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38/2022-16982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运河街道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运河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08-19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运河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运河街道   发布时间: 2022-09-19 15:59 浏览次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临平区的开局之年,是极不平凡、极其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运河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地、运河文化展示区、融沪美丽后花园’”这一总目标,争创国家卫生镇、国家3A级景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三个“国字号”,实施六大新行动,牢牢把握发展大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街道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运河街道1-12月完成财政总收入3.47亿元,完成区考核任务的116.03%,完成经常性财政收入1.37亿元,完成区考核任务的119.6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同比增长2.9%;规模工业销售产值37.41亿元,同比增长2.78%;完成工业投资1.05亿元,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5.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区第一。

一、实施“红色赋能”行动,着力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地。坚持系统观念。全省首个发布镇街级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主流媒体聚焦报道。试点助力村社发展《共富十条》,被市委组织部肯定推广。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成立“运河共富专家智库”、“乡贤帮富团”,建成共富实践交流中心,完成街道共同富裕示范区总体规划、大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街道与浙江理工大学建立校企地合作机制,与区供销联社、电力部门、区农商行建立共富合作机制。构建“三地三模式”探索“三农”新路径相关经验获省领导肯定批示。以党史学习为动力,创新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路子相关工作经验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哮虎批示肯定。《运河街道创建共同富裕示范街道方案》获区委书记陈如根批示,区长牵头调研部署。

二、实施“创新发展”行动,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22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个,完成机器换人项目5个,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3个。加快推进海德龙新材料、戴乐搪瓷等总投资1.3亿元技改项目落地。重点推进“大运河1986文创园”项目建设,与浙江理工大学等4所高等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招引20家企业入驻园区。市政协主席潘家玮调研园区,充分肯定双创成效。园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区文创类孵化载体、区重点楼宇。农业发展高效提质。大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列入省级园区创建。“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签约超3500亩,排名全区前列。省水稻研究所与双桥村战略合作,引入高品质稻种,年产粮食715万斤。杭州第一家“功能水稻试验示范点”“爷爷的水稻田”正式落户,运河果莲与盒马鲜生战略合作,销售额超500万元,主产地新宇村成为临平区首个“盒马村精品点”。村级集体经济实现100%脱薄。商贸聚集效应明显。以“嘉丰万悦城”50万方大型商住综合体为核心,打造现代城市生活生产配套区。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农创客之家启用,成立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首批56名农创客入驻,全区首创共享经济,量身打造“共享厨房”、“共享稻田”,为农文旅配套服务。

三、实施“环境提升”行动,着力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精致打造美丽城镇,实现“一镇一特色”。成功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累计实施建设项目26 个,总投资6.48 亿元。全力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以优秀等次通过评审。成功创建市级健康单位4家、区级健康单位4家、无烟单位3家。精致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一村一幅画”。双桥村市级精品村项目已基本完工,加快推进杭南村市级农文旅融合示范村、戚家桥村市级特色村等项目。启动新一轮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10个村共27个村民小组全面推进。激活美丽细胞工程,推进美丽庭院全覆盖。精致打造美丽环境,实现“一域一风景”。深入开展环境长效管理行动,5次被评为杭州市优胜单位,全区排名第一,街道被评为杭州市市容环卫先进管理集体。深入开展“农村基础环境大整治”,发现不雅观点位254处,100%完成整治。深入落实存量违建逐年清,全年累计拆除违建面积8.98万方。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10个村社和单位获得省市荣誉。省级生态环境督察“回头看”实现全销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优良率排名全区前列。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小微长制和长效管护机制,完成14条预警河道和5条区级小微水体整治工作,10家企业、30家六小行业完成污水零直排改造并通过验收。泥鳅全面禁养,防汛抗灾工作扎实平稳。

四、实施“民生福祉”行动,着力做实民生关键小事。

重点项目攻坚有力。临平区第一个国家级项目(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站址)选址运河街道,街道上下齐心攻坚,73天完成白鹤滩特高压项目征迁交地工作,区委书记陈如根批示予以高度肯定。该项目进出线工程征迁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大运河文化带(运河段一期)项目工程全面竣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全区率先完成6家码头企业签约。完成南栅口穗衫区块等4个项目的清表任务,解决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街道获评区2021年度“三大攻坚战”先进集体。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投资1.38亿元的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省一级标准的运河三幼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运河中学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全面提升村社养老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完成螺蛳桥村、运旺社区2家照料中心建设。完成适老化改造33户,1500余位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区、街道两级购买资金达300余万元。为老助餐体系实现全覆盖,日均为500余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西湖益联保参保率排名全区前列。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功创建省首批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获评市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街道人武部获市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被评为3A级社会组织。街道残疾人之家被评为市四星级残疾人之家。街道获评市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绩突出集体。住房解困有序推进。博陆危旧房改造规划区块已进场施工。其余村通过调整建房布点规划、零星布点,全年落实点位41个。提升农民建房监管从“五到场”到“八到场”,确保建房工作有序规范。

五、实施“文化兴盛”行动,着力打造文化文明新高地。挖掘特色文化。壮大7支非遗队伍,深化“一村一品”特色馆,与浙江理工大学成立非遗专项社会实践团。完成省级非遗项目“宝卷”复评工作。申报第六批浙江省非遗主题小镇并通过初评。临平区首部镇街志——《运河街道志》出版。“长征大队”精神写入区第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引领文明风尚。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已构建“1+19+11”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体系。8批10人被评为“美丽余杭人”、“美丽临平人”。强化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区级24小时图书馆和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启用。举办藕花洲大舞台、相约周末等线上线下活动80余场,组织电影下乡305余场。全区首个镇街级微融媒体中心示范样板启用,全年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00余篇,学习强国供稿登上全国、省市平台160余条。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影响力持续扩大。深化文旅融合。成功举办临平区第十二届大运河鱼羊美食节,发布了“鱼羊美食节”IP、运河家宴、美食地图等,形成共富集市系列,累计吸引人流12000人次,创收120余万元。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举办的9国儿童画国际巡展成功举办。运河·五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杭南村成功创建省3A级景区村庄。双桥村成功创建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千亩荷塘列入全区首批清廉家风教育基地。

六、实施“平安善治”行动,着力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安全生产严查严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遏事故”专项行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风险普查累计1062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6617个。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使用、经营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工作,累计立案查处企业14家,取缔关停企业3家。数字场景智慧助力。完成“运河数字驾驶舱”搭建,开发街道本级联防联控智慧平台,将群防群治力量纳入平台指挥联动。数字城管运行良好,截至12月底问题解决率达98.55%,排名全区前列。五杭集镇完成智慧街区打造。街道内建成小区实现智安小区建设全覆盖。“AI”数字员工融入街道智慧信访系统。乡村小脑建设列入杭州市试点名单。全市首批试行高层小区电梯“智能阻车”系统。社会治理亮点纷呈。启用三集镇综治分中心,形成“1+3+19+N”架构,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9起,调解成功175起,调解成功率97.8%。全年万人成讼率全区排名第一。街道领导包案信访件实现化解率、稳控率双100%。全区首个试点成立“骁龙铁骑”机动摩巡队伍。市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落户街道。双桥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杭南村、双桥村获评省善治示范村,兴旺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17个村社被授予市和谐(文明、平安)考评示范社区(村)。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新冠疫苗接种率排名全区前列。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残联、老龄等工作协同推进。人大工委作用持续增效,健全完善大督查工作机制,助推街道重点中心工作。

各位议事会成员,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街道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运河街道办事处,向所有为运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总量还不够大,产业多点支撑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创新发展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劲,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城镇品质与核心城区相比仍有差距,村社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服务、安置房建设等领域离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依然面临不少挑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正视面临的挑战、更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机遇,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也希望各位议事会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合力解决问题,共同推动运河发展。

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也是运河街道共同富裕三年计划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抓住并用好外部发展机遇,巩固并扩大运河特色优势,找准并补齐发展中的短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展现更大格局、扛起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围绕“高水平建设‘品质水乡·共富运河’”总目标,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样本为牵引,全力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着重实施“六提六力”举措,开展“百创争先”行动,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成效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提低扩中,增强共富“践行力”

壮大集体经济。街道以“1+N”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即“1个红色蓄水池+N种发展新模式”。以党建引领14个村抱团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推进望山小学项目,形成“红色蓄水池”。各村分别以产业带动、项目带动、乡贤带动等发展模式,力争集体经济村均增长50%以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脱薄100%。

攻坚农居解困。因地制宜,分别采用博陆村异地搬迁和原址改建结合,唐公、五杭同拆统建和其余村零星布点三种模式,全面规划和推进辖区内农民住房解困工作。博陆危旧房改造区块开工建设,部分年底前结顶;唐公村启动区块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工,并持续推进二期区块。按三年计划落实农居零星布点,加快土地统一流转,实现农民建房“应建能建尽建”。

拓宽致富渠道。依托盒马鲜生、王氏水产等“线上+线下”渠道,发挥果莲、水稻、草莓、甲鱼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借势亚运契机,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双赢。结合四季节庆,形成大运河美食节共富集市、稻田集市、“莓”好集市等共富集市系列,助力农民增收。积极对接开发区,搭建“开运就业联盟”平台,同时针对老、青、妇、农等不同群体,打造奶奶工坊、创业培训、共享厨房、家庭农场等载体,帮助群众就业增收。

二、聚焦提档升级,增强经济“硬实力”

加速发展格局构建。在全域分三个核心圈探索差异化共富模式:在大运河以北,四村连片打造,以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核心圈;在大运河沿线,保留历史建筑,保留文化烙印,布点业态、植入文创,打造运河文化核心圈;在浙江理工大学周边,围绕一体化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打造时尚引擎核心圈。

加速产业能级提升。采用“1+1”双轨并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进亩均效益水平较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效企业全面整治提升;加快筑巢引凤,加大闲置、低效用地企业的集中处置力度,加速“腾笼换鸟”,争取2022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速达8%。加快大运河1986文创园项目全园改造,戚家桥电商园、浙理孵化园等项目落地。创新招税引税激励机制,探索企业全生命周期税源挖掘,全产业链税源招引、虚拟税源招引、亲情税源招引等全域催生税源增长点,以“金融+项目”、“金融+产业”等,进行资本赋能,用好债券杠杆,打造资本集聚、优质产业集聚、税收产出集聚的优质产业生态圈,力争实现税源增加额超50%。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集中流转+统一规划+三方合作”模式,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全力攻坚3704亩“双非”整治,实现土地集中流转80%以上,进一步优化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多个“千亩稻田”等人文景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加快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1园+4区”为产业定位,即运河万亩稻香湿地生态园、新宇村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戚家桥现代设施水产养殖示范区、双桥全产业链稻产业示范区、杭信村稻蔬轮作示范区的产业规划定位,联动区供销集团、星光农业等企业,积极探索属地村、区内国企、外地龙头企业三方合作的新模式,加速鱼工厂、现代农机服务中心、未来农村、农肥生态循环中心等项目引进,寻求“项目招引落地、农业IP打造、品牌化运营”的三级联动新路径。

三、聚焦提质扩容,增强城镇“竞争力”

打造靓丽城镇升级版。通过“改善风貌+专项整治+精细化管理”三步走,全力助推美丽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区域发展战略中“东靓”的要求,优化大运河和运河二通道沿岸沿线风貌。深化“‘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长效管理工作,开展“迎亚运”两路两侧“三化一平”专项整治行动。健全美丽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全力争创省级园林城镇。优化数智城管平台,促进城市管理全要素整合与共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攻坚防违控违,遏制新增违建,逐步消除存量违建。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大农村基础环境大整治推进力度,围绕“一园引领、两核驱动、十村未来、多点精致、全域美丽”总体布局,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新一轮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完成美丽乡村戚家桥村市级特色村、杭南村市级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项目,新宇村、兴旺村、明智村、东新村分别争创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达标村。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质量。

打造环境治理升级版。坚决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化“五水共治”,启动“污水零直排”三年提升行动,重点结合南横港泵站建设,推进街道辖区内市政道路管网的更新迭代,提升污水输送能力,力争彻底解决街道污水外送出路问题。新改建农村生活污水项目3个,力争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三类及以上。以提升水环境为目标,完成市区两级“美丽河湖”创建。深化生活垃圾治理,确保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置率、资源化处置率保持100%,回收利用率保持60%以上。

打造文旅融合升级版。“一轴三核”齐头并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运河段)建设,即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凸显“田园风光、古镇风貌、科创风采”特色优势,高质量完成沿线征迁安置、回收利用、提质赋能。以美食为核,扎实推进“诗画浙江 百县千碗”省级美食小镇样板创建,进一步提升大运河鱼羊美食节区域影响力,探索建立大运河沿线美食联盟;以时尚为核,深入推进大运河1986文创园建设;以“红廉”为核,加快钟化民纪念馆建设,打造清廉村居省级样板。实施新时代文化运河工程,扎实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文艺精品培育、文化产业引育“三张清单”。进一步挖掘“长征大队”精神、“老虎钳”精神、钟化民“忠惠”精神等,赋予时代新内涵。推出《运河文化丛书》。深化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完成省级非遗小镇创建。构建“一核(以“现代万亩稻香湿地,时尚千年运河文旅”为核心定位)两带(大运河南北两岸)三心(亭趾、五杭、博陆三个集镇)四季(春夏秋冬特色活动)”文旅空间格局,打造3A级景区联盟、全省首个四村连片生态研学营,实现文旅融合纵深发展。

四、聚焦提标补短,增强民生“惠及力”

做实重点项目。全力实现“五个贯通”,即:保障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实现电网线路贯通;做好运河二通道、东湖北路跨运河大桥和丰稔桥建设,实现水陆贯通;投资3300余万元,做好“四好公路”“8080工程”,争创市级示范镇街,实现路网贯通;作为全区天然气管道农村全覆盖试点镇街,加速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管道贯通;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贯通。

做优公共服务。以亚运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积极打造“10分钟健身圈”+“沿运河健身带”,在国家卫生镇基础上,打造“一镇一品”健康品牌,推进省级健康村社、健康单位、无烟单位的创建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项目5月完工。运河三幼2月投入使用。博陆幼儿园拆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依托村社儿童之家,继续开展 0-3 岁婴幼儿成长驿站创建工作。推出百姓健身房、百姓非遗馆、百姓书画社、百姓舞蹈厅、百姓影剧院等“五百”行动,积极打造全区首个“杭州书房”。

做好基本保障。精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围绕“一核双社 N 次方”服务模式,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救助精准化;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加速“百户智慧养老”终端落地信息化;加大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实现村社居家养老服务全域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慈善事业社会化;支持退役军人、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康事业发展多元化。

五、聚焦提能促稳,增强治理“精准力” 

强化公共卫生能力。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迭代完善精密智控机制,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街道疫情防控“2图2表2机制”的应处体系,即全域管控路线图、全员核酸检测图,防疫物资配备表、全域人员名册表,应处预案响应机制、限时全员“扫楼”排查机制,全面提升平战转换能力。

强化公共安全能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做实“1+3+19+N”体系。提早谋划、落实措施,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各村社网格化管控、驾驶舱数字化整合、第三方专业化支持,持续开展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牢牢守住公共安全底线,确保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及冬奥会、亚运会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

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巩固提升“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成果,深化基层治理“一件事”基层改革。深入实施社区(村)“微自治”3.0版,打造美好生活共同体。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综合治理。切实推进“三源治理”,加强多元化解队伍建设,创优“和事佬”人民调解品牌,提升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能力。

六、聚焦提速增效,增强政府“公信力”

加快建设廉洁政府。更加自觉加强政治建设,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系统履职全过程。更加自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加大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村级“三资”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扎紧制度篱笆,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快建设高效政府。持续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切实为基层、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工作实绩量化考评机制,激发干部实干斗志。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规范街道财政管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谋发展、促改革、惠民生。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策程序制度,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加强政务公开,确保政府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各位议事会成员,展望未来,我们在奋斗新征程中豪情满怀、心无旁骛、勇毅前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运河人民,锐意创新再蓄能,担当作为再出发,拼搏实干再发力,奋力攻坚再突破,为全面、有效地高质量建成“品质水乡·共富运河”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运河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38/2022-16982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运河街道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运河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2-08-19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临平区的开局之年,是极不平凡、极其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运河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地、运河文化展示区、融沪美丽后花园’”这一总目标,争创国家卫生镇、国家3A级景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三个“国字号”,实施六大新行动,牢牢把握发展大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街道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运河街道1-12月完成财政总收入3.47亿元,完成区考核任务的116.03%,完成经常性财政收入1.37亿元,完成区考核任务的119.6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同比增长2.9%;规模工业销售产值37.41亿元,同比增长2.78%;完成工业投资1.05亿元,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5.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区第一。

一、实施“红色赋能”行动,着力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地。坚持系统观念。全省首个发布镇街级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主流媒体聚焦报道。试点助力村社发展《共富十条》,被市委组织部肯定推广。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成立“运河共富专家智库”、“乡贤帮富团”,建成共富实践交流中心,完成街道共同富裕示范区总体规划、大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街道与浙江理工大学建立校企地合作机制,与区供销联社、电力部门、区农商行建立共富合作机制。构建“三地三模式”探索“三农”新路径相关经验获省领导肯定批示。以党史学习为动力,创新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路子相关工作经验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哮虎批示肯定。《运河街道创建共同富裕示范街道方案》获区委书记陈如根批示,区长牵头调研部署。

二、实施“创新发展”行动,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22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个,完成机器换人项目5个,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3个。加快推进海德龙新材料、戴乐搪瓷等总投资1.3亿元技改项目落地。重点推进“大运河1986文创园”项目建设,与浙江理工大学等4所高等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招引20家企业入驻园区。市政协主席潘家玮调研园区,充分肯定双创成效。园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区文创类孵化载体、区重点楼宇。农业发展高效提质。大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列入省级园区创建。“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签约超3500亩,排名全区前列。省水稻研究所与双桥村战略合作,引入高品质稻种,年产粮食715万斤。杭州第一家“功能水稻试验示范点”“爷爷的水稻田”正式落户,运河果莲与盒马鲜生战略合作,销售额超500万元,主产地新宇村成为临平区首个“盒马村精品点”。村级集体经济实现100%脱薄。商贸聚集效应明显。以“嘉丰万悦城”50万方大型商住综合体为核心,打造现代城市生活生产配套区。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农创客之家启用,成立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首批56名农创客入驻,全区首创共享经济,量身打造“共享厨房”、“共享稻田”,为农文旅配套服务。

三、实施“环境提升”行动,着力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精致打造美丽城镇,实现“一镇一特色”。成功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累计实施建设项目26 个,总投资6.48 亿元。全力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以优秀等次通过评审。成功创建市级健康单位4家、区级健康单位4家、无烟单位3家。精致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一村一幅画”。双桥村市级精品村项目已基本完工,加快推进杭南村市级农文旅融合示范村、戚家桥村市级特色村等项目。启动新一轮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10个村共27个村民小组全面推进。激活美丽细胞工程,推进美丽庭院全覆盖。精致打造美丽环境,实现“一域一风景”。深入开展环境长效管理行动,5次被评为杭州市优胜单位,全区排名第一,街道被评为杭州市市容环卫先进管理集体。深入开展“农村基础环境大整治”,发现不雅观点位254处,100%完成整治。深入落实存量违建逐年清,全年累计拆除违建面积8.98万方。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10个村社和单位获得省市荣誉。省级生态环境督察“回头看”实现全销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优良率排名全区前列。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小微长制和长效管护机制,完成14条预警河道和5条区级小微水体整治工作,10家企业、30家六小行业完成污水零直排改造并通过验收。泥鳅全面禁养,防汛抗灾工作扎实平稳。

四、实施“民生福祉”行动,着力做实民生关键小事。

重点项目攻坚有力。临平区第一个国家级项目(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站址)选址运河街道,街道上下齐心攻坚,73天完成白鹤滩特高压项目征迁交地工作,区委书记陈如根批示予以高度肯定。该项目进出线工程征迁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大运河文化带(运河段一期)项目工程全面竣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全区率先完成6家码头企业签约。完成南栅口穗衫区块等4个项目的清表任务,解决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街道获评区2021年度“三大攻坚战”先进集体。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投资1.38亿元的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省一级标准的运河三幼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运河中学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全面提升村社养老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完成螺蛳桥村、运旺社区2家照料中心建设。完成适老化改造33户,1500余位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区、街道两级购买资金达300余万元。为老助餐体系实现全覆盖,日均为500余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西湖益联保参保率排名全区前列。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功创建省首批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获评市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街道人武部获市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被评为3A级社会组织。街道残疾人之家被评为市四星级残疾人之家。街道获评市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绩突出集体。住房解困有序推进。博陆危旧房改造规划区块已进场施工。其余村通过调整建房布点规划、零星布点,全年落实点位41个。提升农民建房监管从“五到场”到“八到场”,确保建房工作有序规范。

五、实施“文化兴盛”行动,着力打造文化文明新高地。挖掘特色文化。壮大7支非遗队伍,深化“一村一品”特色馆,与浙江理工大学成立非遗专项社会实践团。完成省级非遗项目“宝卷”复评工作。申报第六批浙江省非遗主题小镇并通过初评。临平区首部镇街志——《运河街道志》出版。“长征大队”精神写入区第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引领文明风尚。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已构建“1+19+11”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体系。8批10人被评为“美丽余杭人”、“美丽临平人”。强化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区级24小时图书馆和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启用。举办藕花洲大舞台、相约周末等线上线下活动80余场,组织电影下乡305余场。全区首个镇街级微融媒体中心示范样板启用,全年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00余篇,学习强国供稿登上全国、省市平台160余条。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影响力持续扩大。深化文旅融合。成功举办临平区第十二届大运河鱼羊美食节,发布了“鱼羊美食节”IP、运河家宴、美食地图等,形成共富集市系列,累计吸引人流12000人次,创收120余万元。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举办的9国儿童画国际巡展成功举办。运河·五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杭南村成功创建省3A级景区村庄。双桥村成功创建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千亩荷塘列入全区首批清廉家风教育基地。

六、实施“平安善治”行动,着力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安全生产严查严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遏事故”专项行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风险普查累计1062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6617个。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使用、经营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工作,累计立案查处企业14家,取缔关停企业3家。数字场景智慧助力。完成“运河数字驾驶舱”搭建,开发街道本级联防联控智慧平台,将群防群治力量纳入平台指挥联动。数字城管运行良好,截至12月底问题解决率达98.55%,排名全区前列。五杭集镇完成智慧街区打造。街道内建成小区实现智安小区建设全覆盖。“AI”数字员工融入街道智慧信访系统。乡村小脑建设列入杭州市试点名单。全市首批试行高层小区电梯“智能阻车”系统。社会治理亮点纷呈。启用三集镇综治分中心,形成“1+3+19+N”架构,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9起,调解成功175起,调解成功率97.8%。全年万人成讼率全区排名第一。街道领导包案信访件实现化解率、稳控率双100%。全区首个试点成立“骁龙铁骑”机动摩巡队伍。市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落户街道。双桥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杭南村、双桥村获评省善治示范村,兴旺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17个村社被授予市和谐(文明、平安)考评示范社区(村)。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新冠疫苗接种率排名全区前列。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残联、老龄等工作协同推进。人大工委作用持续增效,健全完善大督查工作机制,助推街道重点中心工作。

各位议事会成员,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街道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运河街道办事处,向所有为运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总量还不够大,产业多点支撑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创新发展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劲,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城镇品质与核心城区相比仍有差距,村社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服务、安置房建设等领域离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依然面临不少挑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正视面临的挑战、更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机遇,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也希望各位议事会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合力解决问题,共同推动运河发展。

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也是运河街道共同富裕三年计划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抓住并用好外部发展机遇,巩固并扩大运河特色优势,找准并补齐发展中的短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展现更大格局、扛起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围绕“高水平建设‘品质水乡·共富运河’”总目标,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样本为牵引,全力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着重实施“六提六力”举措,开展“百创争先”行动,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成效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提低扩中,增强共富“践行力”

壮大集体经济。街道以“1+N”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即“1个红色蓄水池+N种发展新模式”。以党建引领14个村抱团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推进望山小学项目,形成“红色蓄水池”。各村分别以产业带动、项目带动、乡贤带动等发展模式,力争集体经济村均增长50%以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脱薄100%。

攻坚农居解困。因地制宜,分别采用博陆村异地搬迁和原址改建结合,唐公、五杭同拆统建和其余村零星布点三种模式,全面规划和推进辖区内农民住房解困工作。博陆危旧房改造区块开工建设,部分年底前结顶;唐公村启动区块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工,并持续推进二期区块。按三年计划落实农居零星布点,加快土地统一流转,实现农民建房“应建能建尽建”。

拓宽致富渠道。依托盒马鲜生、王氏水产等“线上+线下”渠道,发挥果莲、水稻、草莓、甲鱼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借势亚运契机,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双赢。结合四季节庆,形成大运河美食节共富集市、稻田集市、“莓”好集市等共富集市系列,助力农民增收。积极对接开发区,搭建“开运就业联盟”平台,同时针对老、青、妇、农等不同群体,打造奶奶工坊、创业培训、共享厨房、家庭农场等载体,帮助群众就业增收。

二、聚焦提档升级,增强经济“硬实力”

加速发展格局构建。在全域分三个核心圈探索差异化共富模式:在大运河以北,四村连片打造,以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核心圈;在大运河沿线,保留历史建筑,保留文化烙印,布点业态、植入文创,打造运河文化核心圈;在浙江理工大学周边,围绕一体化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打造时尚引擎核心圈。

加速产业能级提升。采用“1+1”双轨并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进亩均效益水平较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效企业全面整治提升;加快筑巢引凤,加大闲置、低效用地企业的集中处置力度,加速“腾笼换鸟”,争取2022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速达8%。加快大运河1986文创园项目全园改造,戚家桥电商园、浙理孵化园等项目落地。创新招税引税激励机制,探索企业全生命周期税源挖掘,全产业链税源招引、虚拟税源招引、亲情税源招引等全域催生税源增长点,以“金融+项目”、“金融+产业”等,进行资本赋能,用好债券杠杆,打造资本集聚、优质产业集聚、税收产出集聚的优质产业生态圈,力争实现税源增加额超50%。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集中流转+统一规划+三方合作”模式,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全力攻坚3704亩“双非”整治,实现土地集中流转80%以上,进一步优化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多个“千亩稻田”等人文景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加快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1园+4区”为产业定位,即运河万亩稻香湿地生态园、新宇村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戚家桥现代设施水产养殖示范区、双桥全产业链稻产业示范区、杭信村稻蔬轮作示范区的产业规划定位,联动区供销集团、星光农业等企业,积极探索属地村、区内国企、外地龙头企业三方合作的新模式,加速鱼工厂、现代农机服务中心、未来农村、农肥生态循环中心等项目引进,寻求“项目招引落地、农业IP打造、品牌化运营”的三级联动新路径。

三、聚焦提质扩容,增强城镇“竞争力”

打造靓丽城镇升级版。通过“改善风貌+专项整治+精细化管理”三步走,全力助推美丽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区域发展战略中“东靓”的要求,优化大运河和运河二通道沿岸沿线风貌。深化“‘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长效管理工作,开展“迎亚运”两路两侧“三化一平”专项整治行动。健全美丽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全力争创省级园林城镇。优化数智城管平台,促进城市管理全要素整合与共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攻坚防违控违,遏制新增违建,逐步消除存量违建。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大农村基础环境大整治推进力度,围绕“一园引领、两核驱动、十村未来、多点精致、全域美丽”总体布局,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新一轮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完成美丽乡村戚家桥村市级特色村、杭南村市级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项目,新宇村、兴旺村、明智村、东新村分别争创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达标村。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质量。

打造环境治理升级版。坚决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化“五水共治”,启动“污水零直排”三年提升行动,重点结合南横港泵站建设,推进街道辖区内市政道路管网的更新迭代,提升污水输送能力,力争彻底解决街道污水外送出路问题。新改建农村生活污水项目3个,力争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三类及以上。以提升水环境为目标,完成市区两级“美丽河湖”创建。深化生活垃圾治理,确保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置率、资源化处置率保持100%,回收利用率保持60%以上。

打造文旅融合升级版。“一轴三核”齐头并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运河段)建设,即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凸显“田园风光、古镇风貌、科创风采”特色优势,高质量完成沿线征迁安置、回收利用、提质赋能。以美食为核,扎实推进“诗画浙江 百县千碗”省级美食小镇样板创建,进一步提升大运河鱼羊美食节区域影响力,探索建立大运河沿线美食联盟;以时尚为核,深入推进大运河1986文创园建设;以“红廉”为核,加快钟化民纪念馆建设,打造清廉村居省级样板。实施新时代文化运河工程,扎实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文艺精品培育、文化产业引育“三张清单”。进一步挖掘“长征大队”精神、“老虎钳”精神、钟化民“忠惠”精神等,赋予时代新内涵。推出《运河文化丛书》。深化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完成省级非遗小镇创建。构建“一核(以“现代万亩稻香湿地,时尚千年运河文旅”为核心定位)两带(大运河南北两岸)三心(亭趾、五杭、博陆三个集镇)四季(春夏秋冬特色活动)”文旅空间格局,打造3A级景区联盟、全省首个四村连片生态研学营,实现文旅融合纵深发展。

四、聚焦提标补短,增强民生“惠及力”

做实重点项目。全力实现“五个贯通”,即:保障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实现电网线路贯通;做好运河二通道、东湖北路跨运河大桥和丰稔桥建设,实现水陆贯通;投资3300余万元,做好“四好公路”“8080工程”,争创市级示范镇街,实现路网贯通;作为全区天然气管道农村全覆盖试点镇街,加速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管道贯通;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贯通。

做优公共服务。以亚运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积极打造“10分钟健身圈”+“沿运河健身带”,在国家卫生镇基础上,打造“一镇一品”健康品牌,推进省级健康村社、健康单位、无烟单位的创建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项目5月完工。运河三幼2月投入使用。博陆幼儿园拆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依托村社儿童之家,继续开展 0-3 岁婴幼儿成长驿站创建工作。推出百姓健身房、百姓非遗馆、百姓书画社、百姓舞蹈厅、百姓影剧院等“五百”行动,积极打造全区首个“杭州书房”。

做好基本保障。精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围绕“一核双社 N 次方”服务模式,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救助精准化;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加速“百户智慧养老”终端落地信息化;加大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实现村社居家养老服务全域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慈善事业社会化;支持退役军人、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康事业发展多元化。

五、聚焦提能促稳,增强治理“精准力” 

强化公共卫生能力。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迭代完善精密智控机制,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街道疫情防控“2图2表2机制”的应处体系,即全域管控路线图、全员核酸检测图,防疫物资配备表、全域人员名册表,应处预案响应机制、限时全员“扫楼”排查机制,全面提升平战转换能力。

强化公共安全能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做实“1+3+19+N”体系。提早谋划、落实措施,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各村社网格化管控、驾驶舱数字化整合、第三方专业化支持,持续开展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牢牢守住公共安全底线,确保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及冬奥会、亚运会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

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巩固提升“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成果,深化基层治理“一件事”基层改革。深入实施社区(村)“微自治”3.0版,打造美好生活共同体。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综合治理。切实推进“三源治理”,加强多元化解队伍建设,创优“和事佬”人民调解品牌,提升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能力。

六、聚焦提速增效,增强政府“公信力”

加快建设廉洁政府。更加自觉加强政治建设,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系统履职全过程。更加自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加大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村级“三资”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扎紧制度篱笆,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快建设高效政府。持续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切实为基层、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工作实绩量化考评机制,激发干部实干斗志。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规范街道财政管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谋发展、促改革、惠民生。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策程序制度,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加强政务公开,确保政府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各位议事会成员,展望未来,我们在奋斗新征程中豪情满怀、心无旁骛、勇毅前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运河人民,锐意创新再蓄能,担当作为再出发,拼搏实干再发力,奋力攻坚再突破,为全面、有效地高质量建成“品质水乡·共富运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