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编号:101001 | 类别:A类 |
案 由: 《关于促进临平区律师行业发展的建议》 |
处理情况: 感谢您对临平区律师行业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临平区律师行业发展的建议》(101001号)提案我局已收悉,我局通过座谈调研,拟定相关制度,推行相关措施,现提出答复如下: 一、我区律师行业目前工作情况 (一)我区律师行业存在“三多三少”。一是中小所多,规模所较少。全区33家律师事务所,20人以上的规模所4家,占总数的12.12%;合伙所19家,占总数的57.76%,个人所11家,占总数的33.33%,分所3家,占总数的9.09%;年业务收入1000万以上的律所2家,占总数的6.06%。二是传统业务多,非诉业务较少。从2020年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全区律师的总体业务以民商事诉讼业务为主,占比82%,刑事诉讼和非诉业务占比相当,而行政诉讼作为三大诉讼业务之一,占比最少。三是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较少。275名执业律师中,硕士、博士学历的执业律师占比较少,绝大多数为本科学历,个别为专科学历。 (二)突出“三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全员参与,确保学习教育参与率。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党支部书记以身作则,为全体律师上党课,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不足和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全程推进,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我局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计划,梳理党史学习知识点,业务科室每天定人定时将学习内容转发至律所主任群和律师群,实现教育常态化。三是全域覆盖,确保教育内容多样化。突出思想教育引领,全面覆盖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和英模教育,采用“公转”+“自转”模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 (三)突出“三强”,抓实动党建工作。一是加强律所党建品牌。目前全区有15个律所支部,党员律师90名,充分挖掘各律所特长规范行业党建发展,优化行业支部人员结构,力争“一支一品”。二是加强支部联建。开展“党建同心·医律同行”活动,律师与医生搭建支部共建体系,与中共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余杭分院党委下属党支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共建,整合资源,统筹利用,实现党建资源集聚效应。三是加强律师行业“扬帆行动”。深化“党务+法务”模式,引导律所党支部与企业党员服务驿站“结对共建”。 (四)突出“三力”,抓实服务中心工作。一是提升服务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全区市场主体法律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工作,为辖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公共法律服务。二是提升影响力。主动融入,自创载体,开展“民呼我为——便民利企 法律服务先行”活动,开通“法援直通车”、“利企专列车”、“公证全能车”三列车,免费向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资源,打通法律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提升凝聚力。结合律师担任相关部门政府法律顾问,推介优秀律师组成法律服务团,参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重大建设项目联席会议和专题协调会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投资决策提供建设性法律意见和建议,为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前期及建设管理工作当好法律参谋。 (五)突出“三严”,抓好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一是严肃思想认识。我局第一时间专题研究,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下发《自查自纠阶段任务和要求》通知,动员全体律师对标对表,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全面推进我局专项治理工作。二是严格自查自纠。开展全区律师个人自查行动,以律所为单位,律所主任负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全所工作人员自查情况进行审核把关,244名律师均已按时间按节点完成自查。梳理2013至2020期间的违纪违规人员清单,对受惩戒的律师进行重点约谈。三是严推整治措施。“严”字当头,认真按照市局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回头看,对自查自纠的7个问题进行梳理,要求相关律所、律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情况说明,制定整改措施与方案,边查边改,即查即改。 二、我区律师行业存在困难与不足 (一)我区律师行业规模与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我区律师行业存在的“三多三少”情况,不难看出,我区目前大部分律师事务所属于竞争力较弱的“小所”,律师业务主要以民商事等传统业务为主,非诉业务量较少,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律师队伍类型单一,复合型、高端人才相对较少,无法与杭州、上海等周边地区的规模所、专业所、品牌律所相抗衡。 (二)我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区虽然在律师党建方面作了一定工作,设计了一定的载体,但措施还不够有力、品牌还不够响亮,成效还不够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我区律师行业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相比,在相同条件情况下,我区有条件但还没有设立律师工作委员会。 三、我区律师行业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出台《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在座谈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区府办名义出台《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我区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政策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名品名所名律师。鼓励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倡导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鼓励律师事务所整合兼并,扩大规模,鼓励律师事务所做专做精;鼓励律师事务所在数字智造、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生物医药等与杭州市临平区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定业相符的专业服务团队的培育;加强引进“全国优秀律所”、“省级著名或优秀律所”总所机构入驻临平;鼓励“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省级著名或优秀律师事务所”来临平设立分所;鼓励新设律师事务所入驻落户。 (二)加快建立律师工作委员会。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律师行业,建立区行业规范,加强队伍建设和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对外交流,杭州市律师协会临平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建立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届时律师工作委员会将会在律师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快筹建杭州市临平区法律服务行业党委。我局正在筹划与酝酿建立临平区法律服务行业党委,并以此为契机,多措并举,抓实抓好全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 (四)加大律师行业宣传力度。我区将设计和进一步深化相应活动与载体,进一步深入推进“民呼我为——便民利企 法律服务先行”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企业、政府部门,提升我区律师事务所、律师的知名度、名誉度、认可度。 高隽委员,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一如既往地关注我区的律师行业发展,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及时改进,认真落实,努力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政协提案 > |
提案编号:101001 | 类别:A类 |
案 由: 《关于促进临平区律师行业发展的建议》 |
处理情况: 感谢您对临平区律师行业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临平区律师行业发展的建议》(101001号)提案我局已收悉,我局通过座谈调研,拟定相关制度,推行相关措施,现提出答复如下: 一、我区律师行业目前工作情况 (一)我区律师行业存在“三多三少”。一是中小所多,规模所较少。全区33家律师事务所,20人以上的规模所4家,占总数的12.12%;合伙所19家,占总数的57.76%,个人所11家,占总数的33.33%,分所3家,占总数的9.09%;年业务收入1000万以上的律所2家,占总数的6.06%。二是传统业务多,非诉业务较少。从2020年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全区律师的总体业务以民商事诉讼业务为主,占比82%,刑事诉讼和非诉业务占比相当,而行政诉讼作为三大诉讼业务之一,占比最少。三是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较少。275名执业律师中,硕士、博士学历的执业律师占比较少,绝大多数为本科学历,个别为专科学历。 (二)突出“三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全员参与,确保学习教育参与率。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党支部书记以身作则,为全体律师上党课,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不足和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全程推进,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我局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计划,梳理党史学习知识点,业务科室每天定人定时将学习内容转发至律所主任群和律师群,实现教育常态化。三是全域覆盖,确保教育内容多样化。突出思想教育引领,全面覆盖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和英模教育,采用“公转”+“自转”模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 (三)突出“三强”,抓实动党建工作。一是加强律所党建品牌。目前全区有15个律所支部,党员律师90名,充分挖掘各律所特长规范行业党建发展,优化行业支部人员结构,力争“一支一品”。二是加强支部联建。开展“党建同心·医律同行”活动,律师与医生搭建支部共建体系,与中共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余杭分院党委下属党支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共建,整合资源,统筹利用,实现党建资源集聚效应。三是加强律师行业“扬帆行动”。深化“党务+法务”模式,引导律所党支部与企业党员服务驿站“结对共建”。 (四)突出“三力”,抓实服务中心工作。一是提升服务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全区市场主体法律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工作,为辖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公共法律服务。二是提升影响力。主动融入,自创载体,开展“民呼我为——便民利企 法律服务先行”活动,开通“法援直通车”、“利企专列车”、“公证全能车”三列车,免费向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资源,打通法律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提升凝聚力。结合律师担任相关部门政府法律顾问,推介优秀律师组成法律服务团,参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重大建设项目联席会议和专题协调会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投资决策提供建设性法律意见和建议,为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前期及建设管理工作当好法律参谋。 (五)突出“三严”,抓好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一是严肃思想认识。我局第一时间专题研究,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下发《自查自纠阶段任务和要求》通知,动员全体律师对标对表,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全面推进我局专项治理工作。二是严格自查自纠。开展全区律师个人自查行动,以律所为单位,律所主任负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全所工作人员自查情况进行审核把关,244名律师均已按时间按节点完成自查。梳理2013至2020期间的违纪违规人员清单,对受惩戒的律师进行重点约谈。三是严推整治措施。“严”字当头,认真按照市局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回头看,对自查自纠的7个问题进行梳理,要求相关律所、律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情况说明,制定整改措施与方案,边查边改,即查即改。 二、我区律师行业存在困难与不足 (一)我区律师行业规模与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我区律师行业存在的“三多三少”情况,不难看出,我区目前大部分律师事务所属于竞争力较弱的“小所”,律师业务主要以民商事等传统业务为主,非诉业务量较少,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律师队伍类型单一,复合型、高端人才相对较少,无法与杭州、上海等周边地区的规模所、专业所、品牌律所相抗衡。 (二)我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区虽然在律师党建方面作了一定工作,设计了一定的载体,但措施还不够有力、品牌还不够响亮,成效还不够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我区律师行业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相比,在相同条件情况下,我区有条件但还没有设立律师工作委员会。 三、我区律师行业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出台《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在座谈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区府办名义出台《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我区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政策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名品名所名律师。鼓励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倡导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鼓励律师事务所整合兼并,扩大规模,鼓励律师事务所做专做精;鼓励律师事务所在数字智造、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生物医药等与杭州市临平区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定业相符的专业服务团队的培育;加强引进“全国优秀律所”、“省级著名或优秀律所”总所机构入驻临平;鼓励“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省级著名或优秀律师事务所”来临平设立分所;鼓励新设律师事务所入驻落户。 (二)加快建立律师工作委员会。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律师行业,建立区行业规范,加强队伍建设和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对外交流,杭州市律师协会临平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建立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届时律师工作委员会将会在律师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快筹建杭州市临平区法律服务行业党委。我局正在筹划与酝酿建立临平区法律服务行业党委,并以此为契机,多措并举,抓实抓好全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 (四)加大律师行业宣传力度。我区将设计和进一步深化相应活动与载体,进一步深入推进“民呼我为——便民利企 法律服务先行”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企业、政府部门,提升我区律师事务所、律师的知名度、名誉度、认可度。 高隽委员,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一如既往地关注我区的律师行业发展,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及时改进,认真落实,努力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