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25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17 17:57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尊敬的许高宁委员:

您好!《关于医美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卫生监管工作的关心,经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我区医疗美容现状和查处难点

截至2024年3月8日,我区开展医疗美容业务的医疗机构共36家,其中4家区属医院,8家医美门诊部,24家医美诊所,位于南苑街道28家,临平街道3家,星桥街道2家,崇贤街道、塘栖街道、东湖街道各1家。

从历年情况来看,我区医疗美容行业呈现“紧、增、薄、降”的趋势:“紧”是指医疗美容行为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但互联网所呈现的相关内容真实性存疑,网络平台把关也有一定问题。如:杭州维俪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苑医疗美容诊所,在美团平台上确有美容皮肤科项目,我局现场核查,未发现其从事美容皮肤科的相关证据。店方解释为网络引流用。杭州君妍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在美团上发现滕佳宇、周明兵美容皮肤科宣传,我局现场核查发现,此二人诊疗活动,实际均在美容皮肤科主诊医师唐医师的指导下开展。“增”是指医疗美容投诉量显著增多,2023年较2022年上升218.18%,其中以消费纠纷类上升较为明显,调解难度大。“薄”是指有关事件中,消费者法律意识薄弱,冲动消费占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降”是指投诉举报查实率逐年下降,这与医美行为逐渐临时化、半地下化有关。

我局在查处非法医疗美容中发现“三难”。一是取证难。近年来,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利用社交平台和第三方移动支付,非法行为日趋隐蔽,其从业者往往流动性很大,从事非法行为的场所已逐渐转至高档住宅小区、星级酒店等场所,非法行为临时化趋势明显,有效证据的取得也越来越难。二是善后难。非法医疗美容者流动性大,很多从业人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难以找到踪迹,而受害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功能修复,后期涉及的费用不菲。三是管控难。非法医疗美容使用的药品、器械,获得渠道容易,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蔓延趋势。多地召开的“美博会”,其销售的产品、器具龙蛇混杂、良莠不齐,且购买者无需资质,管控十分困难。

二、下一步我局拟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普法宣传,增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契机,开展精准普法宣传,引导消费者明确消费定位,减少冲动消费;掌握辨别正规医美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正确方法,避免“踩雷”。

(二)开展医美机构依法执业培训。引导医美机构进行依法执业自查自纠,提交全面自查报告和依法执业承诺书,提升行业整体规范性,依托杭州市医疗美容协会强化行业管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的整体水平。

(三)“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抽查。将医疗美容行业纳入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设立专项,与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查处结果在浙江政务网公示。依法公示非法医疗美容行政处罚相关信息,曝光非法行为,畅通公众信息渠道。

(四)加强与各镇街、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联系,拓展各种排摸渠道,开展各类涉案线索的综合分析研判。发现涉及非法广告、宣传的,及时与市场监管局沟通信息。

(五)涉及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引导消费者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25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17 17:57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尊敬的许高宁委员:

您好!《关于医美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卫生监管工作的关心,经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我区医疗美容现状和查处难点

截至2024年3月8日,我区开展医疗美容业务的医疗机构共36家,其中4家区属医院,8家医美门诊部,24家医美诊所,位于南苑街道28家,临平街道3家,星桥街道2家,崇贤街道、塘栖街道、东湖街道各1家。

从历年情况来看,我区医疗美容行业呈现“紧、增、薄、降”的趋势:“紧”是指医疗美容行为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但互联网所呈现的相关内容真实性存疑,网络平台把关也有一定问题。如:杭州维俪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苑医疗美容诊所,在美团平台上确有美容皮肤科项目,我局现场核查,未发现其从事美容皮肤科的相关证据。店方解释为网络引流用。杭州君妍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在美团上发现滕佳宇、周明兵美容皮肤科宣传,我局现场核查发现,此二人诊疗活动,实际均在美容皮肤科主诊医师唐医师的指导下开展。“增”是指医疗美容投诉量显著增多,2023年较2022年上升218.18%,其中以消费纠纷类上升较为明显,调解难度大。“薄”是指有关事件中,消费者法律意识薄弱,冲动消费占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降”是指投诉举报查实率逐年下降,这与医美行为逐渐临时化、半地下化有关。

我局在查处非法医疗美容中发现“三难”。一是取证难。近年来,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利用社交平台和第三方移动支付,非法行为日趋隐蔽,其从业者往往流动性很大,从事非法行为的场所已逐渐转至高档住宅小区、星级酒店等场所,非法行为临时化趋势明显,有效证据的取得也越来越难。二是善后难。非法医疗美容者流动性大,很多从业人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难以找到踪迹,而受害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功能修复,后期涉及的费用不菲。三是管控难。非法医疗美容使用的药品、器械,获得渠道容易,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蔓延趋势。多地召开的“美博会”,其销售的产品、器具龙蛇混杂、良莠不齐,且购买者无需资质,管控十分困难。

二、下一步我局拟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普法宣传,增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契机,开展精准普法宣传,引导消费者明确消费定位,减少冲动消费;掌握辨别正规医美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正确方法,避免“踩雷”。

(二)开展医美机构依法执业培训。引导医美机构进行依法执业自查自纠,提交全面自查报告和依法执业承诺书,提升行业整体规范性,依托杭州市医疗美容协会强化行业管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的整体水平。

(三)“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抽查。将医疗美容行业纳入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设立专项,与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查处结果在浙江政务网公示。依法公示非法医疗美容行政处罚相关信息,曝光非法行为,畅通公众信息渠道。

(四)加强与各镇街、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联系,拓展各种排摸渠道,开展各类涉案线索的综合分析研判。发现涉及非法广告、宣传的,及时与市场监管局沟通信息。

(五)涉及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引导消费者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