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36/2022-06246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2-02-18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关于对余政储出(2021)12地块鼎湖未来社区项目A5/A6/A9/A10/A11地块批后修改进行公示的说明
来源: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02-18 14:22 浏览次数:
关于对余政储出(2021)12地块鼎湖未来社区项目A5/A6/A9/A10/A11地块批后修改进行公示的说明
一、项目简介
余政储出(2021)12地块鼎湖未来社区项目A5/A6/A9/A10/A11地块建设项目位于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东至迎宾路,西至新丰路,北至南苑街。由杭州骏熠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现对部分设计图纸进行如下调整,具体位置详见附图。
因施工图送审过程中的审图要求,以及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公品质,特做如下批后修改内容:
1、总图
1.1、为提升立面品质,优化9#、10#、11#、12#、13#、14#、15#、16#、17#、18#、19#、23#、24#、27#、28#楼局部平面,由此更新总图相应楼栋建筑轮廓,更新各栋建筑间距:10#楼与11#楼间距由11.10米调整为12.7米;12#楼与13#楼间距由10.5米调整为10.40米;14#楼与16#楼的间距由39.05米调整为39.75米;16#楼与27#楼间距由15.7米调整为16.1米;27#楼与28#楼间距由35.6米调整为35.8米;15#楼与23#楼间距由55.7米调整为55.6米;24#楼与27#楼间距由15.5调整为15.8米;18#楼与24#楼间距由16.9米调整为16.85米。同时各栋与用地红线的间距有局部调整,28#楼与北侧红线距离由10.59米调整为10.54米;15#楼与南侧红线距离由18.05米调整为17.96米;16#楼与北侧红线距离由10.57米调整为11.44米;24#楼与南侧红线距离由8.09米调整为8.08米;18#楼与南侧红线距离由5.89米调整为5.65米;19#楼与南侧红线距离由6.05米调整为6.04米;18#楼与南侧住宅的距离由80.88米调整为80.73米。由于8#楼与10#楼间距标注错误,由21.75米更正为23.4米。详见附图1-1、附图1-2。
1.2、由于计算错误,27#、28#楼建筑高度由16.85米更新为16.8米,14#楼建筑高度H2由5.3米更新为15.30米。详见附图1-1、附图1-2。
1.3、因原图纸13#楼13-1轴与13-A轴、13-A轴与13-4轴、13-4轴与13-J轴轴线交点坐标标注有误,18#楼18-1轴与18-D轴、18-1轴与18-A轴轴线交点坐标标注有误,19#楼19-A轴与19-5轴轴线交点坐标标注有误,现更新为实际坐标。详见附图1-3、附图1-4。
1.4、为提升品质,优化地下室管井出地面的位置,减少管井对商业街及建筑主入口的影响,详见附图1-5、附图1-6。
1.5、因审查消防要求,15#楼南侧机动车停车位与消防救援窗距离不足,现将这两个车位调整至8#楼南侧;24#楼东南侧机动车停车位与消防救援窗距离不足,现将车位调整至24#楼西南侧;自此,09地块、10地块各自地面机动车停车位数量不变。详见附图1-7、附图1-8。
1.6、因室内设计优化,优化8#楼、23#入口,优化23#楼主楼内的非机动车坡道调整到主楼外,自此,调整9#楼北侧、8#楼西侧、23#楼南侧、27#楼西侧、24#楼西侧地面非机动车位。调整完各地块地面非机动车位数量不变。详见附图1-7、附图1-8。
1.7、因图审要求,调整地下配电房位置,地下室外轮廓局部调整,调整完地下室面积不变。详见附图1-9、附图1-10。
1.8 因审查意见要求消防车道与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等相关原因,调整绿地轮廓及编号。详见附图1-11、附图1-12。
1.9、因审查要求及提升立面品质,优化各栋楼局部平面,由此更新各栋建筑面积及总体指标表。
A9地块指标变化:8#楼商务面积减少89.19㎡,开闭所面积减少1.37㎡;9/10#楼商务面积增加5.92㎡,尾气井及其他增加2.1㎡;11/12#楼商务面积增加2.09㎡,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5.71㎡;13/14#楼商务面积增加1.69㎡,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9.57㎡;15#楼商务面积增加70.27㎡,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减少1.64㎡;28#楼商业面积减少33.36㎡,物业面积增加15.13㎡,尾气井及其他增加18.28㎡;室外尾气井面积减少5.2㎡;至此地块总计容面积不变,详见附图1-13。
A10地块指标变化:16/17#楼商务面积增加5.8㎡,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4.91㎡;18#楼商务面积增加10.98㎡,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0.15㎡;19#楼商务面积增加12.75㎡,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减少1.82㎡;23#楼商务面积增加23.33㎡,消控室面积减少26.69㎡,尾气井及其他增加9.12㎡;24#楼商务面积减少63.53㎡,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2.74㎡;27#楼商业面积增加0.52㎡,物业面积增加18.43㎡,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4.31㎡;室外尾气井面积减少1㎡;至此地块总计容面积不变,详见附图1-14。
A11地块指标变化:20/21#楼商务面积减少6.01㎡;22#楼商务面积减少29.71㎡,物业面积增加4.58㎡,开闭所面积增加19.33㎡,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减少6.21㎡;至此地块总计容面积不变,详见附图1-15。
2、8#商务办公楼
2.1、因幕墙设计深化,8#楼首层西面及部分南、北面幕墙,由框架式幕墙调整为玻璃肋幕墙,进一步提升立面品质。详见附图2-1、附图2-2、附图2-3、附图2-4。
2.2、因审查意见,8#楼首层大堂纵向跨度过大不利疏散,将主入口调整为两个。8#楼首层东面疏散通道开口宽度不够,加大幕墙门洞宽度。详见附图2-1、附图2-2。
2.3、因室内设计深化,8#楼首层工具间位置影响大堂视觉效果,将工具间调整至轴号8-3位置。详见附图2-1、附图2-2。
2.4、因室内设计深化,8#楼二层西侧走道影响大堂室内效果,取消二层西侧走道,并同步调整卫生间布置。详见附图2-3、附图2-4。
2.5、因审查意见,8#楼二层夹层排烟机房不满足规范疏散要求,将排烟机房调整至三层南面,同步调整三层商务单元分隔。详见附图2-3、附图2-5、附图2-6。
2.6、因幕墙设计深化,8#楼三~十、十三~十六层、十八~二十一、二十三~三十一层标准层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转角处玻璃面积过大,不满足幕墙设计规范,在维持幕墙杆件竖明横隐的原则下,调整转角处玻璃分隔尺寸。详见附图2-5、附图2-7、附图2-16、附图2-17、附图2-18、附图2-19。
2.7、因结构及幕墙设计深化,8#楼雨棚高度及造型结构无法实现,将雨棚高度调整至三层结构梁位置,并根据结构关系调整雨棚形式。详见附图2-3、附图2-6。
2.8、因立面设计优化,8#楼十一层、二十二层避难层优化立面百叶布置,同步优化避难层设备用房。因避难层设备用房优化,面积减少89.19㎡。详见附图2-8、附图2-9、附图2-22、附图2-23、附图2-24、附图2-25、附图2-26、附图2-27、附图2-28、附图2-29。
2.9、因节能设计意见,8#楼标准层商务单元可优化自然通风条件,各商务标准层减少立面开启扇。详见附图2-12、附图2-13、附图2-14、附图2-15。
2.10、因结构及幕墙设计深化,8#楼女儿墙高度过高,不满足结构设计要求,按结构建议女儿墙内侧增加墙体。详见附图2-20、附图2-21。
2.11、因幕墙设计深化,塔冠玻璃面积不满足幕墙设计规范要求,在维持幕墙关键竖明横隐的原则下,调整塔冠玻璃横向分隔。详参附图2-22、附图2-23、附图2-24、附图2-25、附图2-26、附图2-27、附图2-28、附图2-29。
2.12、因立面设计优化,8#楼8-A~8-H轴立面图、8-H~8-A轴立面图,塔冠处增加LOGO。详见附图2-26、附图2-27、附图2-28、附图2-29。
2.13、因审查意见,8#楼首层开闭所不满足防火要求,增加内衬墙体,面积减少1.37㎡。详见附图2-1、附图2-2。
3、 9#-14#、16#-21#商务办公楼
因立面优化,旋转门体量较大影响整体比例,9#-14#、16#-21#楼大堂入口大门调整为平移门。详见附图3-1、附图3-2、附图3-3、附图3-4。
因地下室深化设计,11#、12#、13#、14#楼核心筒位置地下室管井修改,11#、12#楼南侧增加排气井和平排井,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5.71㎡,13#、14#楼北侧增加排气井和平排井,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9.57㎡,18#楼一层北侧增加平排井,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0.15㎡,20#、21#楼北侧凹槽处进风井轮廓修改,南侧凹槽处进风井轮廓修改。尾气井及其他面积不变。详见附图3-5、附图3-6。
因室内空间优化,18#~21#楼大堂挑空区二层玻璃加防火卷帘的形式占用室内空间较大,影响二层电梯厅净宽,故将玻璃改为实墙,不再增加防火卷帘。详见附图3-7。
因平立面优化,9#~14#、16#、17#楼各层南北侧凹槽修改,东侧凹槽取消,西侧坡屋顶造型体块凹凸修改,三层东侧露台轮廓修改。9#、10#楼商务面积增加5.92㎡,11#、12#楼商务面积增加2.09㎡,13#、14#楼商务面积增加1.69㎡,16#、17#楼商务面积增加5.8㎡,18#、19#楼外轮廓取消弧形元素,东侧和北侧凹槽位置修改,保证整个项目立面统一性,18#楼商务面积增加10.98㎡,19#楼商务面积增加12.75㎡。详见附图3-8、附图3-9、附图3-10、附图3-11。
为提升办公楼品质,9#~14#、16#、17#楼三层商务、屋顶层山墙面修改,增加玻璃面采光。详见附图3-12、附图3-13。
3.6、因平立面优化设计,9#~14#、16#、17#楼三层上人屋面平面形状规整化,18#、19#楼五层上人屋面根据立面整体比例修改。详见附图3-14、附图3-15、附图3-16、附图3-17。
3.7、为提升办公品质,9#~14#、16#~21#楼排烟系统改为机械排烟,各楼栋的核心筒布置修改。详见附图3-18、附图3-19、附图3-20。
3.8、因立面深化,形体比例修改,9#~14#、16#、17#楼大堂入口雨棚由一层顶部修改到二层顶部位置。详见附图3-21、附图3-22。
3.9、因平立面优化设计,雨棚形式和尺寸各地块统一,18#、19#楼大堂入口雨棚取消弧形元素,尺寸修改。20#、21#楼大堂入口雨棚尺寸修改。详见附图3-23、附图3-24、附图3-25。
3.10、为提高项目整体的品质,20#、21#楼办公楼一层雨棚形式与其他楼栋统一,由原来的单个独立雨棚修改为整体贯通式雨棚。详见附图3-26。
3.11、因第五立面优化,9#~14#、16#~19#楼设备管井集中布置,顶部增加格栅遮挡。9#~14#、16#、17#楼屋架挑空修改。20#、21#楼屋顶格栅疏密修改,增加遮挡效果。详见附图3-27、附图3-28、附图3-29、附图3-30。
3.12、因第五立面优化,9#~14#、16#~21#楼屋顶层构架及绿化范围调整。详见附图3-31、附图3-32、附图3-33、附图3-34。
3.13、因立面优化,9#~14#、16#~21#楼立面铝板、杆件分隔修改。详见附图3-35、附图3-36、附图3-37、附图3-38、附图3-39、附图3-40、附图3-41、附图3-42。
3.14、因幕墙深化设计,且控制竖明横隐的情况下,9#~14#、16#~21#楼外立面横向杆件分隔修改。详见附图3-35、附图3-36、附图3-37、附图3-38、附图3-39、附图3-40、附图3-41、附图3-42。
3.15、为提升办公品质,9~14#、16~21#楼外立面增加LOGO点位。详见附图3-35、附图3-36、附图3-37、附图3-39、附图3-41、附图3-42。
4.、15#商务办公楼
4.1、为了提升大堂空间效果,修改15#楼大堂工具间位置。 其中减少了尾气井及其他面积1.64㎡。详见附图4-1
4.2、因幕墙深化设计,控制竖明横隐原则下,优化调整立面杆件模数,15#楼局部杆件模数调整,以及大堂局部出入口调整。详见附图4-2、附图4-3、附图4-4
4.3、因审查要求,调整15#楼二层平面图,同时增加大堂上空范围。详见附图4-5、附图4-6
4.4、因设备优化, 15#楼避难层增加设备面积和屋顶层管井增加。其中面积增加70.27㎡。详见附图4-7、附图4-8、附图4-9、附图4-10、附图4-11
4.5、因设备优化调整,15#楼避难层北侧立面需增加百叶,详见附图4-12
4.6、因立面优化和地下室设备调整,15#楼立面一层百叶改格栅。详见附图4-13
4.7、因设备优化,采用机械排烟,15#楼减少开启扇。详见附图4-14
4.8、因立面优化调整,15#楼塔冠横向分隔优化。详见附图4-15
4.9、因立面优化调整,提升办公区昭示性,15#楼塔冠位置增加logo展示。详见附图4-16
5. 23#、24#商务办公楼
5.1、为了提升室内空间效果,23#楼非机动车坡道及消控室做调整。将23#楼非机动车坡道移到23#楼室外南侧,消控室移至南侧。其中消控室面积减少26.69㎡,23#楼商务面积增加23.33㎡,详见附图5-1。
5.2、因地下室深化排风位置调整,23#、24#楼优化管井尺寸;管井位置挪动;取消部分管井。23#楼尾气井及其他增加9.12㎡,24#楼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2.74㎡;详见附图5-2、附图5-3。
5.3、因幕墙设计优化,23#、24#楼首层杆件形式尺寸及分隔做进一步优化调整。23#西侧外墙向内缩进400mm。详见附图5-4、附图5-5。
5.4、因结构设计优化及幕墙设计优化,为提升入口大堂的品质及昭示性,23#、24#楼大堂入口位置及门头形式做优化调整。详见附图5-6、附图5-7。
5.5、因立面设计优化,23#、24#楼二层局部设备平台取消,柱子及外墙做外包铝板饰面处理,详见附图5-8、附图5-9。
5.6、因首层入口大堂及门头形式的调整,23#、24#楼二层雨披做相应调整,详见附图5-10、附图5-11。
5.7、因立面设计优化,23#楼二层连廊处的电梯厅及设备平台外轮廓规整,外墙改为玻璃幕墙。24#楼二层设备平台做调整,绿化做相应调整。设备平台检修门取消,改为开窗。详见附图5-12、附图5-13。
5.8、因审查意见,取消23#楼3、4、5层设备平台的检修门,改为开窗。详见附图5-14、附图5-15。
5.9、因幕墙设计深化,在维持幕墙杆件竖明横隐的原则下,杆件形式做优化。详见附图5-16、附图5-17。
5.10、因立面设计优化,在维持幕墙杆件竖明横隐的原则下,23#、24#楼标准层南侧杆件分隔局部调整。详见附图5-18、附图5-19。
5.11、因审查意见,23#、24#楼屋顶层核心筒做调整,北侧弱电间调至南侧,详见附图5-20、附图5-21。
5.12、因结构设计优化,23#、24#楼核心筒剪力墙做调整,详见附图5-22、附图5-23。
5.13、因暖通设计优化,23#、24#楼屋顶构架层电梯机房及设备高度有调整。其中24#楼商务面积减少63.53㎡,详见附图5-24、附图5-25。
5.14、因立面设计优化,立面杆件形式、中反射玻璃的位置及百叶的位置有调整。详见附图5-26、附图5-27。
5.15、因幕墙设计深化,塔冠玻璃面积不满足幕墙设计规范要求,在维持幕墙杆件竖明横隐的原则下,调整塔冠玻璃横向分隔。详见附图5-28、附图5-29、附图5-30、附图5-31。
5.16、因立面设计优化,23#、24#楼首层入口大堂及杆件分隔调整,详见附图5-32、附图5-33、附图5-34、附图5-35。
5.17、因立面设计优化,24-6~24-1轴、23-A~23-K轴、23-K~23-A轴、24-A~24-K轴立面图加上LOGO位置,详见附图5-36、附图5-37、附图5-38、附图5-39。
5.18、因暖通设计优化,屋顶机房及构架层调整,详见附图5-40、附图5-41。
6、22#商务办公楼
6.1、因幕墙设计深化,为提升立面品质,22#楼一二层东南面玻璃幕墙,由框架式幕墙调整为玻璃肋幕墙。详参附图6-1、附图6-2、附图6-3、附图6-4。
6.2、因节能设计意见,22#楼一层北侧门窗开启率不满足条件,同时考虑到立面的协调性,北侧增加一个开门。详参附图6-1、附图6-2、附图6-16。
6.3、因电气设计意见,22#楼一层开闭所面积不满足使用条件,开闭所向东面外扩增加面积,二层扶梯厅相应外扩。开闭所面积增加19.33㎡。详参附图6-1、附图6-2、附图6-3、附图6-4。
6.4、因立面设计优化,22#楼东侧主入口雨棚高度过低,影响主入口空间感受,将主入口雨棚标高调整至三层结构梁处。详参附图6-3、附图6-6、附图6-17。
6.5、因室内设计深化,22#楼二层大堂北侧挑空区域与平面轮廓不协调,将挑空范围压小,与平面轮廓相结合。详参附图6-3、附图6-4。
6.6、因立面设计优化,22#楼三层东南侧不上人玻璃顶盖不满足构造要求,调整为混凝土顶盖。详参附图6-5、附图6-6。
6.7、因审查意见,22#楼三层西侧不满足防坠落规范要求,西侧增加防坠落挑檐。详参附图6-5、附图6-6。
6.8、因节能设计深化,22#楼标准层商务单元开启扇可优化,减少标准层商务单元开启扇,满足通风要求。详参附图6-7、附图6-8。
6.9、因立面设计优化,22#楼十、十八层避难层立面百叶优化,西南角结合避难层百叶调整连廊楼层位置,相应调整避难层设备用房平面布置。因避难层设备用房调整,面积减少29.71㎡。详参附图6-9、附图6-10、附图6-11、附图6-12。
6.10、因立面设计优化,22#楼十一、十九层西南角外连廊取消,调整至下一层用于避难层百叶遮蔽。详参附图6-13、附图6-18、附图6-19。
6.11、因立面设计优化,22#楼顶层内侧幕墙加长,避免影响人视角的美观。详参附图6-14。
6.12、因立面设计优化,22#楼首层幕墙形式改用玻璃肋,主入口开门形式调整,与幕墙相协调。详参附图6-17。
6.13、因幕墙设计优化,在维持幕墙杆件竖明横隐的原则下,22#楼塔冠玻璃幕墙横向分缝调整,凹槽处幕墙高度调整至与周围幕墙平齐,详参附图6-15。
6.14、因立面设计深化,22#楼22-1轴~22-10轴立面图、22-A轴~22-M轴立面图塔冠处增加LOGO。详参附图6-15、附图6-20。
6.15、因结构设计深化,22#楼二层物业办公22-4轴交22-E轴处,结构板高出部分调整为与楼板标高一致,相应物业办公面积增加4.58㎡。详见附图6-3、附图6-4。
6.16、因暖通专业审查意见,22#楼首层22-1轴处尾气井开洞加大,22-9轴处加大挂板,共计增加面积6.21㎡。详见附图6-1、附图6-2。
7、 27#商业楼
7.1.为了提升商铺空间品质,修改27#楼一层沿街开门位置和三层新增开窗。其中商业面积增加0.52㎡,物业面积增加18.43㎡。详见附图7-1、附图7-2
7.2.因幕墙深化设计,控制竖明横隐原则下,优化调整立面杆件模数, 27#楼局部轮廓调整。详见附图7-3、附图7-4
7.3.因地下室深化排风位置新增27#楼平排井调整,其中尾气井及其他面积增加4.31㎡。 详见附图7-5
7.4.因审查意见,27#楼梯修改调整。详见附图7-6、附图7-7、附图7-8
7.5.因立面优化调整,27#楼立面完善坡屋面构架洞口设计,详见附图7-9、附图7-10
7.6.因立面优化调整,27#楼立面一层百叶改成格栅,详见附图7-11、附图7-12
7.7.因审查要求,每栋建筑通风面积不小于外墙面积的10%,调整29#楼立面增加横向杆件分隔
以增设开启扇。附图7-13、附图7-14
8、 28#商业楼
8.1.为了提升商铺空间效果,修改28#楼地下车库坡道轮廓,其中商业面积减少33.36㎡,物业面积增加15.13㎡。详见附图8-1
8.2.因幕墙深化设计,控制竖明横隐原则下,优化调整立面杆件模数,28#楼局部轮廓调整。详见附图8-2、附图8-3、附图8-4
8.3.因地下室深化排风位置调整28#楼平排井调整,优化管井尺寸;管井位置挪动;取消部分管井。其中尾气井及其他增加18.28㎡。详见附图8-5
8.4.因结构优化,调整28#楼二层屋面绿化分布。详见附图8-6、附图8-7
8.5.因立面优化调整,28#楼立面完善坡屋面构架洞口设计,详见附图8-8、附图8-9、附图8-10、
附图8-11、附图8-12
8.6.因立面优化调整,28#楼立面一层百叶改成格栅,详见附图8-13、附图8-14、附图8-15、附图8-16、附图8-17
8.7.因审查要求,每栋建筑通风面积不小于外墙面积的10%,控制竖明横隐原则下,调整28#楼立面增加横向杆件分隔,以增设开启扇。 详见附图8-18、附图8-19、附图8-20、附图8-21、附图8-22
9、地下室
9.1、因施工图审查修改,地下室A-9地块北侧非机动车库左侧墙体位置修改,非机动车道相应调整,地下室面积相应减少130.18平方米,详附图9-1。
9.2、因配合设备专业图纸修改,地下室28-1轴交28-J轴处调蓄水池和雨水回收机房位置调整,详附图9-2。
9.3、因方案优化设计修改,地下室下沉庭院上空开洞尺寸调整,室外楼梯宽度和造型调整,地下室面积相应减少12.10平方米,详附图9-3。
9.4、因施工图审查修改,9#楼局部地下夹层疏散楼梯修改,详附图9-4。
9.5、因施工图审查修改,8#楼局部地下夹层疏散楼梯修改,地下室夹层面积相应增加100.13平方米,详附图9-5。
9.6、因方案优化设计修改,23#楼局部地下夹层北侧非机动车坡道墙体位置修改,南侧非机动车坡道位置修改,以及地下夹层疏散楼梯修改,以上修改地下室夹层面积相应增加42.15平方米,详附图9-6。
9.7、因方案优化设计修改,地下室A-11地块北侧非机动车库左侧墙体位置微调,22-2轴交22-M轴处工具间取消,并入相邻非机动车库,详附图9-7。
综上所述,本次修改后地上计容面积不变,地下室面积不变。
二、意见提交
为拓展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城市规划的渠道,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品位,现对规划项目展示方案征询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本次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28日。电子邮件请寄至349526194@qq.com,注明“余政储出(2021)12地块鼎湖未来社区项目A5/A6/A9/A10/A11地块”,信件请寄至:杭州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506室,电话:0571-89268587。涉及重大利害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如需申请听证,请在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请。关于对余政储出(2021)12地块鼎湖未来社区项目A5A6A9A10A11地块批后修改进行公示.rar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