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东委员:
您好!您在区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临平区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建议》(101085号),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主办。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接到您的提案后,我们十分重视,积极加以落实。现将提案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分区后,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区,继续高度重视各类人才梯队的建设。今年9月,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人才新政”(《关于进一步打造人才活力强区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实施细则,您所提出的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建议已经吸纳到“人才新政”中。
今年以来,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中,相关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制订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分区后,我区在杭州市、原余杭区分类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对目录内容条款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制订《杭州市临平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认定办法在精简目录条目的同时,扩大了认定覆盖范围,将规上工业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纳入。
二、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在“人才新政”中,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奖励和补助政策,以强化科研支持、提供生活保障。区里建立完善了区领导服务高层次人才“一对一”联系制度。相关部门正在探索在重点企业设立人才服务站,为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码”,凭码可直接办理人才住房、奖励补贴等业务;谋划开发“凌云数字人才生态系统”,着力做好人才服务配套资源精准化投放等等。截至9月底,我区新认定市区两级各类高层次人才781名。
三、多途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两大产业平台为主体,通过项目引才、企业引才、中介引才等各种手段,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人才。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对于自主申报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400万元的各级配套奖励。截至9月底,我区新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6名、省级人才计划28名、市级人才计划7名。
四、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为充分发挥工程师创造热情,创新性出台工程师工作津贴,对新引进或新取证的正高级、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最高给予3年12万元的工作津贴。积极开展职称评审,做好初级职称初定认定,建设工程及工程技术中级评审,及其他的中、高级职称申报材料初审工作。截至9月底,我区新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8人。
五、加大技能人才引培力度。持续推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认定)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发放高技能人才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截至9月底,我区培训各类技能人才767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80人。指导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稳步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指导企业根据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培养技能人才,并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发放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打开了职工技能提升新通道。截至9月底,全区共有8家企业9个工种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9名职工参加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六、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创新创业。截至9月底,我区共引进高校毕业生1.97万名。做好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的兑现工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于在杭高校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创业的给予最高30万元的项目无偿资助,截至9月底,今年共有65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补助。同时,积极吸引博士后来我区科研、工作,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设站企业建站、日常经费、科研等方面资助,在站博士后最高可获得36万元生活补贴;对于出站来临平工作的博士后,最高可获得60万元安家补助。截至9月底,我区新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招引博士后5名。
针对您提出的三点具体建议,相关部门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人才交流学习平台建设。成立“临商学堂”,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和管理大师来授课、交流,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战略思维、开拓创新能力的制造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区新制造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区内智能制造企业之间的对话合作、技术交流,助力会员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建立工程师培育园区,深化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设立“未来智造临里汇”。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技术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区内技能人才间的交流协作。
二、针对性提升年轻技能人才专业能力。通过培训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方式确保有意向参加培训的技能人才均可享受免费培训鉴定。通过向员工发放高技能人才一次性奖励、向企业发放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激发员工提升技能等级意愿和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通过职工“双证制”工程,为在职进行大专、本科学历教育的职工提供最高100%的学费资助。
三、加强校地校企合作。进一步贯彻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尤其是浙江大学的合作。依托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等,吸引以浙江大学为主体的名校毕业生和校友来我区进行技术孵化和创业。
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您能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也将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对人才的培养和服务工作!
单位:杭州市临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负责人:陈勇 经办人:金锲
2021年10月15日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政协提案 > |
许国东委员:
您好!您在区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临平区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建议》(101085号),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主办。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接到您的提案后,我们十分重视,积极加以落实。现将提案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分区后,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区,继续高度重视各类人才梯队的建设。今年9月,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人才新政”(《关于进一步打造人才活力强区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实施细则,您所提出的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建议已经吸纳到“人才新政”中。
今年以来,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中,相关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制订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分区后,我区在杭州市、原余杭区分类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对目录内容条款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制订《杭州市临平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认定办法在精简目录条目的同时,扩大了认定覆盖范围,将规上工业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纳入。
二、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在“人才新政”中,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奖励和补助政策,以强化科研支持、提供生活保障。区里建立完善了区领导服务高层次人才“一对一”联系制度。相关部门正在探索在重点企业设立人才服务站,为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码”,凭码可直接办理人才住房、奖励补贴等业务;谋划开发“凌云数字人才生态系统”,着力做好人才服务配套资源精准化投放等等。截至9月底,我区新认定市区两级各类高层次人才781名。
三、多途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两大产业平台为主体,通过项目引才、企业引才、中介引才等各种手段,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人才。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对于自主申报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400万元的各级配套奖励。截至9月底,我区新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6名、省级人才计划28名、市级人才计划7名。
四、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为充分发挥工程师创造热情,创新性出台工程师工作津贴,对新引进或新取证的正高级、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最高给予3年12万元的工作津贴。积极开展职称评审,做好初级职称初定认定,建设工程及工程技术中级评审,及其他的中、高级职称申报材料初审工作。截至9月底,我区新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8人。
五、加大技能人才引培力度。持续推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认定)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发放高技能人才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截至9月底,我区培训各类技能人才767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80人。指导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稳步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指导企业根据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培养技能人才,并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发放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打开了职工技能提升新通道。截至9月底,全区共有8家企业9个工种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9名职工参加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六、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创新创业。截至9月底,我区共引进高校毕业生1.97万名。做好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的兑现工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于在杭高校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创业的给予最高30万元的项目无偿资助,截至9月底,今年共有65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补助。同时,积极吸引博士后来我区科研、工作,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设站企业建站、日常经费、科研等方面资助,在站博士后最高可获得36万元生活补贴;对于出站来临平工作的博士后,最高可获得60万元安家补助。截至9月底,我区新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招引博士后5名。
针对您提出的三点具体建议,相关部门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人才交流学习平台建设。成立“临商学堂”,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和管理大师来授课、交流,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战略思维、开拓创新能力的制造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区新制造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区内智能制造企业之间的对话合作、技术交流,助力会员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建立工程师培育园区,深化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设立“未来智造临里汇”。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技术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区内技能人才间的交流协作。
二、针对性提升年轻技能人才专业能力。通过培训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方式确保有意向参加培训的技能人才均可享受免费培训鉴定。通过向员工发放高技能人才一次性奖励、向企业发放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激发员工提升技能等级意愿和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通过职工“双证制”工程,为在职进行大专、本科学历教育的职工提供最高100%的学费资助。
三、加强校地校企合作。进一步贯彻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尤其是浙江大学的合作。依托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等,吸引以浙江大学为主体的名校毕业生和校友来我区进行技术孵化和创业。
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您能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也将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对人才的培养和服务工作!
单位:杭州市临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负责人:陈勇 经办人:金锲
2021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