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6-27 14:52 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王巧珍代表:    

您好!您的《关于打造临平区文物古玩文化街区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业态,对街区内的建筑外观稍加改造,增加文化元素。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旅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区划调整以来,区委宣传部、我局等部门正组织有关专家对临平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前期已多次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就如何打造临平文化进行多方论证。同时还将成立临平学研究中心,进行文化研究和保护利用,提升临平文化软实力。截至2022年3月,区内古玩、文化创意类市场主体共计1771 家,占全区市场主体的1.5%。区市场监管局将在已有的古玩、文创市场基础上,继续更好地落实以下举措: 一是优化服务。重点围绕相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流程、精减环节、压缩时间,持续降低企业进入、退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营造快速便捷的商事登记环境。 二是提质服务。积极支持属地镇街、平台利用现有楼宇空间、科创平台为相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服务指导,高效谋划行业生态、产业结构、发展定位,推动文创产业成为我区税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三是精准服务。协同招商部门帮助具有行业号召力的文创主体早落地快落地,形成大企业大项目对产业升级、行业集聚、人才吸引的吸附效益。同时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做好政策支撑、产业引流,为产业持续集聚、高质、蓬勃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我局制定了临平区2022年“宋韵迹忆·风雅再临”系列宣传活动方案。通过策划一台主题晚会、开展一轮文化宣讲、创设一系列活动品牌、举办一批特色展览、培育一批体验基地、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开发一批文创产品等方式,推动宋韵文化在临平有表述、有展示、有成果,可见、可感、可传承。同时,充分挖掘临平区现有文旅资源,指导镇街结合当地品牌节庆活动、文旅载体阵地,提升打造特色地标,设计宋韵文化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将体验空间串珠成链,让群众多维度感受宋韵文化在临平。对于古玩街的打造,我局通过调研了解到,要将分散在临平各处的古玩店和相关文化创意店集中到此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好望街南起世纪大道,北至人民大道,在该区域范围内,房屋分属各不同产权单位,其中政法街以北至中段(人民大道652-26号至652-38号)为城建集团下属南控公司资产,且目前所有房屋为出租状态,租期最晚至2026年5月5日。     基于此,我局将深入分析打造古玩街的可行性,同时征求属地社区居民意见。如果可行,我局会积极做好报批相关服务指导协调工作。     

二、关于建设文物鉴赏基地。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局以宋韵为主题开展了沉浸式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一是以戏曲快闪、华服影像体验、传统音乐展演、南宋生活展等为主的非遗活动;二是开展临平区宋韵文物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图版、影像、模型等方式展示区内相关文物遗址,讲述文物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宋韵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此项活动,为广大的文博爱好者建立了交流的平台,能全方位了解区内相关的文物特色,扩大文物遗址的影响力。我局将研究好望街是否能承载该系列主题活动,与江南水乡博物馆的特色相融合,吸引更多爱好古玩、文创艺术品的人。     

三、关于举办文化创意市集。目前,临平区的运河沿线丝绸文化、吴越文化等得到了持续性传承,古镇文化、漕运文化、名人文化等源远流长。滚灯艺术、元帅庙会、蚕丝织造技艺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出重要贡献。我局将积极协调临平新城、区住建局等部门在推进“南融”战略实施过程中,传承与利用已有的古玩市场,做好保护与合理开发。更新特色空间,让城市有味道。     我区正在将老旧小区的改造与环境整合相结合,提升艺术长廊、油车弄文创基地、临平新天地、龙兴文化公园等城市特色公共空间品位;切实改善临平老城区有关道路的交通、景观和文化功能,形成连续的绿色城市慢行系统。我局将以历史文脉为轴,挖掘历史人文亮点,厘清城市记忆,为临平增添城市书香,提振人文精神。2021年以来,我局以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挖掘与再设计为基础,以彻底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为途径,最终开创了一整套公益亲民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临平区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遗存,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加快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与市场的融合、与服务的融合,实现文化遗产有效利用,探索临平区文化遗产新的发展优势。区划调整后,我区重组辖区非遗资源,初步形成运河沿线非遗项目培育链和以“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丝织类非遗项目培育链;在下辖街道结合非遗展示、非遗体验、非遗研发等汇集形成整体性保护的非遗聚落;设立“大运河丝绸研究院”等研究实践基地,通过现代设计、技艺改良、产能提升等途径,实现传统技艺类项目产业化发展可能。我局将在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更好地传播区内文化资源,同时也将为各类文创园、文创街区、文创集市等提供好服务与指导,着力提升我区文创产业的发展。 四、打造第二课堂,助力青少年成长。实施第二课堂行动是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公益性场馆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我局也将持续推进第二课堂的打造,丰富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网络。一是做好公益性场馆布展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文博类公益性场馆的陈列内容和陈列设施,根据青少年兴趣爱好,注重贴近生活,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参与互动,经常举办或与教育部门合作举办面向学生的各类特色活动、特色展览。二是整合文博类场馆的参观路线。探索场馆、街区之间的联动机制,按照历史、人物、区位、行业等线索,探究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以文化脉络将场馆、街区串点成线、扩点成面,包括名人文化线、宋韵文化线、古玩文创线、革命文化线等,成为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参观路线。三是加强第二课堂旅游推广。按照场馆和街区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参观线路,组织游客前往公益性场馆参观游览,及时发布公益性场馆的活动消息并提供相关服务。 我局作为文物行政部门,将继续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我区文物保护和开发、文创发展等相关工作。

最后,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文物保护和文创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人大议案 >
关于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6-27 14:52 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王巧珍代表:    

您好!您的《关于打造临平区文物古玩文化街区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业态,对街区内的建筑外观稍加改造,增加文化元素。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旅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区划调整以来,区委宣传部、我局等部门正组织有关专家对临平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前期已多次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就如何打造临平文化进行多方论证。同时还将成立临平学研究中心,进行文化研究和保护利用,提升临平文化软实力。截至2022年3月,区内古玩、文化创意类市场主体共计1771 家,占全区市场主体的1.5%。区市场监管局将在已有的古玩、文创市场基础上,继续更好地落实以下举措: 一是优化服务。重点围绕相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流程、精减环节、压缩时间,持续降低企业进入、退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营造快速便捷的商事登记环境。 二是提质服务。积极支持属地镇街、平台利用现有楼宇空间、科创平台为相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服务指导,高效谋划行业生态、产业结构、发展定位,推动文创产业成为我区税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三是精准服务。协同招商部门帮助具有行业号召力的文创主体早落地快落地,形成大企业大项目对产业升级、行业集聚、人才吸引的吸附效益。同时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做好政策支撑、产业引流,为产业持续集聚、高质、蓬勃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我局制定了临平区2022年“宋韵迹忆·风雅再临”系列宣传活动方案。通过策划一台主题晚会、开展一轮文化宣讲、创设一系列活动品牌、举办一批特色展览、培育一批体验基地、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开发一批文创产品等方式,推动宋韵文化在临平有表述、有展示、有成果,可见、可感、可传承。同时,充分挖掘临平区现有文旅资源,指导镇街结合当地品牌节庆活动、文旅载体阵地,提升打造特色地标,设计宋韵文化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将体验空间串珠成链,让群众多维度感受宋韵文化在临平。对于古玩街的打造,我局通过调研了解到,要将分散在临平各处的古玩店和相关文化创意店集中到此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好望街南起世纪大道,北至人民大道,在该区域范围内,房屋分属各不同产权单位,其中政法街以北至中段(人民大道652-26号至652-38号)为城建集团下属南控公司资产,且目前所有房屋为出租状态,租期最晚至2026年5月5日。     基于此,我局将深入分析打造古玩街的可行性,同时征求属地社区居民意见。如果可行,我局会积极做好报批相关服务指导协调工作。     

二、关于建设文物鉴赏基地。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局以宋韵为主题开展了沉浸式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一是以戏曲快闪、华服影像体验、传统音乐展演、南宋生活展等为主的非遗活动;二是开展临平区宋韵文物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图版、影像、模型等方式展示区内相关文物遗址,讲述文物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宋韵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此项活动,为广大的文博爱好者建立了交流的平台,能全方位了解区内相关的文物特色,扩大文物遗址的影响力。我局将研究好望街是否能承载该系列主题活动,与江南水乡博物馆的特色相融合,吸引更多爱好古玩、文创艺术品的人。     

三、关于举办文化创意市集。目前,临平区的运河沿线丝绸文化、吴越文化等得到了持续性传承,古镇文化、漕运文化、名人文化等源远流长。滚灯艺术、元帅庙会、蚕丝织造技艺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出重要贡献。我局将积极协调临平新城、区住建局等部门在推进“南融”战略实施过程中,传承与利用已有的古玩市场,做好保护与合理开发。更新特色空间,让城市有味道。     我区正在将老旧小区的改造与环境整合相结合,提升艺术长廊、油车弄文创基地、临平新天地、龙兴文化公园等城市特色公共空间品位;切实改善临平老城区有关道路的交通、景观和文化功能,形成连续的绿色城市慢行系统。我局将以历史文脉为轴,挖掘历史人文亮点,厘清城市记忆,为临平增添城市书香,提振人文精神。2021年以来,我局以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挖掘与再设计为基础,以彻底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为途径,最终开创了一整套公益亲民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临平区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遗存,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加快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与市场的融合、与服务的融合,实现文化遗产有效利用,探索临平区文化遗产新的发展优势。区划调整后,我区重组辖区非遗资源,初步形成运河沿线非遗项目培育链和以“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丝织类非遗项目培育链;在下辖街道结合非遗展示、非遗体验、非遗研发等汇集形成整体性保护的非遗聚落;设立“大运河丝绸研究院”等研究实践基地,通过现代设计、技艺改良、产能提升等途径,实现传统技艺类项目产业化发展可能。我局将在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更好地传播区内文化资源,同时也将为各类文创园、文创街区、文创集市等提供好服务与指导,着力提升我区文创产业的发展。 四、打造第二课堂,助力青少年成长。实施第二课堂行动是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公益性场馆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我局也将持续推进第二课堂的打造,丰富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网络。一是做好公益性场馆布展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文博类公益性场馆的陈列内容和陈列设施,根据青少年兴趣爱好,注重贴近生活,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参与互动,经常举办或与教育部门合作举办面向学生的各类特色活动、特色展览。二是整合文博类场馆的参观路线。探索场馆、街区之间的联动机制,按照历史、人物、区位、行业等线索,探究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以文化脉络将场馆、街区串点成线、扩点成面,包括名人文化线、宋韵文化线、古玩文创线、革命文化线等,成为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参观路线。三是加强第二课堂旅游推广。按照场馆和街区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参观线路,组织游客前往公益性场馆参观游览,及时发布公益性场馆的活动消息并提供相关服务。 我局作为文物行政部门,将继续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我区文物保护和开发、文创发展等相关工作。

最后,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文物保护和文创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