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杨华勇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24-03-11 09:30 来源: 今日临平

本报讯 (记者 高悦)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昨日胜利闭幕。在为期6天的会议中,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杨华勇心情澎湃,感慨良多。

杨华勇委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电液控制基础理论、基础元件和系统,以及盾构和电梯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等,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由其担任院长的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是临平区和浙江大学校地共建的高端装备领域创新共同体。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一直是杨华勇关注的重点。这次全国两会,杨华勇委员聚焦先进制造业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知识,研判制造科技的演变和相关发展趋势,精心准备了两件提案,内容涉及原子级制造和智能制造方面,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杨华勇在原子级制造方面提案中提到,制造技术先后经历了宏观、介观、微观和纳米等多个阶段,当前正从“纳米时代”走向“原子级时代”。原子级制造是可以赋能产品获得逼近理论极限性能的变革性制造范式和“根技术”之一,是我国与美西方发达国家在制造领域竞争的重要赛道。他建议:全力谋划布局原子级制造大科学装置,为建设杭州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助力,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创新发展;在加快推进原子级制造大科学装置预研和建设的同时,布局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原子级制造原始创新的辐射作用,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杨华勇在智能制造方面提案中提到,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十三五”以来,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同时,在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和标志性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10年是我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必须尽快树立智能制造中国标志的国际品牌,强化示范带动效应,抢占智能制造国际话语权。他建议:加强智能制造国际标准顶层设计和工作统筹、探索打造“中国特色、点亮未来”的智能制造标志性品牌,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国际标准人才队伍。

从2018年开始,杨华勇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这让他倍感光荣也责任重大。他表示,新的一年,自己将保持赶考的自觉,专业履职、尽心履职、常态履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一名与时俱进的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位于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年来,研究院已建立集高端机电系统及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半导体装备、高端医疗装备、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等五大研发中心及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增材制造中心、高性能液压元件综合试验中心、特种机器人试验中心、几何测量中心六大公共服务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目前,该院引进杭州徐工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清琢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印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牙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24家,成功申报纵向科研项目24项,获批10项。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研究院通过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专家库建设和高端人才输出,形成高端人才资源平台,目前已引进3位院士、8位高级顾问及特聘学者、近70位特聘研究员/特聘高级专家/双聘教授加盟。

高端装备产业是临平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区通过提升产业发展“硬实力”,建强产业发展“硬支撑”,打造产业发展“硬载体”,为产业能级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杭州三大千亿级先进制造平台之一,目前,开发区拥有200余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下一步,我区将以数实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415X”产业集群和“5+1”产业生态圈建设,探索“链式+集群”发展模式,强化“圈、链、企”协同发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时尚产业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3-11 09:30:50 来源: 今日临平

本报讯 (记者 高悦)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昨日胜利闭幕。在为期6天的会议中,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杨华勇心情澎湃,感慨良多。

杨华勇委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电液控制基础理论、基础元件和系统,以及盾构和电梯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等,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由其担任院长的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是临平区和浙江大学校地共建的高端装备领域创新共同体。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一直是杨华勇关注的重点。这次全国两会,杨华勇委员聚焦先进制造业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知识,研判制造科技的演变和相关发展趋势,精心准备了两件提案,内容涉及原子级制造和智能制造方面,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杨华勇在原子级制造方面提案中提到,制造技术先后经历了宏观、介观、微观和纳米等多个阶段,当前正从“纳米时代”走向“原子级时代”。原子级制造是可以赋能产品获得逼近理论极限性能的变革性制造范式和“根技术”之一,是我国与美西方发达国家在制造领域竞争的重要赛道。他建议:全力谋划布局原子级制造大科学装置,为建设杭州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助力,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创新发展;在加快推进原子级制造大科学装置预研和建设的同时,布局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原子级制造原始创新的辐射作用,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杨华勇在智能制造方面提案中提到,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十三五”以来,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同时,在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和标志性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10年是我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必须尽快树立智能制造中国标志的国际品牌,强化示范带动效应,抢占智能制造国际话语权。他建议:加强智能制造国际标准顶层设计和工作统筹、探索打造“中国特色、点亮未来”的智能制造标志性品牌,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国际标准人才队伍。

从2018年开始,杨华勇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这让他倍感光荣也责任重大。他表示,新的一年,自己将保持赶考的自觉,专业履职、尽心履职、常态履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一名与时俱进的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位于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年来,研究院已建立集高端机电系统及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半导体装备、高端医疗装备、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等五大研发中心及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增材制造中心、高性能液压元件综合试验中心、特种机器人试验中心、几何测量中心六大公共服务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目前,该院引进杭州徐工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清琢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印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牙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24家,成功申报纵向科研项目24项,获批10项。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研究院通过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专家库建设和高端人才输出,形成高端人才资源平台,目前已引进3位院士、8位高级顾问及特聘学者、近70位特聘研究员/特聘高级专家/双聘教授加盟。

高端装备产业是临平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区通过提升产业发展“硬实力”,建强产业发展“硬支撑”,打造产业发展“硬载体”,为产业能级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杭州三大千亿级先进制造平台之一,目前,开发区拥有200余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下一步,我区将以数实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415X”产业集群和“5+1”产业生态圈建设,探索“链式+集群”发展模式,强化“圈、链、企”协同发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时尚产业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