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马劲华委员:
您《关于临平区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在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就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文化挖掘方面 挖掘具有辨识度的“临平文化基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在深入、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梳理文化基因解码元素,对6个重点文化元素完成了解码报告。其中大运河(临平段)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和文化基因解码“优秀解码项目”。 启动建设以大运河为核心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研究,围绕亭趾、博陆、五杭三个古镇历史事件、人物古迹、民间风情、风俗文化等内容,编著《运河历史文化丛书》。成立“临平青年说”宣讲团,胡晓华《双桥薪长征 走进富裕新时代》、莫一航《水上乡村的华丽转身》等青年宣讲员,通过讲述身边故事,宣讲大运河畔的共富故事、水乡转型等内容。加强与高校合作,联合浙江音乐学院,策划开展举办第九届西湖合唱节暨2022年中国大运河室内合唱节活动。文艺精品创作七度荣获全国群星奖、四度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两度荣获中国戏剧奖等国家级大奖。先后举办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长三角滚灯艺术大展演等国家级赛事。打造中国·临平国乐节、藕花洲系列活动、相约系列活动、新年音乐会等公共文化活动品牌,被文旅部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活动、荣获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 推进临平区农村文化礼堂“礼堂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工作,制定《关于推进临平区农村文化礼堂“礼堂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的通知》,依托区融媒体中心下属公司、区文化馆下属协会、区文联下属协会作为第三方专业性文化组织,在每个农村文化礼堂各建立一支以“礼堂文化管家”为指导,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和农村文化志愿者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二、空间建设方面 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推进品质空间建设。目前,已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杭州市临平区“临品书坊”建设与服务规范》《杭州市临平区“临品艺站”建设与服务规范》等政策,鼓励企业、景区、酒店等民营机构配套公共文化项目,指导新建居民住宅区配建公共文化设施。已在国家3A级景区艺尚小镇建成临平大剧院、文化馆新馆、国际秀场、云中艺术广场等文化新地标;在临平老城区建成集聚智慧图书馆、艺术交流中心、戏曲交流中心、文化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临平文化艺术长廊;聚焦亚运,建成省内首批通过综合验收亚运场馆临平体育中心;改造提升“牛拖船”“九曲营”“大圆井”等历史遗迹打造20余个嵌入式口袋公园遍布全区,建成7个杭州书房、1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1个汽车图书馆,以及大运河美食展示馆、蚕桑文化活态馆等特色展馆。首批52个品质文化生活圈已提前完成提升改造并投入运行,24个临品书坊、临品艺站等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正在同步推进中。 下一步,即将继续出台临平区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地方标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管理地方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进一步规范公共文化场所的管理运营,编实织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同时将继续加强对镇街、村社、新设单位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指导,2022年计划建成5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023年实现全区18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
三、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近年来,不断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助、优惠与监督评价,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同时,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目前已委托第三方专业化运营临平大剧院、临平智慧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先后补助理想体育中心、塘栖书场、艺嘉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近1亿元,同时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的政策保障。 2022年3月31日发布的临平政办〔2022〕22号文件《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平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主体范围、购买内容、购买程序、资金管理、组织保障,建立了临平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推进我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2021年12月22日,具体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文件出台,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文广旅体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临平区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重点围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设施管理运行”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保障、建立评价反馈监督机制、加大宣传激励4项措施落实保障。目标到2025年,全面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格局。具体举措主要为推进机制创新、科学规划和政策扶持、加大补助力度三大方面,规范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操作程序,同时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技术标准,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将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文化建设项目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规定优惠政策,提供多样化扶持;加大补助力度,推进补助扩面,针对性择优给予资金补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根据《临平区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2022年4月24日区文广旅体局出台《临平区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暂行办法》,细化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适用对象、补助标准、补助程序及监督管理。将持续推进第三方绩效评估,针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及反馈机制。将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综合评审机制,加强中后期监督,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对因经营不善、组织不力、不符合考核绩效评估要求的社会力量参与项目,有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据合同约定或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清退。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脚步,尽快落实当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企业的资金补助,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的制度保障,重点走访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型企业与一些特色文化企业,悉心听取企业问题建议,进一步推进相关政策的优化提升,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与实际效益,推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在此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政协提案 > |
尊敬的马劲华委员:
您《关于临平区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在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就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文化挖掘方面 挖掘具有辨识度的“临平文化基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在深入、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梳理文化基因解码元素,对6个重点文化元素完成了解码报告。其中大运河(临平段)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和文化基因解码“优秀解码项目”。 启动建设以大运河为核心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研究,围绕亭趾、博陆、五杭三个古镇历史事件、人物古迹、民间风情、风俗文化等内容,编著《运河历史文化丛书》。成立“临平青年说”宣讲团,胡晓华《双桥薪长征 走进富裕新时代》、莫一航《水上乡村的华丽转身》等青年宣讲员,通过讲述身边故事,宣讲大运河畔的共富故事、水乡转型等内容。加强与高校合作,联合浙江音乐学院,策划开展举办第九届西湖合唱节暨2022年中国大运河室内合唱节活动。文艺精品创作七度荣获全国群星奖、四度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两度荣获中国戏剧奖等国家级大奖。先后举办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长三角滚灯艺术大展演等国家级赛事。打造中国·临平国乐节、藕花洲系列活动、相约系列活动、新年音乐会等公共文化活动品牌,被文旅部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活动、荣获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 推进临平区农村文化礼堂“礼堂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工作,制定《关于推进临平区农村文化礼堂“礼堂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的通知》,依托区融媒体中心下属公司、区文化馆下属协会、区文联下属协会作为第三方专业性文化组织,在每个农村文化礼堂各建立一支以“礼堂文化管家”为指导,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和农村文化志愿者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二、空间建设方面 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推进品质空间建设。目前,已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杭州市临平区“临品书坊”建设与服务规范》《杭州市临平区“临品艺站”建设与服务规范》等政策,鼓励企业、景区、酒店等民营机构配套公共文化项目,指导新建居民住宅区配建公共文化设施。已在国家3A级景区艺尚小镇建成临平大剧院、文化馆新馆、国际秀场、云中艺术广场等文化新地标;在临平老城区建成集聚智慧图书馆、艺术交流中心、戏曲交流中心、文化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临平文化艺术长廊;聚焦亚运,建成省内首批通过综合验收亚运场馆临平体育中心;改造提升“牛拖船”“九曲营”“大圆井”等历史遗迹打造20余个嵌入式口袋公园遍布全区,建成7个杭州书房、1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1个汽车图书馆,以及大运河美食展示馆、蚕桑文化活态馆等特色展馆。首批52个品质文化生活圈已提前完成提升改造并投入运行,24个临品书坊、临品艺站等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正在同步推进中。 下一步,即将继续出台临平区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地方标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管理地方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进一步规范公共文化场所的管理运营,编实织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同时将继续加强对镇街、村社、新设单位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指导,2022年计划建成5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023年实现全区18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
三、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近年来,不断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助、优惠与监督评价,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同时,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目前已委托第三方专业化运营临平大剧院、临平智慧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先后补助理想体育中心、塘栖书场、艺嘉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近1亿元,同时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的政策保障。 2022年3月31日发布的临平政办〔2022〕22号文件《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平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主体范围、购买内容、购买程序、资金管理、组织保障,建立了临平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推进我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2021年12月22日,具体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文件出台,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文广旅体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临平区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重点围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设施管理运行”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保障、建立评价反馈监督机制、加大宣传激励4项措施落实保障。目标到2025年,全面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格局。具体举措主要为推进机制创新、科学规划和政策扶持、加大补助力度三大方面,规范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操作程序,同时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技术标准,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将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文化建设项目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规定优惠政策,提供多样化扶持;加大补助力度,推进补助扩面,针对性择优给予资金补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根据《临平区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2022年4月24日区文广旅体局出台《临平区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暂行办法》,细化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适用对象、补助标准、补助程序及监督管理。将持续推进第三方绩效评估,针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及反馈机制。将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综合评审机制,加强中后期监督,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对因经营不善、组织不力、不符合考核绩效评估要求的社会力量参与项目,有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据合同约定或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清退。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脚步,尽快落实当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企业的资金补助,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的制度保障,重点走访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型企业与一些特色文化企业,悉心听取企业问题建议,进一步推进相关政策的优化提升,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与实际效益,推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在此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