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13/2022-10833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教育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教育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2-07-08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解读】临平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2-07-08 18:26 浏览次数:
在全面分析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临平区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聚焦打响“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我区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资源提质扩面,教育质量全面跃升,立德树人卓有成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专业水平持续提升,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教育治理多措并举,服务惠民优化升级。但对照“重要窗口”排头兵、“美好教育”建设目标、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办人民满意教育等要求,临平教育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共同富裕”需要优质教育服务作基石,“学在临平”需要一流师资队伍作支撑,“人民满意”需要教育治理优化作保障。
二、“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省市区教育大会和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以“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创新发展”为工作方针,着力构建形式多元、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教育体系,打响“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为临平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打造“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立德树人,担当使命;问题导向,改革驱动;人民中心,协调发展;创新引领,开放融通。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教育总体竞争力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居于省内前列,“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成效显著,教育普及化程度全面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显著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打造高素质教师校长队伍,现更加有力的教育保障,教育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三、主要任务和关键领域改革
围绕“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提出7项主要任务和6大关键领域改革。
(一)主要任务
1.五育融合强化提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德育的改革创新,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身心两健”的临平学子,创新“五育并举”的育人平台建设。
2.学前教育普惠高质。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率先建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主要内容包括: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双品”建设。
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坚持义务教育公平与优质,实施“强基提质”行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每个孩子提供适恰的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主要内容包括:加快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推进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优化提升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
4.普高教育高位特色。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分类特色办学,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突出加强课程、队伍、资源、品牌建设,努力打造省优质高中特色示范区。主要内容包括: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高中管理新模式。
5.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健全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标杆区。主要内容包括: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6.特殊教育全纳深融。以“充分保障儿童利益”为原则,优化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教育教学、教育评价等教育服务支持体系,为临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筑基赋能。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深入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提高特殊教育课程建设质量。
7.终身教育持续发力。以未来社区教育应用场景建设为导向,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推动“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拓展终身教育学习资源,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体系,推进市民数字化学习。
(二)关键领域改革
1.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绿色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内容包括:推进党委、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推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神圣使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强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把高素质教师校长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队伍。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四有”好老师建设,健全教研训一体化机制,优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3.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以需求为导向,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发展原则,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拓展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供需平衡。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教育布点规划,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创新资源拓展模式。
4.打造数智教育新高地。主动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学习变革深度融合的趋势,推进各类教育课程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与评估数字化,发挥信息技术跨时空集聚、存储、传递、交流、加工教育信息的优势,探索未来学校的新样态、新模式和新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智慧教育大环境,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深化人工智能教育。
5.构建教育现代治理体系。强化教育整体智治,探索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建立多部门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多元协同共治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打造平安校园数字管理先进区,依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6.促进教育开放转型升级。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积极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区域合作与教育国际协调联动,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青少年国际沟通、国际交流和国际参与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区域教育合作力度,深度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强化教育支援帮扶。
四、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强化措施保障,努力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具体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加大经费投入、严格监督检查等举措推进规划落实。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