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21/2021-04438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农业农村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农业农村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1-12-07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临平区乡村振兴工作基本情况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1-12-07 11:57 浏览次数:
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临平区乡村振兴局以开局即奔跑、起步即冲刺的冲锋姿态,围绕打造江南水乡乡村振兴样板、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强村富农新政谋划制定、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农村建房解困、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申报创建、农村基础环境整治、美丽农业公园建设、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0月中旬,区乡村振兴办对乡村振兴各项考核任务指标进行了模拟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第一时间反馈成员单位,绝大部分指标推进良好,极少部分指标推进有迟缓,已进行督促,要求加快进度。
(一)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3.88亿元,同比增长1.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全市排名第五,小组排名第二(临平、钱塘、富阳同组)。
(二)农产品生产保供形势良好。1-9月,粮食作物收获面积1.7538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35.95%。全年预计粮食播种面积3.4万亩以上,超目标任务0.5万亩;产量1.4万吨以上,超目标任务0.14万吨。前三季度蔬菜播种面积10.61万亩,总产量23.65万吨;预计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4.1万亩,产量31.3万吨。生猪存栏6000头,全年可出栏湖羊5000头、家禽30万羽。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较快增长。截至9月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2.68%,经营性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6.87%,村均355.46万元。500万元以上27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9个;120万元以下村社39个。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谋划强村富农新政。一是创新谋划新政。结合临平实际,在留用地开发和“飞地抱团”、提高土地整治效益、推进土地流转合作经营以及金融支持上有了新突破。二是出台强村富农新政、乡村振兴专项考核办法。强村富农新政、乡村振兴考核均已发布,为强村富农、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制度保障。三是起草实施细则。梳理《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建设实施细则》《农家乐民宿发展政策实施细则》等实施细则(办法)。
(二)实施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一是明确整治优化任务。开展粮食功能区“非粮化”调查,明确我区2.23万亩粮功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体系。二是分解落实任务。整治优化任务分解落实至镇街,纳入乡村振兴专项考核。三是确定整治优化时序。过粮食功能区外耕地功能恢复和粮食种植区块调整优化完成。
(三)推进农村建房解困。一是制定农村建房解困工作方案。经第5次区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已正式发文实施。二是开展建房需求抽查核实。经4轮抽查与核实,3年内全区共有建房困难需求2073户。三是统筹空间布局和试点。会同规资确定42个村的规划布点区块。明确试点镇街,落实“一村一方案”,先行先试,稳步推进。四是加强风貌管控和施工管理。制定农村建筑工匠积分和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和监督管理。会同住建制定农村建房设计通用图集200套。
(四)开展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区长办公会议和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二是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委托省农业科学院编制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方案,以枇杷、水稻、水产为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一带一核两区三链多点”的空间布局。三是完成园区申报答辩。于9月22日将申报材料提交市农业农村局,10月22日,分管副区长赴省厅答辩,目前已进入省级公示阶段。
(五)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开展农村基础环境整治。以“五个基本无”为整治标准,开展环境整治。累计组织开展3次联合大检查、11次日常检查,实现8个镇街全覆盖。需整治问题合计3655件,完成整改2990件。二是启动全域环境扩面提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道路、路灯、生态停车位、绿化等有机更新。全区共计实施103个组,200余个子项目。三是推进区市两级项目建设。区级塘栖水韵风情线(二期),双桥村、沾桥村区级示范村稳步推进。完成双桥村、姚家埭村、塘栖村3个区级农文旅示范村创建。塘北村市级精品村项目进度90%。塘栖村、双桥村入选市级未来乡村(塘栖村申报省级)。新宇村、杭南村、塘栖村、崇贤村和鸭兰村等5个村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已进入考察阶段。
(六)开展美丽农业公园建设。一是开展规划设计。联系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规划设计,目前“崇贤哨虎港美丽农业公园”项目已经完成初步方案设计。二是整合项目资金。积极申报“崇贤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市级项目,整合区级美丽乡村、“四好农村路”等项目。三是推进项目实施。加快土地流转,提升规模经营水平,首批700亩核心区块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已进入规划编制。
(七)加快数字化改革。一是创建省市先行先试项目。“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管理数智通”和“大运河乡村旅游一键通”2个创新应用场景列入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批“先行先试”名单。“农创+”平台,被列为市数字乡村景秀计划十大应用场景之一。完成塘栖村和双桥村2个市级数字乡村样板村建设项目申报。二是推动乡村电商发展。“网上农博”临平馆开设运营,参与企业50余家,上架10大品类,产品619种,塘栖枇杷线上销售快速增长,突破24.1万单,同比增长32.55%,销售额7841万元,同比增长8.42%。1-9月全区农产品电商销量4.2亿元。三是深化三资管理数字化改革和线上产权交易。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覆盖119个村社,累计支付5085笔,金额2.43亿元。村级集体资产产权交易统一进入阿里拍卖平台网上交易体系,累计成交159宗,金额1.42亿元,溢价2151.41万元,平均溢价率17.83%,单宗最高溢价率达210.33%。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