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四溢的红烧螺蛳
塘栖当地用棉线头草做的团子还有思念亲人的含义
春到人间万物鲜。眼下,时鲜货螺蛳、小龙虾已经上市,爱这口的人又到了大快朵颐的时候。时近清明,除了祭祖扫墓、踏青植树,吃青团也是这一节气的滋味。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费陆斌 塘栖镇微融媒体中心 赵烁 姚晨亮 通讯员 柴媛媛) 记者日前一早来到临平中山路农贸市场,发现螺蛳已成为水产摊的“主角”。剪尾或未剪尾的螺蛳,静置在清澈的水中,自然新鲜的青黄色光泽,引得不少市民尝鲜选购。
“明前螺蛳是春季的一味时鲜,吃起来特别让人满足。”市民郎华荣一边挑选一边告诉记者,这个季节的螺蛳肉质厚实,味道最为鲜美,买回家酱爆或配着韭菜一炒就是一道美味。摊主陈奎泉介绍,虽然螺蛳一年四季都有,但是当下的螺蛳个头大、肉质肥,重点是清明前螺蛳没有产子,吃的时候不会吸到硬硬的小螺蛳,泥腥气也少。“我们卖的都是青壳螺蛳,最近购买的人也特别多,周末销量最好,一天能卖出五六十斤。按照螺蛳的个头大小不同,每斤售价在8至16元不等。”陈奎泉说。
大清早,塘栖镇丁山河村村民郑如根驾着小船开始了他的摸螺之旅。郑如根告诉记者,每年清明时节都是摸螺蛳的好时机,在塘栖有句土话叫做“清明螺,抵只鹅”,足见螺蛳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他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船,清明节时都会下湖摸螺蛳。郑如根摸螺蛳经验丰富,很快就满载而归。摸回来的螺蛳,郑如根会先用清水浸泡一天,让螺蛳吐出肚里的泥沙,待泥沙尽去,再剪去螺尾。处理好的螺蛳放入少许盐调味,加入酱油和料酒,旺火爆炒五六分钟,一道香气四溢的美味便成了。出锅前,他还不忘撒上一把小葱,为这道清明时节的美味增添了一抹绿意。当红烧螺蛳端上餐桌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味,轻轻一嗦,那鲜美的滋味瞬间涌上舌尖,让人陶醉其中。
“平时干完活,炒一碗螺蛳,配点小酒喝,非常惬意,而且螺蛳的营养价值也高,是清明前后不可多得的‘时鲜货’。”郑如根表示。在塘栖镇丁山湖畔,摸螺蛳、品螺蛳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习俗。这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追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清明时节当然也少不了青团的身影,在塘栖镇老刀食品幸福的院子内,一大早,阿姨们已经开始为制作青团而忙碌起来。只见阿姨们从袋子中取出新鲜的棉线头草,掐最嫩的芽尖,煮熟后就可以用来制作青团的外皮。另一边,两位阿姨相互配合,用石磨磨出细腻的糯米粉。将棉线头草汁放入磨好的糯米粉中,然后和面就可以做出青团皮了。经过反复揉捏,才能将春天气息揉进面粉中,这样做出来的青团皮颜色更好看,吃起来也会更爽口。
青团的馅也尤为重要,“我们塘栖的传统就是用棉线头草做皮,马兰头或者咸菜春笋做馅,两者都是时鲜货。”杭州老刀食品负责人沈建标说。调好馅后,将馅包进青团皮里,就像包包子一样,再搓圆,一个个可爱的青团就做出来了。然后再把制作好的青团放入锅里蒸煮,15分钟后,冒着热气的青团就出锅了,绿油油的圆子让人感觉一口一个春,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清香。
“塘栖人用棉线头草做圆子,因为棉线头草拉开来一丝一丝的,有思念亲人的含义。”沈建标解释说,“之所以清明节有这个习俗,是因为人们在清明节祭祀祖先需要用到青团,此外,因为它的形状圆圆的,所以又有团圆的寓意。”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夜宵顶流”之称的小龙虾已经出现在摊位上,不过中山路农贸市场20余个水产摊位上,只有五家商户在售卖。摊主李女士正在对小龙虾进行分拣,她说今年小龙虾上市较往年提早了些,一周多前她就开始销售小龙虾了,每天能销售30斤左右。“我的小龙虾是本地的,个头较小,价格约35元一斤。”李女士说,现在买小龙虾都是来尝鲜的,销量并不是很高,大概再过半个多月,小龙虾就会大量上市,预计在4月中旬价格会更加实惠。
吃螺蛳小贴士
吃螺蛳要注意卫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感染寄生虫。专家给出3个建议:
一是要清洗干净,以去除泥沙和可能藏匿的寄生虫卵;
二是绝对不能生吃,否则寄生虫进入体内,轻则导致腹泻、肠胃不适,重则会有生命危险,如肝吸虫,一旦进入人体,可以在肝脏中生长繁殖,导致肝功能损害、胆管炎甚至胆管癌;
三是必须充分煮熟,用高温杀死寄生虫,以阻止其进入体内繁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螺蛳在经过爆炒和烹饪之后里面的寄生虫卵通常会被杀灭,可以正常食用。
分享到: |
香气四溢的红烧螺蛳
塘栖当地用棉线头草做的团子还有思念亲人的含义
春到人间万物鲜。眼下,时鲜货螺蛳、小龙虾已经上市,爱这口的人又到了大快朵颐的时候。时近清明,除了祭祖扫墓、踏青植树,吃青团也是这一节气的滋味。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费陆斌 塘栖镇微融媒体中心 赵烁 姚晨亮 通讯员 柴媛媛) 记者日前一早来到临平中山路农贸市场,发现螺蛳已成为水产摊的“主角”。剪尾或未剪尾的螺蛳,静置在清澈的水中,自然新鲜的青黄色光泽,引得不少市民尝鲜选购。
“明前螺蛳是春季的一味时鲜,吃起来特别让人满足。”市民郎华荣一边挑选一边告诉记者,这个季节的螺蛳肉质厚实,味道最为鲜美,买回家酱爆或配着韭菜一炒就是一道美味。摊主陈奎泉介绍,虽然螺蛳一年四季都有,但是当下的螺蛳个头大、肉质肥,重点是清明前螺蛳没有产子,吃的时候不会吸到硬硬的小螺蛳,泥腥气也少。“我们卖的都是青壳螺蛳,最近购买的人也特别多,周末销量最好,一天能卖出五六十斤。按照螺蛳的个头大小不同,每斤售价在8至16元不等。”陈奎泉说。
大清早,塘栖镇丁山河村村民郑如根驾着小船开始了他的摸螺之旅。郑如根告诉记者,每年清明时节都是摸螺蛳的好时机,在塘栖有句土话叫做“清明螺,抵只鹅”,足见螺蛳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他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船,清明节时都会下湖摸螺蛳。郑如根摸螺蛳经验丰富,很快就满载而归。摸回来的螺蛳,郑如根会先用清水浸泡一天,让螺蛳吐出肚里的泥沙,待泥沙尽去,再剪去螺尾。处理好的螺蛳放入少许盐调味,加入酱油和料酒,旺火爆炒五六分钟,一道香气四溢的美味便成了。出锅前,他还不忘撒上一把小葱,为这道清明时节的美味增添了一抹绿意。当红烧螺蛳端上餐桌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味,轻轻一嗦,那鲜美的滋味瞬间涌上舌尖,让人陶醉其中。
“平时干完活,炒一碗螺蛳,配点小酒喝,非常惬意,而且螺蛳的营养价值也高,是清明前后不可多得的‘时鲜货’。”郑如根表示。在塘栖镇丁山湖畔,摸螺蛳、品螺蛳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习俗。这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追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清明时节当然也少不了青团的身影,在塘栖镇老刀食品幸福的院子内,一大早,阿姨们已经开始为制作青团而忙碌起来。只见阿姨们从袋子中取出新鲜的棉线头草,掐最嫩的芽尖,煮熟后就可以用来制作青团的外皮。另一边,两位阿姨相互配合,用石磨磨出细腻的糯米粉。将棉线头草汁放入磨好的糯米粉中,然后和面就可以做出青团皮了。经过反复揉捏,才能将春天气息揉进面粉中,这样做出来的青团皮颜色更好看,吃起来也会更爽口。
青团的馅也尤为重要,“我们塘栖的传统就是用棉线头草做皮,马兰头或者咸菜春笋做馅,两者都是时鲜货。”杭州老刀食品负责人沈建标说。调好馅后,将馅包进青团皮里,就像包包子一样,再搓圆,一个个可爱的青团就做出来了。然后再把制作好的青团放入锅里蒸煮,15分钟后,冒着热气的青团就出锅了,绿油油的圆子让人感觉一口一个春,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清香。
“塘栖人用棉线头草做圆子,因为棉线头草拉开来一丝一丝的,有思念亲人的含义。”沈建标解释说,“之所以清明节有这个习俗,是因为人们在清明节祭祀祖先需要用到青团,此外,因为它的形状圆圆的,所以又有团圆的寓意。”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夜宵顶流”之称的小龙虾已经出现在摊位上,不过中山路农贸市场20余个水产摊位上,只有五家商户在售卖。摊主李女士正在对小龙虾进行分拣,她说今年小龙虾上市较往年提早了些,一周多前她就开始销售小龙虾了,每天能销售30斤左右。“我的小龙虾是本地的,个头较小,价格约35元一斤。”李女士说,现在买小龙虾都是来尝鲜的,销量并不是很高,大概再过半个多月,小龙虾就会大量上市,预计在4月中旬价格会更加实惠。
吃螺蛳小贴士
吃螺蛳要注意卫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感染寄生虫。专家给出3个建议:
一是要清洗干净,以去除泥沙和可能藏匿的寄生虫卵;
二是绝对不能生吃,否则寄生虫进入体内,轻则导致腹泻、肠胃不适,重则会有生命危险,如肝吸虫,一旦进入人体,可以在肝脏中生长繁殖,导致肝功能损害、胆管炎甚至胆管癌;
三是必须充分煮熟,用高温杀死寄生虫,以阻止其进入体内繁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螺蛳在经过爆炒和烹饪之后里面的寄生虫卵通常会被杀灭,可以正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