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第17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1-13 14:03 来源: 区发展改革局(区金融办、区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

沈一鸣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凸显省级小城市塘栖镇古镇战略定位的提案》提案收悉。您的建议很好,我们表示赞同。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10年,塘栖镇列为全省第一批小城市培育试点。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小城市培育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政策给足、措施给力”,把小城市培育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临平特色的美丽小城市建设新路。塘栖小城市培育做法曾获得国家发改委肯定,“古镇新城—塘栖模式”也被省发改委列为小城市培育的8种典型模式之一。在省级考核中塘栖也多次获得优秀称号。

自开展小城市培育建设工作以来,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高质量编制培育计划。精心编制每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精准定位小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明确重点工作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二是高规格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三是高标准落实政策扶持。制定实施小城市建设扶持政策,强化管理体制、资金扶持、用地倾斜、城乡统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强化政策保障。四是高要求开展督查考核。将小城市建设作为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经济体制改革年度重点任务,强化情况督查和问题协调力度。

下阶段,我区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小城市决策部署,对照目标和要求,塘栖小城市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例如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等,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外围交通体系。加快104国道杭州至绍兴公路(良渚至崇贤段)改建工程、S304小林至塘栖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推进,力争2022年全部建成通车。启动杭州都市区中环(临平段)项目技术前期工作,力争2022年11月底开工建设,2025年年底前完工,在杭州都市区中环(临平段)建设中力争将圆满路下穿隧道纳入中环改造中,提升秋石路通行能力。加快塘康公路拓宽改建工程技术前期与项目立项报批工作,力争2022年开工建设。目前杭州市正在开展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我区将密切关注,配合市级部门做好研究工作,积极争取地铁9号线塘栖延伸段项目,让轨道交通惠及更多区域。

(二)积极争取空间资源分配。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听取塘栖镇意见,对塘栖重点发展区域开展综合研究,提出更高的目标定位、更合理的功能布局、更强的基础设施支撑、更新的城市建设理念。积极配合各类招商项目,提供空间选址建议、统筹用土空间,落实乡村振兴项目,加强村域用地管控,着力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同时密切关注《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试行)》、《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杭州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在编)》等文件规划管控要求,支持市级大运河管控细则编制,强化沟通交流,确保大运河两岸保护空间与整体开发空间协调共荣。

(三)保护利用湿地水系。一是做好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包括丁山湖、北塔漾在内的湿地资源进行本底调查,确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方案,预计2022年6月底前完成;在功能定位方面,将主动建把湿地纳入市级生态格局的重点区域,充分打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城市蓝绿网络;在规划保护利用方面,明确重要生态湿地空间,提出保护和控制的底线要求,构建重要生态屏障、廊道和网络,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和开敞空间网络体系,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二是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结合全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对丁山湖、北塔漾等主要湖泊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工作,目前有关扶持政策正在起草中,预计2022年可陆续启动实施。三是开展大运河区块防洪排涝格局研判。结合《临平区河湖水系及水利设施布局规划》编制以及大运河科创城防洪排涝格局研究,做好对塘栖镇水系及水功能的重新梳理完善,加强水域保护和水安全、水供给工作,整体保障和提升区域生态水资源状况。

(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资源挖掘,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充分挖掘塘栖镇历史文化资源,拓展带有特色韵味的文旅新空间。打造塘栖水北街特色文旅休闲街区,丰富文化展示、游憩商业、旅游休闲等功能,发展文旅街区经济。二是优化业态,开展文旅新业态招商引资。借助大杭州平台开展招商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宣传促销及项目招商活动。继续开展多轮次的文化旅游主题招商,为新业态项目的落地做好服务。三是借势借力,扩大塘栖文旅产品知名度。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利用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新型传播媒介,结合超山梅花节、塘栖枇杷节等重要节庆活动,提升塘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启动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开展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质量,在塘栖镇范围内将布局1个核心圈、3-4个未来乡村。1个核心圈即塘栖丁山湖核心圈,以塘栖村为门户窗口,以河道水系串联塘栖古镇、塘栖村、丁河村、丁山河村、超丁村至超山风景区。以产业、文化为重心,整体谋划实施“乾隆下江南”水上游线及水上村落、水主题休闲旅游、观光摄影、美食、渔事体验等特色项目。目前塘栖村已列入省级、市级未来乡村,计划集中在塘栖镇范围内培育打造3-4个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水乡韵味的“未来乡村”,进一步增强塘栖湿地知名度,打造运河水乡美丽乡村典范。

今年是塘栖小城市第四轮(2020—年2022年)培育工作的关键之年,明年我们将深入谋划、编制《临平区塘栖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2023~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小城市财政管理体制、重大建设项目及鼓励类项目资金重点倾斜政策并报区政府同意。最后,十分感谢您对我区小城市培育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第17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1-13 14:03 来源: 区发展改革局(区金融办、区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

沈一鸣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凸显省级小城市塘栖镇古镇战略定位的提案》提案收悉。您的建议很好,我们表示赞同。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10年,塘栖镇列为全省第一批小城市培育试点。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小城市培育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政策给足、措施给力”,把小城市培育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临平特色的美丽小城市建设新路。塘栖小城市培育做法曾获得国家发改委肯定,“古镇新城—塘栖模式”也被省发改委列为小城市培育的8种典型模式之一。在省级考核中塘栖也多次获得优秀称号。

自开展小城市培育建设工作以来,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高质量编制培育计划。精心编制每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精准定位小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明确重点工作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二是高规格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三是高标准落实政策扶持。制定实施小城市建设扶持政策,强化管理体制、资金扶持、用地倾斜、城乡统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强化政策保障。四是高要求开展督查考核。将小城市建设作为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经济体制改革年度重点任务,强化情况督查和问题协调力度。

下阶段,我区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小城市决策部署,对照目标和要求,塘栖小城市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例如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等,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外围交通体系。加快104国道杭州至绍兴公路(良渚至崇贤段)改建工程、S304小林至塘栖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推进,力争2022年全部建成通车。启动杭州都市区中环(临平段)项目技术前期工作,力争2022年11月底开工建设,2025年年底前完工,在杭州都市区中环(临平段)建设中力争将圆满路下穿隧道纳入中环改造中,提升秋石路通行能力。加快塘康公路拓宽改建工程技术前期与项目立项报批工作,力争2022年开工建设。目前杭州市正在开展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我区将密切关注,配合市级部门做好研究工作,积极争取地铁9号线塘栖延伸段项目,让轨道交通惠及更多区域。

(二)积极争取空间资源分配。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听取塘栖镇意见,对塘栖重点发展区域开展综合研究,提出更高的目标定位、更合理的功能布局、更强的基础设施支撑、更新的城市建设理念。积极配合各类招商项目,提供空间选址建议、统筹用土空间,落实乡村振兴项目,加强村域用地管控,着力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同时密切关注《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试行)》、《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杭州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在编)》等文件规划管控要求,支持市级大运河管控细则编制,强化沟通交流,确保大运河两岸保护空间与整体开发空间协调共荣。

(三)保护利用湿地水系。一是做好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包括丁山湖、北塔漾在内的湿地资源进行本底调查,确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方案,预计2022年6月底前完成;在功能定位方面,将主动建把湿地纳入市级生态格局的重点区域,充分打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城市蓝绿网络;在规划保护利用方面,明确重要生态湿地空间,提出保护和控制的底线要求,构建重要生态屏障、廊道和网络,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和开敞空间网络体系,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二是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结合全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对丁山湖、北塔漾等主要湖泊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工作,目前有关扶持政策正在起草中,预计2022年可陆续启动实施。三是开展大运河区块防洪排涝格局研判。结合《临平区河湖水系及水利设施布局规划》编制以及大运河科创城防洪排涝格局研究,做好对塘栖镇水系及水功能的重新梳理完善,加强水域保护和水安全、水供给工作,整体保障和提升区域生态水资源状况。

(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资源挖掘,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充分挖掘塘栖镇历史文化资源,拓展带有特色韵味的文旅新空间。打造塘栖水北街特色文旅休闲街区,丰富文化展示、游憩商业、旅游休闲等功能,发展文旅街区经济。二是优化业态,开展文旅新业态招商引资。借助大杭州平台开展招商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宣传促销及项目招商活动。继续开展多轮次的文化旅游主题招商,为新业态项目的落地做好服务。三是借势借力,扩大塘栖文旅产品知名度。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利用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新型传播媒介,结合超山梅花节、塘栖枇杷节等重要节庆活动,提升塘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启动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开展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质量,在塘栖镇范围内将布局1个核心圈、3-4个未来乡村。1个核心圈即塘栖丁山湖核心圈,以塘栖村为门户窗口,以河道水系串联塘栖古镇、塘栖村、丁河村、丁山河村、超丁村至超山风景区。以产业、文化为重心,整体谋划实施“乾隆下江南”水上游线及水上村落、水主题休闲旅游、观光摄影、美食、渔事体验等特色项目。目前塘栖村已列入省级、市级未来乡村,计划集中在塘栖镇范围内培育打造3-4个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水乡韵味的“未来乡村”,进一步增强塘栖湿地知名度,打造运河水乡美丽乡村典范。

今年是塘栖小城市第四轮(2020—年2022年)培育工作的关键之年,明年我们将深入谋划、编制《临平区塘栖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2023~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小城市财政管理体制、重大建设项目及鼓励类项目资金重点倾斜政策并报区政府同意。最后,十分感谢您对我区小城市培育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