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高升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关于发展我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建议”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新型建筑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十分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回复如下:
我区持续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临平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获省级优秀区县,2023年新开工相关项目14个,累计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工作进展如下:
一、完善顶层设计。成立了区建筑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等27个部门以及各镇街、平台,部署重点工作,细化全区各平台、单位年度工作任务,研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困难,科学谋划凝聚多方合力;筹备成立了以光伏建筑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区内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建设;出台了《杭州市临平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在支持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建筑等方面细化政策、金融、财税举措;组织编制《杭州市临平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022-2030)》,制定全区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建筑碳排放的总体发展定位目标、总体发展战略以及技术路线。
二、支持企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挖掘现有产业资源,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推进区内施工、设计、监理、检测、材料、设备等建筑产业联合,形成产业集群,现已建成中国(浙江)建筑数字化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并成功引培运达风电大型风电装备、南都动力新型储能电池、尚越光电柔性薄膜光伏、汉尔姆装配式建筑、高明新型太阳能玻璃等一批可再生能源产业标杆企业。支持区内企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支持本地企业开展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光伏材料与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提高我区核心竞争力;截至23年底,我区已涌现出汉尔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轻质绿色墙体成套产品、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复杂地形风电机组及浙江高明玻璃有限公司太阳能玻璃等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和产品,实现了技术难点和装备瓶颈的突破。加强政策扶持和奖补兑现,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开发建设,单个项目投资额100万元(含)以上,按设备实际投资额予以相应资助;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对获得三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分别按照 30 万元/个、10 万元/个的标准给予项目建设单位补助,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承揽的区内项目获评三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对企业分别给予 10 万元、5 万元奖励,截至23年底已完成各类奖补兑现工作,累计兑现60余万元。
三、打造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试点推广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引导工业、商业、特色小镇、开发区(园区)等现有建筑宜装尽装,截至目前我区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4.28万千瓦,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约12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约39.6万平方米,新增并网容量超70兆瓦,打造了以中大元通、诺邦无纺、海珀社区零碳小屋、余之城等光伏一体化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项目。通过建立长效跟踪制度,加强现场督查,培育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水平的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截至目前低能耗建筑示范约4.7万平方米,近(零)耗建筑1个,高替代率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面积约14.71万平方米,共计5项工程列入市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等示范项目库。其中,杭州市临平新城高级中学(暂名)4#教工宿舍楼评选为市首批近零能耗建筑示范,红丰小学评选为市首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均按年度任务要求超额推进。
下一步工作举措:
1.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临平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目录》和《导则》,明确现有可再生能源建筑标准规范,补充完善《临平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定位,为高质量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各项指标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2.进一步完善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标准。建立《临平区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投资)需求标准》,加大征集本地龙头绿色建材企业的系列产品力度,收录更多符合条件并紧扣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性能要求的绿色建材类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建设项目,在绿色建筑科技产业中抢占发展先机。鼓励本地建材企业申报进入政采云“制造精品馆”名录,在政府投资项目中,鼓励建设单位按规定在政采云“制造精品馆”内,优先采购临平企业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建材产品。
3.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挖掘现有建筑产业潜力,整合产业资源形成产业联合,积极打造‘光伏+储能’全产业链,加大对“建筑光伏一体化+储能”类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政策补贴和奖励力度,力争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规模领跑全市。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支持和关心,并真诚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政协提案 > |
尊敬的高升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关于发展我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建议”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新型建筑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十分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回复如下:
我区持续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临平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获省级优秀区县,2023年新开工相关项目14个,累计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工作进展如下:
一、完善顶层设计。成立了区建筑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等27个部门以及各镇街、平台,部署重点工作,细化全区各平台、单位年度工作任务,研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困难,科学谋划凝聚多方合力;筹备成立了以光伏建筑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区内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建设;出台了《杭州市临平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在支持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建筑等方面细化政策、金融、财税举措;组织编制《杭州市临平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022-2030)》,制定全区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建筑碳排放的总体发展定位目标、总体发展战略以及技术路线。
二、支持企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挖掘现有产业资源,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推进区内施工、设计、监理、检测、材料、设备等建筑产业联合,形成产业集群,现已建成中国(浙江)建筑数字化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并成功引培运达风电大型风电装备、南都动力新型储能电池、尚越光电柔性薄膜光伏、汉尔姆装配式建筑、高明新型太阳能玻璃等一批可再生能源产业标杆企业。支持区内企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支持本地企业开展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光伏材料与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提高我区核心竞争力;截至23年底,我区已涌现出汉尔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轻质绿色墙体成套产品、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复杂地形风电机组及浙江高明玻璃有限公司太阳能玻璃等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和产品,实现了技术难点和装备瓶颈的突破。加强政策扶持和奖补兑现,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开发建设,单个项目投资额100万元(含)以上,按设备实际投资额予以相应资助;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对获得三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分别按照 30 万元/个、10 万元/个的标准给予项目建设单位补助,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承揽的区内项目获评三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对企业分别给予 10 万元、5 万元奖励,截至23年底已完成各类奖补兑现工作,累计兑现60余万元。
三、打造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试点推广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引导工业、商业、特色小镇、开发区(园区)等现有建筑宜装尽装,截至目前我区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4.28万千瓦,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约12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约39.6万平方米,新增并网容量超70兆瓦,打造了以中大元通、诺邦无纺、海珀社区零碳小屋、余之城等光伏一体化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项目。通过建立长效跟踪制度,加强现场督查,培育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水平的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截至目前低能耗建筑示范约4.7万平方米,近(零)耗建筑1个,高替代率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面积约14.71万平方米,共计5项工程列入市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等示范项目库。其中,杭州市临平新城高级中学(暂名)4#教工宿舍楼评选为市首批近零能耗建筑示范,红丰小学评选为市首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均按年度任务要求超额推进。
下一步工作举措:
1.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临平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目录》和《导则》,明确现有可再生能源建筑标准规范,补充完善《临平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定位,为高质量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各项指标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2.进一步完善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标准。建立《临平区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投资)需求标准》,加大征集本地龙头绿色建材企业的系列产品力度,收录更多符合条件并紧扣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性能要求的绿色建材类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建设项目,在绿色建筑科技产业中抢占发展先机。鼓励本地建材企业申报进入政采云“制造精品馆”名录,在政府投资项目中,鼓励建设单位按规定在政采云“制造精品馆”内,优先采购临平企业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建材产品。
3.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挖掘现有建筑产业潜力,整合产业资源形成产业联合,积极打造‘光伏+储能’全产业链,加大对“建筑光伏一体化+储能”类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政策补贴和奖励力度,力争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规模领跑全市。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支持和关心,并真诚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