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汪琏委员:
您好!您“贯彻‘415X’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建筑工人服务园补强临平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我局十分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回复如下: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围绕建筑工业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对我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内多家建筑企业荣获省级建筑工业化基地,同时也已初步形成了由集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预制件、内装、配套设备的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雏形,在我区打造千亿级的建筑工业化特色产业集群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目前工作进展如下:
一、推进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建设。由区领导牵头成立区建筑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快建设建筑产业园区,推进区内建筑产业联合,形成产业集群。现已建成中国(浙江)建筑数字化产业园,园区集聚建筑工业化、绿色化以及部分传统建筑企业30余家,推进建筑业向工业化转型;2023年临平区启动建设杭州市首个大型建筑业产业集聚园区,入驻涵盖施工、设计、监理、检测、造价、咨询、材料、设备、劳务、数字化等在内的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打造服务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业总部园区,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百亿元。
二、依托既有优势培育产业人才。基于区内丰富的建筑劳务资源,经由我局和建筑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了杭州市第一个建筑工人服务园,并入选住建部《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其作为产业集聚的平台,能够加速整合、优化、引导建筑工人队伍和中小微企业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同时破解工人队伍技能培训不足、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依托协会、企业等开展多层次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快培育一批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的技术、管理人才,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如辖区企业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内部设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示范点,开展劳动技能评级,近年来累计培育装配式建筑工人800余名,获评浙江省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先行企业。2023年,华临绿建代表浙江省参加首届“中江杯”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比赛获得冠军,位居浙江省行业内民营企业榜首。
三、精准施策助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发布了《杭州市临平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实施意见》,鼓励银行业、融资租赁业等金融服务机构,对建筑工业化企业基地建设和引进、自主研发大型专用先进设备的融资额度给予支持,在融资期限及融资利率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如辖区企业浙江铭安潮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建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降低终端客户的建房门槛,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成立第二年,建筑工业化相关业务实现营业额5130万元,年度交付面积超30800平米,环比增长63.2%和53.1%。持续推进建筑工业化奖补兑现工作,按照1:1配套上级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奖补资金,对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工业化示范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以及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含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等)进行奖补,对企业承接的符合建筑工业化标准的新开工建筑工程项目,项目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至5万平方米的、5万平方米至10万平方米的、10万平方米以上的,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完成兑现60余万元。
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推进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建筑产业园区,推进区内建筑产业联合,形成产业集群。继续加大建筑产业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涵盖施工、设计、监理、检测、造价、咨询、材料、设备、劳务、数字化等在内的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建成更多建筑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二、加快建筑工业化产业工人培育。发挥区内建筑工业化和建筑工人既有优势,利用区内优势加强“链长+链主”联动,加大对建筑工人服务园等产业工人培育基地的支持;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坚持“政校合作、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深化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并同步推广建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的力度,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评价机制。此外,协同建筑业企业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积极宣传“临平工匠”评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三、提升行业安全培训频次。以辖区内民工学校为载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建筑产业工人安全素养,并进一步增加安全培训的频次与质量,提高建筑施工领域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完善以安全“小喇叭、小视频、小讲台、小展板”为主要内容的“四小”安全教育制度。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建筑业的支持和关心,并真诚希望您能一如既往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政协提案 > |
尊敬的汪琏委员:
您好!您“贯彻‘415X’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建筑工人服务园补强临平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我局十分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回复如下: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围绕建筑工业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对我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内多家建筑企业荣获省级建筑工业化基地,同时也已初步形成了由集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预制件、内装、配套设备的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雏形,在我区打造千亿级的建筑工业化特色产业集群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目前工作进展如下:
一、推进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建设。由区领导牵头成立区建筑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快建设建筑产业园区,推进区内建筑产业联合,形成产业集群。现已建成中国(浙江)建筑数字化产业园,园区集聚建筑工业化、绿色化以及部分传统建筑企业30余家,推进建筑业向工业化转型;2023年临平区启动建设杭州市首个大型建筑业产业集聚园区,入驻涵盖施工、设计、监理、检测、造价、咨询、材料、设备、劳务、数字化等在内的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打造服务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业总部园区,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百亿元。
二、依托既有优势培育产业人才。基于区内丰富的建筑劳务资源,经由我局和建筑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了杭州市第一个建筑工人服务园,并入选住建部《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其作为产业集聚的平台,能够加速整合、优化、引导建筑工人队伍和中小微企业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同时破解工人队伍技能培训不足、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依托协会、企业等开展多层次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快培育一批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的技术、管理人才,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如辖区企业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内部设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示范点,开展劳动技能评级,近年来累计培育装配式建筑工人800余名,获评浙江省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先行企业。2023年,华临绿建代表浙江省参加首届“中江杯”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比赛获得冠军,位居浙江省行业内民营企业榜首。
三、精准施策助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发布了《杭州市临平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实施意见》,鼓励银行业、融资租赁业等金融服务机构,对建筑工业化企业基地建设和引进、自主研发大型专用先进设备的融资额度给予支持,在融资期限及融资利率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如辖区企业浙江铭安潮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建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降低终端客户的建房门槛,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成立第二年,建筑工业化相关业务实现营业额5130万元,年度交付面积超30800平米,环比增长63.2%和53.1%。持续推进建筑工业化奖补兑现工作,按照1:1配套上级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奖补资金,对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工业化示范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以及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含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等)进行奖补,对企业承接的符合建筑工业化标准的新开工建筑工程项目,项目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至5万平方米的、5万平方米至10万平方米的、10万平方米以上的,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完成兑现60余万元。
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推进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建筑产业园区,推进区内建筑产业联合,形成产业集群。继续加大建筑产业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涵盖施工、设计、监理、检测、造价、咨询、材料、设备、劳务、数字化等在内的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建成更多建筑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二、加快建筑工业化产业工人培育。发挥区内建筑工业化和建筑工人既有优势,利用区内优势加强“链长+链主”联动,加大对建筑工人服务园等产业工人培育基地的支持;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坚持“政校合作、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深化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并同步推广建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的力度,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评价机制。此外,协同建筑业企业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积极宣传“临平工匠”评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三、提升行业安全培训频次。以辖区内民工学校为载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建筑产业工人安全素养,并进一步增加安全培训的频次与质量,提高建筑施工领域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完善以安全“小喇叭、小视频、小讲台、小展板”为主要内容的“四小”安全教育制度。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建筑业的支持和关心,并真诚希望您能一如既往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