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21/2022-08930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农业农村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农业农村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2-05-17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民生实事乡村富美项目—丁山湖核心圈示范片区建设进展情况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2-05-17 14:20 浏览次数:
根据《临平区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21-2025)》,临平区将按照“一园引领、两核驱动、十村未来、多点精致、全域美丽”的总体布局,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运河水乡风情、乡野乡愁底蕴、共美共富活力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塘栖丁山湖核心圈示范片区为我区重点打造的两个核心区块之一。
(一)目标定位
按照片区化抱团发展方式,联动实施重点区域全域景区化建设和整体运营,做优环境风貌,做深文化植入,做强产业培育,聚力将丁山湖核心圈打造成主题鲜明、产业融合、功能集成、土地集约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板片区。丁山湖核心圈主要建设区块为塘栖村、丁山河村、丁河村、超丁村,依托名镇名湖名山,展现水乡湿地、水景水韵主题特色,以丁山湖为核心,以塘栖村为门户,以水陆游线串联丁河村、丁山河村、超丁村至超山风景区,支线延伸至北塔洋及周边村庄。重点打造水上游线、滨水风情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观光休闲业态,培植科创、文创产业。目标将丁山湖核心圈建设成运河水乡品牌单元、多元融合发展模板和塘栖文化展示平台,打造成渔歌唱晚、古韵水乡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共美共富活力的美丽乡村共富引领带。
(二)建设内容
丁山湖核心圈示范片区计划建设内容主要为水上游线建设、重点区域村容风貌整治、水系景观整治、主干道沿线整治、渔家文化体验项目和塘栖村乡村产业园、塘栖文创园等产业培育类项目。按照“运营前置”思维,围绕产业发展和村庄经营需要,运营公司提前参与项目的设计,根据运营的需要,配套安排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村旅游开发、文化植入、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美丽经济发展。同时,在核心圈内实施未来乡村、数字乡村、提质扩面等项目。塘栖村和丁河村均列入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名单,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建设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水乡韵味的标杆型乡村。塘栖村、丁河村同步实施数字乡村项目建设。2022年,核心圈内共涉及丁河村和超丁村7个组美丽乡村提质扩面项目。
(三)实施政策
美丽乡村“两核”示范片区项目建设资金采取切块安排、限额补助方式。补助资金重点扶持美丽经济发展,主要支持产业培育、文化植入、旅游开发、公共服务、环境整治、风貌提升、景观节点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四)建设情况
一是开展村庄基础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区块,按照“五个基本无”即“基本无暴露垃圾”、“基本无不雅(违法)建筑”、“基本无乱停乱摆”、“基本无乱堆乱放”、“基本无乱贴乱挂”的要求开展整治。截至目前,塘栖镇自查发现问题累计522件,整改率为100%。区级联合督查发现各类问题69件,整改率为97%。二是丁山湖核心圈示范片区项目建设。核心圈项目已列入2022年度区政府投资计划,目前正根据计划建设内容,开展水上游线建设、重点区域村容风貌整治、水系景观整治、主干道沿线整治建设方案设计。三是实施未来乡村、数字乡村和提质扩面项目。塘栖村列入省级未来乡村第一批创建名单,目前已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发改可研批复已经完成,目前在进行初设报批阶段。丁河村列入省级未来乡村第二批创建名单,目前正在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塘栖村、丁河村数字乡村项目已完成方案制定;核心圈内7个组提质扩面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推进和资源整合。根据区块运营的需要,完善项目设计,按照时间节点全力推进核心圈美丽乡村项目、未来乡村、数字乡村和提质扩面工程等建设,2022年年度完成核心圈项目建设工程量30%,2023年底完成整个核心圈项目建设。挖掘、整合运河文化、丁山湖湿地、超山风景区等优势资源,将古镇、古河、名湖、名山、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实现优势叠加,打造现代版田园牧歌。二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健全项目进度月报、通报、督查、指导等制度,形成督导、反馈、整改的工作闭环,督促指导项目单位按照建设要求推进项目建设,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品味。以落实责任、监督和奖惩“三项机制”为目标,以构建完善多跨联动、立体监督、综合评价、数字管理“四大体系”为抓手,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工程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实现事前服务提效、事中监督有力、事后运营规范。三是持续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两路两侧专项整治、五水共治等专项行动相结合。做到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上级交办与自主巡查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滚动排查相结合、环境提升与项目推进相结合、专班攻坚与部门联动相结合,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排查—整治—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和滚动排查机制,确保整治效果到位。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