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嵬代表:
您提出的第126号《关于优化配套服务,丰富“品质新城区” 建设内涵的建议》收悉,对提出的有关建议我们高度重视,我局会同区交通运输局、区交通集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东湖街道、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认真研究讨论,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谋篇布局坚持整体规划,解决非机动车停放难点问题。前期,我区由分管副区长领导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由我局主要牵头,从全区面上对今后地铁交通发展综合分析、提前规划。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临平区“站口长制”实施方案》、《临平区轨道交通(地铁)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形成了临平城区动态交通长期规划。我区依托靓城行动、“美丽杭州”建设,遵循“短期改造,中期建设,长期规划”的要求,对不同点位上,不同问题,制定了因地制宜的“一站一方案”。通过增设街角停车点、花坛停放区,对站场周边1公里内的闲置空地勘查摸底,临平区已完成6个站24个站口停车泊位配套建设,共设置停车场15处,非机动车泊位5800余个;对新开通4个站13个站口完善配套,预计新增非机动车泊位3000个。下一步针对临平山北计划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店11个,在东湖街道6个社区,2个办公场所新增扩容8个服务点(占新增总量27%,所有镇街占比第一),在理工大学时尚学院公共交通配套中新增3个服务点。计划在全区地铁口新增非机动车停车泊位1470个,不断优化地铁口空间环境,增设标识标牌,引领“地铁+单车”绿色出行新风尚。
二、完善配套坚持服务民生,满足居民临时停车需求。
一方面完善数智化停车管理,在全区搭建临平智慧停车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接入约4600个路侧泊位、31个停车场库,配备停车场库流量分析,停车引到系统等多个便民模块。全区停车泊位收费均参照《关于余杭区机动车停放服务实施差别化收费的通知》(余发改价格【2020】46号)执行,确保道路泊车15分钟、停车场泊车30分钟免费停放,同时区停车公司积极配合交警大队牵头落实临时限时停车泊位的划设;另一方面踏实拓展停车资源,停车办2021年新增泊位1333个,完成区级民生实事比例达166%。同步推动机关公用停车场动态发放,现已于接洽26家机关单位在节假日或夜间开放泊位1463个,并对实验小学南校区(泊位152个)、新星幼儿园沿山园区(泊位80个)、崇贤第一小学陆家桥校区(泊位270个)、新城二中(泊位184个)4所学校686个泊位改造方案进行研究,预计2022年实现对外开放运营。
三、聚焦堵点坚持品质提升,密织全覆盖公交路网。在规划方面,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周边用地控制规划(余杭区部分)》,以TOD理念对既有轨道站点枢纽区用地规划方案重构优化,按照轨道站点枢纽区对于用地开发模式、用地开发强度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综合考虑轨道站点多种方式的衔接要求,从整体上进行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涉及公交站点、公交场站、公路客运场站、出租车候车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公共自行车堆场、非机动车停车点、社会停车场等8项交通设施),构建集约、高效的交通接驳系统。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区综合交通规划,临平山北区域在已开通地铁9号线的基础上完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在服务方面,我区公交路网已对余杭经开区全域全覆盖,2021年地铁9号线后通段通车后,针对群众交通需求增设了400M、409B、425等12条公交线路配套(附表1),同时在东湖街道、经开区搭建公交“小灵通”平台,主动沟通了解企业、居民公交需求,针对特殊需求开通定制公交。2022年我们将根据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客流需求变化,及时新增调整公交线路,不断提高公交覆盖密度和服务水平。
您的提案意见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具体落实。针对星河路、奥特莱斯、玉架山遗址公园等重点区域,我们将协同相关单位联合考察,结合“迎亚运”综合环境整治契机,做好公共环境的优化整饬,交通设施的配套完善。坚持从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对全区地铁口、公共事业单位周边做好统筹规划,充分发掘闲置空间,结合临平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人性化、集约化、便捷化的城市配套服务体系,为“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增添新内涵。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人大议案 > |
尊敬的刘嵬代表:
您提出的第126号《关于优化配套服务,丰富“品质新城区” 建设内涵的建议》收悉,对提出的有关建议我们高度重视,我局会同区交通运输局、区交通集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东湖街道、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认真研究讨论,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谋篇布局坚持整体规划,解决非机动车停放难点问题。前期,我区由分管副区长领导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由我局主要牵头,从全区面上对今后地铁交通发展综合分析、提前规划。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临平区“站口长制”实施方案》、《临平区轨道交通(地铁)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形成了临平城区动态交通长期规划。我区依托靓城行动、“美丽杭州”建设,遵循“短期改造,中期建设,长期规划”的要求,对不同点位上,不同问题,制定了因地制宜的“一站一方案”。通过增设街角停车点、花坛停放区,对站场周边1公里内的闲置空地勘查摸底,临平区已完成6个站24个站口停车泊位配套建设,共设置停车场15处,非机动车泊位5800余个;对新开通4个站13个站口完善配套,预计新增非机动车泊位3000个。下一步针对临平山北计划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店11个,在东湖街道6个社区,2个办公场所新增扩容8个服务点(占新增总量27%,所有镇街占比第一),在理工大学时尚学院公共交通配套中新增3个服务点。计划在全区地铁口新增非机动车停车泊位1470个,不断优化地铁口空间环境,增设标识标牌,引领“地铁+单车”绿色出行新风尚。
二、完善配套坚持服务民生,满足居民临时停车需求。
一方面完善数智化停车管理,在全区搭建临平智慧停车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接入约4600个路侧泊位、31个停车场库,配备停车场库流量分析,停车引到系统等多个便民模块。全区停车泊位收费均参照《关于余杭区机动车停放服务实施差别化收费的通知》(余发改价格【2020】46号)执行,确保道路泊车15分钟、停车场泊车30分钟免费停放,同时区停车公司积极配合交警大队牵头落实临时限时停车泊位的划设;另一方面踏实拓展停车资源,停车办2021年新增泊位1333个,完成区级民生实事比例达166%。同步推动机关公用停车场动态发放,现已于接洽26家机关单位在节假日或夜间开放泊位1463个,并对实验小学南校区(泊位152个)、新星幼儿园沿山园区(泊位80个)、崇贤第一小学陆家桥校区(泊位270个)、新城二中(泊位184个)4所学校686个泊位改造方案进行研究,预计2022年实现对外开放运营。
三、聚焦堵点坚持品质提升,密织全覆盖公交路网。在规划方面,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周边用地控制规划(余杭区部分)》,以TOD理念对既有轨道站点枢纽区用地规划方案重构优化,按照轨道站点枢纽区对于用地开发模式、用地开发强度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综合考虑轨道站点多种方式的衔接要求,从整体上进行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涉及公交站点、公交场站、公路客运场站、出租车候车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公共自行车堆场、非机动车停车点、社会停车场等8项交通设施),构建集约、高效的交通接驳系统。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区综合交通规划,临平山北区域在已开通地铁9号线的基础上完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在服务方面,我区公交路网已对余杭经开区全域全覆盖,2021年地铁9号线后通段通车后,针对群众交通需求增设了400M、409B、425等12条公交线路配套(附表1),同时在东湖街道、经开区搭建公交“小灵通”平台,主动沟通了解企业、居民公交需求,针对特殊需求开通定制公交。2022年我们将根据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客流需求变化,及时新增调整公交线路,不断提高公交覆盖密度和服务水平。
您的提案意见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具体落实。针对星河路、奥特莱斯、玉架山遗址公园等重点区域,我们将协同相关单位联合考察,结合“迎亚运”综合环境整治契机,做好公共环境的优化整饬,交通设施的配套完善。坚持从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对全区地铁口、公共事业单位周边做好统筹规划,充分发掘闲置空间,结合临平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人性化、集约化、便捷化的城市配套服务体系,为“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增添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