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36/2025-22622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杭州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杭州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5-08-12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关于对临平政工出〔2025〕5号地块年产1000万件各类布艺、毛绒玩具及文创周边产品生产项目批后修改进行公示的说明
来源:杭州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08-12 17:30 浏览次数:
一、项目简介
临平政工出〔2025〕5号地块年产1000万件各类布艺、毛绒玩具及文创周边产品生产项目位于杭州市临平区乔司街道三角村东至杭海路绿化带、西至众贤路、南至聚创街、北至九环路,项目总用地面积120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396平方米。
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本项目地上单体、地下室、总图进行优化提升修改:
总平面图
1)调整部分绿化位置。总绿化面积不变,满足绿地率不小于20%的用地面积。
2)建筑轮廓调整,1#楼建筑面积由12339.2平方米调整为12163.2平方米,2#楼建筑面积由26220平方米调整为26396.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由15986平方米调整为159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由54536平方米调整为54536平方米。
3)因功能性用房面积调整,非机动车位由384辆调整为385辆。
4)调整燃气调压柜位置。
1#楼
1)因地下室机房位置调整,一层风井位置相应调整。一层至顶层8轴交D~F轴预留井缩小,风井扩大下移至D轴。二层至顶层补充护窗栏杆。三层补充钢结构构架。二~九层补充设置挡烟垂壁。楼梯局部前室、开门位置有所调整。屋面层电梯调整为无机房电梯,补充设备基础。构架层补充结构梁,幕墙排水沟。
2)一层A轴交7~10轴扩大面积35平方米,二层B轴交7~10轴缩小面积31平方米,三层B轴交6~10轴取消上人屋面,改为玻璃雨篷。
3)因幕墙专业立面深化设计,原五~九层每层拆分。
4)立面补充开启门窗,幕墙深化设计后高度进行调整。
5)剖面根据平面修改相应调整。
2#楼
1)柱子调整,轴网随之调整。
2)一层G轴交1~2轴位置增加一个低压配电间和工具间。
3)一层排烟井、补风井位置和大小调整。
4)一层4~1/5轴交G~H轴位置增加一处降板。
5)一层5轴交B轴位置强弱电换位置。
6)一层1~2轴交A~B轴位置降板高度调整。
7)1/01轴、1/0A轴、1/9轴位置外轮廓调整。
8)DT-7电梯井道尺寸调整。
9)核心筒电梯井道、预留井等井道尺寸调整。
10)一层A轴交6轴补风井夹层位置调整。
11)二层~机房层四周增加一圈防护栏杆。
12)二层1轴交B~E轴设备平台及卫生间尺寸调整。
13)二层变配电增加独立疏散通道,疏散门位置调整,变配电降板调整,增加电缆层门口增加踏步。
14)二层~十层消防电梯前室面积调整。
15)二层6轴交C轴位置强电调整为工具间,强电换位置。
16)二层5轴交C轴水暖井位置调整,空腔改为工具间。
17)二层连廊结构沟改为建筑沟。
18)二层~十层核心筒水暖井、排气位置调整、卫生间布局调整。
19)二层~十层两个电梯厅合并为一个。
20)三层~机房层排气道位置调整。
21)机房层1轴和A轴位置排水沟改为结构沟。
22)屋顶层光伏板位置调整。
23)楼梯间屋面敞开。
24)增加排烟补风窗、消防救援口。
25)立面百叶、造型调整。
26)层高调整。
27)立面增加室外楼梯。
28)剖面增加二层雨篷、三层造型,二层上人屋面结构沟改为建筑沟,大屋面雨水沟调整, 调整电梯前室门高度,地下部分标高调整,二层层间梁取消。
29)因幕墙专业立面深化设计,原五~九层每层拆分。
地下室
1)地下室外轮廓东侧外墙右扩0.9m,地下建筑总面积由原设计15836平方米调整为15986平方米。
2)地下室充电自行车位数量由原来153辆调整为156辆,普通非机动车车位数量由原来138辆调整为134辆,折算后非机动车位总数量不变。
3)局部弱电机房、风机房、配电小间、弱电井等机房位置调整。
4)人防建筑面积原设计1044.04平方米,调整后人防建筑面积1063.02平方米。
综上修改,整体建筑面积、基地面积、绿地面积不变。
二、意见提交
为拓展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城市规划的渠道,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品位,现对规划项目展示方案征询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本次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22日。电子邮件请寄至halo_of_flies@foxmail.com,注明“临平政工出〔2025〕5号”,信件请寄至:杭州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处508室,电话:0571-86292170。
关于对临平政工出〔2025〕5号地块年产1000万件各类布艺、毛绒玩具及文创周边产品生产项目批后修改进行公示的说明.pdf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