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养老、医疗……临平民生保障“成绩单”出炉!
发布时间: 2021-11-01 14:10 来源: 临平发布

就业、养老、医疗事关千家万户,

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临平区从打造品质新城区的战略定位出发,

守住民生保障底线。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政策,

推进“名医名护名科”培育工程,

提升区属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

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一起来看看临平民生保障“成绩单”


全力稳就业扩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5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41%。

做好人才招引工作,深入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精准落实招才计划,为我区高质量构筑“未来智造城”储备更多人才。截至6月底,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9场,为947家企业发布用工岗位信息3.2万条,促成1.3万余人次达成用工意向。

临平区“智能制造专场招聘会”  

做好重点群体帮扶,大力推进专项就业帮扶行动,结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帮扶和“民呼我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内困难人员群体就业帮扶工作。

落实新一轮稳就业政策,积极兑付各类补贴资金。截至6月底,发放各类就业补贴4800余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约1668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21.5万元、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社保补贴7.9万元。

全方位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20年底,我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0634人,占户籍人口的20.02%。面对与日俱增的养老压力,我区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临平街道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在临平街道,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在少数。为做好辖区内养老服务这篇“大文章”,临平街道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点、医疗单位、服务商等资源,自主创新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接入街道老年人数量、为老服务次数等数据并实时更新。平台包含综合数据中心和智慧助餐、视频互动、智慧诊疗、智慧家护等七大模块,老人可通过手机“一键呼叫”,预约上门送餐、上门理发、代配药等“菜单式”服务。

此外,南苑街道在全市首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服务模式,满足了养老服务个性化需求,破解了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在医疗护理、全天候照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南苑街道为辖区老人免费提供了智能手环、智能手杖等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每日在平台获取实时数据,建立老年人健康数据库,定期向老人及其子女发送健康报告,并为社区医生日常诊疗提供参考,如存在异常数据,医疗机构可及时上门服务。街道还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配置了智能通信设备。针对独居老人,平台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可以让子女在异地实时查看老人情况,如有异常,还可实现自动报警。

南苑街道智慧养老管理平台 

截至6月30日,我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场所109个,适老化改造已完成71户,助餐场所123家,养老机构10家。根据《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要求,我区将落实养老服务用房配置标准,拓展供给渠道,高标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引入专业力量运营管理,布局“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不断深化“健康临平”建设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上升的医疗服务需求,临平卫健部门提前谋划,不等不靠,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开花。如今的临平,医疗资源丰富、服务配置相对均衡、三级健康网络覆盖面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健康服务。

卫生服务站是满足群众就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健康需求的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了提高居民就医舒适度,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诊疗环境,我区在2018年就将“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区民生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区卫健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的通知》,将最高补助标准从36万元/站提高至120万元/站。同时在各服务站配置快捷、精准、智能的数字化即时检验(POCT)工作站,可在30分钟内完成50项常规检验项目,让群众实现“就近跑一次”。

新改扩建的崇贤街道北庄村服务站 

目前,全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4家。今年,我区计划投入700万元用于全区7家服务站建设补助,并将“新改扩建4家服务站”纳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6月底,7家服务站全部开工,其中4家服务站已经完成建设。

我区积极探索急救联动新模式,将AED布点信息及定位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嵌入120急救调度系统。当报警人拨打急救电话时,120急救中心调度人员可以在急救大厅地图上精准指导报警人在急救发生地最近的地方拿到AED并指导报警人正确使用AED。截至目前,我区公共场所已布点了235台AED,今年还将计划新增200台。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就业、养老、医疗……临平民生保障“成绩单”出炉!
发布时间: 2021-11-01 14:10:11 来源: 临平发布

就业、养老、医疗事关千家万户,

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临平区从打造品质新城区的战略定位出发,

守住民生保障底线。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政策,

推进“名医名护名科”培育工程,

提升区属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

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一起来看看临平民生保障“成绩单”


全力稳就业扩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5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41%。

做好人才招引工作,深入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精准落实招才计划,为我区高质量构筑“未来智造城”储备更多人才。截至6月底,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9场,为947家企业发布用工岗位信息3.2万条,促成1.3万余人次达成用工意向。

临平区“智能制造专场招聘会”  

做好重点群体帮扶,大力推进专项就业帮扶行动,结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帮扶和“民呼我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内困难人员群体就业帮扶工作。

落实新一轮稳就业政策,积极兑付各类补贴资金。截至6月底,发放各类就业补贴4800余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约1668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21.5万元、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社保补贴7.9万元。

全方位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20年底,我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0634人,占户籍人口的20.02%。面对与日俱增的养老压力,我区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临平街道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在临平街道,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在少数。为做好辖区内养老服务这篇“大文章”,临平街道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点、医疗单位、服务商等资源,自主创新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接入街道老年人数量、为老服务次数等数据并实时更新。平台包含综合数据中心和智慧助餐、视频互动、智慧诊疗、智慧家护等七大模块,老人可通过手机“一键呼叫”,预约上门送餐、上门理发、代配药等“菜单式”服务。

此外,南苑街道在全市首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服务模式,满足了养老服务个性化需求,破解了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在医疗护理、全天候照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南苑街道为辖区老人免费提供了智能手环、智能手杖等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每日在平台获取实时数据,建立老年人健康数据库,定期向老人及其子女发送健康报告,并为社区医生日常诊疗提供参考,如存在异常数据,医疗机构可及时上门服务。街道还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配置了智能通信设备。针对独居老人,平台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可以让子女在异地实时查看老人情况,如有异常,还可实现自动报警。

南苑街道智慧养老管理平台 

截至6月30日,我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场所109个,适老化改造已完成71户,助餐场所123家,养老机构10家。根据《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要求,我区将落实养老服务用房配置标准,拓展供给渠道,高标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引入专业力量运营管理,布局“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不断深化“健康临平”建设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上升的医疗服务需求,临平卫健部门提前谋划,不等不靠,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开花。如今的临平,医疗资源丰富、服务配置相对均衡、三级健康网络覆盖面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健康服务。

卫生服务站是满足群众就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健康需求的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了提高居民就医舒适度,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诊疗环境,我区在2018年就将“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区民生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区卫健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的通知》,将最高补助标准从36万元/站提高至120万元/站。同时在各服务站配置快捷、精准、智能的数字化即时检验(POCT)工作站,可在30分钟内完成50项常规检验项目,让群众实现“就近跑一次”。

新改扩建的崇贤街道北庄村服务站 

目前,全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4家。今年,我区计划投入700万元用于全区7家服务站建设补助,并将“新改扩建4家服务站”纳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6月底,7家服务站全部开工,其中4家服务站已经完成建设。

我区积极探索急救联动新模式,将AED布点信息及定位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嵌入120急救调度系统。当报警人拨打急救电话时,120急救中心调度人员可以在急救大厅地图上精准指导报警人在急救发生地最近的地方拿到AED并指导报警人正确使用AED。截至目前,我区公共场所已布点了235台AED,今年还将计划新增2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