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8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17 14:47 来源: 区民政局

尊敬的施筠委员:

您好!您在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提交的“对加强临平区养老服务业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十四五”时期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截至2023年年底,我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2.96万人,占户籍人口数的20%,80岁以上老年人1.66万人,占老年人口12.81%。我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的巨大挑战。

您提出了“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强培训和监管”的建议。为切实加强全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工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我区已出台《杭州市临平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工作职责和考核管理办法》(临养老办〔2022〕2号),规定参与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工作的相关人员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以及老年人(家属)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电子津贴服务监管上作出明确规定。今年4月,我局同步下发《关于加强区、镇街两级电子津贴监管和规范发放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区级、镇街级监管要求、明确相关监管内容和监管流程。同时,我局计划对文件中“服务信用分管理、项目使用清单以及对第三方的服务考核”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从更规范化、细致化、专业化角度建立考核管理办法。

您提出了“应充分对所在社区老年人的状况和服务需求进行摸底,提供切合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为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我区已出台《杭州市临平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实施办法(试行)》,满足老年人必要的生活照护需求为原则,依托杭州市“互联网+养老”系统平台,以“重阳分”形式按月发放至老年人本人社保卡(市民卡)养老服务专户中,今年我局计划对服务的项目使用清单进行优化调整,除提供助浴、助洁、助行等基本内容外,还增加专业清洗家用设施设备以及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基础疏通、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等工作,后期将根据老人实际需求以及实施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全方面提升居家上门服务的专业性和满意度,丰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

您提出了“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建议。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型助餐机构138家,其中集中配送餐中心13家,老年食堂21家,助餐点104家。每个街道均已配备集中配送餐中心,基本形成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今年,我区将新增15家助餐机构并纳入2024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同时,全区助餐机构已贯通杭州市“全程通”助餐应用场景,按照60-79周岁、80-89周岁、90周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享受8折、7折、5折的折扣,临平区户籍的老年人还可在市级优惠基础上,叠加享受区级、镇街级优惠政策。同时,依托“一卡通”智慧助餐项目,支持人脸识别、“浙里康养”长者码等验证方式,实现“卡、码、脸”通用,打破全区结算壁垒,方便老人就餐。下一步,我局在重点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支持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兼顾全龄段社区居民就餐,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指数。

您提出了“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近年来,我局认真调研、排摸全区数字化养老服务现状,探索数字化养老服务场景建设。一是搭建智慧助餐“一卡通”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通过发挥智能数据优势,突破结算壁垒,解决老年人跨区域就餐问题。二是为全区8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置智能无感终端,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助餐、健康支持和无感监测场景,今年将增加39家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能无感终端,促进居家社区机构更加协调。三是搭建安居守护服务平台。去年为全区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配置“3+X”安居守护套件。与区财政局、区数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将数字化变革性力量融入区级智慧养老建设全链条,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7*24小时监管,推动智慧化养老服务加快发展。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我们,并提宝贵意见。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8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17 14:47 来源: 区民政局

尊敬的施筠委员:

您好!您在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提交的“对加强临平区养老服务业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十四五”时期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截至2023年年底,我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2.96万人,占户籍人口数的20%,80岁以上老年人1.66万人,占老年人口12.81%。我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的巨大挑战。

您提出了“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强培训和监管”的建议。为切实加强全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工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我区已出台《杭州市临平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工作职责和考核管理办法》(临养老办〔2022〕2号),规定参与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工作的相关人员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以及老年人(家属)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电子津贴服务监管上作出明确规定。今年4月,我局同步下发《关于加强区、镇街两级电子津贴监管和规范发放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区级、镇街级监管要求、明确相关监管内容和监管流程。同时,我局计划对文件中“服务信用分管理、项目使用清单以及对第三方的服务考核”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从更规范化、细致化、专业化角度建立考核管理办法。

您提出了“应充分对所在社区老年人的状况和服务需求进行摸底,提供切合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为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我区已出台《杭州市临平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实施办法(试行)》,满足老年人必要的生活照护需求为原则,依托杭州市“互联网+养老”系统平台,以“重阳分”形式按月发放至老年人本人社保卡(市民卡)养老服务专户中,今年我局计划对服务的项目使用清单进行优化调整,除提供助浴、助洁、助行等基本内容外,还增加专业清洗家用设施设备以及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基础疏通、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等工作,后期将根据老人实际需求以及实施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全方面提升居家上门服务的专业性和满意度,丰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

您提出了“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建议。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型助餐机构138家,其中集中配送餐中心13家,老年食堂21家,助餐点104家。每个街道均已配备集中配送餐中心,基本形成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今年,我区将新增15家助餐机构并纳入2024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同时,全区助餐机构已贯通杭州市“全程通”助餐应用场景,按照60-79周岁、80-89周岁、90周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享受8折、7折、5折的折扣,临平区户籍的老年人还可在市级优惠基础上,叠加享受区级、镇街级优惠政策。同时,依托“一卡通”智慧助餐项目,支持人脸识别、“浙里康养”长者码等验证方式,实现“卡、码、脸”通用,打破全区结算壁垒,方便老人就餐。下一步,我局在重点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支持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兼顾全龄段社区居民就餐,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指数。

您提出了“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近年来,我局认真调研、排摸全区数字化养老服务现状,探索数字化养老服务场景建设。一是搭建智慧助餐“一卡通”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通过发挥智能数据优势,突破结算壁垒,解决老年人跨区域就餐问题。二是为全区8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置智能无感终端,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助餐、健康支持和无感监测场景,今年将增加39家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能无感终端,促进居家社区机构更加协调。三是搭建安居守护服务平台。去年为全区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配置“3+X”安居守护套件。与区财政局、区数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将数字化变革性力量融入区级智慧养老建设全链条,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7*24小时监管,推动智慧化养老服务加快发展。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我们,并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