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1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11 14:55 来源: 办公室(财务科、政策法规科)

尊敬的戴劲委员:

《关于打造新临平城市IP全力破圈引流的建议》已收悉,主办意见如下:

临平区地处长三角圆心地,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拥有5000年“玉架山遗址文化”、2000年“运河文化”、1000年“宋韵文化”,大运河、上塘河等世界文化遗产,苏轼、吴昌硕、俞樾等文化大家,各级文保单位(点)42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0项(其中人类非遗1项,国家级非遗2项);已建成临平大剧院、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达215个。

从旅游核心吸引物看,全区共有4A级旅游景区2家(超山风景名胜区、运河·塘栖古镇),3A级旅游景区3家(艺尚小镇、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运河·五杭景区)。从旅游配套服务看,全区共有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天都城)、四星级旅游饭店3家(富邦国际、临平大酒店、城市花园),银鼎级文化主题饭店1家(塘栖雷迪森庄园酒店),金树叶级绿色饭店2家(临平大酒店、艺尚雷迪森)、银树叶级绿色饭店5家。此外,临平新建设有临平造品牌馆、遥望x27等新型时尚旅游目的地。

现有资源对临平品牌及文旅IP培育和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一直以来积极推动文旅IP建设,双桥甲鱼入选杭州市文化和旅游IP第二批培育名单,超山风景名胜区为省创建级文化和旅游IP;朱炳仁·铜为省示范级文旅融合IP,是临平品牌建设的先行棋。未来,我局也会继续深耕临平IP打造工作,力争出圈。

一是引爆“时尚点”,突出临平文旅潮流特色。“古今运河时尚临平”将作为临平文旅重要的宣传口号,目前已经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开展广告屏宣传推广。当下,临平时尚元素频频出圈,“时尚奶奶团”身着马面裙尽显时尚气质,明星身着临平非遗技艺杭缎织造“明代大吉葫芦袄”登上春晚舞台;临平半程马拉松、汀兰集、梅花节等活动引爆微博热搜、抖音同城,遥望、构美等自媒体直播热辣滚烫;临平吴郭街出圈出彩,引发市民关注,掀起夜经济风尚。众多时尚特色点百花齐放,为临平造势。未来我局将会把“时尚”作为临平文旅宣传的重要方面进行推介,一方面继续加强与艺尚小镇等服装工厂店的联系,与重大活动联动,借力宣传。另一方面会继续开展临平“引进来,走出去”推介活动,深耕杭州本地及周边3小时自驾城市群核心市场,引流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市场,将临平的时尚资源推广出去,使游客感受临平时尚魅力。

二是绘好“时尚图”,打造临平IP新阵地。以点带面,从临平特色时尚点出发,带动临平旅游发展。借力“吴郭街夜市”、“临平in park”、体育赛事等热点,包装产品,让市民了解临平。一是食在临平。我区正逐步推出“临平十二食辰”系列视频,当前已推出“青团”和“吴郭街夜市”两期,带着市民朋友走街串巷,寻找临平的美味。同时每年开展“百县千碗”、送年菜活动,扩圈引流。二是游在临平。根据不同主题推出不同特色游览线路,如梅花季的超山“梅好临平”线路、注重乡野特色的“country walk”线路、结合露营点位的郊野度假线路等等。今年,临平将会迎来众多体育赛事,我们会结合赛事比赛推出精品游线,如针对全国“行走大运河”健身健步走活动,开发一日游产品,串联“吃、游、购、住”等资源,积极发动游客参与。三是住在临平。我区将迎来热门赛事,如“行走大运河”、“香港明星足球赛”等,为了让更多的人留在临平,我们将与第三方平台美团深度合作,上架赛事门票+酒店产品包,借力临平体育赛事,转化文旅优势。

三是串联“时尚链”,扩大临平IP影响力。一是串联部门链,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助力发展网红城市,为深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作,促进临平文旅发展,我局决定牵头成立临平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望各部门、平台能共同出力,突出临平文旅IP形象。二是串联产业链,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构建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打造“工业+旅游”(老板电器、春风动力、法根食品等)、“体育+旅游”(杭州雪极星城市滑雪中心项目、杭州跑步中心项目)、“音乐+旅游”(大剧院户外空中舞台、艺尚音乐节等)、“研学+旅游”(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爷爷的水稻田、鸭兰薪火研学基地等)、“乡村+旅游”(A级景区村庄36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18个,省A级旅游采摘基地2家)、“美食+旅游”(临里印象共富市集、“无国界”吴郭街夜市)、“露营+旅游”(九月欢喜营地、十里牧歌营地、米乐乐绿野庄园等)项目,突出临平文旅产业特色,打造爆点产品。三是串联资源链,着力培育文旅消费场景化。如丁山湖核心示范片区美丽乡村项目(二期)以丁山湖为核心,以塘栖村为门户,以水陆游线串联丁河村、丁山河村、超丁村至超山风景区,支线延伸至北塔漾及周边村庄,重点打造水上游线、滨水风情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观光休闲业态。同时,以大运河临平段绿道为轴线,将沿线农家乐、景区村庄和A级旅游景区有效整合,展现临平新文旅形象。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1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11 14:55 来源: 办公室(财务科、政策法规科)

尊敬的戴劲委员:

《关于打造新临平城市IP全力破圈引流的建议》已收悉,主办意见如下:

临平区地处长三角圆心地,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拥有5000年“玉架山遗址文化”、2000年“运河文化”、1000年“宋韵文化”,大运河、上塘河等世界文化遗产,苏轼、吴昌硕、俞樾等文化大家,各级文保单位(点)42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0项(其中人类非遗1项,国家级非遗2项);已建成临平大剧院、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达215个。

从旅游核心吸引物看,全区共有4A级旅游景区2家(超山风景名胜区、运河·塘栖古镇),3A级旅游景区3家(艺尚小镇、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运河·五杭景区)。从旅游配套服务看,全区共有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天都城)、四星级旅游饭店3家(富邦国际、临平大酒店、城市花园),银鼎级文化主题饭店1家(塘栖雷迪森庄园酒店),金树叶级绿色饭店2家(临平大酒店、艺尚雷迪森)、银树叶级绿色饭店5家。此外,临平新建设有临平造品牌馆、遥望x27等新型时尚旅游目的地。

现有资源对临平品牌及文旅IP培育和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一直以来积极推动文旅IP建设,双桥甲鱼入选杭州市文化和旅游IP第二批培育名单,超山风景名胜区为省创建级文化和旅游IP;朱炳仁·铜为省示范级文旅融合IP,是临平品牌建设的先行棋。未来,我局也会继续深耕临平IP打造工作,力争出圈。

一是引爆“时尚点”,突出临平文旅潮流特色。“古今运河时尚临平”将作为临平文旅重要的宣传口号,目前已经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开展广告屏宣传推广。当下,临平时尚元素频频出圈,“时尚奶奶团”身着马面裙尽显时尚气质,明星身着临平非遗技艺杭缎织造“明代大吉葫芦袄”登上春晚舞台;临平半程马拉松、汀兰集、梅花节等活动引爆微博热搜、抖音同城,遥望、构美等自媒体直播热辣滚烫;临平吴郭街出圈出彩,引发市民关注,掀起夜经济风尚。众多时尚特色点百花齐放,为临平造势。未来我局将会把“时尚”作为临平文旅宣传的重要方面进行推介,一方面继续加强与艺尚小镇等服装工厂店的联系,与重大活动联动,借力宣传。另一方面会继续开展临平“引进来,走出去”推介活动,深耕杭州本地及周边3小时自驾城市群核心市场,引流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市场,将临平的时尚资源推广出去,使游客感受临平时尚魅力。

二是绘好“时尚图”,打造临平IP新阵地。以点带面,从临平特色时尚点出发,带动临平旅游发展。借力“吴郭街夜市”、“临平in park”、体育赛事等热点,包装产品,让市民了解临平。一是食在临平。我区正逐步推出“临平十二食辰”系列视频,当前已推出“青团”和“吴郭街夜市”两期,带着市民朋友走街串巷,寻找临平的美味。同时每年开展“百县千碗”、送年菜活动,扩圈引流。二是游在临平。根据不同主题推出不同特色游览线路,如梅花季的超山“梅好临平”线路、注重乡野特色的“country walk”线路、结合露营点位的郊野度假线路等等。今年,临平将会迎来众多体育赛事,我们会结合赛事比赛推出精品游线,如针对全国“行走大运河”健身健步走活动,开发一日游产品,串联“吃、游、购、住”等资源,积极发动游客参与。三是住在临平。我区将迎来热门赛事,如“行走大运河”、“香港明星足球赛”等,为了让更多的人留在临平,我们将与第三方平台美团深度合作,上架赛事门票+酒店产品包,借力临平体育赛事,转化文旅优势。

三是串联“时尚链”,扩大临平IP影响力。一是串联部门链,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助力发展网红城市,为深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作,促进临平文旅发展,我局决定牵头成立临平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望各部门、平台能共同出力,突出临平文旅IP形象。二是串联产业链,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构建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打造“工业+旅游”(老板电器、春风动力、法根食品等)、“体育+旅游”(杭州雪极星城市滑雪中心项目、杭州跑步中心项目)、“音乐+旅游”(大剧院户外空中舞台、艺尚音乐节等)、“研学+旅游”(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爷爷的水稻田、鸭兰薪火研学基地等)、“乡村+旅游”(A级景区村庄36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18个,省A级旅游采摘基地2家)、“美食+旅游”(临里印象共富市集、“无国界”吴郭街夜市)、“露营+旅游”(九月欢喜营地、十里牧歌营地、米乐乐绿野庄园等)项目,突出临平文旅产业特色,打造爆点产品。三是串联资源链,着力培育文旅消费场景化。如丁山湖核心示范片区美丽乡村项目(二期)以丁山湖为核心,以塘栖村为门户,以水陆游线串联丁河村、丁山河村、超丁村至超山风景区,支线延伸至北塔漾及周边村庄,重点打造水上游线、滨水风情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观光休闲业态。同时,以大运河临平段绿道为轴线,将沿线农家乐、景区村庄和A级旅游景区有效整合,展现临平新文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