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45/2023-15818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东湖街道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东湖街道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3-05-16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办事处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便民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16 16:18 浏览次数:
根据国家、省、市、区工作部署,根据《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要求,现将东湖街道法治政府建设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着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思想建设,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召开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究、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读原文与写心得相结合,做到全员学、全面学,确保学习入脑入心取得实效,不断铸牢思想之“魂”。
(二)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贯彻省市区关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决策部署,纳入东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1+8”管理体系,梳理整合划转执法事项,组织学习、全面提升队员执法能力与办案效能,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配合完成部门间专业执法、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执法闭环。全年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315件、简易程序案件407件、违停案件9528件,罚没金额共计455.5万元;处理信访案件2312件,回复率100%,满意率99%。
(三)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开展上门入户普法宣传工作,一方面联合各村社走访辖区小区,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典型合同等与群众日常息息相关的法律宣传材料,累计发放6000余份;另一方面督促驻园区律师和驻村律师开展民营企业走访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免费的“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查找法律问题,预防法律风险,累计走访56家企业。积极开展“摆摊式”普法宣传工作:3月5日司法所邀请石坝、蓝庭、海珀等驻村律师开展“3·5”学雷锋普法宣传活动,3月15日组织律师在星火苑社区、理想湾社区等人员流动密集的门口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活动,5月组织开展“2022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月活动,7月组织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8月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10月份司法所组织开展“民法典进农村”宣传活动,12月份司法所组织开展“12·4”宪法宣传活动。活动优化了街道辖区法治环境,有效提高了群众法治风险防范的能力。
(四)深入推进人民调解、诉源治理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共享法庭”、调解信息数据化工作,联系下沉法官团队共同参与调解,前移纠纷化解关口,打造解纷闭环,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街道、化解在诉前。同时积极推进人民调解信息化和诉源治理工作,落实各级调委会将调解信息录入“浙江省人民调解大数据平台”(省平台)、“ODR”平台,此数据将作为“以奖代补”和村社年底考核指标。全年共受理社会面各类矛盾纠纷1648起,调解成功1648起,调解率和成功率均为100%,其中化解疑难复杂纠纷129起,死亡纠纷13起,调解金额共计18682万余元。诉源治理委派案件总数2121起,成功调解512起,正在调解130起。所调解的纠纷,没有因纠纷激化引起群体性事件、上访事件和“民转刑事件”。
(五)切实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打造“三条”示范城市精品路,确保星河路、北沙路、荷禹路沿线餐饮店家均已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按时清洗,定期开展序化整治,共清理玻璃内侧广告1000余处,取缔流动摊贩473起,取缔出店经营、占道堆放1752起;以荷禹路地铁站为管控重点,以四个地铁出入口为巡查点,由八名队员一周七天“两班倒”管控,平均每日规范非机动车停放1000余起。提升“三个”示范城市窗口,奥特莱斯窗口落实1+2+7管理模式(1名执法队员+2名协管员+7名特保队员),取缔无证流动摊贩61起,规范非机动车停放548起;柏悦中心调整新增非机动车位,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抽调21名队员成立理工大学校园管理专班,“定岗定人定责”巡查保障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安全,确保校区周边无违规散发小广告、无证商贩等情况。创新“三项”示范城市智能管理,辖区共计安装“清风侠”餐饮油烟检测点位136个,接收餐饮油烟信访件103个,同比下降31.7%;渣土车辆数字化智能监管系统帮助实现辖区内工程违规运输、偷倒问题的源头管理和遏制;集中开展无人机培训,切实提高工程渣土、违法建筑管控等领域的无人机使用频率,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现代化、高效化。
(六)积极推动矛盾纠纷“一地解”。依托“三源治理”综合平台,街道对矛盾纠纷进行实时分析、研判、处理,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化解在一地。每周定期对发生的纠纷进行研判,对纠纷的热点问题做到精准把脉,积极联动各部门做到初起纠纷处置率100%。对辖区内存在的历史遗留纠纷进行梳理,利用面对面、组建微信群、视频连线等不同形式进行调解,切实提高历史纠纷化解率。全年共接到纠纷类警情8053起,同比去年同期8354起下降3.6%;调解点成功化解7644起,调解成功率94.9%。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中共受理反馈事件45881件,处理一级事件29614件,二级事件11897件,三级事件4364件,四级事件6件。通过基层治理APP开展网格检查工作,检查企业店铺消防96900家次,检查出租房167805家次,检查寄递行业1199家次,重点人员走访1370余人次,重点场所走访1480余次。完成税务核查4312条,关联统一地址库246480条。
(七)建立健全平安治理。加强基层排摸,实现了辖区底数清、情况明的既定目标,共梳理出重点事27件(区领导包案14件、街道领导包案13件),充分运用区街领导包案制度,目前已化解9件,对还在化解中的18件密切关注。对辖区内232家涉恐敏感物资商家的出售实名登记近况进行开展全面排查及重点查看。全方位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引导,累计完成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宣教3.2万余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宣教10.4万余人,开展头盔佩戴抽查175余次,平均头盔佩戴率82.5%。联合开发区交警中队对辖区重点路口开展货车违停整治工作,累计核查货车9256辆,处理各项违规行为3235起,其中现场处罚1758起,非现场贴单598起,劝导879起。加大重点区域路面“见警率”,累计共查处各类现场交通违法5.8万余起,检查货运车辆1258余辆,查处路面静态违法6.7万余起。累计落实专项资金450余万元用于隐患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余万元完成60余处路段交安设施,190余处农村道口五个一设施安装工作;投入50余万元,违停车辆较多的宁桥大道(临杭线至塘宁路段)的非机动车路口浇筑水泥隔离墩13组(每组3个水泥墩、10根反光警示软桩),宏达路、塘宁路、华宁路三条道路设置双向机非隔离护栏3837米,通过上述物理隔离有效遏制货运车辆违停现象的发生。针对发案金额十万以上的案件发生地群众开展面对面宣教活动,开展面对面宣教12万余人次,发案同比下降13%;扩大反诈宣传面,累计共宣教30万人次。利用反诈驾驶舱开展宣教工作,共接待市民30000余人次。
(八)扎实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积极助力街道依法回复群众要求信息公开事项,依法回复疑难信息公开18件,分别涉及拆违、安置、农民建房等事项。司法所认真按时回复信息公开事项,所有公开事项无一超时,对于疑难问题,由司法所牵头,召集相关科室、街道法律顾问一同商讨,确保信息公开合法合规,避免法律风险。
(九)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街道共有社区矫正对象104人,其中缓刑99人,假释5人,暂予监外执行0人,今年新增入矫65人,期满解矫59人,迁出1人,调查评估案件45件,迁居调查4件,训诫11人,警告1人。归正人员144人,其中刑满释放73人,期满解矫71人。积极落实社区矫正“智慧监管”专项行动,充分用好“易帮矫”、“智汇矫”和“浙里矫”三个系统,通过每月组织集中劳动和学习,以及日常谈话教育、电话督促,确保“易帮矫”系统每月完成率95%以上。通过“智汇矫”系统及时处理违规信息,和对一些自我身份意识不强、签到拖拉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训诫和走访谈话,有效发挥其帮教、监督管理的作用,未发生重新犯罪情况。
(十)积极创建省级“金牌调解室”和民主法治社区。联合43个村社挖掘上报“银色人才”99名,制作调解员聘书99本,聘书已发放到各社区并完成银色人才调解员信息上墙和培训工作。同时在顺达西区、红丰小区成立顺和调解室和金忠根个人调解室,其中顺和调解室成功评选临平区先进调解集体。以“2022年度东湖街道‘八件大事’项目大比拼”为契机,大力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社区。投入90万元用于挖掘社区特色,培育海珀、星火苑社区争创省级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室内法治元素、法治公园和台账制作。目前,两个社区创建工作均已通过省、市领导抽查。
二、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足和原因
过去一年,我单位法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建设一流法治街道相比,仍有不足。
(一)少数干部法治意识需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全面系统,对新修订、新颁布发法律法规的学习仍需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力度还不够大,效果还不够好,仍有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缺乏法律知识,专业素养还不够强,距离建设一支专业水平过硬、能打硬仗的法治队伍目标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培训教育力度,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法治思维的养成,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从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队伍力量需进一步充实。街道力量与任务不匹配。法治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主体数多,基层人员数量与之难以匹配。需要综合运用智慧监管、分级分类监管等手段,招募民间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弥补人力的不足,同时,加强人员能力建设,全方位提高工作水平。行政决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三)综合执法队伍形象建设需进一步提升。存在协管员队伍流动性大、部分队员及特保辅助人员能力业务水平弱的问题,以及执法队伍新兵不熟悉法律、法规、执法程序、文书使用等问题,影响到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队伍工作责任感、作战能力及纪律意识有待增强,队伍凝聚有待提升,以满足群众越来越高的对行政执法规范化的期待。
(四)信访处置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东湖街道在信访总量大、突出问题多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初访化解率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的良好形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街道信访总量高居不下,总量为全区第一,约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仍处在高位运行的状态。特别是近两年来受当前整体外部经济环境影响,重点集中在劳资纠纷、房产项目建设问题持续爆发,较去年此类不稳定因素明显上升。同时教育培训、商业综合体等问题也不断涌现,导致新老问题交织,信访形势严峻复杂,越级走访总量高位运行,信访总量仍不断上升,需要想出更多办法解决。
(五)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强化。街道法治工作人才队伍与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具有法律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少,组织法治建设专项活动存在一定难度。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举措不够,法治宣传教育与业务工作、工作创新的结合还需进一步加强,结合发展改革工作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法律服务还不够充分,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获得感不足、知晓度不高。
(六)数字政府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短板。随着法治政府建设向多元化、深层次、跨部门需求转变,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数字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顶层设计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应用能力不强、数据壁垒等问题,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有不少突出短板,工作人员运用数字化平台增强工作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距离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2022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加强工作领导。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工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工委对法治街道创建活动工作的领导。各基层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强化责任。
(二)加强机制建设。以政治巡察整改为契机扎紧制度笼子,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出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进一步健全“四责协同”机制。
(三)加强廉政氛围。通过镇街规范化监察办创建、设置廉政文化宣传长廊、建设3个“清廉村居”示范点(工农、红丰、海珀)、开展清廉书画评展、拍摄清廉微视频等,增强氛围营造,丰富载体建设。在区纪委书画评比中选送作品和获奖作品数量均居全区第一并获优秀组织奖,微视频入围第四届“玉琮杯”微电影大赛评奖环节。加强执纪威慑,累计处置问题线索29条,办结27条,办结率93.1%,党纪处理15人,开展提醒式谈话24人次,警示约谈5人次,不断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高素质铁军队伍。
四、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不断提高政府法治工作水平,2023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法助共富 法护平安”专项普法行动。大力宣传省委提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打造“四高地两区一家园”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宣传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风险、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等与共同富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好“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抗击疫情·法治同行”“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普法护航·@亚运”“12·4宪法宣传”等主题普法活动。
(二)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推广运行“浙里普法”协同管理应用。大力推进普法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运行以公民普法需求供给、公民法治素养综合评估、普法依法治理综合管理考评等“三大体系”为核心的“浙里普法”协调管理应用,实现数智开放共享,不断提升普法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水平。
(三)加强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工作,力争成功创建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并加强动态管理。加强乡村“法律明白人”等培育,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升级“共享法庭”,完善普法宣传矩阵。
五、其他需要报告情况
无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