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11/2022-06125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发改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发改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2-02-14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解读)临平区“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
来源:区发展改革局(区金融办、区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 发布时间: 2022-02-14 10:45 浏览次数:
规划立足我区人口发展现状,分析人口发展趋势,提出“十四五”时期人口发展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一)发展背景
1.人口发展现状。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市人口第四大集聚区。七人普数据显示,临平区常住人口117.5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达9.9%。与六人普相比,常住人口10年增长近1倍,年均增长7.2%。截至2020年底,全区户籍人口55.5万人,登记在册流动人口97.87万人。人口年轻化优势凸显,人口红利持续积聚。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74.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低于杭州市平均水平。人口结构持续改善。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与六人普相比上升5.6个百分点。人口分布板块化特征显著,呈多中心集聚发展模式。
2.人口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我区人口流入将以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为主,人口素质结构与产业发展将保持同步优化。全区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常住人口预计将从2020年117.58万人增长到2025年132.7万人。户籍人口预计从2020年55.5万人增长到2025年60.2万人。人口增速总体低于“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十四五”期间我区人口导向以结构优化为主,另一方面杭州市落户门槛相应提升,人口流入态势放缓。
(二)总体思路
1.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赋予的“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战略定位,以共同富裕示范样板为牵引,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以构筑人才高地和提升人口素质增强人力资本动能,以完善生育政策和公共服务优化增进全人群发展福祉,以数字化改革为人口服务提质增效,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临平区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临平风采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2.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3.发展目标。力争人口规模保持稳定,人口结构实现新优化,人口素质达到新水平、人口服务取得新突破。在设置指标体系和目标时,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与国家和省、市规划的主要指标体系相衔接。二是体现临平特色和阶段性特征。从四个方面建立了17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如常住人口达到133万,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1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7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比例达到12%。
(三) 主要任务
1.实施育儿友好政策,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一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延续新生人口总量势能优势。二是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三是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优化生育全程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
2.强化产才精准对接,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一是加快集聚产业人才。围绕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时尚家纺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引进一批研发型、技术性、技能型、工程型人才。围绕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人工智能,引进一批信息软件、研发检测等服务业人才。二是加快集聚高素质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强化区校人才引育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网络。三是构建多元化人才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服务完善的综合生态系统。
3.实现人口有序流动,优化人口分布格局。一是加强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拆迁,统筹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行动,逐步消减脏、乱、差的低成本居住空间。二是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节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打造便捷舒适的品质生活圈。三是完善外来人口管理机制。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非户籍常住人口。及时发布人口预测预警信息,提高人口信息利用效率。
4.持续关注重点人群,实现全民共享发展。一是全方位发展妇儿事业。积极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权利,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二是多维度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区。实施一批青年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发展一批专业为青年人才提供创意转化、中间试验的青年主题专业众创空间。三是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增强残疾人制度化保障服务能力,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帮扶,强化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四)重点工程
1.全民健康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开展儿童保健行动。规范儿童早期成长服务,完善母乳喂养保障制度,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创建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体系和工作模式。二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借助杭州2022年亚运会契机,持续推进临平体育中心、理想体育中心大型体育场馆服务提升和智慧化场馆改建工作,持续完善临平山运动公园功能场馆建设。
2.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程。一是加快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青蓝工程”,加快推进中小学“强基提质”行动,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二是推进医疗资源品质提升。积极与省市高端医疗机构对接,完善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区一院实现综合性三甲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重点扶持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三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3.人口就业素质提升工程。一是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职业指导师培养计划,建设一站式、全方位的线上就业培训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二是推进高素质人才引育工程。实施“菁英”赋能、“临商”提质、“匠心”锤炼等人才结构创优计划。三是加强创意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综合设计领域人才培养机制。
4.职住空间整合提升工程。一是大力推动品质住房保障工程。推动老城区建筑风貌、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等全面提升。二是完善公租房准入分配机制。分类分层合理确定准入条件及保障范围,做好与保障性租赁住房衔接。三是力推产业高质量转型工程。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中上游、未来工厂方向发展,倒逼企业升级,促进职住平衡。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人口发展任务艰巨,必须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强化保障措施,努力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通过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完善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强化人口要素保障等举措推进规划落实。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