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2分钟出货1部电梯 从排产到发货6个工作日
“数字孪生”造就西奥速度
发布时间: 2024-05-29 09:32 来源: 今日临平

0529001_003_01_b.jpg

西奥电梯“智造大脑”

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通讯员  王俊超) 平均2分钟,就能出货1部电梯,这是西奥电梯给出的惊人速度。走进西奥电梯位于开发区的“未来工厂”,几乎见不到工人,只看到机械臂来回挥舞;50多条数字生产线随着遥控切换,可实时查看制造模块的运行状况,还能实现全过程追溯、全工序质量追溯。

据悉,西奥电梯首创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行业最全产业链、单体规模最大的智造工厂,智能制造自动化率近100%,24小时在线质量监测,实现客户下单、工厂设计、工厂生产、物流、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在这样先进的制造链背后,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庞大系统的高速运转?西奥电梯首席信息官王孝全给出了答案,“这背后强大的支撑就是云奥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它集成企业ERP系统、采购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研发系统、数字产线、MES系统、物流系统等几十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实现电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流程和企业管理全覆盖,形成了一片浩瀚的数据海洋。”

自2016年起,王孝全主导搭建云奥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企业多年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和整个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用时两年建构起这个庞大的框架:将各条线上的链路打通,汇集到统一的中枢处理。就像四肢、脊椎和大脑的关系,各个专业系统可以自行运转,而数据会实时反馈至中枢统一控制,“大脑”可以进行决策和优化,让各个神经元更高效地工作。通过这几年不断迭代开发,数字化协同设计效率和准确性持续提高,新产品研发周期从300天缩短到180天左右,缩短了35%-40%。

王孝全是在2016年加入西奥电梯的。他原先从事汽车行业数字化工作,初到电梯行业,遇到了许多全新的挑战。“汽车规格和颜色、尺寸等参数相对较少,而电梯生产是一种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一个产品就有一个BOM。每部电梯都不一样,需要面对更加庞大的数据量。”王孝全说。

BOM,即产品物料清单,是描述企业产品组成的技术文件,它表明了产品的总装件、分装件、组件、部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所需的数量。“我们高峰期一天生产450部电梯,日常平均每天生产300部。电梯有500多个参数,BOM有9个层级,超级BOM有几十万行,50多款产品、300多万物料,处理难度可想而知。在250平方米的机房里,有上百台服务器,24小时全天候跑数据,1分钟跑一部电梯BOM,机房1小时可以跑完450部BOM。可以说,平台的承载能力、运算能力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就是这背后源源不断、澎湃涌动的数据流,造就了两分钟下线出货一部电梯,从订单排产到物流发出只需6个工作日的‘西奥速度’。”王孝全告诉记者。

未来,王孝全也考虑持续引入一些前沿技术,“制造行业的业务丰富且复杂,我们可以结合场景匹配算法和模型,像是合同商务自动评审、工业模型视觉检测、产线异常排查、维保和物流路线优化、智能客服等方面,都可以考虑引入AI,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和训练匹配实际应用。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验和训练。但是,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我们会继续尝试,绝不停下探索的脚步,最终实现西奥电梯提出的‘物料一件通、数据一键通’的愿景目标。”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数据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庞大的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属于战略性资源。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数据资源,比如搭建IT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不同用户使用,满足用户不同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且西奥也是杭州市‘链主工厂’,希望接下来能够通过数字化赋能上下游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通,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王孝全说。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数字孪生”造就西奥速度
发布时间: 2024-05-29 09:32:41 来源: 今日临平

0529001_003_01_b.jpg

西奥电梯“智造大脑”

本报讯 (记者  陈书缘  通讯员  王俊超) 平均2分钟,就能出货1部电梯,这是西奥电梯给出的惊人速度。走进西奥电梯位于开发区的“未来工厂”,几乎见不到工人,只看到机械臂来回挥舞;50多条数字生产线随着遥控切换,可实时查看制造模块的运行状况,还能实现全过程追溯、全工序质量追溯。

据悉,西奥电梯首创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行业最全产业链、单体规模最大的智造工厂,智能制造自动化率近100%,24小时在线质量监测,实现客户下单、工厂设计、工厂生产、物流、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在这样先进的制造链背后,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庞大系统的高速运转?西奥电梯首席信息官王孝全给出了答案,“这背后强大的支撑就是云奥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它集成企业ERP系统、采购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研发系统、数字产线、MES系统、物流系统等几十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实现电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流程和企业管理全覆盖,形成了一片浩瀚的数据海洋。”

自2016年起,王孝全主导搭建云奥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企业多年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和整个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用时两年建构起这个庞大的框架:将各条线上的链路打通,汇集到统一的中枢处理。就像四肢、脊椎和大脑的关系,各个专业系统可以自行运转,而数据会实时反馈至中枢统一控制,“大脑”可以进行决策和优化,让各个神经元更高效地工作。通过这几年不断迭代开发,数字化协同设计效率和准确性持续提高,新产品研发周期从300天缩短到180天左右,缩短了35%-40%。

王孝全是在2016年加入西奥电梯的。他原先从事汽车行业数字化工作,初到电梯行业,遇到了许多全新的挑战。“汽车规格和颜色、尺寸等参数相对较少,而电梯生产是一种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一个产品就有一个BOM。每部电梯都不一样,需要面对更加庞大的数据量。”王孝全说。

BOM,即产品物料清单,是描述企业产品组成的技术文件,它表明了产品的总装件、分装件、组件、部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所需的数量。“我们高峰期一天生产450部电梯,日常平均每天生产300部。电梯有500多个参数,BOM有9个层级,超级BOM有几十万行,50多款产品、300多万物料,处理难度可想而知。在250平方米的机房里,有上百台服务器,24小时全天候跑数据,1分钟跑一部电梯BOM,机房1小时可以跑完450部BOM。可以说,平台的承载能力、运算能力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就是这背后源源不断、澎湃涌动的数据流,造就了两分钟下线出货一部电梯,从订单排产到物流发出只需6个工作日的‘西奥速度’。”王孝全告诉记者。

未来,王孝全也考虑持续引入一些前沿技术,“制造行业的业务丰富且复杂,我们可以结合场景匹配算法和模型,像是合同商务自动评审、工业模型视觉检测、产线异常排查、维保和物流路线优化、智能客服等方面,都可以考虑引入AI,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和训练匹配实际应用。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验和训练。但是,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我们会继续尝试,绝不停下探索的脚步,最终实现西奥电梯提出的‘物料一件通、数据一键通’的愿景目标。”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数据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庞大的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属于战略性资源。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数据资源,比如搭建IT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不同用户使用,满足用户不同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且西奥也是杭州市‘链主工厂’,希望接下来能够通过数字化赋能上下游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通,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王孝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