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31/2024-03072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4-03-29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临平区数据资源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来源: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4-03-29 15:38 浏览次数:

2023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时刻,也是深入推进数据资源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临平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考察浙江时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市工作安排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创新推进数据治理模式,积极探索数据融通机制,为数据赋能“三个一号”工程和打赢“两仗”,为“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指向“准”,以数据潜能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是强化数据统筹管理。持续推进“全量全要素”数据汇聚和高质量供给,已归集数据量达3.26亿条。申请省级数据回流总量近15亿条,有效保障我区22个部门46个应用的309项数据需求。梳理上报基层治理相关数据要素71个,进一步提升赋能基层和减负增效能力。开发改造临平区网关系统接入省统一网关,实现151个区级接口的统一授权,保证API接口实时互通、规范可用。二是推进行业数据中心落地。初步形成区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思路,建设方案入选全省第一批试点。全力推进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的深度融合,8月与浙江联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全国首个通信行业数据中心落户临平。凭借阿里云临平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以及本地优质数商的加盟入驻,逐步打造“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优数商”的数据产业生态新标杆。三是深挖数据授权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模式,率先提出“三位一体”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即“纯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应用+跨平台数据交互应用”联合建设模式),获省大数据局高度肯定。依托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打造“临平专区”,快速共享复用市平台能力,积极挖掘数据应用场景,其中交通事故人伤保险场景顺利入选首批试点场景。

(二)落点“实”,以完善机制实现项目全周期管理。一是加强项目评审立项。聚焦全省数字化改革重点任务,完善信息化项目立项评审机制,编写《临平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补充说明)》、《临平区ISV管理办法》等。截至目前,2023年全区共立项项目61个,确定预算总金额1.87亿元,评审后合并2个项目,退回8个项目,核减金额14168.5万元。二是完善项目全周期管理。优化区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控平台中项目立项、建设过程管理等5类13个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全要素全证据链”审批要求,确保各部门提交的项目方案、招投标流程、合同格式等建设全流程材料齐全、要素齐备。截至目前,共计审批22个部门的187次流程。三是高效开展绩效评价。完善省市区三级项目数据库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2021年至2023立项的126个信息化项目的全量信息数据库归集工作。采用“4+n+X”的指标体系对我区5个重大应用进行应用系统日志改造及绩效评价工作,通过制定形成日志数据归集方案等评价工具,提升应用建设效能,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工作目标。

(三)提升“智”,以数据融合赋能多跨场景应用能力。一是深化物联感知平台。按照全量全要素接入的目标,平台终端数据量已达5.41亿条。同时,接入遥感卫星地图,逐步形成“从天到地”的智能辅助“决策一张图”。今年以来,还联同公安、住建等部门,完成在建工地网络改造近40个,网络接入180余个,实现“一台监控摄像头,多个单位共享共用”。亚运期间在平台特设“亚运专号”,整合场馆周边点位1198个,提升亚运场馆安全监测预警和态势感知能力。二是推进办公办事综合集成系统。调研梳理信息化系统185套,明确现阶段可接入系统18套,筹备上线事项43项,逐步构建集门户、数据、消息、考核、用户等五大中心模块为一体的机关内部办公办事综合集成系统。同时,督促部门处理超期办件287条,清理、填补、修改事项285条,发起事项1552条,上传至市局系统11801条,数据归集完成率100%。三是升级“一表通”应用。厘清“一表通”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及各镇街自建系统间的关系,以集约化统筹建设思路推动其升级改造。今年以来,在加强常态化报表服务力量的基础上,对4个试点街镇及120个村社的人房企事物等基础数据进行清洗治理,梳理数据要素91.7万条。同时,依托一体化平台的回流数据,自动获取基层多条线业务的数据标签,为社工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服务,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

(四)保障“强”,以优越营商环境推进数字业务协同。一是完善综合办公平台。优化平台PC端、移动端界面和操作,升级调整后台服务架构,建立健全风险通报和威胁预警机制,提升平台数据分析能力、技术防护能力和系统稳定性。今年以来,整改重置5000余个弱口令风险账户,设置亚运(亚残)个性化信息板块,保障全区电子公文6.6万余件、会议通知2.3万余件顺畅发送和接收。二是发挥云资源服务效能。充分利用政务云平台为53个单位的225个项目提供统一的资源、安全、运维和管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通964台云主机、121台数据库、74台对象存储服务器。同时,做好对云上系统和云主机的实时监控、预警告知和弹性配置工作,今年以来,对10余家单位20余套系统发出预警,下发整改单60份,完成云资源整改200余个。三是打造高效数字政府。临平区目前拥有“浙政钉”用户数21731名,建立工作群数14770个,截至目前,召开云会议90802次,发送钉消息1276584次,有效支撑了跨部门、跨层级信息互通和业务联动。同时,视频会议已成为新形势下常态化会议模式,今年以来,完成视联网设备4K升级并在全区新增30套新设备,共保障会议稳定运行达530余场,其中涉及疫情防控50余场,亚运保障240余场。

(五)体现“效”,以数字应用助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将全区36个部门2606个事项纳入政务服务网,今年以来,全区“一网通办”办件数209.3万余件,“一网通办”率99.73%,列全市第一。 梳理超期预警清单近1.4万条,配合区审管办提交“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工单103条,推动大综合一体化指标中“行政许可告知承诺按时核查率”100%。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线上盖章流程,加强电子签章审核,今年以来,共审核通过电子印章556个。二是加大应用推广和整治力度。联合我区14个部门加强“浙里办”特色应用推广,截至目前,“健康临平”、“好孕来临”、“入学入园”等3个应用位列全省区县服务活跃度前一百,其中“健康临平”位居全省区县服务活跃度第一。配合区纪委梳理汇总26个部门的69个应用,制定应用整合指导规则,消减应用功能模块9个,停用应用3个,推动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三是提升网站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杭州·临平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总数1.3万余条,其中政务信息公开目录9500余条,网站总访问量909.1万余次,政务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强化。面向全区征集宣传计划40余份,先后开设“喜迎亚运 幸福来临”、“拼经济抓发展,看40条落地见效”等宣传专题5个,门户网站宣传主阵地作用有效发挥。

(六)站位“高”,以优质服务扎实做好亚运安全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亚运重保期间,第一时间设立临平区政务外网数据网站安全保障分指挥部,建立值班日志、工作日报、工作周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每日调度、按需会商、工单督办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形成一套完善的指挥调度体系。同时,建立和健全各类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提升安全防护整体能力,防止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二是紧紧筑牢安全底线。亚运(亚残)重保期间,局内共搭建4个专项保障指挥组,加强对基础设施、政务外网、应用系统、数据安全、政府网站、供应链安全等领域的日常监测、预警提醒、整改处置,做到风险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传达、第一时间处置。同时,联合全区重点部门和数据专员共同参与应急响应和安全保障,积极互通借鉴市级和友邻区县优秀做法,共同打赢亚运安全保卫战。三是全面落实场馆保障任务。承担临平体育中心、塘栖盲人门球馆两个场馆的信息技术保障工作。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基准,赛前精心准备,做好网络设备布设、应急演练等工作,赛中用心保障,确保计时记分分秒不差、网络通信实时在线、IT支撑井然有序、无线电保障安全规范,铸就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零失误、零故障、零差错、零投诉”,圆满完成亚运亚残信息技术专项保障任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关键之年。临平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及省局、市局任务部署,聚焦《“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我区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添砖加瓦、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保驾护航、迭代推进高水平“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建设贡献力量。具体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推动“信创国产改造”上下功夫

以加快信创改造为基础,打通关节、疏通堵点,全力以赴强根基、促创新。一是摸清替代底数,完成全面评估。依托IRS平台和政务云平台,梳理摸排全区2023年前建成的非信创系统,并按照市安可办、市数据局、区安可办的要求,整理形成2024年待改造系统清单、信创政务云建设清单、政务外网待改造清单、云灾备服务清单、一体化平台改造需求清单等5张清单,统计所需国产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等软硬件设备数量,预估整体改造费用,为我区高标准推进信创改造夯实数据基础。二是抓实信创云建设,确认技术路径。基于对现有云资源的深入调研以及使用情况,结合信创硬件性能指标,整体规划以满足存量替代和增量新需求的信创云资源。根据省市要求,从全局长远角度考虑,比选择优,合理选择云技术路线,提供符合要求、体系完备、功能完整、自主可控的云服务能力,为我区高质量开展信创改造提供技术保障。三是推进试点先行,统筹系统改造。以“一单位一平台”、“全面融入安全可控的区级统一应用数字工具底座”为目标,全力推进一表通、物联感知、综合办事平台、OA综合办公等第一批4个系统的信创改造试点,确保应用系统在国产化安全可信环境中可运行、可控制、可维护、可生产、可发展。同时,通过综合集成、改造升级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应用系统的统筹性和安全性,为全区各单位提供更可靠、更集约、更优质的服务,为我区高效率实施信创改造探索更优解法。

(二)在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上下功夫

以推动数据流通为重点,合理规划、吸引聚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新优势、新活力。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推进基础建设。建立区级数据要素整体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区级任务目标、部门分工职责、统筹推进路径,探索数据要素流通新机制。会同区大数据公司,合理规划及落地集技术开发、运维运营、会展服务等能力于一体的多功能聚合型区域数据运营中心,建立完善安全的数据要素服务生态环境,吸引各类优质团队入驻,提升数据要素市场竞争力。二是挖掘典型场景,释放要素动能。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促进公共数据基础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完成省级试点项目“E律通”的落地上架并持续谋划更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场景。发挥重点行业牵引作用,聚焦临平优势领域与头部企业的基础条件和数据禀赋,靶向发力、集中推进,深度挖掘工业制造、绿色低碳、医疗健康等相关赛道的数据要素典型领域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引导数据要素潜能释放,促进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创新、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培育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价值新增量。三是打造数商生态,培育数据产业。贯彻“数据要素×”工作要求,建立“区数据局×”工作机制,组建企业服务专班,常态化落实对区内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需求对接、业务指导,积极推进场景培育和成果转化。依托数据要素论坛,组织数据要素高级人才研讨班,提升各方主体关注度、参与度。依托规划中的算力小镇数据运营中心和杭数交-临平专区,持续改善数据产业营商环境。抓住基石数商、链主企业、特色数源持有方等“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头部企业“以大带小”的作用,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推动数据要素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三)在提升“数据质量实效”上下功夫

以优化数据质量为前提,补齐短板、激发活力,助力数据赋能实现新融合、新跨越。一是专项治理,提升数据质量。针对基础数据质量较低、对授权运营工作支撑不足的问题,结合国家和杭州市“数据要素X”相关领域及临平特色场景建设需要,对基础数仓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基础数据质量。启动“两人库”数据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全面梳理省市区三级核心字段相关数据目录,推进数据融合,降低存量数据空置率。同时,联动区级数源单位,统一跨部门数据采集规则,推进跨领域数据采集协同,逐步实现婚姻、学历等核心字段的归集全覆盖。二是搭建数仓,推动数据流转。针对全区数据散乱、缺乏统筹的问题,根据“一部门一数仓”整体要求,初步完成各部门和镇街数据仓搭建。各数仓中经核验的优质数据直接流转至全区归集库,实现区域数据的统一管理;各单位可根据业务需求申请数据共享,获批后数据流转至共享库,实现跨域数据的高效共享;经核验的问题数据退回至单位问题仓,由数源单位核准校验后再次归集,实现问题数据的规范校正,进一步推动实现部门归集数据自动入库、申请数据审核入库、更新数据核验入库、问题数据治理入库。三是促进开放,保障数据供给。针对数据目录开放属性标准不一、属性定义主观性强的问题,牵头对全区公共数据进行二次全量分类分级,并最终形成规范科学的数据开放目录清单,为公共数据资产管理及授权运营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在整体梳理临平区已归集数据目录的基础上,制定2024年度公共数据重点开放清单,全面提升数据开放范围,拓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广度和深度。

(四)在做优“平台应用赋能”上下功夫

以升级平台应用为抓手,做深做实、攻坚克难,多措并举为基层治理和办公办事增效率、提效能。一是迭代完善物联感知系统。主动摸排、归集、利用社会面感知数据,打造内涝治理、油烟治理、文物保护、大货车违停检测等典型业务场景。利用AI大模型,升级系统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场所标签治理等功能,实现查询检索“最多录一次”,提升系统工作实效。深挖物联感知数据潜在价值,发挥数据算法在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层面的乘数效应,打造更多“城市智慧化”应用场景。二是深化拓展综合办公平台。针对全区办公业务流程进行深度重塑再造,进一步优化公文审批流程、文档智能处理、信息安全与权限控制、移动办公支持等功能,致力推动平台实现更高水平的便捷性。加强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关键安全措施,着力打造一个全方位安全可靠的综合办公平台,为全区用户提供更可信赖的网上办公环境。三是优化提升一表通系统。打造统一报送入口,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推动数据由基层自主收集向区级统一采集转变,逐步实现基层数据一端报送、一次报送。结合一体化平台,利用回流数据和基层人工采集数据更新通用字段“一张表”,各部门可根据标签字段快速搭建表头、自动生成业务报表,实现“一表生百表”。适时启动全区层面应用推广工作,真正做到基层人员可用、会用、好用,实现“一表通”应用推广全覆盖。

(五)在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上下功夫

以扎紧安全防护为关键,强基固本、源头防控,全链条闭环监管做到不失位、不松懈。一是抓实网络安全架构建设。加强政务外网顶层设计,提升网络架构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实现“安全分区、网络分层、业务分流”的架构优化目标。推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升级,强化边界防护和内部安全审计,确保政务外网安全可靠。对关键网络架构、链路、设备适度冗余,提升网络的健壮性与稳定性。总结亚运安保经验,加强对政务外网的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防护能力。二是推动数据安全能力下沉。基于省级安全试点项目,打造“好用、易用、实用”数据流通安全监管平台,优化数据流通监管场景,扩大监管范围,完善监测规则,重点探索数据多节点密态流转场景建设,实现批量数据共享监管能力落地。同时,叠加数据脱敏、数据加密、数据水印、分类分级、数据加密、权限管控等7项基础能力,建立全区数据安全能力池,逐步推动区级监管能力下沉,补足部门安全防护短板,形成“区级有能力,部门可共享”的数据安全监管新格局。三是加快可信流通模式探索。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探索建立“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可信流通体系,依托登录授权、身份鉴别、行为审计等技术,实现授权运营前置管控;利用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数据多节点密态流转可视化监管等技术,提升授权数据安全开发能力,切实保障数据流通交易安全,赋能区域数据运营中心建设。

(六)在加强“党建引领发展”上下功夫

以强化党建工作为核心,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凝聚更强合力谋发展、促作为。一是强根健基,提升党建品牌。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实施“党建项目化、项目党建化”工作机制。根据第二批创建模范机关申报要求,积极谋划“数字临航”党建品牌成效做法、标识内涵等,继续擦亮党建工作品牌。同时,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拓宽党建联建范围,与大数据公司等国企共创“数字联盟”新格局,助推中心工作提质增效,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党建攀高提升。紧密结合区委第三巡察组反馈问题,压实责任、扎实整改,全面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推动巡察整改常态长效。二是汇聚合力,浓厚宣传氛围。联合区融媒体中心,依托“悦临平”APP开设“数智临平”专栏,全面汇集临平区数字化工作亮点、动态专报、优秀项目、先进经验等内容,通过部门征稿、评分考核、信息抓取、视频拍摄等手段和形式,“一栏”宣传展现临平区数字化改革工作亮点和成效,进一步提升全区数字化工作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打响“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品牌,全方位讲好临平区数字化改革故事。三是大抓落实,助推考核减负。基于内跑系统和办公办事综合集成平台改造契机,打造局考核指标晾晒平台,平台涵盖考核指标管理、任务分解交办、数据自动统计、进度跟踪催办、落后任务督办等功能,破解考核指标遗漏、考核任务不明确、进度问题难掌握等问题,有效推动单位考核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单位试点成熟的基础上,逐步适时拓展至全区综合考评应用,为全区各部门和基层考核减负,助推机关整体智治水平。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临平区数据资源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31/2024-03072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4-03-29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2023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时刻,也是深入推进数据资源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临平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考察浙江时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市工作安排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创新推进数据治理模式,积极探索数据融通机制,为数据赋能“三个一号”工程和打赢“两仗”,为“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指向“准”,以数据潜能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是强化数据统筹管理。持续推进“全量全要素”数据汇聚和高质量供给,已归集数据量达3.26亿条。申请省级数据回流总量近15亿条,有效保障我区22个部门46个应用的309项数据需求。梳理上报基层治理相关数据要素71个,进一步提升赋能基层和减负增效能力。开发改造临平区网关系统接入省统一网关,实现151个区级接口的统一授权,保证API接口实时互通、规范可用。二是推进行业数据中心落地。初步形成区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思路,建设方案入选全省第一批试点。全力推进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的深度融合,8月与浙江联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全国首个通信行业数据中心落户临平。凭借阿里云临平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以及本地优质数商的加盟入驻,逐步打造“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优数商”的数据产业生态新标杆。三是深挖数据授权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模式,率先提出“三位一体”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即“纯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应用+跨平台数据交互应用”联合建设模式),获省大数据局高度肯定。依托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打造“临平专区”,快速共享复用市平台能力,积极挖掘数据应用场景,其中交通事故人伤保险场景顺利入选首批试点场景。

(二)落点“实”,以完善机制实现项目全周期管理。一是加强项目评审立项。聚焦全省数字化改革重点任务,完善信息化项目立项评审机制,编写《临平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补充说明)》、《临平区ISV管理办法》等。截至目前,2023年全区共立项项目61个,确定预算总金额1.87亿元,评审后合并2个项目,退回8个项目,核减金额14168.5万元。二是完善项目全周期管理。优化区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控平台中项目立项、建设过程管理等5类13个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全要素全证据链”审批要求,确保各部门提交的项目方案、招投标流程、合同格式等建设全流程材料齐全、要素齐备。截至目前,共计审批22个部门的187次流程。三是高效开展绩效评价。完善省市区三级项目数据库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2021年至2023立项的126个信息化项目的全量信息数据库归集工作。采用“4+n+X”的指标体系对我区5个重大应用进行应用系统日志改造及绩效评价工作,通过制定形成日志数据归集方案等评价工具,提升应用建设效能,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工作目标。

(三)提升“智”,以数据融合赋能多跨场景应用能力。一是深化物联感知平台。按照全量全要素接入的目标,平台终端数据量已达5.41亿条。同时,接入遥感卫星地图,逐步形成“从天到地”的智能辅助“决策一张图”。今年以来,还联同公安、住建等部门,完成在建工地网络改造近40个,网络接入180余个,实现“一台监控摄像头,多个单位共享共用”。亚运期间在平台特设“亚运专号”,整合场馆周边点位1198个,提升亚运场馆安全监测预警和态势感知能力。二是推进办公办事综合集成系统。调研梳理信息化系统185套,明确现阶段可接入系统18套,筹备上线事项43项,逐步构建集门户、数据、消息、考核、用户等五大中心模块为一体的机关内部办公办事综合集成系统。同时,督促部门处理超期办件287条,清理、填补、修改事项285条,发起事项1552条,上传至市局系统11801条,数据归集完成率100%。三是升级“一表通”应用。厘清“一表通”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及各镇街自建系统间的关系,以集约化统筹建设思路推动其升级改造。今年以来,在加强常态化报表服务力量的基础上,对4个试点街镇及120个村社的人房企事物等基础数据进行清洗治理,梳理数据要素91.7万条。同时,依托一体化平台的回流数据,自动获取基层多条线业务的数据标签,为社工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服务,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

(四)保障“强”,以优越营商环境推进数字业务协同。一是完善综合办公平台。优化平台PC端、移动端界面和操作,升级调整后台服务架构,建立健全风险通报和威胁预警机制,提升平台数据分析能力、技术防护能力和系统稳定性。今年以来,整改重置5000余个弱口令风险账户,设置亚运(亚残)个性化信息板块,保障全区电子公文6.6万余件、会议通知2.3万余件顺畅发送和接收。二是发挥云资源服务效能。充分利用政务云平台为53个单位的225个项目提供统一的资源、安全、运维和管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通964台云主机、121台数据库、74台对象存储服务器。同时,做好对云上系统和云主机的实时监控、预警告知和弹性配置工作,今年以来,对10余家单位20余套系统发出预警,下发整改单60份,完成云资源整改200余个。三是打造高效数字政府。临平区目前拥有“浙政钉”用户数21731名,建立工作群数14770个,截至目前,召开云会议90802次,发送钉消息1276584次,有效支撑了跨部门、跨层级信息互通和业务联动。同时,视频会议已成为新形势下常态化会议模式,今年以来,完成视联网设备4K升级并在全区新增30套新设备,共保障会议稳定运行达530余场,其中涉及疫情防控50余场,亚运保障240余场。

(五)体现“效”,以数字应用助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将全区36个部门2606个事项纳入政务服务网,今年以来,全区“一网通办”办件数209.3万余件,“一网通办”率99.73%,列全市第一。 梳理超期预警清单近1.4万条,配合区审管办提交“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工单103条,推动大综合一体化指标中“行政许可告知承诺按时核查率”100%。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线上盖章流程,加强电子签章审核,今年以来,共审核通过电子印章556个。二是加大应用推广和整治力度。联合我区14个部门加强“浙里办”特色应用推广,截至目前,“健康临平”、“好孕来临”、“入学入园”等3个应用位列全省区县服务活跃度前一百,其中“健康临平”位居全省区县服务活跃度第一。配合区纪委梳理汇总26个部门的69个应用,制定应用整合指导规则,消减应用功能模块9个,停用应用3个,推动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三是提升网站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杭州·临平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总数1.3万余条,其中政务信息公开目录9500余条,网站总访问量909.1万余次,政务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强化。面向全区征集宣传计划40余份,先后开设“喜迎亚运 幸福来临”、“拼经济抓发展,看40条落地见效”等宣传专题5个,门户网站宣传主阵地作用有效发挥。

(六)站位“高”,以优质服务扎实做好亚运安全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亚运重保期间,第一时间设立临平区政务外网数据网站安全保障分指挥部,建立值班日志、工作日报、工作周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每日调度、按需会商、工单督办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形成一套完善的指挥调度体系。同时,建立和健全各类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提升安全防护整体能力,防止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二是紧紧筑牢安全底线。亚运(亚残)重保期间,局内共搭建4个专项保障指挥组,加强对基础设施、政务外网、应用系统、数据安全、政府网站、供应链安全等领域的日常监测、预警提醒、整改处置,做到风险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传达、第一时间处置。同时,联合全区重点部门和数据专员共同参与应急响应和安全保障,积极互通借鉴市级和友邻区县优秀做法,共同打赢亚运安全保卫战。三是全面落实场馆保障任务。承担临平体育中心、塘栖盲人门球馆两个场馆的信息技术保障工作。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基准,赛前精心准备,做好网络设备布设、应急演练等工作,赛中用心保障,确保计时记分分秒不差、网络通信实时在线、IT支撑井然有序、无线电保障安全规范,铸就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零失误、零故障、零差错、零投诉”,圆满完成亚运亚残信息技术专项保障任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关键之年。临平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及省局、市局任务部署,聚焦《“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我区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添砖加瓦、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保驾护航、迭代推进高水平“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建设贡献力量。具体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推动“信创国产改造”上下功夫

以加快信创改造为基础,打通关节、疏通堵点,全力以赴强根基、促创新。一是摸清替代底数,完成全面评估。依托IRS平台和政务云平台,梳理摸排全区2023年前建成的非信创系统,并按照市安可办、市数据局、区安可办的要求,整理形成2024年待改造系统清单、信创政务云建设清单、政务外网待改造清单、云灾备服务清单、一体化平台改造需求清单等5张清单,统计所需国产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等软硬件设备数量,预估整体改造费用,为我区高标准推进信创改造夯实数据基础。二是抓实信创云建设,确认技术路径。基于对现有云资源的深入调研以及使用情况,结合信创硬件性能指标,整体规划以满足存量替代和增量新需求的信创云资源。根据省市要求,从全局长远角度考虑,比选择优,合理选择云技术路线,提供符合要求、体系完备、功能完整、自主可控的云服务能力,为我区高质量开展信创改造提供技术保障。三是推进试点先行,统筹系统改造。以“一单位一平台”、“全面融入安全可控的区级统一应用数字工具底座”为目标,全力推进一表通、物联感知、综合办事平台、OA综合办公等第一批4个系统的信创改造试点,确保应用系统在国产化安全可信环境中可运行、可控制、可维护、可生产、可发展。同时,通过综合集成、改造升级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应用系统的统筹性和安全性,为全区各单位提供更可靠、更集约、更优质的服务,为我区高效率实施信创改造探索更优解法。

(二)在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上下功夫

以推动数据流通为重点,合理规划、吸引聚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新优势、新活力。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推进基础建设。建立区级数据要素整体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区级任务目标、部门分工职责、统筹推进路径,探索数据要素流通新机制。会同区大数据公司,合理规划及落地集技术开发、运维运营、会展服务等能力于一体的多功能聚合型区域数据运营中心,建立完善安全的数据要素服务生态环境,吸引各类优质团队入驻,提升数据要素市场竞争力。二是挖掘典型场景,释放要素动能。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促进公共数据基础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完成省级试点项目“E律通”的落地上架并持续谋划更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场景。发挥重点行业牵引作用,聚焦临平优势领域与头部企业的基础条件和数据禀赋,靶向发力、集中推进,深度挖掘工业制造、绿色低碳、医疗健康等相关赛道的数据要素典型领域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引导数据要素潜能释放,促进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创新、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培育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价值新增量。三是打造数商生态,培育数据产业。贯彻“数据要素×”工作要求,建立“区数据局×”工作机制,组建企业服务专班,常态化落实对区内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需求对接、业务指导,积极推进场景培育和成果转化。依托数据要素论坛,组织数据要素高级人才研讨班,提升各方主体关注度、参与度。依托规划中的算力小镇数据运营中心和杭数交-临平专区,持续改善数据产业营商环境。抓住基石数商、链主企业、特色数源持有方等“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头部企业“以大带小”的作用,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推动数据要素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三)在提升“数据质量实效”上下功夫

以优化数据质量为前提,补齐短板、激发活力,助力数据赋能实现新融合、新跨越。一是专项治理,提升数据质量。针对基础数据质量较低、对授权运营工作支撑不足的问题,结合国家和杭州市“数据要素X”相关领域及临平特色场景建设需要,对基础数仓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基础数据质量。启动“两人库”数据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全面梳理省市区三级核心字段相关数据目录,推进数据融合,降低存量数据空置率。同时,联动区级数源单位,统一跨部门数据采集规则,推进跨领域数据采集协同,逐步实现婚姻、学历等核心字段的归集全覆盖。二是搭建数仓,推动数据流转。针对全区数据散乱、缺乏统筹的问题,根据“一部门一数仓”整体要求,初步完成各部门和镇街数据仓搭建。各数仓中经核验的优质数据直接流转至全区归集库,实现区域数据的统一管理;各单位可根据业务需求申请数据共享,获批后数据流转至共享库,实现跨域数据的高效共享;经核验的问题数据退回至单位问题仓,由数源单位核准校验后再次归集,实现问题数据的规范校正,进一步推动实现部门归集数据自动入库、申请数据审核入库、更新数据核验入库、问题数据治理入库。三是促进开放,保障数据供给。针对数据目录开放属性标准不一、属性定义主观性强的问题,牵头对全区公共数据进行二次全量分类分级,并最终形成规范科学的数据开放目录清单,为公共数据资产管理及授权运营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在整体梳理临平区已归集数据目录的基础上,制定2024年度公共数据重点开放清单,全面提升数据开放范围,拓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广度和深度。

(四)在做优“平台应用赋能”上下功夫

以升级平台应用为抓手,做深做实、攻坚克难,多措并举为基层治理和办公办事增效率、提效能。一是迭代完善物联感知系统。主动摸排、归集、利用社会面感知数据,打造内涝治理、油烟治理、文物保护、大货车违停检测等典型业务场景。利用AI大模型,升级系统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场所标签治理等功能,实现查询检索“最多录一次”,提升系统工作实效。深挖物联感知数据潜在价值,发挥数据算法在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层面的乘数效应,打造更多“城市智慧化”应用场景。二是深化拓展综合办公平台。针对全区办公业务流程进行深度重塑再造,进一步优化公文审批流程、文档智能处理、信息安全与权限控制、移动办公支持等功能,致力推动平台实现更高水平的便捷性。加强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关键安全措施,着力打造一个全方位安全可靠的综合办公平台,为全区用户提供更可信赖的网上办公环境。三是优化提升一表通系统。打造统一报送入口,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推动数据由基层自主收集向区级统一采集转变,逐步实现基层数据一端报送、一次报送。结合一体化平台,利用回流数据和基层人工采集数据更新通用字段“一张表”,各部门可根据标签字段快速搭建表头、自动生成业务报表,实现“一表生百表”。适时启动全区层面应用推广工作,真正做到基层人员可用、会用、好用,实现“一表通”应用推广全覆盖。

(五)在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上下功夫

以扎紧安全防护为关键,强基固本、源头防控,全链条闭环监管做到不失位、不松懈。一是抓实网络安全架构建设。加强政务外网顶层设计,提升网络架构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实现“安全分区、网络分层、业务分流”的架构优化目标。推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升级,强化边界防护和内部安全审计,确保政务外网安全可靠。对关键网络架构、链路、设备适度冗余,提升网络的健壮性与稳定性。总结亚运安保经验,加强对政务外网的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防护能力。二是推动数据安全能力下沉。基于省级安全试点项目,打造“好用、易用、实用”数据流通安全监管平台,优化数据流通监管场景,扩大监管范围,完善监测规则,重点探索数据多节点密态流转场景建设,实现批量数据共享监管能力落地。同时,叠加数据脱敏、数据加密、数据水印、分类分级、数据加密、权限管控等7项基础能力,建立全区数据安全能力池,逐步推动区级监管能力下沉,补足部门安全防护短板,形成“区级有能力,部门可共享”的数据安全监管新格局。三是加快可信流通模式探索。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探索建立“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可信流通体系,依托登录授权、身份鉴别、行为审计等技术,实现授权运营前置管控;利用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数据多节点密态流转可视化监管等技术,提升授权数据安全开发能力,切实保障数据流通交易安全,赋能区域数据运营中心建设。

(六)在加强“党建引领发展”上下功夫

以强化党建工作为核心,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凝聚更强合力谋发展、促作为。一是强根健基,提升党建品牌。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实施“党建项目化、项目党建化”工作机制。根据第二批创建模范机关申报要求,积极谋划“数字临航”党建品牌成效做法、标识内涵等,继续擦亮党建工作品牌。同时,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拓宽党建联建范围,与大数据公司等国企共创“数字联盟”新格局,助推中心工作提质增效,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党建攀高提升。紧密结合区委第三巡察组反馈问题,压实责任、扎实整改,全面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推动巡察整改常态长效。二是汇聚合力,浓厚宣传氛围。联合区融媒体中心,依托“悦临平”APP开设“数智临平”专栏,全面汇集临平区数字化工作亮点、动态专报、优秀项目、先进经验等内容,通过部门征稿、评分考核、信息抓取、视频拍摄等手段和形式,“一栏”宣传展现临平区数字化改革工作亮点和成效,进一步提升全区数字化工作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打响“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品牌,全方位讲好临平区数字化改革故事。三是大抓落实,助推考核减负。基于内跑系统和办公办事综合集成平台改造契机,打造局考核指标晾晒平台,平台涵盖考核指标管理、任务分解交办、数据自动统计、进度跟踪催办、落后任务督办等功能,破解考核指标遗漏、考核任务不明确、进度问题难掌握等问题,有效推动单位考核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单位试点成熟的基础上,逐步适时拓展至全区综合考评应用,为全区各部门和基层考核减负,助推机关整体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