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1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24 18:59 来源: 区经科局

尊敬的俞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临平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临平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围绕全市加快构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战略部署,立足“一核四园”的定位,持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协同区。您提案中提到的意见建议和我区生物医药工作高度契合,不少已经在推进落实。围绕您提出的建议,我们会同省市相关部门、专家及区级有关部门、企业、开发区等进行了多次商议对接,大部分想法与我区目前在推进的工作不谋而合。尤其是:

一是聚焦细分赛道,机制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在《临平区“十四五”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发布了《杭州市临平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五年再造工业新临平 高质量建设智造强区行动方案(2024—2028年)》,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细分赛道,围绕产业生态圈图谱、生物医药发展路径图、生物医药发展空间图三张图谱,做好精准招商、精准培育,并深化浙江省“链长+链主”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及各单位职责;结合生物医药企业招引、培育实际情况及发展特点在新一轮政策调整中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升级,进一步引导创新驱动发展,在全面承接省市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于创新药械的研发补助力度不断优化生物医药发展政策环境。结合杭州市打造中国医药港和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战略机遇,进一步争取资源,重点发展细胞基因医疗、IVD等产业细分赛道;区级层面,在去年杭州市体外诊断产业促进会落地临平的基础上,围绕促进IVD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整理拟定《临平区促进体外诊断(IVD)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后续将在新一轮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作为仅有的两个细分产业(IVD、算力)政策单独出台。

二是聚焦创新提能,研发平台矩阵进一步完善。与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研发与转化平台、德诺·临平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业链赋能: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研发与转化平台设立3000万元引导基金,对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早期的成果转化项目提供支持,共同推进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联合攻关,助力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院等9个项目获得引导基金支持,其中7个项目已落地临平区;牵线辖区医疗器械企业走进浙二医院、省肿瘤医院等三甲医院,累计促成企业与省内医疗机构、科研院所达成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及科研项目等合作44余家,为区内64家医疗器械企业976个检测任务开通绿色通道,加快服务速度。

三是聚焦公共服务,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加快完善生物医药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落户百诚医药、皓阳生物、艾昆纬、领伯医汇等知名CRO、CDMO企业,面向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创新研发环节,搭建药物筛选和药效学等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创新研发、检验检测、临床试验等需求提供精准化赋能。在注册审批环节,引进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分中心、浙江省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检验监管平台、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开发区院区)等公共服务资源,帮助企业缩短注册审评、生产许可等审批时间,加快扶持产品上市。成立临平区生物医药协会,进一步凝聚生物医药企业力量,整合行业资源。在市经信局指导下成立杭州市体外诊断产业促进会,打造IVD特色产业园区并通过区相关协会、研所及龙头企业等进行项目招引,目前11个项目正有序推进,促进体外诊断企业抱团发展。

四是聚焦未来成长,承载空间建设进一步成熟。以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区为核,临平新城总部集聚基地和大运河科创城双创孵化基地为两翼,围绕贝达梦工场、信达生物、中翰生物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一核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一平方公里”、红丰创新带等重点区块建设,在原有的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生物医药加速器、医智汇创新工场、贝达梦工场等一批优质创新空间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金成国际科技城、小林高科创新中心、杭州市体外诊断产业园区(华融二期)等一批符合生物医药产业需求的重点产业园区,打造浙江省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但与此同时,正如您提案所言,我区对标一流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也联合专家和省市领导、平台、重点企业充分研究吸收您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打造要素资源集聚、上下游协同的生物药产业生态,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优质产业空间打造。做好片区有机更新文章,根据有机更新方案拟定三年行动计划,加速“腾笼换鸟”,争取3年完成全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5000亩以上,产业建筑空间增量300万方以上。做好特色产业园区打造,重点谋划推进生物医药1平方公里产业园,高标准布局园区配套,提升园区品质;引导优质项目向IVD产业园区、小林高科创新中心、康荣国际健康城、金成产业园等高品质园区集聚。

二是完善产业链工作机制。围绕全年产值、营收目标要求,由临平区区长周徐胤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区商务局作为产业链牵头单位,推动“链长+链主”机制深化落实,不断迭代“一链三图两清单”,明确细分赛道、布局定位、行动任务和保障措施。开展生物药项目精准招商,聚焦疫苗、抗体药物、诊断试剂、紧缺生物制品等生物药细分赛道,更新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招商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加强“融沪接长”机制探索,瞄准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南京生物医药谷等领先地区,积极承接技术创新溢出。

三是全力推动创新能级提升。积极争取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及分平台在临平布局,依托现有公共技术平台积极争取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等省市科研机构认证,打造高水平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基地。以集群化、专业化、差异化为路径,重点聚焦CXO、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积极谋划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赛道,贯彻创新引领发展理念,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突破行业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鼓励CXO企业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加强技术攻关交流合作,形成完整覆盖重点细分领域的MAH+CXO体系。力争2024年度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破百亿元,新增创新药生产批件1个及以上,新增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5个以上。

再次感谢您对于临平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1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24 18:59 来源: 区经科局

尊敬的俞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临平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临平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围绕全市加快构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战略部署,立足“一核四园”的定位,持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协同区。您提案中提到的意见建议和我区生物医药工作高度契合,不少已经在推进落实。围绕您提出的建议,我们会同省市相关部门、专家及区级有关部门、企业、开发区等进行了多次商议对接,大部分想法与我区目前在推进的工作不谋而合。尤其是:

一是聚焦细分赛道,机制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在《临平区“十四五”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发布了《杭州市临平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五年再造工业新临平 高质量建设智造强区行动方案(2024—2028年)》,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细分赛道,围绕产业生态圈图谱、生物医药发展路径图、生物医药发展空间图三张图谱,做好精准招商、精准培育,并深化浙江省“链长+链主”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及各单位职责;结合生物医药企业招引、培育实际情况及发展特点在新一轮政策调整中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升级,进一步引导创新驱动发展,在全面承接省市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于创新药械的研发补助力度不断优化生物医药发展政策环境。结合杭州市打造中国医药港和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战略机遇,进一步争取资源,重点发展细胞基因医疗、IVD等产业细分赛道;区级层面,在去年杭州市体外诊断产业促进会落地临平的基础上,围绕促进IVD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整理拟定《临平区促进体外诊断(IVD)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后续将在新一轮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作为仅有的两个细分产业(IVD、算力)政策单独出台。

二是聚焦创新提能,研发平台矩阵进一步完善。与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研发与转化平台、德诺·临平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业链赋能: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研发与转化平台设立3000万元引导基金,对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早期的成果转化项目提供支持,共同推进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联合攻关,助力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院等9个项目获得引导基金支持,其中7个项目已落地临平区;牵线辖区医疗器械企业走进浙二医院、省肿瘤医院等三甲医院,累计促成企业与省内医疗机构、科研院所达成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及科研项目等合作44余家,为区内64家医疗器械企业976个检测任务开通绿色通道,加快服务速度。

三是聚焦公共服务,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加快完善生物医药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落户百诚医药、皓阳生物、艾昆纬、领伯医汇等知名CRO、CDMO企业,面向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创新研发环节,搭建药物筛选和药效学等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创新研发、检验检测、临床试验等需求提供精准化赋能。在注册审批环节,引进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分中心、浙江省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检验监管平台、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开发区院区)等公共服务资源,帮助企业缩短注册审评、生产许可等审批时间,加快扶持产品上市。成立临平区生物医药协会,进一步凝聚生物医药企业力量,整合行业资源。在市经信局指导下成立杭州市体外诊断产业促进会,打造IVD特色产业园区并通过区相关协会、研所及龙头企业等进行项目招引,目前11个项目正有序推进,促进体外诊断企业抱团发展。

四是聚焦未来成长,承载空间建设进一步成熟。以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区为核,临平新城总部集聚基地和大运河科创城双创孵化基地为两翼,围绕贝达梦工场、信达生物、中翰生物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一核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一平方公里”、红丰创新带等重点区块建设,在原有的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生物医药加速器、医智汇创新工场、贝达梦工场等一批优质创新空间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金成国际科技城、小林高科创新中心、杭州市体外诊断产业园区(华融二期)等一批符合生物医药产业需求的重点产业园区,打造浙江省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但与此同时,正如您提案所言,我区对标一流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也联合专家和省市领导、平台、重点企业充分研究吸收您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打造要素资源集聚、上下游协同的生物药产业生态,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优质产业空间打造。做好片区有机更新文章,根据有机更新方案拟定三年行动计划,加速“腾笼换鸟”,争取3年完成全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5000亩以上,产业建筑空间增量300万方以上。做好特色产业园区打造,重点谋划推进生物医药1平方公里产业园,高标准布局园区配套,提升园区品质;引导优质项目向IVD产业园区、小林高科创新中心、康荣国际健康城、金成产业园等高品质园区集聚。

二是完善产业链工作机制。围绕全年产值、营收目标要求,由临平区区长周徐胤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区商务局作为产业链牵头单位,推动“链长+链主”机制深化落实,不断迭代“一链三图两清单”,明确细分赛道、布局定位、行动任务和保障措施。开展生物药项目精准招商,聚焦疫苗、抗体药物、诊断试剂、紧缺生物制品等生物药细分赛道,更新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招商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加强“融沪接长”机制探索,瞄准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南京生物医药谷等领先地区,积极承接技术创新溢出。

三是全力推动创新能级提升。积极争取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及分平台在临平布局,依托现有公共技术平台积极争取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等省市科研机构认证,打造高水平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基地。以集群化、专业化、差异化为路径,重点聚焦CXO、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积极谋划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赛道,贯彻创新引领发展理念,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突破行业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鼓励CXO企业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加强技术攻关交流合作,形成完整覆盖重点细分领域的MAH+CXO体系。力争2024年度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破百亿元,新增创新药生产批件1个及以上,新增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5个以上。

再次感谢您对于临平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