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3/2025-22519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教育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教育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5-08-06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临平区公办初中“提质强校”专项督导报告

来源: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5-08-06 09:45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自2022学年起,我区全面开展初中“提质强校”专项行动,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初中”。为深入检验各初中三年来行动成效和办学水平,2025年6月,我局邀请相关教育专家、评估专家、名校长组建2个督导组,对公办初中2022—2024学年“提质强校”三年行动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亮点

(一)管理革新:从经验治理到科学治校

临平第一中学在管理机制上,实施扁平化管理与主管负责制,赋予年级组更多自主权,并通过校级领导带班巡查及驻校轮值办公制度,保障两校区同步运行、均衡发展。临平第三中学以风荷校区启用为契机,构建“物理分隔、功能融合”的双校区协同发展格局。创新“一体化管理+分校区负责”模式,推行教师跨校区流动、年级组责任制及跨校区学生成长共同体,确保两校区教育质量均衡。沾桥中学创新“处室垂直管理+年级组平行管理”模式,成立事务组与年级组,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上岗,职责清晰、流程优化。

(二)文化浸润:从理念渗透到价值认同

临平第五中学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大换血”,创新“我的校园我做主”项目,获“一草一木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赞誉。“敏行”文化生态的构建全方位渗透于学校的精神、制度和环境之中,不仅塑造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更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星桥中学不断挖掘“桥”文化内涵,提出“桥·筑”核心文化理念和“为每位学生成长共筑幸福之桥”办学理念,提升育人“软”实力。乔司中学深化“乔・思”教育体系,完善校训、校风、学风表述,通过《南乔》杂志、家长开放日等媒介提升知晓度,新建“如乔园”“廊乔文化长廊”“笑脸墙”等育人场景全域浸润,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

(三)课程改革:从学业质量到课堂革命

塘栖第三中学以“学为中心”理念构建“三单六学”课堂模式:通过“导学单、导研单、导评单”引导学生预学、互学、拓学,形成“启发领学—智慧预学—启发导学—智慧互学—启发促学—智慧拓学”六步流程。塘栖第二中学以“学为取向”为核心,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梯度、有广度”的课堂模式,依托“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开发《运河商埠文化》《非遗工艺》等跨学科课程,推动知识整合与实践创新。乔司中学以市级课题《学思课堂2.0:基于学科课型的学思案设计与实践》为引领,提出“大任务+问题链、板书设计、时间管理”三大法宝,构建“备课-上课-研课”闭环教研机制,学思课堂迭代升级。

(四)特色育人:从特色项目到品牌战略

临平第二中学创新挖掘本土“甘蔗”资源,开发《蔗里遇见你》《蔗林探秘》等区级精品课程,积极开展五育融合实践,构建了"课程-评价-活动"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既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星华实验学校打造“星晖德育评价”特色品牌,构建星星积分银行等特色载体,形成区域示范效应。开展“一星六节”活动,建设多个实践基地,形成“体教融合”“非遗传承”等七大特色项目群。崇贤中学以女子篮球为核心,开发《“铿锵女篮”校本课程纲要》,创编篮球主题课间操,设立“篮球名人廊”,将拼搏精神融入德育,构建“课程—赛事—文化”一体化特色体系。

(五)教师发展: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共进

临平第三中学构建“头雁领航、强雁远航、雏雁启航”的教师梯级培养体系:名优教师领衔“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担任“项目首席”,青年教师实行“双导师制”,行政团队组建“管理研习坊”,助力教师共同发展。运河中学与浙师大合作开展“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加入杭州市初中高质量发展联盟,引入2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形成“四阶混合式”培训体系。激励机制与专业支持协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形成“引育用留”的良性循环。吴昌硕实验学校实施“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菜单式培训”模式,通过“请进来(专家讲座)”“走出去(研学活动)”提升教师素养。教师发展从个体成长转向团队协同,通过“引进+培养+培训”三维驱动,构建了“名师引领、梯队成长”的专业发展生态,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二、发展建议

(一)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学校应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和学校的历史底蕴,精心打造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塑造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报校刊等宣传平台,展示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讲述学校文化故事,传播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学校文化的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推动

学校应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从育人质量提升的视角出发,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教学评价牵引行动、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等五大行动。学校应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有效的实践模式。

(三)课堂形式有待进一步突破

学校应进一步落实“学为中心”的理念。教学设计应突出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任务探究、合作交流、迁移应用。推进差异化教学,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设计分层任务、弹性作业、选择性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开齐开足实验课程,更新实验设备,鼓励创新实验设计。加强理、化、生、信息科技、劳动技术等课程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

(四)学生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顶层设计上,学校育人画像的部分指标较为抽象,观测点未能细化到可观察的具体行为表现,给教师的精准评价带来一定困难。评价内容上,对学业分数的关注度相对较高,而对学生品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多维关注仍需深化。评价方式上,量化手段运用较多,质性评价(如学生自评、关键事件记录等)的引入尚有空间,以避免评价结果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并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五)教师梯队培养有待进一步精准

学校要将教科研、教师发展规划的整体设计,转化为教师个体的教科研能力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要不断优化考核体系,应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体现和提升教师绩效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逐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临平区公办初中“提质强校”专项督导报告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3/2025-22519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教育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教育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5-08-06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自2022学年起,我区全面开展初中“提质强校”专项行动,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初中”。为深入检验各初中三年来行动成效和办学水平,2025年6月,我局邀请相关教育专家、评估专家、名校长组建2个督导组,对公办初中2022—2024学年“提质强校”三年行动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亮点

(一)管理革新:从经验治理到科学治校

临平第一中学在管理机制上,实施扁平化管理与主管负责制,赋予年级组更多自主权,并通过校级领导带班巡查及驻校轮值办公制度,保障两校区同步运行、均衡发展。临平第三中学以风荷校区启用为契机,构建“物理分隔、功能融合”的双校区协同发展格局。创新“一体化管理+分校区负责”模式,推行教师跨校区流动、年级组责任制及跨校区学生成长共同体,确保两校区教育质量均衡。沾桥中学创新“处室垂直管理+年级组平行管理”模式,成立事务组与年级组,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上岗,职责清晰、流程优化。

(二)文化浸润:从理念渗透到价值认同

临平第五中学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大换血”,创新“我的校园我做主”项目,获“一草一木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赞誉。“敏行”文化生态的构建全方位渗透于学校的精神、制度和环境之中,不仅塑造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更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星桥中学不断挖掘“桥”文化内涵,提出“桥·筑”核心文化理念和“为每位学生成长共筑幸福之桥”办学理念,提升育人“软”实力。乔司中学深化“乔・思”教育体系,完善校训、校风、学风表述,通过《南乔》杂志、家长开放日等媒介提升知晓度,新建“如乔园”“廊乔文化长廊”“笑脸墙”等育人场景全域浸润,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

(三)课程改革:从学业质量到课堂革命

塘栖第三中学以“学为中心”理念构建“三单六学”课堂模式:通过“导学单、导研单、导评单”引导学生预学、互学、拓学,形成“启发领学—智慧预学—启发导学—智慧互学—启发促学—智慧拓学”六步流程。塘栖第二中学以“学为取向”为核心,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梯度、有广度”的课堂模式,依托“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开发《运河商埠文化》《非遗工艺》等跨学科课程,推动知识整合与实践创新。乔司中学以市级课题《学思课堂2.0:基于学科课型的学思案设计与实践》为引领,提出“大任务+问题链、板书设计、时间管理”三大法宝,构建“备课-上课-研课”闭环教研机制,学思课堂迭代升级。

(四)特色育人:从特色项目到品牌战略

临平第二中学创新挖掘本土“甘蔗”资源,开发《蔗里遇见你》《蔗林探秘》等区级精品课程,积极开展五育融合实践,构建了"课程-评价-活动"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既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星华实验学校打造“星晖德育评价”特色品牌,构建星星积分银行等特色载体,形成区域示范效应。开展“一星六节”活动,建设多个实践基地,形成“体教融合”“非遗传承”等七大特色项目群。崇贤中学以女子篮球为核心,开发《“铿锵女篮”校本课程纲要》,创编篮球主题课间操,设立“篮球名人廊”,将拼搏精神融入德育,构建“课程—赛事—文化”一体化特色体系。

(五)教师发展: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共进

临平第三中学构建“头雁领航、强雁远航、雏雁启航”的教师梯级培养体系:名优教师领衔“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担任“项目首席”,青年教师实行“双导师制”,行政团队组建“管理研习坊”,助力教师共同发展。运河中学与浙师大合作开展“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加入杭州市初中高质量发展联盟,引入2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形成“四阶混合式”培训体系。激励机制与专业支持协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形成“引育用留”的良性循环。吴昌硕实验学校实施“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菜单式培训”模式,通过“请进来(专家讲座)”“走出去(研学活动)”提升教师素养。教师发展从个体成长转向团队协同,通过“引进+培养+培训”三维驱动,构建了“名师引领、梯队成长”的专业发展生态,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二、发展建议

(一)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学校应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和学校的历史底蕴,精心打造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塑造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报校刊等宣传平台,展示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讲述学校文化故事,传播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学校文化的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推动

学校应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从育人质量提升的视角出发,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教学评价牵引行动、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等五大行动。学校应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有效的实践模式。

(三)课堂形式有待进一步突破

学校应进一步落实“学为中心”的理念。教学设计应突出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任务探究、合作交流、迁移应用。推进差异化教学,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设计分层任务、弹性作业、选择性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开齐开足实验课程,更新实验设备,鼓励创新实验设计。加强理、化、生、信息科技、劳动技术等课程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

(四)学生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顶层设计上,学校育人画像的部分指标较为抽象,观测点未能细化到可观察的具体行为表现,给教师的精准评价带来一定困难。评价内容上,对学业分数的关注度相对较高,而对学生品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多维关注仍需深化。评价方式上,量化手段运用较多,质性评价(如学生自评、关键事件记录等)的引入尚有空间,以避免评价结果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并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五)教师梯队培养有待进一步精准

学校要将教科研、教师发展规划的整体设计,转化为教师个体的教科研能力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要不断优化考核体系,应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体现和提升教师绩效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逐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