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42/2022-06343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临平街道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临平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02-2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临平街道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来源:临平街道   发布时间: 2022-02-22 16:04 浏览次数:

            2021年,临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构建法治政府为导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保障,街道作为政府工作的最前沿,进一步增强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关键。一是深化法务前置,以程序化保障合法化。为规范行政行为,落实专项工作经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司法所、顾问律师对街道所有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同全面进行合法性审查,年审核文件、合同540余份,出具书面修改意见180余份,确保行政行为合法、科学、民主。二是完成旧改任务,以规范化促进实效化。街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管理,全面助力美丽临平建设。在运河二通道、九曲营路、油车弄等征迁工作和邱山小区、史家埭小区、新曙光公寓等老旧改项目中,设立政策组、维稳安保组、督查督办组、资金决算组、执法保障组等,尤其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启动“四平台”1+X会商机制,召集公安、城管、国土、环保、市场监管、司法所等部门进行研究讨论,并邀请律师、公证处参与,推动征迁、老旧改工作依法开展。今年完成89户居民和14家非住宅征迁工作,成功解决洋园春晓公园旁集资房、知青宿舍、党校宿舍及原商业大厦、新大地水车河弄6号楼、9号楼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完成老旧改43幢建筑,改造面积总计约12.67万平方米,惠及1500多户居民,今年还加装电梯36部,梅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被评为浙江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践“完善管理机制”典范案例、杭州市年度老旧住宅综合改造提升项目最佳案例。三是落实维稳安保,以机制化推动有序化。全国两会、庆祝建党100周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街道针对重点事化解、重点人员管控、重点物品管控、重点行业管控、公安安全管控5大方面制定20项任务清单,以全科网格为排查单元,结合网格智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并建立每日会商机制、健全应急机制、完善督查机制、落实宣传工作机制,构建维稳安保大格局。同时强调依法办事,依法化解可能影响维稳安保的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包案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及社会不稳定因素5件。

         二、以惠民便民为目标,努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水平是法治的直接体现,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是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的重要保证,如何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如何更快捷高效的服务群众是街道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以来,街道结合“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一是抓好“四平台”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临平街道运用矩阵化管理理念,把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完善机制,整合力量,形成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为组织架构的基层治理体系。梳理和完善原有的组织架构,以“防控、执法、共治”构建三圈,来打通纵向中心、网格,横向中心、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体系,2021年通过联勤执法协调解决油烟扰民、停车难等热难点问题285个。并做实全科网格建设,细化网格工作“基础清单、正面清单”两张清单,充分发挥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作用,“线上+线下”开展全方位巡查。引导居民群众、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建立“物居业网”四方联管合作机制,将大多数问题通过网格“兜住”,92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约97.8%的问题在网格内得到有效解决,努力打造街道“10分钟治理圈”。二是用好劳动关系服务平台,着力化解矛盾纠纷。街道积极推进“部门联动,一站处置”劳动关系服务平台的建设,拥有“调解窗口+调解等待室+调解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庭”的硬件设施配备,在遇到疑难、群体、危机问题时,召集多部门进行联合调处,包括劳保、综治、司法、经发、工会、派出所等部门,各部门承担信息排查、分析研判、纠纷调处、依法追责等不同职能,保障资源集成、联动处置截至12月底,临平街道共接待各类劳动纠纷咨询620人,共处理各类劳动纠纷229起(各类线索件30件、现场投诉109件、信访件71件、110联动件19件)、其中群体性讨薪7起,总金额达到526.7万元,涉及总人数632人,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违章建筑攻坚,实现城区华丽蝶变。今年以来,街道集中人力、物力查处违建歪风,把防违控违工作落到实处。除推行街道、社区网格、综合执法队伍三级联动巡查机制与公共监督投诉快速处置机制外,进一步完善物业小区违建登记报告制度。同时,为强化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中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街道实行问责制度,对在此项工作中思想消极、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社区两委以及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约谈、通报批评,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涉及违建的党员干部拒绝整改的,一律进行通报批评,同时运用工作机制,在评先评优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在实际拆违过程中,严格做到以法律,制度为准绳,攻心为上,以德服人,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及针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

         三、以普法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全民法律素养

         全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是法治政府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街道一直重视全民普法教育,努力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一是多方参与,优化普法模式。发挥全科网格员作用,将法治宣传工作细化到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由84名全科网格员边排查边送法,实现网格化精准普法。发挥“四平台”作用,根据“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街道结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宣传节点,由综合信息指挥室统筹协调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法院、城管中队、环保所等11个下沉站所及相关科办开展联合普法活动,通过宣传展板、宣传手册、法律知识问答等形式,惠及群众千余人。发挥机关干部及党员作用,建立以组团联社干部、社区党员骨干、社区工作者为主的宣讲团,开设“移动微讲堂”,将法治宣传与周三夜学夜访相结合,以点带面,实现教育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二是多措并举,丰富普法内容。落实“法律六进两延伸”要求,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走进临平一小、新大地商圈、第五人民医院、辖区企业等,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落实“一村(社区)一顾问”机制,动员社区法律顾问每月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尤其结合临平城区老旧小区密集、物业纠纷众多等特点,进行面对面答疑,全面提升辖区居民法治意识。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践,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着力打造法治型、务实型、服务型政府。三是以案释法,增强普法效果。将普法宣传与法律援助相结合,街道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充分发挥大厅坐班律师的作用,全面分析案件事实和法律、政策依据,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将普法宣传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倡导人民调解员边调解边普法,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当事人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率。将普法宣传与信访工作相结合,在来电来访中,强化接访工作中的释法明理,引导信访人理性表达诉求,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工作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三是法治政府建设专业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情况:

成立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街道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组织党工委成员和机关领导干部开展法治专题学习,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并严格落实年度述法工作要求,努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严格按照《临平街道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临平街道项目评审管理工作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开展工作,确保权力规范运行。2、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参与行政应诉,出庭率超100%,4起行政诉讼案件,当事人诉讼请求均被法院驳回,无败诉案件发生。3、进一步提升街道执法岗位持证人员比例,持证率提升到96.9%,组织执法人员培训,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四、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2年,我街道将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1、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街道办事处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同的合法性审核的机制和流程。2、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依托梅堰社会治理分中心,通过购买专项法律服务和整合法官、律师、公安力量,深化“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 等各类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能。3、根据区里的部署,结合街道实际,组织工作人员、律师等到企业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活动,帮助企业需找和防范法律风险,补齐短板,为辖区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4、探索普法宣传的新形式、新载体,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的主体责任,深化法律“六进”两延伸普法活动,不断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实效,使民主法治建设深入人心。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临平街道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42/2022-06343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临平街道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临平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02-2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2021年,临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构建法治政府为导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保障,街道作为政府工作的最前沿,进一步增强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关键。一是深化法务前置,以程序化保障合法化。为规范行政行为,落实专项工作经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司法所、顾问律师对街道所有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同全面进行合法性审查,年审核文件、合同540余份,出具书面修改意见180余份,确保行政行为合法、科学、民主。二是完成旧改任务,以规范化促进实效化。街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管理,全面助力美丽临平建设。在运河二通道、九曲营路、油车弄等征迁工作和邱山小区、史家埭小区、新曙光公寓等老旧改项目中,设立政策组、维稳安保组、督查督办组、资金决算组、执法保障组等,尤其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启动“四平台”1+X会商机制,召集公安、城管、国土、环保、市场监管、司法所等部门进行研究讨论,并邀请律师、公证处参与,推动征迁、老旧改工作依法开展。今年完成89户居民和14家非住宅征迁工作,成功解决洋园春晓公园旁集资房、知青宿舍、党校宿舍及原商业大厦、新大地水车河弄6号楼、9号楼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完成老旧改43幢建筑,改造面积总计约12.67万平方米,惠及1500多户居民,今年还加装电梯36部,梅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被评为浙江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践“完善管理机制”典范案例、杭州市年度老旧住宅综合改造提升项目最佳案例。三是落实维稳安保,以机制化推动有序化。全国两会、庆祝建党100周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街道针对重点事化解、重点人员管控、重点物品管控、重点行业管控、公安安全管控5大方面制定20项任务清单,以全科网格为排查单元,结合网格智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并建立每日会商机制、健全应急机制、完善督查机制、落实宣传工作机制,构建维稳安保大格局。同时强调依法办事,依法化解可能影响维稳安保的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包案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及社会不稳定因素5件。

         二、以惠民便民为目标,努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水平是法治的直接体现,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是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的重要保证,如何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如何更快捷高效的服务群众是街道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以来,街道结合“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一是抓好“四平台”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临平街道运用矩阵化管理理念,把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完善机制,整合力量,形成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为组织架构的基层治理体系。梳理和完善原有的组织架构,以“防控、执法、共治”构建三圈,来打通纵向中心、网格,横向中心、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体系,2021年通过联勤执法协调解决油烟扰民、停车难等热难点问题285个。并做实全科网格建设,细化网格工作“基础清单、正面清单”两张清单,充分发挥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作用,“线上+线下”开展全方位巡查。引导居民群众、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建立“物居业网”四方联管合作机制,将大多数问题通过网格“兜住”,92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约97.8%的问题在网格内得到有效解决,努力打造街道“10分钟治理圈”。二是用好劳动关系服务平台,着力化解矛盾纠纷。街道积极推进“部门联动,一站处置”劳动关系服务平台的建设,拥有“调解窗口+调解等待室+调解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庭”的硬件设施配备,在遇到疑难、群体、危机问题时,召集多部门进行联合调处,包括劳保、综治、司法、经发、工会、派出所等部门,各部门承担信息排查、分析研判、纠纷调处、依法追责等不同职能,保障资源集成、联动处置截至12月底,临平街道共接待各类劳动纠纷咨询620人,共处理各类劳动纠纷229起(各类线索件30件、现场投诉109件、信访件71件、110联动件19件)、其中群体性讨薪7起,总金额达到526.7万元,涉及总人数632人,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违章建筑攻坚,实现城区华丽蝶变。今年以来,街道集中人力、物力查处违建歪风,把防违控违工作落到实处。除推行街道、社区网格、综合执法队伍三级联动巡查机制与公共监督投诉快速处置机制外,进一步完善物业小区违建登记报告制度。同时,为强化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中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街道实行问责制度,对在此项工作中思想消极、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社区两委以及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约谈、通报批评,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涉及违建的党员干部拒绝整改的,一律进行通报批评,同时运用工作机制,在评先评优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在实际拆违过程中,严格做到以法律,制度为准绳,攻心为上,以德服人,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及针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

         三、以普法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全民法律素养

         全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是法治政府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街道一直重视全民普法教育,努力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一是多方参与,优化普法模式。发挥全科网格员作用,将法治宣传工作细化到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由84名全科网格员边排查边送法,实现网格化精准普法。发挥“四平台”作用,根据“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街道结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宣传节点,由综合信息指挥室统筹协调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法院、城管中队、环保所等11个下沉站所及相关科办开展联合普法活动,通过宣传展板、宣传手册、法律知识问答等形式,惠及群众千余人。发挥机关干部及党员作用,建立以组团联社干部、社区党员骨干、社区工作者为主的宣讲团,开设“移动微讲堂”,将法治宣传与周三夜学夜访相结合,以点带面,实现教育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二是多措并举,丰富普法内容。落实“法律六进两延伸”要求,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走进临平一小、新大地商圈、第五人民医院、辖区企业等,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落实“一村(社区)一顾问”机制,动员社区法律顾问每月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尤其结合临平城区老旧小区密集、物业纠纷众多等特点,进行面对面答疑,全面提升辖区居民法治意识。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践,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着力打造法治型、务实型、服务型政府。三是以案释法,增强普法效果。将普法宣传与法律援助相结合,街道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充分发挥大厅坐班律师的作用,全面分析案件事实和法律、政策依据,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将普法宣传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倡导人民调解员边调解边普法,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当事人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率。将普法宣传与信访工作相结合,在来电来访中,强化接访工作中的释法明理,引导信访人理性表达诉求,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工作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三是法治政府建设专业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情况:

成立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街道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组织党工委成员和机关领导干部开展法治专题学习,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并严格落实年度述法工作要求,努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严格按照《临平街道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临平街道项目评审管理工作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开展工作,确保权力规范运行。2、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参与行政应诉,出庭率超100%,4起行政诉讼案件,当事人诉讼请求均被法院驳回,无败诉案件发生。3、进一步提升街道执法岗位持证人员比例,持证率提升到96.9%,组织执法人员培训,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四、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2年,我街道将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1、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街道办事处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同的合法性审核的机制和流程。2、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依托梅堰社会治理分中心,通过购买专项法律服务和整合法官、律师、公安力量,深化“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 等各类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能。3、根据区里的部署,结合街道实际,组织工作人员、律师等到企业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活动,帮助企业需找和防范法律风险,补齐短板,为辖区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4、探索普法宣传的新形式、新载体,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的主体责任,深化法律“六进”两延伸普法活动,不断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实效,使民主法治建设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