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13/2024-02970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教育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教育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4-03-27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临平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来源: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4-03-27 10:52 浏览次数:
2023年临平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打响“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目标,坚持立足区情实际,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教育品质全面提升。一是学有优教异彩纷呈。幼儿园推进“双品”建设工程,创建省一、二级幼儿园11所,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8.85%。小学启动“双创育人中心”建设,初中实施“提质强校”行动,创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8所。高考再创佳绩,普高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率超全省平均18.7个百分点。余高(临平中学)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连续六年保持在90%以上。全区职高本科上线307人,临平职高本科上线253人,上线数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连续10年排名全市第一。二是育人水平持续提升。2名学生高考成绩获旅服、商贸专业全省第一;1名临平学子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获得银牌。2000多名学生参与区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市科技比赛获奖105项,省市素养比赛获奖40项。在省中小学生游泳联赛、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等比赛中获一等奖9个。16名学生入选参加亚运会开闭幕式节目,在世界级舞台展现临平学子风采。
(二)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师德师风有新貌。通过召开师德师风万人大会,开展临平教师精神大讨论,举办教师职前宣誓等活动,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月活动,聘请16名师德师风监督员,实施教育乱收费、有偿补课等正风肃纪行动,全面提升教师师德涵养。二是人才招引有实效。优化教育人才引培新政,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名优教师93人,其中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7人。赴上海、南京等地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新聘应届毕业生356人,其中全国双一流大学和重点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141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22人。三是名师培育有新招。有效实施教育干部“专才尖兵”计划和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程”,举办班主任节,出台班主任“优享八条”,新培养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市教坛新秀93人,选派25名校园长赴北京、上海等地名校跟岗研修,选派36名优秀教师赴新疆、四川等地支教援教,专项设立市区名师工作室38个。有关教育干部、教师培养的经验做法获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三)教育服务优化升级。一是教育资源有效拓展。聚焦资源短板,加大要素保障,突出过程管理,全力以赴加快学校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学校项目15个,竣工投用21个,新增班级522个,新增学位 21450个。强化优质资源引培,开展合作办学项目集中签约,引进华东师范大学等7个优质教育资源项目,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招生工作稳步实施。今年全区小学新生达1.61万,迎来入学最高峰。面对问题困难,优化招生工作流程,强化招生政策宣传,集中做好化信访为走访,化信访为咨询,化信访为服务等专项工作,招生信访量连续三年下降,在去年同期下降15.2%的基础上再降16.7%,未发生到市赴省上访情况,招生入学经验做法入选省信访局“枫桥经验”新实践。三是教育服务到点到位。发挥教育功能,助力打赢“经济翻身仗”,成立入学服务专员队伍,深入企业对接做细人才子女入学工作,招收各类人才子女入学2146人。以“中高企”产教融合一体化改革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2个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相关经验做法获2位副省长批示。加大学校“后教育”力度,完成大专以上学历提升537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692人。
(四)教育治理再上台阶。一是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联动多部门,聚焦短板、克难攻坚,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并入选“国评”名单。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我区入选杭州市首批思政教育一体化先行区、浙江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监测试点县、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办学试点地区。二是教育治理有力有效。深化“双减”集成改革,开设五大类拓展课程4000余门,4个“双减”案例获评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实施校外培训“清朗行动”,学科类机构压减率、非学科类机构纳管率均达100%。有序开展食堂采购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扎实开展“阳光厨房”建设,11个学校食堂获评市首批营养健康示范食堂,全区AB级食堂覆盖率达100%。三是品牌影响不断提升。连续承办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论坛、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全省国际教育创新峰会、全市托幼一体化研讨会、全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总结推进会等大型会议,全面提升教育品牌度和影响力。
(五)党的建设持续增强。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实施“四融五化六联”党建工程,指导85所学校修订完善党政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获评省首批中小学校示范性党组织1个,新培育党建示范点16个,选树优秀党员示范基地20个,2名校长获评省担当作为好支书等省级先进典型。二是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开展中心组学习19次、第一议题学习15次,讲授党课6场次,牵头破解项目建设等基层调研问题7项,领办无证办园点整治等重点破难课题12个,推动建章立制16项。突出机关带动、系统联动,组建“1办4组”,设立105名基层学校联络员,指导208个基层党组织一体推进主题教育。三是有效实施清廉教育。制定清廉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域实施方案、分级创建标准,实施5个专项行动和10个重点项目,积极打造“临教清风”大品牌。1所学校获评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2个案例获评清廉杭州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开发线上“红色清风版图”,相关案例获省教育系统廉洁教育工作优秀案例。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立足学位优配,科学迎峰破难。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健全适应学龄人口规模变化的学位供给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加快在建幼儿园、小学项目建设进程,并根据重点区域房产建设、土地出让等情况适度配置新建项目。加快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采用“潮汐式管理”实现学位资源逐步从小学向初中倾斜。聚焦高中资源短板,加快高中项目谋划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高中入学高峰。
(二)突出品质优享,满足群众期盼。对标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行动,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让美好教育更有成色。大力支持四大普高各展其才、各尽其能,让更多临平学子进入更好大学深造。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本地企业,持续扩大中高企一体化订单班培养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培训1.5万人次以上。持续深化幼儿园“双品”建设工程、小学“双创”育人中心活动、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全面提升教育发展品质。
(三)力促教师优培,打牢发展根基。深入一流大学分批开展校招活动,面向北京、上海、江苏等头部高校集聚地靶向引进优秀毕业生和高层次教育人才。有序实施“临教尖兵”计划,强化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建设,打造教师校长全周期培养新品牌。在浙大等“双一流”高校建立名优教师“培养基地”,建立“订单”培养合作关系。建立“全科教师储备库”,依照“区管校聘”要求供全区各校统筹使用。
(四)发挥教育优势,助力地方发展。强化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建好1个高水平学校和3个高水平专业。新增西奥电梯、春风动力等订单班6个,实现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85%以上。优化入学政策、简化办理流程、配备服务专员,做好“一对一”精准服务,开通转学入学“绿色通道”,建立人才子女班,帮助人才纾解后顾之忧。深化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大学中本班合作,让更多职高学生进入重点本科院校深造。
(五)坚持安康优先,护航学生成长。大力发展“生生体育”,举办青少年足球“校超”联赛和篮球“校BA”联赛,实施学生校内体育每天1小时行动,使每位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持续加大学校劳动场域建设,争取校校都有劳动实践基地。深化区域“智慧父母学堂”建设,通过星级家长评选、家庭教育周、弘临家家说等活动,破解家庭教育关键问题。深化“护校安园”行动,加强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