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孙玉英委员:
《关于馆校联动升级区域文化场馆服务功能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截止到2023年底,我区建有国际一流的临平大剧院、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一级图书馆、非遗馆、国家二级馆临平博物馆、美术馆等区级文化设施;8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均达到省特级站标准,是全省唯一一个特级站100%全覆盖的县(区);实现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覆盖;新建临品书坊、临品艺站、智能健身房等“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体+空间253处、嵌入式体育场地227个、口袋公园57个、企业驿16个、非遗工坊15个,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临平新城文化设施综合体项目预估于2025年竣工,内部设有20000㎡的临平图书馆,预计2026年图书馆可投入使用;中共临平历史馆通过2次大规模的提升改造项目,着力在版面主题内容、版面顺序以及数字互动形式三个方面优化提升,充分体现党领导临平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为青少年学习临平的发展历史提供场地。
目前临平区建有全省领先的数智文化馆、智慧图书馆,推出系列化云展览、云演出、云培训等全景在线公共文化产品,结合数智总分馆建设,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数智文化馆、智慧图书馆、数字总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镇街全覆盖。我区以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为契机,以数智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创新推出临享·文化保障卡数智服务体系,该系统横向统筹25个区直单位、纵向贯通8个镇街,邀请80余家企业入驻,拥有用户34万余人,其中学生占比50%左右。临享·文化保障卡以打卡获取积分,使用积分兑换丰富的文旅体产品,包括精品剧目门票、篮球场入场券、特色非遗产品、精品旅游路线等。截至目前,文化保障卡已为特殊群体(包含教师、学生、残疾人等)发放公益性赠票10万余张、100余项权益。
临平区先后实施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临平国乐节、文艺赋美、藕花洲系列等品牌项目,年均开展公共文体活动上万场,服务市民群众600余万人次,让群众在房前屋后享受丰富多彩、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共临平历史馆为全区青少年精心打造红心向党研学系列活动,通过2条精彩研学点,3组系列活动,7个特色打卡点位,12篇临平红色故事,将党史、历史、人文、地情、地貌等多点深度融合,研学、打卡、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让临平的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与成长,做一名新时代新文化的小使者。临平方志馆开馆至今已开展“小小讲解员”“小小文化传承人”、各类研学夏令营等各种活动17次。中共临平历史馆联合区教育局推出“五色五育”研学体验地图,筑牢“五育并举”基石,培育新时代接班人,利用党史馆临展厅,播放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视频内容,作为党史学习拓展活动之一供青少年参观团队选择学习。
为丰富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区文广旅体局结合中小学生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文艺轻骑兵进校园”、“汽车图书馆进校园”等多类型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也能够享受到不同的美学教育。临平方志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走出方志馆,走进学校,宣传本地历史文化、地方志知识;编辑乡土教材、地情课、特色展览送到学校,协助学校开展“水乡古韵”、“上塘和韵”等校本课程;先后组织馆内讲解人员走进学校宣讲地情知识,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通过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地域历史文化课,把本地乡土文化及地方志文化植入课堂和教学,目前已到塘栖二小、塘栖二中、临平三幼、天长世纪小学、信达外国语学校等10个学校提供送展览和讲课服务。结合学校实际,临平区文化馆在学校建立“曲艺教学基地”、“滚灯教学基地”、“戏曲教学基地”等,积极推动文化和学校的交流和合作。
下一步,区文广旅体局将持续开展文艺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图书活动近校园等活动,区图书馆开展青少年诗词大会联动各学校,区文化馆开设“艺上学堂”少儿硬笔书法、合唱、故事演讲等青少年培训班课程,推动并保障馆校联动,提高文化场馆使用效率,促进文化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最大化发挥文化场馆的文化传播与服务功能,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场馆学习的效果,为宣传家乡文化贡献力量。
再次感谢您对临平公共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指导。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政协提案 > |
尊敬的孙玉英委员:
《关于馆校联动升级区域文化场馆服务功能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截止到2023年底,我区建有国际一流的临平大剧院、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一级图书馆、非遗馆、国家二级馆临平博物馆、美术馆等区级文化设施;8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均达到省特级站标准,是全省唯一一个特级站100%全覆盖的县(区);实现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覆盖;新建临品书坊、临品艺站、智能健身房等“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体+空间253处、嵌入式体育场地227个、口袋公园57个、企业驿16个、非遗工坊15个,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临平新城文化设施综合体项目预估于2025年竣工,内部设有20000㎡的临平图书馆,预计2026年图书馆可投入使用;中共临平历史馆通过2次大规模的提升改造项目,着力在版面主题内容、版面顺序以及数字互动形式三个方面优化提升,充分体现党领导临平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为青少年学习临平的发展历史提供场地。
目前临平区建有全省领先的数智文化馆、智慧图书馆,推出系列化云展览、云演出、云培训等全景在线公共文化产品,结合数智总分馆建设,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数智文化馆、智慧图书馆、数字总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镇街全覆盖。我区以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为契机,以数智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创新推出临享·文化保障卡数智服务体系,该系统横向统筹25个区直单位、纵向贯通8个镇街,邀请80余家企业入驻,拥有用户34万余人,其中学生占比50%左右。临享·文化保障卡以打卡获取积分,使用积分兑换丰富的文旅体产品,包括精品剧目门票、篮球场入场券、特色非遗产品、精品旅游路线等。截至目前,文化保障卡已为特殊群体(包含教师、学生、残疾人等)发放公益性赠票10万余张、100余项权益。
临平区先后实施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临平国乐节、文艺赋美、藕花洲系列等品牌项目,年均开展公共文体活动上万场,服务市民群众600余万人次,让群众在房前屋后享受丰富多彩、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共临平历史馆为全区青少年精心打造红心向党研学系列活动,通过2条精彩研学点,3组系列活动,7个特色打卡点位,12篇临平红色故事,将党史、历史、人文、地情、地貌等多点深度融合,研学、打卡、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让临平的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与成长,做一名新时代新文化的小使者。临平方志馆开馆至今已开展“小小讲解员”“小小文化传承人”、各类研学夏令营等各种活动17次。中共临平历史馆联合区教育局推出“五色五育”研学体验地图,筑牢“五育并举”基石,培育新时代接班人,利用党史馆临展厅,播放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视频内容,作为党史学习拓展活动之一供青少年参观团队选择学习。
为丰富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区文广旅体局结合中小学生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文艺轻骑兵进校园”、“汽车图书馆进校园”等多类型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也能够享受到不同的美学教育。临平方志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走出方志馆,走进学校,宣传本地历史文化、地方志知识;编辑乡土教材、地情课、特色展览送到学校,协助学校开展“水乡古韵”、“上塘和韵”等校本课程;先后组织馆内讲解人员走进学校宣讲地情知识,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通过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地域历史文化课,把本地乡土文化及地方志文化植入课堂和教学,目前已到塘栖二小、塘栖二中、临平三幼、天长世纪小学、信达外国语学校等10个学校提供送展览和讲课服务。结合学校实际,临平区文化馆在学校建立“曲艺教学基地”、“滚灯教学基地”、“戏曲教学基地”等,积极推动文化和学校的交流和合作。
下一步,区文广旅体局将持续开展文艺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图书活动近校园等活动,区图书馆开展青少年诗词大会联动各学校,区文化馆开设“艺上学堂”少儿硬笔书法、合唱、故事演讲等青少年培训班课程,推动并保障馆校联动,提高文化场馆使用效率,促进文化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最大化发挥文化场馆的文化传播与服务功能,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场馆学习的效果,为宣传家乡文化贡献力量。
再次感谢您对临平公共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