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第14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1-13 11:44 来源: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第一轮处理情况:周水妹代表,您好!

您的关于创建品质城区的数智社区农贸市场的提案,我局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临平区农贸市场概况

至2020年底,临平区取得市场名称登记证的农贸市场共26家,其中临平街道3家,南苑街道4家,东湖街道4家,运河街道3家,乔司街道5家,崇贤街道2家,星桥街道1家,塘栖镇4家。全区26家市场中,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举办的6家,镇街举办的4家,村(社)区举办的5家,私营举办的11家。

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情况

(一)2017年至2019年,根据市场举办者的申请,经区农提办方案论证,同意五杭、博陆、崇贤、沾桥、朝阳、永和、莫家桥、中山、丁河等9家农贸市场进行改造,9家市场共投入改造资金近3000万元,由区政府安排财政资金予以补助。通过改造,目前全区农贸市场整体硬件软件水平比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区市场监管局每年通过省级放心市场创建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推动农贸市场管理提升、服务提升,到2020年底,我区共成功创建放心市场8家;四星级市场3家、三星级市场5家、二星级市场5家、一星级市场3家。2021年度,计划创建放心市场9家;三星级市场9家;乡村农贸市场实现100%星级化。

(三)开展“五化”市场改造。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规范化、特色化的“五化”市场改造是省委、省政府布置的一项重要考核工作,2021年我区中山、邱山、庙东农贸市场成功通过了省级“五化”市场验收。通过五化改造,三家市场共计投入382.58万元,改造项目96个;设置综合服务台三个,电瓶车充点点3个,休息间三间,共享充电宝2个,其次还设置了医药箱、电动车充电桩、第三卫生间等设施,市场服务功能有了较大提高,购物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1、便利化

(1)完善基本便利设施。配套服务台、垃圾房(分类点)等基本便利设施;农贸市场内或其周边半径100m内设置公厕;

(2)规范市场引导体系。标识标牌设置符合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相关国家标准和浙江省农贸市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有关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引导标识、咨询台、市场布局图等;

(3)经营服务“一站式”办理。设置经营户从准入到退出“全周期管理”服务事项办理功能区,物业费收缴、转让转租等服务“一站式”办理。根据经营户需要,引入仓储、物流、快递、定量检测等第三方商务服务;

(4)政务服务“一站式”集成。设置衔接市场监管、公安、交管、税务、城管、社保等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窗口或一体机,提供便捷的政务集成服务。

2、智慧化

(1)应用信息化集成系统。应用集市场物业管理、用水用电用气、经营户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市场经营管理服务等功能的集中应用;

(2)推进移动支付和线上交易。推广二维码、智能POS等移动支付方式应用。推进线上交易,依托本市场APP、微信公众号或第三方平台,实现农副产品信息发布、线上线下联动、智能检索、在线交易等功能;

(3)在线智慧监管熟食等制品。在农贸市场现场制售品、熟食品的加工场地配置AI摄像头和物联设备,纳入在线监管,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自动抓拍;

(4)建立智能安防系统。配置智能安防、消防设施,市场出入口、主要通道、营业场所等区域设置AI监控设备,具备对设施设备、人流的信息监测功能,监控设备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自动抓拍;

(5)建设信息公示查询终端。公示查询市场各类制度、管理人员、经营户摊位、食品溯源检测、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经营户奖惩、消费投诉处理等信息。

3、人性化

(1)完善功能设施。设置老年人休息区,配备共享雨伞、共享充电等物品。按需配备电瓶车充电点、汽车充电桩;

(2)引入志愿服务。引入并开展社会组织、群团等志愿服务;

(3)提供特殊服务。配备无障碍通道、轮椅、急救医药箱等设施设备,建设安全便利的无障碍环境,加强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爱,可提供“一对一”人工引导服务。按需配备AED设备、微型医服点、母婴室、第三卫生间;

(4)提倡绿色环保。全面使用环保型或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鼓励有条件的市场开展果蔬菜皮等有机垃圾就地减量资源化处理。

4、特色化

(1)体现地域文化。设置特色农产品展示区(点),展现地域特色和饮食文化;

(2)建设科普基地。结合本市场经销农产品、食品特色,建设食品、农产品知识科普公益性教育基地(场所或设施);

(3)导入社区服务。根据社区需求,导入公共厨房、老年人食堂、早点餐饮、家政维修、家庭闲置物品置换等服务,建设成为“社区邻里”的新消费中心。

五、规范化

(1)健全运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市场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完善农贸市场基本管理制度,按规定落实消防安全、健康监测、清洁消杀、垃圾管理、场容场貌等各项基本管理措施;

(2)平稳重要农副产品价格。本农贸市场内的重要农副产品价格与同地段或附近商场超市的重要农副产品价格整体保持在同一水平;

(3)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加强食品溯源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规范化建设;

(4)规范消费投诉维权。建立“先行赔付”承诺制,引入“食品安全第三者责任保险”“消费者意外第三者责任保险”等第三方保险机制。设立消费矛盾纠纷调解室,消费投诉及时处理回访;

(5)市场党员经营户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做到示范公开。市场非公党建工作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规定要求开展;

(6)实施信用奖惩管理。建立日常管理数据库,对经营户开展信用记录,进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实施信用约束,及时披露和公示市场各类不诚信经营信息;

(7)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市场专业化团队管理,加强经营户守法、诚信等素质教育,定期开展对管理员、经营户的业务知识更新培训。

三、目前所做的工作

农贸市场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硬件提升、数智赋能已成为市场迭代升级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区供销联社下属市场中心已全面完成下属国有农贸市场的星级化升级和五化建设。同时下属各市场全部实行垃圾分类,部分有条件的市场还配置生鲜垃圾资源化处置设备。目前,区供销联社下属市场中心的四星级农贸市场已实现数字检测、智慧溯源、智能消防,另外日常管理系统也开始试运行。关于农贸市场扩建及功能叠加问题,区供销联社及其他市场举办者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非常有意愿进行转型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和更舒适的购物环境。

(一)关于农贸市场垃圾处理设施问题:我区农贸市场都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清运处置,垃圾处置由农贸市场所在街道负责清运处置。中山、红丰等市场还试行开展垃圾就地处置,但从实际运行结果看,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垃圾就地处置设备费用高昂,一台设备需几十万元,加上设备运营、维护成本,电费等,农贸市场无法承受,目前中山农贸市场已停止运营。农贸市场受线上配送、外卖、小蔬菜门店等渠道冲击,市场摊位空置率逐年增长,许多农贸市场甚至亏本运营。

(二)关于污水处置问题:全区农贸市场均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按照要求进行处置排放。

(三)关于线上市场问题:个别农贸市场举办者做了尝试,如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开发的“禹上田园”线上交易平台,可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

(四)关于经营户教育培训问题:区市场监管局要求全区农贸市场举办者开展经营户信用评价,每日通过浙江省商品市场综合管理平台上传经营户信用评价结果,以此作为对经营户的考核依据。针对农贸市场的场容场貌规范要求,市场举办者通过市场内电子屏加强社会宣传,同时对经营户也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工作。

(五)关于建设菜场智慧停车场问题:新建市场规划建设时已考虑停车配套的问题,如乔司良熟农贸市场,但我区农贸市场多为老市场,停车场在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时均存在未配备或配备数量不足的情况,目前随着城市化发展,农贸市场配套停车场不足、停车难问题已非常突出。还需政府部门对市场周边进行规划调整,增加各类配套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三定方案,区商务局主要承担统筹规划全区商品市场体系,培育发展商品交易市场,牵头实施商品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商品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的管理。因此,规划建设农贸市场,需配套考虑停车、固体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我局将您的意见向商务部门进行反映。

(一)搭建线上交易平台。线上交易平台开发、维护费用较高,如由单个个体农贸市场自行开发不符实际,我局向省局反映,“浙江市场在线”能否增加线上交易功能,或由国有市场统一开发,或委托第三方开发运营,将全区所有农贸市场纳入线上平台。

(二)以五化市场标准,继续对全区农贸市场进行新一轮改造,拓展市场服务功能,重点突出智慧化改造,同时强化场容场貌、食品安全监管,提升群众的购物体验。

(三)联合部门研究农贸市场配套停车问题。立体车库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缓解停车难问题,建议区农提办要认真研究老市场周边配套立体智慧车库的可行性。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第14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1-13 11:44 来源: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第一轮处理情况:周水妹代表,您好!

您的关于创建品质城区的数智社区农贸市场的提案,我局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临平区农贸市场概况

至2020年底,临平区取得市场名称登记证的农贸市场共26家,其中临平街道3家,南苑街道4家,东湖街道4家,运河街道3家,乔司街道5家,崇贤街道2家,星桥街道1家,塘栖镇4家。全区26家市场中,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举办的6家,镇街举办的4家,村(社)区举办的5家,私营举办的11家。

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情况

(一)2017年至2019年,根据市场举办者的申请,经区农提办方案论证,同意五杭、博陆、崇贤、沾桥、朝阳、永和、莫家桥、中山、丁河等9家农贸市场进行改造,9家市场共投入改造资金近3000万元,由区政府安排财政资金予以补助。通过改造,目前全区农贸市场整体硬件软件水平比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区市场监管局每年通过省级放心市场创建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推动农贸市场管理提升、服务提升,到2020年底,我区共成功创建放心市场8家;四星级市场3家、三星级市场5家、二星级市场5家、一星级市场3家。2021年度,计划创建放心市场9家;三星级市场9家;乡村农贸市场实现100%星级化。

(三)开展“五化”市场改造。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规范化、特色化的“五化”市场改造是省委、省政府布置的一项重要考核工作,2021年我区中山、邱山、庙东农贸市场成功通过了省级“五化”市场验收。通过五化改造,三家市场共计投入382.58万元,改造项目96个;设置综合服务台三个,电瓶车充点点3个,休息间三间,共享充电宝2个,其次还设置了医药箱、电动车充电桩、第三卫生间等设施,市场服务功能有了较大提高,购物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1、便利化

(1)完善基本便利设施。配套服务台、垃圾房(分类点)等基本便利设施;农贸市场内或其周边半径100m内设置公厕;

(2)规范市场引导体系。标识标牌设置符合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相关国家标准和浙江省农贸市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有关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引导标识、咨询台、市场布局图等;

(3)经营服务“一站式”办理。设置经营户从准入到退出“全周期管理”服务事项办理功能区,物业费收缴、转让转租等服务“一站式”办理。根据经营户需要,引入仓储、物流、快递、定量检测等第三方商务服务;

(4)政务服务“一站式”集成。设置衔接市场监管、公安、交管、税务、城管、社保等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窗口或一体机,提供便捷的政务集成服务。

2、智慧化

(1)应用信息化集成系统。应用集市场物业管理、用水用电用气、经营户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市场经营管理服务等功能的集中应用;

(2)推进移动支付和线上交易。推广二维码、智能POS等移动支付方式应用。推进线上交易,依托本市场APP、微信公众号或第三方平台,实现农副产品信息发布、线上线下联动、智能检索、在线交易等功能;

(3)在线智慧监管熟食等制品。在农贸市场现场制售品、熟食品的加工场地配置AI摄像头和物联设备,纳入在线监管,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自动抓拍;

(4)建立智能安防系统。配置智能安防、消防设施,市场出入口、主要通道、营业场所等区域设置AI监控设备,具备对设施设备、人流的信息监测功能,监控设备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自动抓拍;

(5)建设信息公示查询终端。公示查询市场各类制度、管理人员、经营户摊位、食品溯源检测、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经营户奖惩、消费投诉处理等信息。

3、人性化

(1)完善功能设施。设置老年人休息区,配备共享雨伞、共享充电等物品。按需配备电瓶车充电点、汽车充电桩;

(2)引入志愿服务。引入并开展社会组织、群团等志愿服务;

(3)提供特殊服务。配备无障碍通道、轮椅、急救医药箱等设施设备,建设安全便利的无障碍环境,加强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爱,可提供“一对一”人工引导服务。按需配备AED设备、微型医服点、母婴室、第三卫生间;

(4)提倡绿色环保。全面使用环保型或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鼓励有条件的市场开展果蔬菜皮等有机垃圾就地减量资源化处理。

4、特色化

(1)体现地域文化。设置特色农产品展示区(点),展现地域特色和饮食文化;

(2)建设科普基地。结合本市场经销农产品、食品特色,建设食品、农产品知识科普公益性教育基地(场所或设施);

(3)导入社区服务。根据社区需求,导入公共厨房、老年人食堂、早点餐饮、家政维修、家庭闲置物品置换等服务,建设成为“社区邻里”的新消费中心。

五、规范化

(1)健全运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市场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完善农贸市场基本管理制度,按规定落实消防安全、健康监测、清洁消杀、垃圾管理、场容场貌等各项基本管理措施;

(2)平稳重要农副产品价格。本农贸市场内的重要农副产品价格与同地段或附近商场超市的重要农副产品价格整体保持在同一水平;

(3)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加强食品溯源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规范化建设;

(4)规范消费投诉维权。建立“先行赔付”承诺制,引入“食品安全第三者责任保险”“消费者意外第三者责任保险”等第三方保险机制。设立消费矛盾纠纷调解室,消费投诉及时处理回访;

(5)市场党员经营户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做到示范公开。市场非公党建工作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规定要求开展;

(6)实施信用奖惩管理。建立日常管理数据库,对经营户开展信用记录,进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实施信用约束,及时披露和公示市场各类不诚信经营信息;

(7)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市场专业化团队管理,加强经营户守法、诚信等素质教育,定期开展对管理员、经营户的业务知识更新培训。

三、目前所做的工作

农贸市场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硬件提升、数智赋能已成为市场迭代升级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区供销联社下属市场中心已全面完成下属国有农贸市场的星级化升级和五化建设。同时下属各市场全部实行垃圾分类,部分有条件的市场还配置生鲜垃圾资源化处置设备。目前,区供销联社下属市场中心的四星级农贸市场已实现数字检测、智慧溯源、智能消防,另外日常管理系统也开始试运行。关于农贸市场扩建及功能叠加问题,区供销联社及其他市场举办者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非常有意愿进行转型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和更舒适的购物环境。

(一)关于农贸市场垃圾处理设施问题:我区农贸市场都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清运处置,垃圾处置由农贸市场所在街道负责清运处置。中山、红丰等市场还试行开展垃圾就地处置,但从实际运行结果看,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垃圾就地处置设备费用高昂,一台设备需几十万元,加上设备运营、维护成本,电费等,农贸市场无法承受,目前中山农贸市场已停止运营。农贸市场受线上配送、外卖、小蔬菜门店等渠道冲击,市场摊位空置率逐年增长,许多农贸市场甚至亏本运营。

(二)关于污水处置问题:全区农贸市场均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按照要求进行处置排放。

(三)关于线上市场问题:个别农贸市场举办者做了尝试,如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开发的“禹上田园”线上交易平台,可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

(四)关于经营户教育培训问题:区市场监管局要求全区农贸市场举办者开展经营户信用评价,每日通过浙江省商品市场综合管理平台上传经营户信用评价结果,以此作为对经营户的考核依据。针对农贸市场的场容场貌规范要求,市场举办者通过市场内电子屏加强社会宣传,同时对经营户也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工作。

(五)关于建设菜场智慧停车场问题:新建市场规划建设时已考虑停车配套的问题,如乔司良熟农贸市场,但我区农贸市场多为老市场,停车场在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时均存在未配备或配备数量不足的情况,目前随着城市化发展,农贸市场配套停车场不足、停车难问题已非常突出。还需政府部门对市场周边进行规划调整,增加各类配套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三定方案,区商务局主要承担统筹规划全区商品市场体系,培育发展商品交易市场,牵头实施商品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商品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的管理。因此,规划建设农贸市场,需配套考虑停车、固体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我局将您的意见向商务部门进行反映。

(一)搭建线上交易平台。线上交易平台开发、维护费用较高,如由单个个体农贸市场自行开发不符实际,我局向省局反映,“浙江市场在线”能否增加线上交易功能,或由国有市场统一开发,或委托第三方开发运营,将全区所有农贸市场纳入线上平台。

(二)以五化市场标准,继续对全区农贸市场进行新一轮改造,拓展市场服务功能,重点突出智慧化改造,同时强化场容场貌、食品安全监管,提升群众的购物体验。

(三)联合部门研究农贸市场配套停车问题。立体车库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缓解停车难问题,建议区农提办要认真研究老市场周边配套立体智慧车库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