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区“微”元素 探索文明治理新路径
星桥街道一案例入选浙江省全域文明创建典型
发布时间: 2024-10-24 09:47 来源: 今日临平

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通讯员 金琳儿) 近日,星桥街道“聚焦社区‘微’元素,探索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文明治理新路径”案例入选《浙江省全域文明创建典型案例》。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临平坚持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用活文明新机制,努力让群众在文明治理中唱主角、成主体、当主力。

以坐落于星桥街道西北部的汤家社区为例,该社区是一个融合型的大社区大单元,面对安置多样、业态多元、治理复杂的特点,临平区以基层社区“微”元素为切入点,科学划分治理单元,通过凝聚“微”力量、壮大“微”基数、打造“微”标准,不断延伸基层共治触角,扩大共治群体,让文明微治促基层善治,有效探索出一条社区文明治理新路径。

社区文明治理,主体是关键,那“谁来做”?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0027人,流动人口7371人,依托社区“大党委”,有效整合辖区内要素资源。特别是重点围绕流动人口多这一特点,社区抓住流动党员“关键少数”,通过日常建档纪实、落实关心关爱、深化“三同四员”教育管理服务,有效发挥流动党员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治理对象成为文明治理的主体,将越来越多的群众凝聚到社区周围,以“微”力量撬动大治理。

整合主体后,得清楚要“做什么”?社区以文明实践队伍建设为抓手,创建锦绣公益服务队,并孵化成为“锦绣公益”社会组织,配套推出5大机制,通过项目化清单式的工作方式和服务积分激励等方式,促进队伍良性发展。同时,开展“锦绣公益日”“小小公益人”等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当一次公益人”,让更多人感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此外,开放不同年龄段报名渠道,构建少年服务队、青年服务队和老年服务队,将重心不断向租客转移,让更多人参与“微”治理,以此构建起全覆盖、多元化的社区文明治理体系。

确立内容后,方式方法很重要,要“怎么做”?社区积极展开校地合作,联动高校设立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开展定期不定期的集中培训、专项培训等,切实提升基层微网格长、志愿者等自治力量的专业能力,实现基层队伍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在网格工作职责标准48条和专职网格员职责标准20条的基础上,针对“微网格”制定“微”标准8条,建立“五课五联五会五色”的赋能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微”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在探索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文明治理新路径的过程中,社区以党建为统领,以公益服务为抓手,把基层不同主体的治理力量凝聚到一起,切实在文明约束与倡导结合、德治与法治并进的氛围下,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为多元的队伍,让居民对社区更有归属感、对文明治理更有认同感,截至目前,社区已整合自治力量1368名。更细微精准的单元划分,让治理工作更为清晰快速。社区从原有4个网格优化为8个网格、67个微网格,并选优配强了微网格队伍,让响应更及时,为“平战转换”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文明治理队伍的不断壮大,社区治理效能不断增强。

近年来,社区累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437条,解决答复353件,新增加装电梯59台,配套停车位310个,公共配套面积1800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聚焦社区“微”元素 探索文明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4-10-24 09:47:22 来源: 今日临平

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通讯员 金琳儿) 近日,星桥街道“聚焦社区‘微’元素,探索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文明治理新路径”案例入选《浙江省全域文明创建典型案例》。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临平坚持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用活文明新机制,努力让群众在文明治理中唱主角、成主体、当主力。

以坐落于星桥街道西北部的汤家社区为例,该社区是一个融合型的大社区大单元,面对安置多样、业态多元、治理复杂的特点,临平区以基层社区“微”元素为切入点,科学划分治理单元,通过凝聚“微”力量、壮大“微”基数、打造“微”标准,不断延伸基层共治触角,扩大共治群体,让文明微治促基层善治,有效探索出一条社区文明治理新路径。

社区文明治理,主体是关键,那“谁来做”?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0027人,流动人口7371人,依托社区“大党委”,有效整合辖区内要素资源。特别是重点围绕流动人口多这一特点,社区抓住流动党员“关键少数”,通过日常建档纪实、落实关心关爱、深化“三同四员”教育管理服务,有效发挥流动党员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治理对象成为文明治理的主体,将越来越多的群众凝聚到社区周围,以“微”力量撬动大治理。

整合主体后,得清楚要“做什么”?社区以文明实践队伍建设为抓手,创建锦绣公益服务队,并孵化成为“锦绣公益”社会组织,配套推出5大机制,通过项目化清单式的工作方式和服务积分激励等方式,促进队伍良性发展。同时,开展“锦绣公益日”“小小公益人”等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当一次公益人”,让更多人感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此外,开放不同年龄段报名渠道,构建少年服务队、青年服务队和老年服务队,将重心不断向租客转移,让更多人参与“微”治理,以此构建起全覆盖、多元化的社区文明治理体系。

确立内容后,方式方法很重要,要“怎么做”?社区积极展开校地合作,联动高校设立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开展定期不定期的集中培训、专项培训等,切实提升基层微网格长、志愿者等自治力量的专业能力,实现基层队伍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在网格工作职责标准48条和专职网格员职责标准20条的基础上,针对“微网格”制定“微”标准8条,建立“五课五联五会五色”的赋能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微”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在探索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文明治理新路径的过程中,社区以党建为统领,以公益服务为抓手,把基层不同主体的治理力量凝聚到一起,切实在文明约束与倡导结合、德治与法治并进的氛围下,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为多元的队伍,让居民对社区更有归属感、对文明治理更有认同感,截至目前,社区已整合自治力量1368名。更细微精准的单元划分,让治理工作更为清晰快速。社区从原有4个网格优化为8个网格、67个微网格,并选优配强了微网格队伍,让响应更及时,为“平战转换”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文明治理队伍的不断壮大,社区治理效能不断增强。

近年来,社区累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437条,解决答复353件,新增加装电梯59台,配套停车位310个,公共配套面积1800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