中职学校师资成长发展机制。加强中职学校名师、名校长队伍培养,完善教师多元培养机制,推动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完善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临航未来工匠学院联盟、工匠讲师团,学校建立匠才职业能力实践基地。坚持应用驱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整合共享职业教育基础数据,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支持精品在线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资源开发,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中职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纳入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发展各项政策,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各方积极性,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注入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责。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二)加大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区财政的引导作用,完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职业教育生均定额拨款制度,逐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健全评价机制

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努力构建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机制。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正面宣传力度,挖掘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加大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优秀企业、个人和重大成果的宣传力度,树立职业教育典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书写“学在临平”美好教育的职业教育新篇章。

本方案自2023年5月25日起施行,由区教育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临平政办〔2023〕8号.wps


分享到: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平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的通知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0/2023-15428 文件编号 临平政办〔2023〕8号
责任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3-04-2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统一编号: ALPD01-2023-0003 有效性: 有效
关联类型: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征求意见和反馈: 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现将《临平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22日


临平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实施方案(2023-2025)

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高地的通知》精神,加快推进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教育“临平样板”。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职教大会精神,立足经济社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我区职业教育体系变革重塑,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适应性,更好满足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战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我区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一)高标准建设职业学校。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企业、行业等多部门共建实体化运作的临平职高教育集团,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主体。建设省级中职高水平学校1所,高水平专业3个,每校建设1-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助力全区产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

(二)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培育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到2025年,建成省市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等6个,实施5个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引入区外优质职教资源,对接行业内优质、资深企业,探索与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区内制造业名企合作共建“智造工坊”。高水平建设中高职贯通、产教研融合的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三)高质量打造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职业院校师资培养与企业技术创新互利共赢。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90%,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及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三、重点举措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思政教育新要求

1.健全“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育人体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等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爱党爱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加强职业学校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要求,培育一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德育特色案例。

2.增强学生职业精神与心理健康素质。将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每年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培养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推进课程精品化、课堂精彩化和教学品牌化。将文化课、专业课与思政课程有效融通,协同推进、纵向递进、横向联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和同向发力。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掌握扎实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加强心理健康、珍爱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促使学生理性认知自身与社会,形成阳光心态和健康人格。打造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示范课堂和案例。

(二)优化专业布局,统筹产教协调发展

1.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坚持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布局,围绕我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家纺服装、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根据专业对接产业需求、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要求,合理调整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新增智能制造类、医药卫生类等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各有特色的临平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临平职高立足精准服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专业集群,建设好智能制造与控制学院、数智信息技术学院、现代生物医药学院、品质生活与城市服务学院等专业学院,打造省内一流综合性职业学校;乔司职高以服装时尚、建筑工程、汽车服务类专业为主体,打造新型省现代化学校;商贸职高以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教育类专业为主体,走快速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塘栖职高以人工智能和城市服务为主体,做好服务科创文章。

2.统筹推进资源拓展与提质培优。巩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积极推行普职高同批次招生政策。落实职业教育规划项目建设,加大中职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拓展新的职教资源。按照省现代化中职学校标准,完成乔司职高东扩工程,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新建临平区职高。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内涵发展,充分发挥临平职高、乔司职高“双高”建设的示范作用,带动商贸职高、塘栖职高优势专业特色化发展,打造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   

(三)突出类型教育,完善职教育人体系

1.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打通应用型人才提升职业素养通道,满足产业升级转型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省市高职院校,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办学条件成熟的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开展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继续推进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4”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2.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探索书证融通机制,支持中职学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区内各行业优秀、优质企业和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统筹推进中职学校落实国家和省市级标准,科学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

3.探索“中高企”育人新途径。鼓励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企业开展三方合作,共同推动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建立“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订单班。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有效实施人才订单班计划,保障技能人才“回临率”,为我区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4.完善多向融通机制。突出“职普融通”,加强与普通高中课程衔接,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支持。鼓励中职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多专业、多形式的职业体验活动。将职业体验活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打造职业体验中心(基地),鼓励中职学校积极参与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构建面向未来社区和乡村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紧密合作

1.落实产教融合支持政策。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依法依规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落实各项政策,推动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鼓励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收入用于绩效激励机制。

2.打造产教融合多元平台。强化产教“五个对接”,深入实施省“五个一批工程”,形成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生态。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服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产教融合项目,探索建设协同共建、成果共享、创新共赢的产教融合联盟,支持联盟内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3.探索产教融合特色模式。继续完善学徒制管理,强化学徒培养标准建设,建立与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区域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各行业优秀、优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鼓励支持产业园区、产业平台、特色小镇等以资本、技术、管理、设备或其他要素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支持各行业优秀、优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将企业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

(五)强化开放办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加强中职学校服务产业和民生发展工作。对接产业需求,推动中职学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等服务;支持学校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参与“扩中”“提低”改革,着眼提升社会各群体尤其是低学历群体的学历层次和受教育水平,落实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对产业工人、新农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开展继续教育的规模;加强职业学校面向对口支援地的指导,创新体制机制,设计多载体、多形式、多渠道的结对模式。

2.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对外开放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职学校海外师生互访、教师海外研训、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探索中职学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促进我区职业教育优秀成果向海外推介。增加中职学生海外学习和实习实训机会,积极探索和海外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3.完善职业学校社会服务收入分配政策。鼓励中职学校将教师开展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社会服务纳入教师工作量。中职学校通过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在支付项目成本后,剩余部分按不超过30%的比例用于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分配,实行绩效工资单列管理。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社会服务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在分配过程中,应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倾斜。落实教师研发专利和技术转让等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政策,教师依法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

(六)加强人才激励,优化职教发展环境

1.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将中职学校高技能人才纳入临平工匠等政策扶持范围,扩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奖励范围,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市分级分类技能大赛“夺牌”专项奖励政策,加大对承办市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奖励支持力度。

2.完善中职学校用人机制。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落实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加大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引进力度,鼓励行家里手到职业学校任教,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提高兼职教师劳务补贴标准,落实技能大师工作室现有资金支持政策。在中职学校教师招聘中,设立“双师型”素质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对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核定编制内可适当放宽学历、职称要求。

3.完善中职学校师资成长发展机制。加强中职学校名师、名校长队伍培养,完善教师多元培养机制,推动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完善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临航未来工匠学院联盟、工匠讲师团,学校建立匠才职业能力实践基地。坚持应用驱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整合共享职业教育基础数据,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支持精品在线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资源开发,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中职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纳入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发展各项政策,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各方积极性,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注入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责。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二)加大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区财政的引导作用,完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职业教育生均定额拨款制度,逐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健全评价机制

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努力构建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机制。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正面宣传力度,挖掘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加大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优秀企业、个人和重大成果的宣传力度,树立职业教育典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书写“学在临平”美好教育的职业教育新篇章。

本方案自2023年5月25日起施行,由区教育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临平政办〔2023〕8号.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