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37/2024-03044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大运河(科创城、超山)管委会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大运河(科创城、超山)管委会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4-03-29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大运河科创城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29 11:05 浏览次数:

大运河科创城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大运河科创城在临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带领下,主动服务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和杭州“两场硬仗”中心大局,重点围绕临平“大抓发展”主题年,扎实做好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023年,区域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51.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82亿元,社零总额完成58.32亿元。

二是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建设产业创新载体,启航创新创业中心正式开园运营,新增产业空间3.2万方。招引产业项目落地,完成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23个,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个,20亿元项目1个。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全年新申报国高新企业8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5家,新增市场主体7664家。优化人才创新生态,举办大运河杯大学生双创大赛、鼎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等20余场,通过区级人才评审项目14个。

三是项目建设统筹有序。强化土地要素保障,2023年完成做地收储696.06亩、工业用地出让77.10亩。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郊野段绿道全面完工,实现亚运会前精彩亮相;超丁综保工程完成设计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超山核心景区东园、北园入口形象、商业街改造、景观提升等项目在第十六届杭州超山梅花节前精彩亮相,塘丁超水上游线完成总工程量30%;塘康路二期完成总工程量25%;临平塘栖-运河-崇贤“运河水乡”县域风貌区上榜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

四是文化传承鲜活多样。举办“超山梅花节”“行走大运河”“爱上大运河”“大运河好物共富集市”等活动,“行走大运河”全媒体信息浏览量一周超6000万+。搭建大运河文化智库,与西泠印社、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挂牌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超山基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编制完成《大运河(临平段)文化遗产地图》,大运河(临平段)文化入选全省11个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共促大运河文化共富,联动全国大运河沿线47家古镇,举办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

五是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切实做好牵头抓总角色,深化完善“规划编制、做地出让、项目建设、双招双引”四大统筹协调机制,与区交通集团、属地镇街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打通部门壁垒,提高平台作战能力;优化调整内设机构,设立综合开发处,一体化统筹推进“征迁、做地、出让”工作。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大运河科创城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科创为先”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创新发展机遇期,全面加速基础环境建设期,努力缩短结构调整阵痛期,切实做好“文化传承利用、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三篇文章,高标准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新高地。

(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期

一是找准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大城北一体化发展。大运河科创城已整体纳入杭州大城北新一轮发展行动规划,重点结合大运河“一园一城”建设,以打造运河文化新廊道为目标,共建运河文化最佳引领地;以接轨城西科创产业发展为方向,共建产业协同发展集聚地;以建设大城北城市绿心为抓手,共建杭州大城北美好都市新空间。

二是抓好工作落实,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发挥平台牵引作用,强化主导产业培育,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新经济新业态,重点发展科创、文旅、文创等产业;强化引导企业主体创新,引导元通线缆、益海嘉里、宝鼎科技等龙头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把科创、人才、生态作为未来发展新动能,探索区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

(二)全面加速基础环境建设期

一是持续改善“硬环境”,提升发展“软实力”。加快实施基础配套项目和产业项目,构建内外畅连的综合交通网络,2024年科创城计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44个,包括枇杷园安置房、里仁路小学改造等民生保障项目14个;超丁综保工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城镇核心段等环境提升项目4个;塘康路拓宽更新工程二期、张家墩路下穿S304省道等基础设施项目17个;陆家桥C-15等产业项目7个;其它项目2个。

二是不断优化“软环境”,提供发展“硬支撑”。营造特色文化软环境,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契机,加大文化研究阐释,精心筹划文旅活动,组织开展第十六届杭州超山梅花节、西泠印社春季雅集、“行走大运河”、“爱上大运河”等各类活动,实现大运河临平段持续出圈、精彩破圈和不断扩圈。营造一流营商软环境,深入实施“一号改革工程”,打造成本适宜的产业环境、系统完备的人才环境、互利共赢的投资环境,重点聚焦企业需求,深入开展走访,强化规上企业全口径服务。加强合作,聚焦高端要素,深化校地合作,与西安交大推进创新、转移“双中心”建设,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聚集专业服务,与六和桥等创投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全方位提升产业园区运营服务水平。

(三)努力缩短结构调整阵痛期

一是盘存量,以有机更新为主要路径,拓展发展新空间。系统规划,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完成崇贤新城、运河科创城等详规编制,实现详规全域覆盖,统筹发展空间布局。立足实际,推动产业空间高效利用,根据重点开发区域及招商需求,2024年计划完成土地收储741亩、土地出让767亩;盘活一批存量空间,持续推进陆家桥、张家墩、马高等三大园区有机更新。

二是优增量,以双招双引为主要抓手,激发发展新动能。打好招商引资攻坚仗,瞄准“智能制造、数字文化”“专精特新、企业总部”“农文旅、大健康”三大主题方向,重点打造陆家桥数智产业园、运栖科创城产业园,力争在龙头优质项目、头部链主企业招引方面实现新突破。打好人才招引组合拳,持续举办“大运河杯”大学生双创大赛等活动,打造大运河大学生双创基地等亲企爱才服务空间,大力招引人才集聚,助力创新发展。

接下来,大运河科创城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群策群力、苦干实干,奋力闯出科创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共同开创科创城高品质建设新未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大运河科创城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37/2024-03044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大运河(科创城、超山)管委会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大运河(科创城、超山)管委会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4-03-29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大运河科创城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大运河科创城在临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带领下,主动服务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和杭州“两场硬仗”中心大局,重点围绕临平“大抓发展”主题年,扎实做好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023年,区域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51.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82亿元,社零总额完成58.32亿元。

二是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建设产业创新载体,启航创新创业中心正式开园运营,新增产业空间3.2万方。招引产业项目落地,完成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23个,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个,20亿元项目1个。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全年新申报国高新企业8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5家,新增市场主体7664家。优化人才创新生态,举办大运河杯大学生双创大赛、鼎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等20余场,通过区级人才评审项目14个。

三是项目建设统筹有序。强化土地要素保障,2023年完成做地收储696.06亩、工业用地出让77.10亩。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郊野段绿道全面完工,实现亚运会前精彩亮相;超丁综保工程完成设计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超山核心景区东园、北园入口形象、商业街改造、景观提升等项目在第十六届杭州超山梅花节前精彩亮相,塘丁超水上游线完成总工程量30%;塘康路二期完成总工程量25%;临平塘栖-运河-崇贤“运河水乡”县域风貌区上榜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

四是文化传承鲜活多样。举办“超山梅花节”“行走大运河”“爱上大运河”“大运河好物共富集市”等活动,“行走大运河”全媒体信息浏览量一周超6000万+。搭建大运河文化智库,与西泠印社、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挂牌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超山基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编制完成《大运河(临平段)文化遗产地图》,大运河(临平段)文化入选全省11个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共促大运河文化共富,联动全国大运河沿线47家古镇,举办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

五是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切实做好牵头抓总角色,深化完善“规划编制、做地出让、项目建设、双招双引”四大统筹协调机制,与区交通集团、属地镇街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打通部门壁垒,提高平台作战能力;优化调整内设机构,设立综合开发处,一体化统筹推进“征迁、做地、出让”工作。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大运河科创城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科创为先”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创新发展机遇期,全面加速基础环境建设期,努力缩短结构调整阵痛期,切实做好“文化传承利用、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三篇文章,高标准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新高地。

(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期

一是找准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大城北一体化发展。大运河科创城已整体纳入杭州大城北新一轮发展行动规划,重点结合大运河“一园一城”建设,以打造运河文化新廊道为目标,共建运河文化最佳引领地;以接轨城西科创产业发展为方向,共建产业协同发展集聚地;以建设大城北城市绿心为抓手,共建杭州大城北美好都市新空间。

二是抓好工作落实,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发挥平台牵引作用,强化主导产业培育,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新经济新业态,重点发展科创、文旅、文创等产业;强化引导企业主体创新,引导元通线缆、益海嘉里、宝鼎科技等龙头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把科创、人才、生态作为未来发展新动能,探索区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

(二)全面加速基础环境建设期

一是持续改善“硬环境”,提升发展“软实力”。加快实施基础配套项目和产业项目,构建内外畅连的综合交通网络,2024年科创城计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44个,包括枇杷园安置房、里仁路小学改造等民生保障项目14个;超丁综保工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城镇核心段等环境提升项目4个;塘康路拓宽更新工程二期、张家墩路下穿S304省道等基础设施项目17个;陆家桥C-15等产业项目7个;其它项目2个。

二是不断优化“软环境”,提供发展“硬支撑”。营造特色文化软环境,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契机,加大文化研究阐释,精心筹划文旅活动,组织开展第十六届杭州超山梅花节、西泠印社春季雅集、“行走大运河”、“爱上大运河”等各类活动,实现大运河临平段持续出圈、精彩破圈和不断扩圈。营造一流营商软环境,深入实施“一号改革工程”,打造成本适宜的产业环境、系统完备的人才环境、互利共赢的投资环境,重点聚焦企业需求,深入开展走访,强化规上企业全口径服务。加强合作,聚焦高端要素,深化校地合作,与西安交大推进创新、转移“双中心”建设,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聚集专业服务,与六和桥等创投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全方位提升产业园区运营服务水平。

(三)努力缩短结构调整阵痛期

一是盘存量,以有机更新为主要路径,拓展发展新空间。系统规划,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完成崇贤新城、运河科创城等详规编制,实现详规全域覆盖,统筹发展空间布局。立足实际,推动产业空间高效利用,根据重点开发区域及招商需求,2024年计划完成土地收储741亩、土地出让767亩;盘活一批存量空间,持续推进陆家桥、张家墩、马高等三大园区有机更新。

二是优增量,以双招双引为主要抓手,激发发展新动能。打好招商引资攻坚仗,瞄准“智能制造、数字文化”“专精特新、企业总部”“农文旅、大健康”三大主题方向,重点打造陆家桥数智产业园、运栖科创城产业园,力争在龙头优质项目、头部链主企业招引方面实现新突破。打好人才招引组合拳,持续举办“大运河杯”大学生双创大赛等活动,打造大运河大学生双创基地等亲企爱才服务空间,大力招引人才集聚,助力创新发展。

接下来,大运河科创城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群策群力、苦干实干,奋力闯出科创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共同开创科创城高品质建设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