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丁光明:做药就是做人
发布时间: 2023-04-10 10:56 来源: 杭州日报

1966年,年仅17岁的丁光明进入胡庆余堂做学徒。

做药如做人。迈出做药第一步,正是因为他做人踏实,“刚开始就是打杂,一干就是两年多,之后才跟着师傅上手。”

丁光明做人诚恳、踏实、专注,也正因此才有机会跟着师傅操作。5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这些品格,“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制药理念早已深入他的灵魂。

“采办务真”说的是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材实料,选择道地药材。丁光明介绍,每一种药材都有不同的产地,不一样的产地药性就不一样。要做出好药,选好药材很关键。

有了好药材,还要有好的制药工艺。丁光明曾跟随王利川、张永浩、沈光释三位师傅学习细料、大料、大颗丸和微丸的制作。经过长达十年的磨炼,他才掌握了三位师傅的业务专长,真正出师了。

这十年,他学的不仅是做药,更是做人。“刚开始学习制药不久,师傅让我熬制作为粘合剂的阿胶。熬胶需要不停搅拌,火候掌握也很重要。有一次熬胶过了火候,有点糊味。虽然东西不是很多,却还是难免被师傅骂了一顿。最后,那锅胶也只好倒掉了。这件小事,对我触动很大。”丁光明说,“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不好的不要,不对的不要,以精益求精来要求自己。如果真的出现差错,情愿浪费,也不能糊弄人。”

如今,丁光明不仅把手工泛丸技艺传给徒弟们,也把从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诚信精神传给他的徒弟们。

周新彪已经跟丁光明学了三年的手工泛丸。他说:“师傅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就算没有人监管,也不能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他总是说,我们制作药丸的时候,虽然别人看不到,但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踏踏实实做好。”这是丁光明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每一位徒弟的要求。

丁光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和徒弟,还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行。同行相忌,面对旁人的不理解,丁光明总是微笑着说:“顾客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我把技艺传授给大家,就有更多的制药师能把药丸做得更好,做出更多好药丸,才是真正为顾客着想,为病人服务。”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道德模范——丁光明:做药就是做人
发布时间: 2023-04-10 10:56 来源: 杭州日报

1966年,年仅17岁的丁光明进入胡庆余堂做学徒。

做药如做人。迈出做药第一步,正是因为他做人踏实,“刚开始就是打杂,一干就是两年多,之后才跟着师傅上手。”

丁光明做人诚恳、踏实、专注,也正因此才有机会跟着师傅操作。5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这些品格,“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制药理念早已深入他的灵魂。

“采办务真”说的是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材实料,选择道地药材。丁光明介绍,每一种药材都有不同的产地,不一样的产地药性就不一样。要做出好药,选好药材很关键。

有了好药材,还要有好的制药工艺。丁光明曾跟随王利川、张永浩、沈光释三位师傅学习细料、大料、大颗丸和微丸的制作。经过长达十年的磨炼,他才掌握了三位师傅的业务专长,真正出师了。

这十年,他学的不仅是做药,更是做人。“刚开始学习制药不久,师傅让我熬制作为粘合剂的阿胶。熬胶需要不停搅拌,火候掌握也很重要。有一次熬胶过了火候,有点糊味。虽然东西不是很多,却还是难免被师傅骂了一顿。最后,那锅胶也只好倒掉了。这件小事,对我触动很大。”丁光明说,“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不好的不要,不对的不要,以精益求精来要求自己。如果真的出现差错,情愿浪费,也不能糊弄人。”

如今,丁光明不仅把手工泛丸技艺传给徒弟们,也把从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诚信精神传给他的徒弟们。

周新彪已经跟丁光明学了三年的手工泛丸。他说:“师傅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就算没有人监管,也不能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他总是说,我们制作药丸的时候,虽然别人看不到,但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踏踏实实做好。”这是丁光明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每一位徒弟的要求。

丁光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和徒弟,还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行。同行相忌,面对旁人的不理解,丁光明总是微笑着说:“顾客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我把技艺传授给大家,就有更多的制药师能把药丸做得更好,做出更多好药丸,才是真正为顾客着想,为病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