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区创新打造“城市大脑+智慧安监”应用体系,赋能安全生产社会共治
发布时间: 2021-11-08 09:43 来源: 浙里改

1、数据汇聚,织密安全生产监管网络

按照“一企一档、一物一标识、一位一告知”要求,将生产经营单位的基础信息、危险源、风险点全面梳理归总,完成4216家生产经营单位3万余条源信息的数字化建库,并结合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动态更新。深化安全码赋码运用,日常监管可通过“扫码自查、扫码检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一目了然”。依据企业“一必须五到位”18项指标,建立安全生产数据模型,动态生成安全等级和评估报告,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治理、企业标准化建设等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构建“6+1”区域安全发展评价体系,定期发布各镇街安全发展指数,建立全员参与、全域覆盖、闭环管理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截至2021年5月底,累计排查风险点10.41万个,指导企业排查整改隐患1.21万条。

2、泛在感知,赋能重大风险精细管控

围绕防范重大危险源、涉危企业、三场所两企业等高危场所的重大风险隐患,创新设置人数管控、动火作业、人车资质核查、危化品管控和可燃有毒气体监测等5个智能应用场景,通过物联网前端感知连通至“智慧安监”平台,实现隐患识别、风险预警和联动处置等功能。2019年平台上线以来,共发现监测报警8914起,其中高危场所人员数量超限476起,违规动火作业336起,可燃、有毒气体、液位仪等传感报警1839起,危险化学品储量超标210起,车辆资质不符2156起,报警及时处置率达99.59%。

3、工伤分析,实现事故隐患预警联动

紧扣防控工伤事故的关键环节,依托风险预警防控模块,打造全区工伤大数据库,接入工伤事故认定、医疗诊断、流动人口、建设工地等数据。落实工伤数据共享机制,根据工伤类型、发生频次、医疗诊断等数据,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筛选出发生频次较高的工伤类型、重复发生工伤的建筑施工单位和企业名单、事故发生频次较高的行业领域和区块,研判事故隐患及诱因,实行派单式动态预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构建“系统归总数据—面上事故预警—靶向执法检查”处置闭环。截至2021年5月底,全区累计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52次,工伤数据核查检查18246条,纳入区级重点执法库企业560家,立案处罚240家。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杭州市临平区创新打造“城市大脑+智慧安监”应用体系,赋能安全生产社会共治
发布时间: 2021-11-08 09:43:19 来源: 浙里改

1、数据汇聚,织密安全生产监管网络

按照“一企一档、一物一标识、一位一告知”要求,将生产经营单位的基础信息、危险源、风险点全面梳理归总,完成4216家生产经营单位3万余条源信息的数字化建库,并结合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动态更新。深化安全码赋码运用,日常监管可通过“扫码自查、扫码检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一目了然”。依据企业“一必须五到位”18项指标,建立安全生产数据模型,动态生成安全等级和评估报告,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治理、企业标准化建设等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构建“6+1”区域安全发展评价体系,定期发布各镇街安全发展指数,建立全员参与、全域覆盖、闭环管理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截至2021年5月底,累计排查风险点10.41万个,指导企业排查整改隐患1.21万条。

2、泛在感知,赋能重大风险精细管控

围绕防范重大危险源、涉危企业、三场所两企业等高危场所的重大风险隐患,创新设置人数管控、动火作业、人车资质核查、危化品管控和可燃有毒气体监测等5个智能应用场景,通过物联网前端感知连通至“智慧安监”平台,实现隐患识别、风险预警和联动处置等功能。2019年平台上线以来,共发现监测报警8914起,其中高危场所人员数量超限476起,违规动火作业336起,可燃、有毒气体、液位仪等传感报警1839起,危险化学品储量超标210起,车辆资质不符2156起,报警及时处置率达99.59%。

3、工伤分析,实现事故隐患预警联动

紧扣防控工伤事故的关键环节,依托风险预警防控模块,打造全区工伤大数据库,接入工伤事故认定、医疗诊断、流动人口、建设工地等数据。落实工伤数据共享机制,根据工伤类型、发生频次、医疗诊断等数据,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筛选出发生频次较高的工伤类型、重复发生工伤的建筑施工单位和企业名单、事故发生频次较高的行业领域和区块,研判事故隐患及诱因,实行派单式动态预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构建“系统归总数据—面上事故预警—靶向执法检查”处置闭环。截至2021年5月底,全区累计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52次,工伤数据核查检查18246条,纳入区级重点执法库企业560家,立案处罚24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