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两会 返回>

汇智建言助发展 蓄势聚力促跨越

政协委员大会发言精彩摘要

发布时间:2024-02-03 10:52

信息来源:今日临平

记者 沈凡佳 高悦 周铭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美好愿景催人奋进。2月2日上午,杭州市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9名政协委员发言。

委员们立足各自所在界别,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和市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临平“当好桥头堡、建设示范区”凝聚人心共识、汇聚智慧力量。本报整理了委员们的精彩发言摘要,与大家共享。


郑念华.jpg

重装出发 打造艺尚小镇3.0

经济界别组 发言人:郑念华

艺尚小镇2015年成为全省特色小镇,如今已成为中国时尚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但在国际化发展、科技化创新和时尚文化融合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拓宽国际视野,强化数字赋能,加持产业聚集升维优势。依托中法青年时尚设计人才交流计划,加速国际品牌落户艺尚小镇;强化艺尚小镇时尚产业聚集效应,加大政策力度招引国内高成长型品牌,深化时尚企业增值服务;加强科技赋能场景应用,着力培育一批数字时尚示范企业。

聚焦时尚、突破边界,做强泛时尚产业生态链。发挥小镇原创设计和企业集群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活动;站在全球时尚发展的高度,以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全方位、立体式打造中国首个时尚产业博物馆;搭建时尚与文化、时尚与体育、时尚与音乐、时尚与艺术、时尚与旅游的时尚大生态圈,打造多维度时尚消费场景,延伸泛时尚产业范畴,持续擦亮“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城市文化品牌。


杨晓慧.jpg

广纳青年海外英才 筑梦临平发展未来

致公党临平区总支部 发言人:杨晓慧

临平正在建设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要牢牢把握当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潮”的大趋势,做好海归创新、创业、就业和发展文章。

统筹“上”“下”协同发展。建立统筹机制,一体化推进海归人才招引服务工作;摸清区内海归人才底数,建立海归人才信息库;推出针对性政策,为广大海归人才扎根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着力“点”“面”集成融合。明确产业定位,立足已有平台建设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园,并坚持“一园多点、各有侧重”原则,助力临平区打造“5+1”产业生态圈。构建全方位服务链条,打造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注重“内”“外”双向奔赴。提升城市商业能级,用商业运营提升临平城市品质;完善人才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海归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服务;打造文旅融合示范,以研学、特色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等形式赋能旅游产品供给。


王  巍.jpg

瞄准知识产权增值服务 塑造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

民盟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王  巍

良好的知识产权生态对于地区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我区进一步瞄准知识产权增值服务,激发创新创造“源动力”。

通过“招商+引入+培育”三个路径改变知识产权指标落后局面,在招商时将“专利发明数量”作为企业评判重要指标,引入一家能主导未来产业的科研机构,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加强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重视高素质技术经纪(经理)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培专业服务机构,吸引高质量科研成果在临平转化落地。

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以未来产业为引导,布局发展前景广阔的大规模未来产业集群,并通过设立基金、探索机制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持续建强科研院所等创新载体,加大融入长三角科创体系步伐,加大绑定现有研究院所力度,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推动我区科创资源加速集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


洪智浩.jpg

激活农村现有禀赋 讲好共同富裕新故事

民革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洪智浩

运河街道新宇村在“网红+电商经济”加持下,农业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实现高速成长,但仍存在“助农难”困境。建议激活农村现有优势资源,探索具有临平特色的农村现代化发展途径。

建立“网络热点-市场-农业农民”互动治理模式。通过塑造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并以数字化商业模式,帮助农民在销售和技能上双重提升。

形成“产业结构-服务-政府带动”合理布局。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高效农业创业者”政策扶持力度,更好满足农业生产以及销售中的金融需求。

开拓“优质产品-拓销-流通渠道”农产品流通新模式。通过加强“农超对接”,为农户找客户、拓销路,持续加码从田间地头到商超货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文化自信-人才-技术赋能”持续动态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招引真正懂产业的人才,将电商经济与现代农产品深度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应  健.jpg

突破高中发展瓶颈 建设美好教育示范区样板

教育界别组 发言人:应  健

普通高中是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当前我区高中教育存在学位供应紧张、本地就学需求加剧、办学条件参差等发展瓶颈。建议加快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持续打响“学在临平”品牌,推动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示范区样板建设。

扩容方面,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尽快启动普高项目建设,在布点规划、建设投入与管理机制方面科学优化。加强现有学校改造,增加普高学位供给,进一步盘活现有公办普高校园空间,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师资配备。激励社会力量参与,采用灵活方式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中学校项目建设,以租代建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保障力度。

在提质方面,依照高中特色化发展需求,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保障适配性。根据高中学校建设标准,优化高中办学规制。完善考评奖励等政策,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夏永先.jpg

挖掘临平湖文化 打造和美乡村新范例

科协界别组、民进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夏永先

根据民进临平区基层委初步调研发现,杭州市提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战略目标,临平为江南湿地水乡,是杭州建设“国际湿地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义不容辞。

城东片临平湖遗址所在地,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开发价值,尤其长树社区为古临平湖遗址所在地,具有文化优势和开发价值,适合打造临平和美乡村范例。

建议打响“湖泊文化资源牌”,建好“临平湖文化特色IP”。重视临平湖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提炼,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系统性调研,确立临平湖文化的权威定位,推动临平湖、上塘河、运河二通道在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联结。同时,围绕城东新中心核心板块打造,高水平谋划建设计划,强化政策拓展要素保障,切实解决功能配套设施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要推进环境整治,突出保护乡村田园、湿地、原生植被等湖文化基因,促进创新创业和城乡共富。


周益波.jpg

打响工业旅游研学品牌 建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文艺界别组 发言人:周益波

根据《关于推进临平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区中小学校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年度教育教学计划。临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文化底蕴和文旅资源优势,可将工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整合成工业文旅融合示范集群,打响独具特色的临平工业旅游研学品牌。

要不断深化营造工业旅游氛围,形成以研学为主、参观为辅的发展格局,开创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业旅游新模式。工业旅游研学城的建设需要与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老板电器”“春风动力”“西奥电梯”“朱炳仁·铜”“楠宋瓷业”等企业要科学谋划、统筹发展工业旅游,高标准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研学基地,打造特色、细分、多元文旅产品,联合临平大剧院、艺尚小镇、塘栖大运河景区等区内优势资源,通过研学游为企业提供新增长点,助推临平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孙惠华.jpg

打造新临平城市   全力破圈引流IP

农工党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孙惠华

从城市工业遗存标杆“临平新天地”到大运河边的千年古镇“塘栖古镇”,再到全省特色小镇“艺尚小镇”,临平不缺少热点,也善于打造热点,但是仍然缺乏深刻的城市记忆点。建议从“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三方面打造新临平城市IP、全力破圈引流。

破题“我是谁”,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实融合”的包装、宣传、推介、引流,树立起“时尚”这个城市大IP,以此作为我区破圈引流的重要“爆点”。

破题“我在哪”,建议以特色工厂店为主轴,串联“吃、游、购、住”等资源,制作数字化的临平“时尚地图”,通过各类线上平台精准推送,联动专业领域资源与临平城市特色加速“破圈”。

破题“我要做什么”,要以专业高效、人性化管理和服务,重塑城市运营服务者理念,做好夜经济文章,运用好亚运文化遗产,参考国际大赛运营经验,以最优服务型政府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孙广谊.jpg

建设产城融合、开放宜居的城东新中心

经济界别组、民建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孙广谊

区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全力推进   城东新中心建设的决策部署,这是对临平区新阶段发展的精准谋划,目标清晰,鼓舞人心。新中心应该有颜值、有产业、有活力,体现产城融合、开放宜居的城市新区形象。

城乡风貌、基础设施、文化内涵等事关城市颜值,要以高标准规划为起点,系统谋划建筑、景观、交通等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打造精致开放的城市新空间。

产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中心的产业发展要围绕“两镇一城”(艺尚小镇、算力小镇、杭州临平数智城)来谋划布局,适当增加产业用地比重,并将最优质的空间规划为产业用地,高标准实施,构建数实融合产业新体系。

新中心必然是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的集聚地,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消费中心。要持续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做强夜经济,集聚人气,高品质运营,打造时尚活力的消费新场景。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图说两会

汇智建言助发展 蓄势聚力促跨越

政协委员大会发言精彩摘要

发布时间:2024-02-03 10:52

信息来源:今日临平

记者 沈凡佳 高悦 周铭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美好愿景催人奋进。2月2日上午,杭州市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9名政协委员发言。

委员们立足各自所在界别,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和市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临平“当好桥头堡、建设示范区”凝聚人心共识、汇聚智慧力量。本报整理了委员们的精彩发言摘要,与大家共享。


郑念华.jpg

重装出发 打造艺尚小镇3.0

经济界别组 发言人:郑念华

艺尚小镇2015年成为全省特色小镇,如今已成为中国时尚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但在国际化发展、科技化创新和时尚文化融合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拓宽国际视野,强化数字赋能,加持产业聚集升维优势。依托中法青年时尚设计人才交流计划,加速国际品牌落户艺尚小镇;强化艺尚小镇时尚产业聚集效应,加大政策力度招引国内高成长型品牌,深化时尚企业增值服务;加强科技赋能场景应用,着力培育一批数字时尚示范企业。

聚焦时尚、突破边界,做强泛时尚产业生态链。发挥小镇原创设计和企业集群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活动;站在全球时尚发展的高度,以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全方位、立体式打造中国首个时尚产业博物馆;搭建时尚与文化、时尚与体育、时尚与音乐、时尚与艺术、时尚与旅游的时尚大生态圈,打造多维度时尚消费场景,延伸泛时尚产业范畴,持续擦亮“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城市文化品牌。


杨晓慧.jpg

广纳青年海外英才 筑梦临平发展未来

致公党临平区总支部 发言人:杨晓慧

临平正在建设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要牢牢把握当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潮”的大趋势,做好海归创新、创业、就业和发展文章。

统筹“上”“下”协同发展。建立统筹机制,一体化推进海归人才招引服务工作;摸清区内海归人才底数,建立海归人才信息库;推出针对性政策,为广大海归人才扎根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着力“点”“面”集成融合。明确产业定位,立足已有平台建设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园,并坚持“一园多点、各有侧重”原则,助力临平区打造“5+1”产业生态圈。构建全方位服务链条,打造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注重“内”“外”双向奔赴。提升城市商业能级,用商业运营提升临平城市品质;完善人才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海归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服务;打造文旅融合示范,以研学、特色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等形式赋能旅游产品供给。


王  巍.jpg

瞄准知识产权增值服务 塑造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

民盟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王  巍

良好的知识产权生态对于地区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我区进一步瞄准知识产权增值服务,激发创新创造“源动力”。

通过“招商+引入+培育”三个路径改变知识产权指标落后局面,在招商时将“专利发明数量”作为企业评判重要指标,引入一家能主导未来产业的科研机构,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加强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重视高素质技术经纪(经理)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培专业服务机构,吸引高质量科研成果在临平转化落地。

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以未来产业为引导,布局发展前景广阔的大规模未来产业集群,并通过设立基金、探索机制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持续建强科研院所等创新载体,加大融入长三角科创体系步伐,加大绑定现有研究院所力度,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推动我区科创资源加速集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


洪智浩.jpg

激活农村现有禀赋 讲好共同富裕新故事

民革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洪智浩

运河街道新宇村在“网红+电商经济”加持下,农业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实现高速成长,但仍存在“助农难”困境。建议激活农村现有优势资源,探索具有临平特色的农村现代化发展途径。

建立“网络热点-市场-农业农民”互动治理模式。通过塑造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并以数字化商业模式,帮助农民在销售和技能上双重提升。

形成“产业结构-服务-政府带动”合理布局。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高效农业创业者”政策扶持力度,更好满足农业生产以及销售中的金融需求。

开拓“优质产品-拓销-流通渠道”农产品流通新模式。通过加强“农超对接”,为农户找客户、拓销路,持续加码从田间地头到商超货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文化自信-人才-技术赋能”持续动态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招引真正懂产业的人才,将电商经济与现代农产品深度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应  健.jpg

突破高中发展瓶颈 建设美好教育示范区样板

教育界别组 发言人:应  健

普通高中是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当前我区高中教育存在学位供应紧张、本地就学需求加剧、办学条件参差等发展瓶颈。建议加快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持续打响“学在临平”品牌,推动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示范区样板建设。

扩容方面,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尽快启动普高项目建设,在布点规划、建设投入与管理机制方面科学优化。加强现有学校改造,增加普高学位供给,进一步盘活现有公办普高校园空间,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师资配备。激励社会力量参与,采用灵活方式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中学校项目建设,以租代建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保障力度。

在提质方面,依照高中特色化发展需求,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保障适配性。根据高中学校建设标准,优化高中办学规制。完善考评奖励等政策,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夏永先.jpg

挖掘临平湖文化 打造和美乡村新范例

科协界别组、民进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夏永先

根据民进临平区基层委初步调研发现,杭州市提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战略目标,临平为江南湿地水乡,是杭州建设“国际湿地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义不容辞。

城东片临平湖遗址所在地,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开发价值,尤其长树社区为古临平湖遗址所在地,具有文化优势和开发价值,适合打造临平和美乡村范例。

建议打响“湖泊文化资源牌”,建好“临平湖文化特色IP”。重视临平湖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提炼,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系统性调研,确立临平湖文化的权威定位,推动临平湖、上塘河、运河二通道在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联结。同时,围绕城东新中心核心板块打造,高水平谋划建设计划,强化政策拓展要素保障,切实解决功能配套设施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要推进环境整治,突出保护乡村田园、湿地、原生植被等湖文化基因,促进创新创业和城乡共富。


周益波.jpg

打响工业旅游研学品牌 建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文艺界别组 发言人:周益波

根据《关于推进临平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区中小学校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年度教育教学计划。临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文化底蕴和文旅资源优势,可将工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整合成工业文旅融合示范集群,打响独具特色的临平工业旅游研学品牌。

要不断深化营造工业旅游氛围,形成以研学为主、参观为辅的发展格局,开创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业旅游新模式。工业旅游研学城的建设需要与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老板电器”“春风动力”“西奥电梯”“朱炳仁·铜”“楠宋瓷业”等企业要科学谋划、统筹发展工业旅游,高标准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研学基地,打造特色、细分、多元文旅产品,联合临平大剧院、艺尚小镇、塘栖大运河景区等区内优势资源,通过研学游为企业提供新增长点,助推临平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孙惠华.jpg

打造新临平城市   全力破圈引流IP

农工党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孙惠华

从城市工业遗存标杆“临平新天地”到大运河边的千年古镇“塘栖古镇”,再到全省特色小镇“艺尚小镇”,临平不缺少热点,也善于打造热点,但是仍然缺乏深刻的城市记忆点。建议从“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三方面打造新临平城市IP、全力破圈引流。

破题“我是谁”,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实融合”的包装、宣传、推介、引流,树立起“时尚”这个城市大IP,以此作为我区破圈引流的重要“爆点”。

破题“我在哪”,建议以特色工厂店为主轴,串联“吃、游、购、住”等资源,制作数字化的临平“时尚地图”,通过各类线上平台精准推送,联动专业领域资源与临平城市特色加速“破圈”。

破题“我要做什么”,要以专业高效、人性化管理和服务,重塑城市运营服务者理念,做好夜经济文章,运用好亚运文化遗产,参考国际大赛运营经验,以最优服务型政府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孙广谊.jpg

建设产城融合、开放宜居的城东新中心

经济界别组、民建临平区基层委 发言人:孙广谊

区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全力推进   城东新中心建设的决策部署,这是对临平区新阶段发展的精准谋划,目标清晰,鼓舞人心。新中心应该有颜值、有产业、有活力,体现产城融合、开放宜居的城市新区形象。

城乡风貌、基础设施、文化内涵等事关城市颜值,要以高标准规划为起点,系统谋划建筑、景观、交通等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打造精致开放的城市新空间。

产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中心的产业发展要围绕“两镇一城”(艺尚小镇、算力小镇、杭州临平数智城)来谋划布局,适当增加产业用地比重,并将最优质的空间规划为产业用地,高标准实施,构建数实融合产业新体系。

新中心必然是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的集聚地,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消费中心。要持续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做强夜经济,集聚人气,高品质运营,打造时尚活力的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