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40
案由:关于提升全区特殊困难老人帮扶的建议
处理情况:
尊敬的陈纯代表:
您好!您在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全区特殊困难老人帮扶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所提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聚焦特殊困难老人群体,通过打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提升养老护理员队伍持证率、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开展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和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举措,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特殊困难老人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2022年底,我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37家,为老助餐服务场所142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50张,累计完成207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持证护理员150名,1.5万余名老年人享受电子津贴服务,公共服务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关于您提出的“建立特殊困难老人帮扶基金,对特殊困难老人开展多维度、多渠道困难帮扶,进一步提升我区特殊困难老人帮扶工作”的建议。目前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我区在社会救助方面进行了数字化改革,通过“幸福码”系统,链接医保、教育、电力等多部门救助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兜底保障能力。推出“移动助浴”“三个不让”“爱心超市”等慈善项目,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个性化帮扶服务。链接电子津贴上门服务商、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各界资源,开展特殊困难老人关爱探访服务,提升居家安全感。根据您的建议,我区将持续做好特殊困难老人帮扶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临平区特殊困难老人帮扶基金,明确帮扶对象和享受范围,进一步整合各方为老服务资源,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捐助、子女尽孝、自愿参与”原则,签订协议,设立基金专户,为做好特殊困难老人个性化帮扶夯实资金和政策基础。
关于您提出的“数字平台建设”的建议。2022年,我区依托“浙里康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展全区老年人能力筛查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档案,为精准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提供数据支撑。依托浙江省大救助系统,运用大数据,常态化做好低保、低边、特困等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审核认定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根据您提出的建议和今年工作计划,我区打算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搭建区级为老服务场景。依托“幸福民政”数字平台,深化智慧养老场景,链接“浙里康养”“大救助”等平台数据端口,动态掌握特殊困难老人家庭经济状况、基本情况、身体状况等信息,初步形成全区特殊困难老人档案数据库。二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居家社区探访关爱制度,根据特殊困难老人全区底数,开展探视走访,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动态更新入库出库信息。三是发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阵地作用。在12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中配置智能无感终端,定期上门为特殊困难老人开展血压、血糖监测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并将信息归集至特殊困难老人档案数据库中。
关于您提出的“优化养老服务”的建议。我区打算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电子津贴服务应享尽享。以银龄需求为导向,聚焦老年人所求所盼,主动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重阳分”。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获得私人定制的居家养老服务,用“重阳分”购买如基本生活照料、助餐、助洁、助浴、助行、代办等上门服务。二是开展个性化帮扶行动。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明确帮扶名单,形成帮扶清单,完善帮扶举措,积极改善困难老年人家庭生活现状,全力提升困难老年人家庭“幸福指数”。三是启动安居守护应用。计划为全区不少于500户的孤寡、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安装门磁、固定报警器、红外活动探测器等智能监测设备,多方联动参与安居守护应急响应,将数智养老服务应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中,为特殊困难老人筑起居家安全的防护网。四是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依托养老机构开展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计划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75张,织密认知障碍服务网络。同时,开展认知障碍照护培训,提升认识障碍照护水平。五是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养老护理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开展区级养老护理员竞赛,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评价,提高养老护理员队伍持证率,进一步提高我区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关于您提出的“加强医疗互助”的建议。我区计划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深化康养联合体服务。计划新增康养联合体2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约,开展康复服务技术指导,健全双向转诊转介机制,将康养服务向老人家门口渗透,至2023年底,镇街级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达50%以上。二是创新居家照护新场景。针对全区经济困难老年群体,计划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00张,强化建床对象照护需求评估,引入照护方案和服务包指引,提高与家庭照护的匹配性和支持性,将专业服务搬进老年人家中。三是启用区级智慧养老平台。本着“小步快走,分步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老年人“吃、助、行、保、健、愉”六大方面,分阶段推进养老智慧化工作。在相关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爱心车队,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出行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也希望您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民政工作。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人大议案 > |
编号:140
案由:关于提升全区特殊困难老人帮扶的建议
处理情况:
尊敬的陈纯代表:
您好!您在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全区特殊困难老人帮扶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所提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聚焦特殊困难老人群体,通过打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提升养老护理员队伍持证率、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开展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和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举措,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特殊困难老人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2022年底,我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37家,为老助餐服务场所142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50张,累计完成207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持证护理员150名,1.5万余名老年人享受电子津贴服务,公共服务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关于您提出的“建立特殊困难老人帮扶基金,对特殊困难老人开展多维度、多渠道困难帮扶,进一步提升我区特殊困难老人帮扶工作”的建议。目前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我区在社会救助方面进行了数字化改革,通过“幸福码”系统,链接医保、教育、电力等多部门救助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兜底保障能力。推出“移动助浴”“三个不让”“爱心超市”等慈善项目,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个性化帮扶服务。链接电子津贴上门服务商、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各界资源,开展特殊困难老人关爱探访服务,提升居家安全感。根据您的建议,我区将持续做好特殊困难老人帮扶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临平区特殊困难老人帮扶基金,明确帮扶对象和享受范围,进一步整合各方为老服务资源,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捐助、子女尽孝、自愿参与”原则,签订协议,设立基金专户,为做好特殊困难老人个性化帮扶夯实资金和政策基础。
关于您提出的“数字平台建设”的建议。2022年,我区依托“浙里康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展全区老年人能力筛查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档案,为精准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提供数据支撑。依托浙江省大救助系统,运用大数据,常态化做好低保、低边、特困等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审核认定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根据您提出的建议和今年工作计划,我区打算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搭建区级为老服务场景。依托“幸福民政”数字平台,深化智慧养老场景,链接“浙里康养”“大救助”等平台数据端口,动态掌握特殊困难老人家庭经济状况、基本情况、身体状况等信息,初步形成全区特殊困难老人档案数据库。二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居家社区探访关爱制度,根据特殊困难老人全区底数,开展探视走访,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动态更新入库出库信息。三是发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阵地作用。在12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中配置智能无感终端,定期上门为特殊困难老人开展血压、血糖监测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并将信息归集至特殊困难老人档案数据库中。
关于您提出的“优化养老服务”的建议。我区打算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电子津贴服务应享尽享。以银龄需求为导向,聚焦老年人所求所盼,主动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重阳分”。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获得私人定制的居家养老服务,用“重阳分”购买如基本生活照料、助餐、助洁、助浴、助行、代办等上门服务。二是开展个性化帮扶行动。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明确帮扶名单,形成帮扶清单,完善帮扶举措,积极改善困难老年人家庭生活现状,全力提升困难老年人家庭“幸福指数”。三是启动安居守护应用。计划为全区不少于500户的孤寡、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安装门磁、固定报警器、红外活动探测器等智能监测设备,多方联动参与安居守护应急响应,将数智养老服务应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中,为特殊困难老人筑起居家安全的防护网。四是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依托养老机构开展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计划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75张,织密认知障碍服务网络。同时,开展认知障碍照护培训,提升认识障碍照护水平。五是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养老护理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开展区级养老护理员竞赛,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评价,提高养老护理员队伍持证率,进一步提高我区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关于您提出的“加强医疗互助”的建议。我区计划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深化康养联合体服务。计划新增康养联合体2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约,开展康复服务技术指导,健全双向转诊转介机制,将康养服务向老人家门口渗透,至2023年底,镇街级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达50%以上。二是创新居家照护新场景。针对全区经济困难老年群体,计划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00张,强化建床对象照护需求评估,引入照护方案和服务包指引,提高与家庭照护的匹配性和支持性,将专业服务搬进老年人家中。三是启用区级智慧养老平台。本着“小步快走,分步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老年人“吃、助、行、保、健、愉”六大方面,分阶段推进养老智慧化工作。在相关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爱心车队,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出行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也希望您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民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