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26/2021-02696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应急管理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应急管理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1-11-10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临平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来源: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1-11-10 16:22 浏览次数:

规划立足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和基础,分析挑战和机遇,提出“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

(一)现状与形势

“十三五”期间,临平统筹推进机构改革和应急管理工作,保持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形势的稳定向好态势,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城市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应急基础能力建设扎实有效。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必须立足区情、把握关键,不断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根据上级要求和临平实际,提出了我区“十四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牵引,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重要实现路径,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全面提升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打造长三角开放高地、数智化变革高地、全景式幸福高地,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临平风采,提供安全环境和坚强应急保障。

同时,在发展导向上,注重把握“五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精准防控;坚持改革创新、数字赋能;坚持系统治理、共建共享。

2.主要目标

(1)目标定位。提出了“2035远景目标”和“2025规划目标”,并将“2025规划目标”进一步分解为“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防范防治能力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加强、综合保障水平明显提高”5个分目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作出了阐述。

(2)发展指标。设置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3个方面共计14个指标,包括7个约束性指标和7个预期性指标。在设置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与国家、省、市规划的主要指标体系相衔接,对于省、市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特别针对分解落实到临平的指标进行了重点设置;二是考虑到区级辖区某一年相关事故灾害及其受灾情况的偶然性,将部分指标设置为五年平均数。

(三)主要任务

围绕“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统筹协同机制。主要举措包括健全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先期处置、信息统筹、部门协同、军地协同、区域协同、多方复盘评估、事故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

2.深化风险管控体系:提升安全风险源头预防能力,完善灾害事故预测预警体系,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风险管控。主要举措包括加强规划引领,严格安全准入;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加强综合风险评估和动态管理;强化城市安全运行风险监测,提高灾害风险预报精准度,提升预警能力;着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推进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

3.完善法制预案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主要举措包括加强执法制度与标准建设,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预案规范管理、数字化管理及演练和评估。

4.优化科技支撑体系:深化应急管理数字化建设,加强现代化应急装备推广应用。主要举措包括完善应急通信网,构建数字应急平台,强化多跨场景应用;落实应急管理人员装备配备,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

5.打造社会共治体系:实施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主要举措包括实施企业员工安全技能培训,推进应急宣传“五进”工作,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平台;健全社会化服务制度,拓展社会化服务模式,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风险的市场分担机制。

6.强化基础保障体系: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应急救援综合保障。主要举措包括加强干部队伍和实战培训基地建设,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局队合一”体制;加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库建;健全待遇保障制度、职业奖励和荣誉制度;构建“区-镇街-村社”三级公物仓仓储格局,加强救援装备保障和避灾安置场所建设。

(四)重点工程

围绕以上六项主要任务,提出了五项重点工程。

1.应急管理数智治理提升工程。全面实现相关数字应急平台的迭代升级,建立完善“上下联动、反应灵敏、平战结合”的“1+4”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迭代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拓展“图码指数”精密智控应用场景,推进大数据治理赋能安全监管、防灾减灾和救援处置。

2.风险普查与隐患排查工程。全面实施灾害事故风险防控能力提升行动,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健全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灾害事故风险区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定期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城市安全运行风险基础数据库。

3.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出台临平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构建常态化运作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督促指导高标准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重点工作。结合救援平台建设,提升临平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树立工作创新示范标杆。

4.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工程。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推进区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建设,结合未来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安全轮训和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安全培训,结合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开展个人逃生自救能力培训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公民安全素养。

5.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围绕生产安全事故及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突发事件的现场综合协调和救援指挥需求,加强基层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基层应急管理站所、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和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各级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议事协调机构的现代化、精细化和实战化能力。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必须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强化保障措施,努力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规划协同、强化监督评估等举措推进规划落实。


附件:《临平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wps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临平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26/2021-02696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应急管理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应急管理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1-11-10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规划立足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和基础,分析挑战和机遇,提出“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

(一)现状与形势

“十三五”期间,临平统筹推进机构改革和应急管理工作,保持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形势的稳定向好态势,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城市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应急基础能力建设扎实有效。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必须立足区情、把握关键,不断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根据上级要求和临平实际,提出了我区“十四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牵引,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重要实现路径,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全面提升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打造长三角开放高地、数智化变革高地、全景式幸福高地,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临平风采,提供安全环境和坚强应急保障。

同时,在发展导向上,注重把握“五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精准防控;坚持改革创新、数字赋能;坚持系统治理、共建共享。

2.主要目标

(1)目标定位。提出了“2035远景目标”和“2025规划目标”,并将“2025规划目标”进一步分解为“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防范防治能力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加强、综合保障水平明显提高”5个分目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作出了阐述。

(2)发展指标。设置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3个方面共计14个指标,包括7个约束性指标和7个预期性指标。在设置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与国家、省、市规划的主要指标体系相衔接,对于省、市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特别针对分解落实到临平的指标进行了重点设置;二是考虑到区级辖区某一年相关事故灾害及其受灾情况的偶然性,将部分指标设置为五年平均数。

(三)主要任务

围绕“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统筹协同机制。主要举措包括健全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先期处置、信息统筹、部门协同、军地协同、区域协同、多方复盘评估、事故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

2.深化风险管控体系:提升安全风险源头预防能力,完善灾害事故预测预警体系,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风险管控。主要举措包括加强规划引领,严格安全准入;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加强综合风险评估和动态管理;强化城市安全运行风险监测,提高灾害风险预报精准度,提升预警能力;着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推进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

3.完善法制预案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主要举措包括加强执法制度与标准建设,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预案规范管理、数字化管理及演练和评估。

4.优化科技支撑体系:深化应急管理数字化建设,加强现代化应急装备推广应用。主要举措包括完善应急通信网,构建数字应急平台,强化多跨场景应用;落实应急管理人员装备配备,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

5.打造社会共治体系:实施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主要举措包括实施企业员工安全技能培训,推进应急宣传“五进”工作,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平台;健全社会化服务制度,拓展社会化服务模式,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风险的市场分担机制。

6.强化基础保障体系: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应急救援综合保障。主要举措包括加强干部队伍和实战培训基地建设,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局队合一”体制;加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库建;健全待遇保障制度、职业奖励和荣誉制度;构建“区-镇街-村社”三级公物仓仓储格局,加强救援装备保障和避灾安置场所建设。

(四)重点工程

围绕以上六项主要任务,提出了五项重点工程。

1.应急管理数智治理提升工程。全面实现相关数字应急平台的迭代升级,建立完善“上下联动、反应灵敏、平战结合”的“1+4”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迭代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拓展“图码指数”精密智控应用场景,推进大数据治理赋能安全监管、防灾减灾和救援处置。

2.风险普查与隐患排查工程。全面实施灾害事故风险防控能力提升行动,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健全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灾害事故风险区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定期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城市安全运行风险基础数据库。

3.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出台临平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构建常态化运作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督促指导高标准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重点工作。结合救援平台建设,提升临平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树立工作创新示范标杆。

4.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工程。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推进区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建设,结合未来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安全轮训和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安全培训,结合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开展个人逃生自救能力培训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公民安全素养。

5.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围绕生产安全事故及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突发事件的现场综合协调和救援指挥需求,加强基层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基层应急管理站所、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和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各级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议事协调机构的现代化、精细化和实战化能力。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必须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强化保障措施,努力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规划协同、强化监督评估等举措推进规划落实。


附件:《临平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