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4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03 15:48 来源: 区教育局

尊敬的江建红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临平教育的关心关注!您提出的《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学生学农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我局已收悉,现对您的提案回复如下: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党中央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发布以来,区教育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调研,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高质量稳步推进劳动教育在全区各中小学落实落细,助力打响“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具体工作如下:

1.统资源重联动,推进校内外学农基地建设。一是抓好校内学农基地建设。区内各中小学劳动教育场地100%覆盖,其中学农场地90%以上。各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辟农田、果园、中草药等场地,根据二十四节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农实践活动,如丰收节、春耕节等,有效营造校园学农氛围。二是抓好校外学农基地建设。区教育局会同区农业农村局,面向全区开展临平区农业类研学基地申报认定,拓展校外学农教育实践资源,丰富学农教育实践内涵。截至目前,全区有区级学农基地15个,如塘栖村研学基地、幸福的院子研学基地、双桥村爷爷的水稻田基地等。其中,双桥村“爷爷的水稻田”被评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

2.抓好课程建设,落实学农计划。一是多学科与学农实践活动融合。在常规教育中渗透现代农业教育,邀请农业类专家进校园开设讲座,使学生在学到各类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二是鼓励学校开设学农校本课程。每年组织精品课程评比时鼓励学校开发学农类课程,并推荐至上级部门参与评比,全区现有市级及以上学农精品课程7门,其中星桥二小的“微小智慧丰园”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校内种植特色校”。三是学农与生活实践结合。利用少先队假日小队、团校社会实践等载体,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户、田间,学习播种、施肥、养护、收获等经验知识,熟悉基本的生产劳动技能。开展“厨神争霸”、“爱惜粮食,节约用水”评比、“乡村振兴”实践调查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3.高度重视学农课程教师专项培养工作。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发挥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劳动等课程载体作用,从培养内容、课程设计、实施方式上融入学农教育,提高劳动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此外,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鼓励有专长的学农基地负责人等,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参与学校学农教教育中。优化校内、校外教师考核制度,确保学农课程教师在考核、评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接下来,区教育局将继续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学农基地建设申报工作,并纳入到全区中小学学生研学基地中,实现家、校、企合力推进劳动教育的新样态,旨在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种田插秧、走进自家厨房烹饪做菜,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04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03 15:48 来源: 区教育局

尊敬的江建红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临平教育的关心关注!您提出的《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学生学农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我局已收悉,现对您的提案回复如下: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党中央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发布以来,区教育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调研,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高质量稳步推进劳动教育在全区各中小学落实落细,助力打响“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具体工作如下:

1.统资源重联动,推进校内外学农基地建设。一是抓好校内学农基地建设。区内各中小学劳动教育场地100%覆盖,其中学农场地90%以上。各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辟农田、果园、中草药等场地,根据二十四节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农实践活动,如丰收节、春耕节等,有效营造校园学农氛围。二是抓好校外学农基地建设。区教育局会同区农业农村局,面向全区开展临平区农业类研学基地申报认定,拓展校外学农教育实践资源,丰富学农教育实践内涵。截至目前,全区有区级学农基地15个,如塘栖村研学基地、幸福的院子研学基地、双桥村爷爷的水稻田基地等。其中,双桥村“爷爷的水稻田”被评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

2.抓好课程建设,落实学农计划。一是多学科与学农实践活动融合。在常规教育中渗透现代农业教育,邀请农业类专家进校园开设讲座,使学生在学到各类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二是鼓励学校开设学农校本课程。每年组织精品课程评比时鼓励学校开发学农类课程,并推荐至上级部门参与评比,全区现有市级及以上学农精品课程7门,其中星桥二小的“微小智慧丰园”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校内种植特色校”。三是学农与生活实践结合。利用少先队假日小队、团校社会实践等载体,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户、田间,学习播种、施肥、养护、收获等经验知识,熟悉基本的生产劳动技能。开展“厨神争霸”、“爱惜粮食,节约用水”评比、“乡村振兴”实践调查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3.高度重视学农课程教师专项培养工作。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发挥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劳动等课程载体作用,从培养内容、课程设计、实施方式上融入学农教育,提高劳动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此外,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鼓励有专长的学农基地负责人等,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参与学校学农教教育中。优化校内、校外教师考核制度,确保学农课程教师在考核、评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接下来,区教育局将继续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学农基地建设申报工作,并纳入到全区中小学学生研学基地中,实现家、校、企合力推进劳动教育的新样态,旨在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种田插秧、走进自家厨房烹饪做菜,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