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跃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划新增塘栖至德清新安镇道路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交通建设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经与大运河科创城、塘栖镇会商,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当前塘栖镇对外交通以申嘉湖杭高速、G320国道(运溪路)、S304省道(望梅高架路)、秋石北路等道路为主,交通较为通畅,过境交通未出现严重拥堵情况。塘栖镇域内交通以塘栖路、圆满路、塘康路、人民路、张家墩路、里仁北路等道路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地跨越京杭运河交通需求显著增加,代表反映塘栖镇域内往返京杭运河两侧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确实存在,主要是现有南北向跨越京杭运河道路与桥梁数量较少、规划的城市道路还未全部建成,城市骨架路网欠完善,镇域交通过度依赖于国省道和重要县道等公路出行等因素,导致部分路段出现交通拥堵,急需改造提升。
二、关于规划新增塘栖途径塘北村至德清道路的事宜
代表提出在塘栖运溪路至塘姚线与窑大线(塘北村)交叉路口,规划新增一条塘栖途径塘北村至德清新安镇的道路,加快立项建设,以缓解附近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方便周边群众出行的建议,经研究,我局认为实施难度大:
1、《临平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临平政发〔2023〕45号)明确,跨越京杭运河拟规划的道路和桥梁分别有月波路(北延)、申嘉湖杭连接线(暂定名)、星河路北延、新丝路(东湖高架三期北延)等。代表提出的新建塘栖途径塘北村至德清新安镇道路不在专项规划中,且拟建道路与规划申嘉湖杭高速连接线(暂定名)距离较近,同时建设两处跨运河大桥较为困难。
2、国务院批复《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明确了临平区“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范围,新改建项目实施时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才具备实施条件。代表提出新建一条塘栖途径塘北村至德清新安镇的道路,需在跨塘桥附近修建桥梁及拓宽道路,因新建道路涉及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全域整治仅能解决少量土地问题,线性工程要大面积调整永农基本无法实现,如确需新增规划道路的,需在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时予以解决。
3、代表提出的拟规划道路处于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保护区范围之内,如实施项目建设须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经咨询区文广新局,审批时限至少需要2至3年,且实施难度大,审批周期长。
三、关于跨塘桥修缮及交通通行事宜
对于4月9日代表在面商会上提出,对跨塘桥进行修缮后恢复运行交通的建议,经研究,我局认为不具备实施条件:
1、经查询,跨塘桥于1994年设计建造,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桁架梁桥,桥面宽度4.5米,设计荷载为汽车10级,人群荷载3.5KN/㎡,建成后由属地塘栖镇人民政府负责管养,系镇域内管养地方道路。
2、在运营过程中桥梁产权单位不定期开展桥梁安全风险评估,2022年9月塘栖镇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论中显示“跨塘桥运营期间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为重大风险,建议立即进行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通行,仅允许非机动车通行。 同年9月16日组织召开了跨塘桥特殊检测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评审会,经专家论证,赞同限制车辆通行仅保留人行及非机动车通行、时机合适时拆除改造的管控建议。为确保桥梁通行安全,区公安分局于2022年10月16日起调整塘栖镇跨塘桥交通组织措施,禁止机动车通行,暂允许非机动车、行人通行。
3、2024年4月,我局委托设计单位对桥梁荷载进行验算,依据现行行业技术标准,经验算,跨塘桥原桥设计标准为人行桥,桥梁荷载等级达不到《城镇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桥梁A级或B级荷载标准,不符合《公路设计规范》的公路-I级,公路-II级荷载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由于跨塘桥设计荷载不符合现行行业技术规范,目前仅适用于人行桥梁通行,跨塘桥即便加固也只能达到原桥梁设计标准,桥梁修缮后仍无法恢复机动车通行,若跨塘桥恢复机动车通行,会存在桥面无法双向通行会造成拥堵、剐蹭以及法律风险等管理问题。
4、2023年区大运河科创城完成了塘栖路道路整治项目一期建设,里仁北路以南的塘栖路和塘栖运河大桥拓宽为双向四车道后,有效的改善了塘北村往返与塘栖的交通拥堵问题。我局认为,跨塘桥人行通行尚可,对跨塘桥实施修缮并开放机动车通行意义不大。
四、下一步举措
1、完善交通路网。一是加快完善主干路。有序推进杭州320国道杭州博陆至仁和段工程(临平段)、塘康路拓宽更新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构建临平北部地区交通快速廊道,激发塘栖古镇板块发展活力。二是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加大对塘栖镇农村公路投入,2024年塘栖镇计划实施9余公里/6条四好公路,我局将督促塘栖镇加快项目立项报批工作,力争2024年6月前开工建设,以完善区域毛细血管,逐步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三是加快规划道路的研究,争取项目尽快落地。我局将继续深化申嘉湖杭高速连接线(暂定名)方案研究,督促相关单位尽快完成星河路北延的方案研究,争取形成初步研究成果,为纳入《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五五”规划》做好储备,待资金来源与用地保障落实后,尽快将项目纳入政府投资建设计划,启动项目建设。
2、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督促塘栖镇做好塘栖片区道路常态化的管养工作,及时修补路面的坑槽病害,会同交警部门做好沿线道路的安全隐患排查,根据排查情况,配合区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落实相关单位及时整改,提升沿线道路照明,完善道路标线,增设相应标识标牌、减速带、反光镜等设施。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一是加强与属地村社的联系。会同交警部门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教育,强化村民安全意识。二是强化路面违法行为整治。重点加强摩托车、电动车交通违法治理,持续开展农村道路酒驾整治工作。三是压实村社主体责任。推进农村交通劝导员重点路口值守劝导工作,在早晚高峰交通流量大的时段,灵活安排疏导警力,加强指挥管理,缓解交通压力。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分享到: |
政民互动 > | 人大议案 > |
徐金跃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划新增塘栖至德清新安镇道路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交通建设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经与大运河科创城、塘栖镇会商,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当前塘栖镇对外交通以申嘉湖杭高速、G320国道(运溪路)、S304省道(望梅高架路)、秋石北路等道路为主,交通较为通畅,过境交通未出现严重拥堵情况。塘栖镇域内交通以塘栖路、圆满路、塘康路、人民路、张家墩路、里仁北路等道路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地跨越京杭运河交通需求显著增加,代表反映塘栖镇域内往返京杭运河两侧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确实存在,主要是现有南北向跨越京杭运河道路与桥梁数量较少、规划的城市道路还未全部建成,城市骨架路网欠完善,镇域交通过度依赖于国省道和重要县道等公路出行等因素,导致部分路段出现交通拥堵,急需改造提升。
二、关于规划新增塘栖途径塘北村至德清道路的事宜
代表提出在塘栖运溪路至塘姚线与窑大线(塘北村)交叉路口,规划新增一条塘栖途径塘北村至德清新安镇的道路,加快立项建设,以缓解附近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方便周边群众出行的建议,经研究,我局认为实施难度大:
1、《临平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临平政发〔2023〕45号)明确,跨越京杭运河拟规划的道路和桥梁分别有月波路(北延)、申嘉湖杭连接线(暂定名)、星河路北延、新丝路(东湖高架三期北延)等。代表提出的新建塘栖途径塘北村至德清新安镇道路不在专项规划中,且拟建道路与规划申嘉湖杭高速连接线(暂定名)距离较近,同时建设两处跨运河大桥较为困难。
2、国务院批复《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明确了临平区“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范围,新改建项目实施时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才具备实施条件。代表提出新建一条塘栖途径塘北村至德清新安镇的道路,需在跨塘桥附近修建桥梁及拓宽道路,因新建道路涉及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全域整治仅能解决少量土地问题,线性工程要大面积调整永农基本无法实现,如确需新增规划道路的,需在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时予以解决。
3、代表提出的拟规划道路处于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保护区范围之内,如实施项目建设须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经咨询区文广新局,审批时限至少需要2至3年,且实施难度大,审批周期长。
三、关于跨塘桥修缮及交通通行事宜
对于4月9日代表在面商会上提出,对跨塘桥进行修缮后恢复运行交通的建议,经研究,我局认为不具备实施条件:
1、经查询,跨塘桥于1994年设计建造,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桁架梁桥,桥面宽度4.5米,设计荷载为汽车10级,人群荷载3.5KN/㎡,建成后由属地塘栖镇人民政府负责管养,系镇域内管养地方道路。
2、在运营过程中桥梁产权单位不定期开展桥梁安全风险评估,2022年9月塘栖镇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论中显示“跨塘桥运营期间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为重大风险,建议立即进行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通行,仅允许非机动车通行。 同年9月16日组织召开了跨塘桥特殊检测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评审会,经专家论证,赞同限制车辆通行仅保留人行及非机动车通行、时机合适时拆除改造的管控建议。为确保桥梁通行安全,区公安分局于2022年10月16日起调整塘栖镇跨塘桥交通组织措施,禁止机动车通行,暂允许非机动车、行人通行。
3、2024年4月,我局委托设计单位对桥梁荷载进行验算,依据现行行业技术标准,经验算,跨塘桥原桥设计标准为人行桥,桥梁荷载等级达不到《城镇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桥梁A级或B级荷载标准,不符合《公路设计规范》的公路-I级,公路-II级荷载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由于跨塘桥设计荷载不符合现行行业技术规范,目前仅适用于人行桥梁通行,跨塘桥即便加固也只能达到原桥梁设计标准,桥梁修缮后仍无法恢复机动车通行,若跨塘桥恢复机动车通行,会存在桥面无法双向通行会造成拥堵、剐蹭以及法律风险等管理问题。
4、2023年区大运河科创城完成了塘栖路道路整治项目一期建设,里仁北路以南的塘栖路和塘栖运河大桥拓宽为双向四车道后,有效的改善了塘北村往返与塘栖的交通拥堵问题。我局认为,跨塘桥人行通行尚可,对跨塘桥实施修缮并开放机动车通行意义不大。
四、下一步举措
1、完善交通路网。一是加快完善主干路。有序推进杭州320国道杭州博陆至仁和段工程(临平段)、塘康路拓宽更新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构建临平北部地区交通快速廊道,激发塘栖古镇板块发展活力。二是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加大对塘栖镇农村公路投入,2024年塘栖镇计划实施9余公里/6条四好公路,我局将督促塘栖镇加快项目立项报批工作,力争2024年6月前开工建设,以完善区域毛细血管,逐步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三是加快规划道路的研究,争取项目尽快落地。我局将继续深化申嘉湖杭高速连接线(暂定名)方案研究,督促相关单位尽快完成星河路北延的方案研究,争取形成初步研究成果,为纳入《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五五”规划》做好储备,待资金来源与用地保障落实后,尽快将项目纳入政府投资建设计划,启动项目建设。
2、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督促塘栖镇做好塘栖片区道路常态化的管养工作,及时修补路面的坑槽病害,会同交警部门做好沿线道路的安全隐患排查,根据排查情况,配合区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落实相关单位及时整改,提升沿线道路照明,完善道路标线,增设相应标识标牌、减速带、反光镜等设施。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一是加强与属地村社的联系。会同交警部门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教育,强化村民安全意识。二是强化路面违法行为整治。重点加强摩托车、电动车交通违法治理,持续开展农村道路酒驾整治工作。三是压实村社主体责任。推进农村交通劝导员重点路口值守劝导工作,在早晚高峰交通流量大的时段,灵活安排疏导警力,加强指挥管理,缓解交通压力。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