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人大一届四次会议第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10-10 16:34 来源: 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

尊敬的陈越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机动车管理工作的建议》的建议已收悉。结合您提出问题、意见建议和公安交警职责,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非机动车道建设规划以及学校门口,菜场门口等老城区易拥堵路段非机动车管理问题。

道路的建设以及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建设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区公安分局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已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监管机制,从道路前期设计方案的图审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项目验收,已实现全流程介入和监管。针对新建、改建道路,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从道路施工图纸审查开始,加强把关,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如果确定为市政道路的,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需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要求设置好非机动车道。在道路施工完毕的验收环节,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还会进一步加强非机动道验收力度,强化测距、标线、标志等道路设施的检查力度,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安全。

结合道路建设主体的不同,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会同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交通运输局以及区级三大平台、各镇街等部门,积极推进城市道路品质提升工作,持续开展城市道路起伏不平、“窨井跳车”、机非混合等整治工作,提升车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通行环境。2023年,临平区新增电动车停车泊位2800个,2024年区行政执法局将继续跟进工作,在、地铁口、学校、农贸市场、老城区等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量大的区域增设非机动车停车泊位,目前已增设120余个。

为了更好的解决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各级走访,区公安分局区交警大队联合区妇联、区教育局、区城管执法局等职能部门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优化地面接送环境,按“一校一策”的要求制定“无忧上学路”实施方案;首先,结合学校周边道路现状,在接送点附近的公共空间布局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实现机非分离,有效减少校园外接放学点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织,让接送区域人车分流,减少因交织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其次,通过地面无忧路导向标识正确引导机动车接送家长进入地下车库,家长在停完车后,通过地下连通道步行至地面或地下接送区域将孩子接走后开车离开,期间完全与非机动车隔离,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解决了因地面占用公共道路接送所引发的道路拥堵问题。最后,接送过程中安排老师、志愿者、护学警之间通力合作,通过有效引导来规范地面及地下车库的接送流线,让无忧路的设置理念贯穿整个接送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社会效果。

此外,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还积极配合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推进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围绕慢行交通“网络优化、空间整合、设施提升”核心任务,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城市道路慢行道与绿道网、街道、桥下空间的有机融合,推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保障慢行交通出行空间及非机动车停车供给,营造安全、通达、舒适、便捷的绿色出行环境。

二、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教工作力度,提高电动车驾驶人安全文明交通意识。

一是常态化开展普宣。杭州交警专门制作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宣教视频,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会同镇街村社,通过向老年人、电动自行车、二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私家车等不同人群推荐看不同的交通安全宣教视频,并由交警交治宣传员深入大型企业、村社、学校等,通过播放视频、讲解案例、提醒居民骑行电动车在道路上行驶、行走时该注意的交通规则,及鬼探头、闯红灯、横穿马路及逆向行驶、疲劳驾驶等重点违法带来的危害,增强道路安全意识,降低出行风险。对于多次电动车违法人员,交警宣教平台会自动给当事人赋色管理,红码为重点教育人员,黄码为警示人员。交警部门要求当事人到中队接受宣教,在民警的督导下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观看警示教育案例视频。今年以来,已通过智安通看视频宣教电动自行车驾驶人29763人、二轮摩托车驾驶人17431人、电动三轮车驾驶人4987人、私家车驾驶人34919人,开展专项宣教授课1265场次、128500余人次参加宣教。二是紧盯重点人员源头管理。针对群众反响大的外卖电动自行车、快递电动三轮车,公安交警根据杭州“一码一图”的交通驾驶人评价规则,积极对外卖员、快递员开展事故、违法的赋分赋色,特别对红黄码人员开展针对性宣教。同时,对接外卖平台公司,加强督促平台对于红黄码赋色的外卖小哥平台内部的通报处理及停单封号。另一方面,与区邮管局合作,于4月份开始将全区300多个快递站作为管理主体进行系统纳管,对运送快递的货车及驾驶员、所有快递员纳入集中管理,每月开展一次交通安全宣教,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三、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查处是预防交通事故和净化路面行车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电动自行车违法查处工作上,公安交警从未懈怠。一是常态化开展“一早一晚”波次行动以及季节性专项电动车违法专项整治。全面分析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的特点,组织警力对“一早一晚”重点时段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波次”行动,今年1至4月累计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7694起。其中,闯红灯10818起,起快车道544起,逆向行驶243起,骑车带人3117起,非标两轮电动车非法上道路行驶3536起,查扣非法上路的电动三、四轮车297辆,有效预防和减少电动车事故的发生。二是开展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风险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电动自行车突出风险,全区已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公安交警开展的“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是此次全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行动之一。截至目前,公安交警通过事故溯源和现场拦截查处的方式,已成功查处电动自行车商家非法改装行为10起,查处量排名全市第一。此项行动贯穿全年,针对电动自行车非法加装、改装行动,公安交警仍将持续发力,严查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加装行为。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净化销售市场。区市场监管局根据自身工作职责,依照《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查。每年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与行业协会共建行风监督员,由协会组织不定期行业内自律检查,基本杜绝了违规销售超标电动车、电动三四轮车等“暗箱操作”行为;近两年累计抽检电动自行车15批次,办理电动自行车违法案件24件,罚款金额共计15.55万元。2024年交警、市场监管等相亲部门将持续加大电动自行车生产、使用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最后,对于您能关心我区的公安交警工作再次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您继续给予支持和关心,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人大议案 >
关于临平区人大一届四次会议第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10-10 16:34 来源: 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

尊敬的陈越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机动车管理工作的建议》的建议已收悉。结合您提出问题、意见建议和公安交警职责,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非机动车道建设规划以及学校门口,菜场门口等老城区易拥堵路段非机动车管理问题。

道路的建设以及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建设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区公安分局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已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监管机制,从道路前期设计方案的图审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项目验收,已实现全流程介入和监管。针对新建、改建道路,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从道路施工图纸审查开始,加强把关,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如果确定为市政道路的,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需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要求设置好非机动车道。在道路施工完毕的验收环节,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还会进一步加强非机动道验收力度,强化测距、标线、标志等道路设施的检查力度,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安全。

结合道路建设主体的不同,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会同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交通运输局以及区级三大平台、各镇街等部门,积极推进城市道路品质提升工作,持续开展城市道路起伏不平、“窨井跳车”、机非混合等整治工作,提升车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通行环境。2023年,临平区新增电动车停车泊位2800个,2024年区行政执法局将继续跟进工作,在、地铁口、学校、农贸市场、老城区等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量大的区域增设非机动车停车泊位,目前已增设120余个。

为了更好的解决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各级走访,区公安分局区交警大队联合区妇联、区教育局、区城管执法局等职能部门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优化地面接送环境,按“一校一策”的要求制定“无忧上学路”实施方案;首先,结合学校周边道路现状,在接送点附近的公共空间布局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实现机非分离,有效减少校园外接放学点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织,让接送区域人车分流,减少因交织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其次,通过地面无忧路导向标识正确引导机动车接送家长进入地下车库,家长在停完车后,通过地下连通道步行至地面或地下接送区域将孩子接走后开车离开,期间完全与非机动车隔离,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解决了因地面占用公共道路接送所引发的道路拥堵问题。最后,接送过程中安排老师、志愿者、护学警之间通力合作,通过有效引导来规范地面及地下车库的接送流线,让无忧路的设置理念贯穿整个接送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社会效果。

此外,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还积极配合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推进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围绕慢行交通“网络优化、空间整合、设施提升”核心任务,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城市道路慢行道与绿道网、街道、桥下空间的有机融合,推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保障慢行交通出行空间及非机动车停车供给,营造安全、通达、舒适、便捷的绿色出行环境。

二、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教工作力度,提高电动车驾驶人安全文明交通意识。

一是常态化开展普宣。杭州交警专门制作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宣教视频,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会同镇街村社,通过向老年人、电动自行车、二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私家车等不同人群推荐看不同的交通安全宣教视频,并由交警交治宣传员深入大型企业、村社、学校等,通过播放视频、讲解案例、提醒居民骑行电动车在道路上行驶、行走时该注意的交通规则,及鬼探头、闯红灯、横穿马路及逆向行驶、疲劳驾驶等重点违法带来的危害,增强道路安全意识,降低出行风险。对于多次电动车违法人员,交警宣教平台会自动给当事人赋色管理,红码为重点教育人员,黄码为警示人员。交警部门要求当事人到中队接受宣教,在民警的督导下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观看警示教育案例视频。今年以来,已通过智安通看视频宣教电动自行车驾驶人29763人、二轮摩托车驾驶人17431人、电动三轮车驾驶人4987人、私家车驾驶人34919人,开展专项宣教授课1265场次、128500余人次参加宣教。二是紧盯重点人员源头管理。针对群众反响大的外卖电动自行车、快递电动三轮车,公安交警根据杭州“一码一图”的交通驾驶人评价规则,积极对外卖员、快递员开展事故、违法的赋分赋色,特别对红黄码人员开展针对性宣教。同时,对接外卖平台公司,加强督促平台对于红黄码赋色的外卖小哥平台内部的通报处理及停单封号。另一方面,与区邮管局合作,于4月份开始将全区300多个快递站作为管理主体进行系统纳管,对运送快递的货车及驾驶员、所有快递员纳入集中管理,每月开展一次交通安全宣教,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三、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查处是预防交通事故和净化路面行车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电动自行车违法查处工作上,公安交警从未懈怠。一是常态化开展“一早一晚”波次行动以及季节性专项电动车违法专项整治。全面分析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的特点,组织警力对“一早一晚”重点时段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波次”行动,今年1至4月累计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7694起。其中,闯红灯10818起,起快车道544起,逆向行驶243起,骑车带人3117起,非标两轮电动车非法上道路行驶3536起,查扣非法上路的电动三、四轮车297辆,有效预防和减少电动车事故的发生。二是开展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风险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电动自行车突出风险,全区已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公安交警开展的“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是此次全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行动之一。截至目前,公安交警通过事故溯源和现场拦截查处的方式,已成功查处电动自行车商家非法改装行为10起,查处量排名全市第一。此项行动贯穿全年,针对电动自行车非法加装、改装行动,公安交警仍将持续发力,严查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加装行为。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净化销售市场。区市场监管局根据自身工作职责,依照《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查。每年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与行业协会共建行风监督员,由协会组织不定期行业内自律检查,基本杜绝了违规销售超标电动车、电动三四轮车等“暗箱操作”行为;近两年累计抽检电动自行车15批次,办理电动自行车违法案件24件,罚款金额共计15.55万元。2024年交警、市场监管等相亲部门将持续加大电动自行车生产、使用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最后,对于您能关心我区的公安交警工作再次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您继续给予支持和关心,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