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杭建卫委员:
感谢您对塘栖枇杷品牌建设的关心!
关于“枇杷之乡”品牌打造更为响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意见如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枇杷之乡”品牌的打造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塘栖枇杷产业的发展,您主要反映了枇杷种植面积、技术、销售等三个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
首先我们围绕枇杷面积问题展开讨论。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边界开发、土地耕地功能恢复等原因,枇杷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现有面积13000多亩,且规模化种植率不足1/3,大部分为散户种植,土地规模经营效率不高。另外,塘栖枇杷种植有1400多年的历史,留存了白沙枇杷、大红袍、宝珠、杨墩、夹脚等五大系列品种,品种资源丰富,其中以软条白沙为国内珍品,2022年获得省农业吉尼斯枇杷擂台赛综合品质金奖。但由于软条白沙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实际产量低,农户种植的品种较多,且杂乱,没有形成主栽品种,在品种上也需要优化改良。针对上述问题,在您建议的基础上,要确保塘栖枇杷种植面积的稳定,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地、塘边、河边、马路边的空地上种植枇杷树,同时推进农户枇杷园有序适度规模经营流转,提高枇杷规模化种植率。近几年,我镇与省农科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已经在引进迎雪、迎霜、浙白10号、浙白14号等系列杂交优质枇杷新品种,接下来将会建立优质枇杷苗培育基地,定向培育枇杷苗,计划每年品种优化改良1万株以上。
第二个是关于枇杷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几年来我镇也在积极推行塘栖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绿色食品塘栖枇杷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等技术规范,如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园区、临平国顺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户已在应用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但全镇有近8000户农户将枇杷产出作为家庭点缀性收入,在精耕细作下不愿下功夫,存在管理粗放,特别是在采收环节上不愿意实行分等分级,而是统货统卖,商品一致性差。针对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提升农户的管理技能及精品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农民培训覆盖面,以理论学习+技术实操的培训方式指导好更多的果农加强枇杷生产管理,根据枇杷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农事管理要求,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和本地土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培育规模户推广引用枇杷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去年我镇招引了浙江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担实施智能枇杷种质资源圃和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将新建枇杷连栋大棚84亩、配置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等设施化装备,栽种软条白沙等优质枇杷树苗,3-5年后,可以将枇杷的上市时间提早到劳动节前后,同时可以抵御枇杷冻害的影响,枇杷的品相、产质量将大幅提升。基于塘栖枇杷皮薄不耐贮存的特相,您也提到了要延长枇杷保鲜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在枇杷丰产年,更应做好枇杷保鲜文章。一个是要做好枇杷的采收环节,减少枇杷的碰伤,尽可能的做到采收、分拣与包装一步到位,减少运输损伤和重复分拣。第二个是做好枇杷的冷链技术,目前只有部分规模种植户建有冷库,去年我镇与鲜丰水果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愿意在枇杷节期间将2000多平方冷库无偿提供给塘栖枇杷贮存使用,今年,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园区也将利用塘北中心小学旧址建造保鲜冷库,浙江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要在莫家桥枇杷种质资源圃建造保鲜冷库。同时要加强与顺丰、邮政等物流商合作,利用他们有冷链车、有配送团队、时效快等优势,做好枇杷寄递服务。第三个是做好枇杷的保鲜包装,根据配送运输距离的长短选择不同的包装,特别是长距离配送时,枇杷套上保护袋或珍珠棉垫,气温高时还要加上冰袋塑封包装。第四个是培育推广种植耐贮存品质好的枇杷品种,如省农科院杂交育成的“迎冰”枇杷白沙品种。
第三个是关于枇杷销售的问题。去年塘栖枇杷节期间发生了“塘栖路边摊枇杷缺斤少两引发关注”重大网络舆情问题,严重影响了塘栖枇杷的品牌声誉度。为此,今年将提升枇杷售卖户的诚信经营意识作为保护塘栖枇杷品牌的首要任务来抓,以维护塘栖枇杷这张金名片。一是建立塘栖枇杷售卖户清册,举办塘栖枇杷诚信经营培训班,着重在计量衡器(公平秤)规范使用、枇杷品质把控、产品分等分级、销售文明礼仪等进行提升培训。二是落实诚信经营保障措施,在镇、村枇杷销售区统一配备公平秤,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交纳诚信经营保证金。三是加强对流动摊位的执法管理,组建联合执法队,对塘栖镇主要道路开展占道经营、缺斤短两等违法乱象开展联合执法工作。预测今年枇杷是个丰产年,产量逾5000吨,未雨绸缪,如何做好枇杷的营销文章是我镇的当务之急,还是要举办好今年的第26届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以节为媒,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全方位营销塘栖枇杷。“请进来”是引流,通过枇杷采摘农家乐的方式带动塘栖乡村农文旅的发展;“走出去”是拓展枇杷的销售空间,通过线下和线上组合销售的模式,扩大塘栖枇杷的销售半径。另外,还要做好塘栖枇杷全产业链开发的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今年,塘栖枇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枇杷全株利用项目即将投产运行,生产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饮料等产品。丁河村引进杭州塘芝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也将投产枇杷叶茶花茶产品。
再次感谢您关于“枇杷之乡”品牌打造更为响亮的建议!我镇将打响塘栖枇杷品牌作为初心使然,做好塘栖枇杷种植面积稳定、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唱响、品位上档、产业增收文章。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政协提案 > |
尊敬的杭建卫委员:
感谢您对塘栖枇杷品牌建设的关心!
关于“枇杷之乡”品牌打造更为响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意见如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枇杷之乡”品牌的打造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塘栖枇杷产业的发展,您主要反映了枇杷种植面积、技术、销售等三个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
首先我们围绕枇杷面积问题展开讨论。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边界开发、土地耕地功能恢复等原因,枇杷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现有面积13000多亩,且规模化种植率不足1/3,大部分为散户种植,土地规模经营效率不高。另外,塘栖枇杷种植有1400多年的历史,留存了白沙枇杷、大红袍、宝珠、杨墩、夹脚等五大系列品种,品种资源丰富,其中以软条白沙为国内珍品,2022年获得省农业吉尼斯枇杷擂台赛综合品质金奖。但由于软条白沙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实际产量低,农户种植的品种较多,且杂乱,没有形成主栽品种,在品种上也需要优化改良。针对上述问题,在您建议的基础上,要确保塘栖枇杷种植面积的稳定,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地、塘边、河边、马路边的空地上种植枇杷树,同时推进农户枇杷园有序适度规模经营流转,提高枇杷规模化种植率。近几年,我镇与省农科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已经在引进迎雪、迎霜、浙白10号、浙白14号等系列杂交优质枇杷新品种,接下来将会建立优质枇杷苗培育基地,定向培育枇杷苗,计划每年品种优化改良1万株以上。
第二个是关于枇杷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几年来我镇也在积极推行塘栖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绿色食品塘栖枇杷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等技术规范,如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园区、临平国顺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户已在应用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但全镇有近8000户农户将枇杷产出作为家庭点缀性收入,在精耕细作下不愿下功夫,存在管理粗放,特别是在采收环节上不愿意实行分等分级,而是统货统卖,商品一致性差。针对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提升农户的管理技能及精品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农民培训覆盖面,以理论学习+技术实操的培训方式指导好更多的果农加强枇杷生产管理,根据枇杷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农事管理要求,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和本地土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培育规模户推广引用枇杷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去年我镇招引了浙江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担实施智能枇杷种质资源圃和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将新建枇杷连栋大棚84亩、配置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等设施化装备,栽种软条白沙等优质枇杷树苗,3-5年后,可以将枇杷的上市时间提早到劳动节前后,同时可以抵御枇杷冻害的影响,枇杷的品相、产质量将大幅提升。基于塘栖枇杷皮薄不耐贮存的特相,您也提到了要延长枇杷保鲜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在枇杷丰产年,更应做好枇杷保鲜文章。一个是要做好枇杷的采收环节,减少枇杷的碰伤,尽可能的做到采收、分拣与包装一步到位,减少运输损伤和重复分拣。第二个是做好枇杷的冷链技术,目前只有部分规模种植户建有冷库,去年我镇与鲜丰水果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愿意在枇杷节期间将2000多平方冷库无偿提供给塘栖枇杷贮存使用,今年,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园区也将利用塘北中心小学旧址建造保鲜冷库,浙江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要在莫家桥枇杷种质资源圃建造保鲜冷库。同时要加强与顺丰、邮政等物流商合作,利用他们有冷链车、有配送团队、时效快等优势,做好枇杷寄递服务。第三个是做好枇杷的保鲜包装,根据配送运输距离的长短选择不同的包装,特别是长距离配送时,枇杷套上保护袋或珍珠棉垫,气温高时还要加上冰袋塑封包装。第四个是培育推广种植耐贮存品质好的枇杷品种,如省农科院杂交育成的“迎冰”枇杷白沙品种。
第三个是关于枇杷销售的问题。去年塘栖枇杷节期间发生了“塘栖路边摊枇杷缺斤少两引发关注”重大网络舆情问题,严重影响了塘栖枇杷的品牌声誉度。为此,今年将提升枇杷售卖户的诚信经营意识作为保护塘栖枇杷品牌的首要任务来抓,以维护塘栖枇杷这张金名片。一是建立塘栖枇杷售卖户清册,举办塘栖枇杷诚信经营培训班,着重在计量衡器(公平秤)规范使用、枇杷品质把控、产品分等分级、销售文明礼仪等进行提升培训。二是落实诚信经营保障措施,在镇、村枇杷销售区统一配备公平秤,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交纳诚信经营保证金。三是加强对流动摊位的执法管理,组建联合执法队,对塘栖镇主要道路开展占道经营、缺斤短两等违法乱象开展联合执法工作。预测今年枇杷是个丰产年,产量逾5000吨,未雨绸缪,如何做好枇杷的营销文章是我镇的当务之急,还是要举办好今年的第26届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以节为媒,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全方位营销塘栖枇杷。“请进来”是引流,通过枇杷采摘农家乐的方式带动塘栖乡村农文旅的发展;“走出去”是拓展枇杷的销售空间,通过线下和线上组合销售的模式,扩大塘栖枇杷的销售半径。另外,还要做好塘栖枇杷全产业链开发的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今年,塘栖枇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枇杷全株利用项目即将投产运行,生产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饮料等产品。丁河村引进杭州塘芝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也将投产枇杷叶茶花茶产品。
再次感谢您关于“枇杷之乡”品牌打造更为响亮的建议!我镇将打响塘栖枇杷品牌作为初心使然,做好塘栖枇杷种植面积稳定、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唱响、品位上档、产业增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