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217/2024-02990 | 文件编号 | |
责任部门 | 区消防救援大队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消防救援大队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4-03-27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临平区消防救援大队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27 16:46 浏览次数: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大队党委坚定不移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抓练兵谋打赢、抓防控促平安、抓基层强基础、抓纪律正风气,实现了队伍、火灾的“两个稳定”,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截至11月30日,全区共接报警情883起,同比下降6.5%,其中火警344起,同比下降1.8%,无人员伤亡。
一年来,大队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完善以“九议”为牵引的党建统领工作制度。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部署开展主题教育等10余个专项教育,刚性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以及末端管理各项措施,结合杭州亚运安保工作,扎实推进典型引路,大队先进典型施建浦被推选为亚运火炬手。
一年来,大队紧紧围绕亚运安保“一条主线”,全力以赴防大火、控小火、遏亡人,落实责任牵引构建共治格局。提请区政府出台《临平区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及《实施办法》,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落实3名挂靠人员和5名编外人员,推动区消安委办实体化规范运行。联合区检察院出台《关于加强消防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推动办理全国首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入刑案件。完成全区8个应急消防管理站和12个新建区域性微型消防站达标创建,工作成效获得应急管理部政治部主任郝军辉肯定。乔司街道创新小微园区管家式物业消防管理和东湖街道“站队融合”两项工作获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批示肯定。
一年来,大队始终坚持以实战打赢为导向,从实战实训中锻炼提升专业高效的救援本领。以“冬训”和“夏训”为抓手,持续压实岗位练兵工作,运用大队比武机制,全年举办体能、业务对抗赛2次,提升“实操实训实战”效果。临平站参加支队岗位练兵获第四名,塘栖站2人参加全市职业技能竞赛,分别获装备技师岗位第一名、灭火救援岗位第六名的成绩。邱苏朗同志代表支队参加总队“火焰蓝”大比武集训。大队建立了无人机日常巡逻平台,实现与接处警系统打通,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为灭火救援提供辅助决策。
一年来,大队始终坚持以服务保障“两大职能”为牵引,固本强基提升保障水平。大队今年争取一般经费4100万元,比去年增长一倍;推进大队新建办公用房和备勤公寓建设,目前已完成招投标,拟于年内动工,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推动出台区政府《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管理规定》,切实解决队员后顾之忧。完成17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工会疗养计划。为全体指战员购置人身意外险、医疗补充险。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高举旗、铸队魂,推动队伍难点实现新突破。一是激发党委支部的领导力。大队将通过集中培训、网上授课、经验交流、自主学习、结对帮扶等方式,全方位加强党组织书记,尤其是单编制队站政工干部能力水平,将其列为任职前实习内容。利用好驻地文化资源,与区内政治教育有特点的乡镇部门构建共建平台,多样化丰富教学载体。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持续用力。研究制定“注重日常+实战评比+基层评议”结合的科学考评机制,用战斗力标准检验评价各项政治工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各项制度刚性化落实。采取“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培育队伍内部“心理骨干”相结合的方式,打造身边的“心理咨询师”,切实做好一人一事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三是在队伍管理教育上持续用力。持续做好“九无”创建和“基层安全万里行”活动,明晰工作责任,抓好工作任务推进。统筹末端管理具体工作措施落实落地,扎实推进大队内部督导帮扶。谋划部署2024年“枫桥式消防救援队站”创建,强化队站干部能力,推动互相学习交流,重点发挥各队站“一队四能”作用。四是在暖心队站建设上持续用力。推动工会正常运转,持续打造暖心工程,以多样的活动丰富队员生活,缓解工作压力,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二)坚持控风险、提效能,推进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一是加速推动行业自治有的放矢。积极构建属地、部门、单位、个人消防责任“四位一体”大格局,用责任传导压力、用压力推进治理。规范区消安委办实体化运作,结合火警数据,加强全区火灾形势分析研判,提出工作措施和意见,以督导检查等形式,督促部门、镇街开展消防安全整治。加强对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的警示约谈,强化结果运用,提高行业主管部门的消防安全履职能力。主动对接区巡查办,对重点工作尤其是领导批示的消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督办并形成工作机制,对落实工作不到位的个人或组织,提请党委政府予以问责。二是巩固完善基层消防组织建设。完善乡镇(街道)消防治理体系,规范化创建应急消防管理站,推动区委编办谋划重组人员设置,按要求统筹配备人员,承担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实施消防领域委托、授权执法等职能。指导镇街按照5分钟救援圈的标准,谋划2024年区域性微型消防站建设计划。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基层网格培训内容,强化基层消防力量问题发现、隐患排查、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发挥基层治理力量在问题隐患发现中的前端探头作用。三是强化风险隐患常态治理。推动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提升,分类分级改善重点区域消防安全条件。按照“消存量、遏增量”的原则,指导镇街整改完成一批高层建筑存在的重大火灾风险隐患。借鉴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点位分隔措施试点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在全区进行推广。联合相关部门规范小微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统筹行业部门落实行业职责范围内工作包干。四是提升数智防控水平。通过与141体系融合打通,2024年年内完成临平区消防安全基层治理系统1.0建设。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区域微站的日常工作、隐患闭环、应急响应进行监督考核。通过数据对接,集中展示全区各类物联感知设备数据,生成物联设备清单、物联数据底库,一屏总览全区消防数据。五是开展全区消防大培训。结合典型案例,加大对各行业、各单位人员消防教育力度和培训频次。紧盯微站队员、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重点人群,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及应急逃生能力。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辅助大队做好社会面防火宣传工作。
(三)坚持补短板、练精兵,推动打赢能力实现新突破。一是推进指挥中心正规化建设。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规范指挥中心日常运作及接处警工作,细化、量化日常及内部管理工作。加强接警员、通讯员基础理论常识、基础技能及专业技能,提高队伍快速响应及指挥调度能力。二是进一步打牢灭火救援基础。以“冬训”、“夏训”为抓手,夯实战训业务基础,完善执勤训练制度,强化实战化训练。利用塘栖站水域资源,打造临平大队水域救援基地,配齐各项设施设备,以临平站水域救援分队为班底,落实“三个一”训练制度,联合海豚救援队开展实战实训,提升大队水域救援专业队能力素质。三是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指导完善队伍管理制度,加强执勤备战、器材装备维护保养、业务训练和安全管理。推动区域性微型消防站星级建设,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联合区总工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多种形式消防队的比武竞赛活动,检验队伍建设水平。搭建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指挥调度平台”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和考核。制定街道“村村都有消防车”村社消防专项考核细则,坚持“定岗、定人、定责”,制度化运行。四是强化装备建设支撑保障效能。结合辖区实际,制定采购计划,加强攻坚组、紧急救助小组装备配备。立足现有器材装备,开展器材装备的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创新活动。
此外,大队将积极推动大队部营房建设。继续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明确预算编制要求,做好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绩效目标。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