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黄海妮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由区政府转交区审管办主办。接到您的建议后,我单位十分重视,对相关专题和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召开了交办会议,落实专人负责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行政审批提质提效
一是审批服务一站办理。全面梳理涉企审批、投资项目、惠企政策等服务事项,将23个部门、1407项(政务服务事项1240项、增值服务事项167项)事项集中进驻企业服务中心,谋划实施“数字化改造”等7项“一类事”,设置9个窗口(公共资源交易、商事登记、不动产、税务、人才、惠企政策、投资项目、破难专窗、综合受理)以及3个专区(即法律服务专区、金融服务专区、管家服务专区),均派驻服务专员,明确服务清单、办理渠道、办事流程等,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对外服务模式。二是多方多元协同运行。政府侧建立领导小组统筹指挥、进驻人员管理等8项内部管理机制,对入驻企服中心的首席代表、部门分管领导和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三个授权”(授予首席代表受理审核权、审批决定权、协调督办权和行文用章权等;授予部门分管领导协调决定权,代表部门出具意见;授予服务企业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决定权,代表区政府出具意见),保障企业服务中心有效运行。社会侧、市场侧引导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律所、评估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服务机构61家在区企业服务平台上线。区企业服务中心统筹整合三方力量,一体协同服务企业。三是流程优化为企减负。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审批事项,梳理一部分涉企高频服务事项,通过精简环节、减免费用、拓展服务,提升企业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开展减负降本小微改革,围绕多部门、多系统、多环节,且面广量大的涉企审批事项,以“企业减负,智慧高效”为目标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如正在开展的涉路施工联审联查改革项目,通过精简环节、统一系统、取消费用、审批改备案等举措,企业办事可从原来的跑4个部门、交4套材料(11-18项不等)、用4个系统,简化为在企服平台提交1套材料即可,审批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费用每年合计减少5-10万元(仅店招占道取消收费),实现“一套材料、一份表单、一个系统”完成涉路施工并联审查。
二、推进惠企政策直达秒兑
一是政策指南一网发布。全面梳理全区惠企政策,按最小颗粒度进行拆解,并进行易读性改造,确保每条上线政策的政策依据、申请条件、补贴标准、申报材料、申报流程清晰,且在线上平台进行统一发布。目前已累计拆解、创建产业、人才、纾困、稳经济一揽子、开门红、强村富农等各类型政策432条。二是惠企政策一网通兑。基于企业画像及大数据沉淀,推出“政策智搜”和“政策智推”两大功能,自动匹配企业信息与政策申报条件,实现“政策找企业”。建设“惠企政策库”,实现政策指南一网公开,政策申报一站办理,审计审批多跨协同,政策兑付一键直达,全区各部门通力合作,重塑惠企政策审批兑付流程,落实各项资金直达快享,实现政策全过程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打款,企业服务平台全流程“一网通兑”。三是提升“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政策比例。根据不同类别的惠企政策,平台持续推动“认定类”“奖评类”政策逐步实现免申即享化改造,“审核类”政策则在政策颗粒化梳理,流程重塑,表单再造的基础上减少环节、压缩流程,不断提高政策审批效率和资金拨付速度,打造高效的惠企及惠企员工政策全流程网办模式。今年以来,区企服平台新增开启政策申报61条,其中36条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受理各项政策在线申报2105户次,兑付惠企资金3.7亿元。
三、坚持企业诉求闭环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优化完善涉企诉求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与举一反三机制,通过对接政务服务“好差评”、市级亲清在线平台、12345热线等,进一步拓宽诉求反映渠道,开辟更加简便快捷、直达通畅的诉求反映方式。2024年3月底,新开通涉企“诉求直报码”,打造“分散式大集成”企业诉求受理枢纽,问题归集区级涉企问题库。同时优化与平台、镇街、部门的上下联动体系,进一步密切联系,更新各级企服专员名单,发挥企服队伍作用,加快诉求“收集-转办-处置-反馈”闭环流转速率,提升“企呼我应”诉求办理实效。二是切实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全面整合亲清D小二、“三服务”小管家等多个载体,将全区企业诉求统一汇集到企业服务中心形成涉企问题库。平台设置“诉求录入—分类交办—限期处理—跟踪回访—反馈评价”的线上闭环流程,处理日志、处理结果、企业评价等内容随时可查可看可溯,实现诉求全程线上流转交办。配套开发“绿、黄、红”三色预警功能模块,全程在线监督,确保问题解决不拖沓、不敷衍。截至目前,中心通过企业服务平台累计受理诉求4759件,办结率达99.9%。三是加快拓展涉企诉求服务触角。有序推进“星辰计划”,深入区内重点园区布局线下“企业之家”服务驿站,明确算力小镇、云尚工园、理想智慧港作为先行试点园区及其他6个重点服务驿站分步实施,选取我区“5+1”产业生态圈重点园区,召开园区驿站座谈会和园区服务人员培训会,进一步明确诉求服务标准,聚合服务力量,实现多渠道归集涉企问题,为区内企业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易触达的涉企诉求服务。
关于社保缴费基数方面
一是根据《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分别为上一年度全省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以下简称社平工资)的300%和60%确定,每年随社平工资变化相应调整,并以社平工资为依据计算社会保险相关待遇。二是根据《关于公布2023年社会保险有关基数的通知》(浙人社发〔2023〕60号)文件规定,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月缴费基数上限按24060元(2022年度社平工资的300%)执行,月缴费基数下限按4462元(2021年度社平工资的60%)执行。3.各级税务机关是社会保险费的征收部门,区税务局无权制定相关减免政策,目前依据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月缴费基数下限。
关于税收优惠方面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从2019年执行以来持续扩围。《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规定,加大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下称“制造业等行业”)的留抵退税力度,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并一次性退还其存量留抵税额。区税务局通过征纳沟通平台、电话联系、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培训和宣传辅导,准确高效答疑解惑,确保纳税人能及时准确享受优惠红利。
关于解决人才问题方面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政策引导、行业主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聚焦提升青年群体技能水平,加强面向社会青年劳动者的培训,培养与我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储备技能人才。今年计划培训1.5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8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500人。二是提供政策保障。新来我区就业的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还可享受博士10万元(应届10万元,毕业5年内5万元)、硕士3万元、本科1万元的生活补贴;新进站的博士后可以享受2年36万元的生活补贴。这些补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年人才的住房需求。针对经认定的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可根据所认定的级别享受高层次人才购租房补贴(以最低档次区F类人才为例,可享受每年1600元的租房补贴,期限3年,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即可认定区F类人才)。以上货币补贴政策能够较有力保障各类人才的住房需求。
最后,关于开发区水质问题,已召集区环境(水务)集团,要求其按照政府物价管理部门规定的自来水水价分类标准执行水价,并加强水质监测,不断优化供水保障服务能力,确保用户用水安心、舒心、放心。
主要负责人:洪向涛 经办人:管俊杰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政协提案 > |
尊敬的黄海妮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由区政府转交区审管办主办。接到您的建议后,我单位十分重视,对相关专题和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召开了交办会议,落实专人负责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行政审批提质提效
一是审批服务一站办理。全面梳理涉企审批、投资项目、惠企政策等服务事项,将23个部门、1407项(政务服务事项1240项、增值服务事项167项)事项集中进驻企业服务中心,谋划实施“数字化改造”等7项“一类事”,设置9个窗口(公共资源交易、商事登记、不动产、税务、人才、惠企政策、投资项目、破难专窗、综合受理)以及3个专区(即法律服务专区、金融服务专区、管家服务专区),均派驻服务专员,明确服务清单、办理渠道、办事流程等,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对外服务模式。二是多方多元协同运行。政府侧建立领导小组统筹指挥、进驻人员管理等8项内部管理机制,对入驻企服中心的首席代表、部门分管领导和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三个授权”(授予首席代表受理审核权、审批决定权、协调督办权和行文用章权等;授予部门分管领导协调决定权,代表部门出具意见;授予服务企业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决定权,代表区政府出具意见),保障企业服务中心有效运行。社会侧、市场侧引导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律所、评估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服务机构61家在区企业服务平台上线。区企业服务中心统筹整合三方力量,一体协同服务企业。三是流程优化为企减负。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审批事项,梳理一部分涉企高频服务事项,通过精简环节、减免费用、拓展服务,提升企业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开展减负降本小微改革,围绕多部门、多系统、多环节,且面广量大的涉企审批事项,以“企业减负,智慧高效”为目标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如正在开展的涉路施工联审联查改革项目,通过精简环节、统一系统、取消费用、审批改备案等举措,企业办事可从原来的跑4个部门、交4套材料(11-18项不等)、用4个系统,简化为在企服平台提交1套材料即可,审批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费用每年合计减少5-10万元(仅店招占道取消收费),实现“一套材料、一份表单、一个系统”完成涉路施工并联审查。
二、推进惠企政策直达秒兑
一是政策指南一网发布。全面梳理全区惠企政策,按最小颗粒度进行拆解,并进行易读性改造,确保每条上线政策的政策依据、申请条件、补贴标准、申报材料、申报流程清晰,且在线上平台进行统一发布。目前已累计拆解、创建产业、人才、纾困、稳经济一揽子、开门红、强村富农等各类型政策432条。二是惠企政策一网通兑。基于企业画像及大数据沉淀,推出“政策智搜”和“政策智推”两大功能,自动匹配企业信息与政策申报条件,实现“政策找企业”。建设“惠企政策库”,实现政策指南一网公开,政策申报一站办理,审计审批多跨协同,政策兑付一键直达,全区各部门通力合作,重塑惠企政策审批兑付流程,落实各项资金直达快享,实现政策全过程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打款,企业服务平台全流程“一网通兑”。三是提升“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政策比例。根据不同类别的惠企政策,平台持续推动“认定类”“奖评类”政策逐步实现免申即享化改造,“审核类”政策则在政策颗粒化梳理,流程重塑,表单再造的基础上减少环节、压缩流程,不断提高政策审批效率和资金拨付速度,打造高效的惠企及惠企员工政策全流程网办模式。今年以来,区企服平台新增开启政策申报61条,其中36条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受理各项政策在线申报2105户次,兑付惠企资金3.7亿元。
三、坚持企业诉求闭环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优化完善涉企诉求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与举一反三机制,通过对接政务服务“好差评”、市级亲清在线平台、12345热线等,进一步拓宽诉求反映渠道,开辟更加简便快捷、直达通畅的诉求反映方式。2024年3月底,新开通涉企“诉求直报码”,打造“分散式大集成”企业诉求受理枢纽,问题归集区级涉企问题库。同时优化与平台、镇街、部门的上下联动体系,进一步密切联系,更新各级企服专员名单,发挥企服队伍作用,加快诉求“收集-转办-处置-反馈”闭环流转速率,提升“企呼我应”诉求办理实效。二是切实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全面整合亲清D小二、“三服务”小管家等多个载体,将全区企业诉求统一汇集到企业服务中心形成涉企问题库。平台设置“诉求录入—分类交办—限期处理—跟踪回访—反馈评价”的线上闭环流程,处理日志、处理结果、企业评价等内容随时可查可看可溯,实现诉求全程线上流转交办。配套开发“绿、黄、红”三色预警功能模块,全程在线监督,确保问题解决不拖沓、不敷衍。截至目前,中心通过企业服务平台累计受理诉求4759件,办结率达99.9%。三是加快拓展涉企诉求服务触角。有序推进“星辰计划”,深入区内重点园区布局线下“企业之家”服务驿站,明确算力小镇、云尚工园、理想智慧港作为先行试点园区及其他6个重点服务驿站分步实施,选取我区“5+1”产业生态圈重点园区,召开园区驿站座谈会和园区服务人员培训会,进一步明确诉求服务标准,聚合服务力量,实现多渠道归集涉企问题,为区内企业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易触达的涉企诉求服务。
关于社保缴费基数方面
一是根据《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分别为上一年度全省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以下简称社平工资)的300%和60%确定,每年随社平工资变化相应调整,并以社平工资为依据计算社会保险相关待遇。二是根据《关于公布2023年社会保险有关基数的通知》(浙人社发〔2023〕60号)文件规定,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月缴费基数上限按24060元(2022年度社平工资的300%)执行,月缴费基数下限按4462元(2021年度社平工资的60%)执行。3.各级税务机关是社会保险费的征收部门,区税务局无权制定相关减免政策,目前依据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月缴费基数下限。
关于税收优惠方面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从2019年执行以来持续扩围。《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规定,加大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下称“制造业等行业”)的留抵退税力度,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并一次性退还其存量留抵税额。区税务局通过征纳沟通平台、电话联系、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培训和宣传辅导,准确高效答疑解惑,确保纳税人能及时准确享受优惠红利。
关于解决人才问题方面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政策引导、行业主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聚焦提升青年群体技能水平,加强面向社会青年劳动者的培训,培养与我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储备技能人才。今年计划培训1.5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8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500人。二是提供政策保障。新来我区就业的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还可享受博士10万元(应届10万元,毕业5年内5万元)、硕士3万元、本科1万元的生活补贴;新进站的博士后可以享受2年36万元的生活补贴。这些补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年人才的住房需求。针对经认定的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可根据所认定的级别享受高层次人才购租房补贴(以最低档次区F类人才为例,可享受每年1600元的租房补贴,期限3年,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即可认定区F类人才)。以上货币补贴政策能够较有力保障各类人才的住房需求。
最后,关于开发区水质问题,已召集区环境(水务)集团,要求其按照政府物价管理部门规定的自来水水价分类标准执行水价,并加强水质监测,不断优化供水保障服务能力,确保用户用水安心、舒心、放心。
主要负责人:洪向涛 经办人:管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