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2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11 15:09 来源: 办公室(财务科、政策法规科)

尊敬的金丹文,孙惠华委员:

您好!《关于完善村社区公共健身器材使用及维护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文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过去的一年,在“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新目标的引领下,临平区圆满完成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临平赛区所有的赛事保障任务,成功举办了临平区第一届人民运动会,同时抓好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工作,全区群众体育氛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提升2023年体育场地供给工作汇报

深入实施省市区各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提升临平体育设施供给质与量,加快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2023年,完成省级民生实事14个,完成杭州市级基层体育设施项目9个和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任务110个,全年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4.05万方、完成健身苑点、百姓健身房等区级基层体育设施82处。2024年启动省、市级体育民生实事33处,嵌入式体育场地4万方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3000余个,共计76万平方米,其中丰彩运动公园、望梅立交桥下多功能运动场、塘栖活力园、古海塘文体公园等被评为杭州市嵌入式体育项目标志性成果。同时,不断完善《临平区居民住宅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实施细则(指导意见)》,开展新建小区体育配套项目评审45次、验收18个,新增小区配套体育场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新增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学校12所,全区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达到64所,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100%。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各类健身苑(点)973个、篮球场431个、足球场124块、百姓健身房32个,体育场地总面积341万平方米,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

二、关于2024年持续推进体育场地建设工作汇报

一是继续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广泛寻找和探索开辟“地上”和“地下”的体育空间,积极利用和改造屋顶的土地资源成为多功能体育场馆,把高架桥下空间条件或其他闲置土地改造成户外体育场地,增加体育设施场地的供给量,2024年计划新增4万平方的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打造杭浦高速桥下嵌入式体育场地公园(杭州最大的桥下体育空间)、龙安湖体育公园等项目。二是充分挖掘学校、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对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场地设施科学规划,明确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健身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责任和权利、管理模式、开放对象、开放时间、收费内容等,满足市民健身需求。三是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化体育场馆分段免费或者低价向市民开放。要求临平区大型场馆:临平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杭州跑步中心、理想体育中心,实行低免结合开放,法定节假日当天免费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租赁的方式,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体育场馆给予适当补助,鼓励社会化场馆的低免开放作为政府性场所的补充。

针对体育场地破坏维修问题,制定了《临平区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明确了体育设施维修责任,但因体育设施产权多头,目前仍然存在部分体育设施未得到及时维修的情况。2023年,针对该项工作,区文广旅体局三次牵头带动各镇街、村社开展全民健身设施“健康大体检”工作,检查体育设施600余处,更新器材225件,部分体育设施即将到期,即纳入次年的新建计划,2024年翻新健身器材93处(1000多件)。针对一些使用率低的场地,也给出明确指导,更换建设地或者将使用率低的场地更换为当地百姓喜欢的健身项目。当然,体育设施维修是个动态工作,需要区级部门联合属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今后,我区计划纳入更多的社会力量监督体育设施情况,比如发动体育单项协会会员,发现问题,及时反应,及时维修,从而提升群众的健身获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政民互动 >政协提案 >
关于临平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0142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11 15:09 来源: 办公室(财务科、政策法规科)

尊敬的金丹文,孙惠华委员:

您好!《关于完善村社区公共健身器材使用及维护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文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过去的一年,在“数智临平 品质城区”新目标的引领下,临平区圆满完成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临平赛区所有的赛事保障任务,成功举办了临平区第一届人民运动会,同时抓好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工作,全区群众体育氛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提升2023年体育场地供给工作汇报

深入实施省市区各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提升临平体育设施供给质与量,加快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2023年,完成省级民生实事14个,完成杭州市级基层体育设施项目9个和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任务110个,全年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4.05万方、完成健身苑点、百姓健身房等区级基层体育设施82处。2024年启动省、市级体育民生实事33处,嵌入式体育场地4万方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3000余个,共计76万平方米,其中丰彩运动公园、望梅立交桥下多功能运动场、塘栖活力园、古海塘文体公园等被评为杭州市嵌入式体育项目标志性成果。同时,不断完善《临平区居民住宅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实施细则(指导意见)》,开展新建小区体育配套项目评审45次、验收18个,新增小区配套体育场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新增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学校12所,全区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达到64所,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100%。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各类健身苑(点)973个、篮球场431个、足球场124块、百姓健身房32个,体育场地总面积341万平方米,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

二、关于2024年持续推进体育场地建设工作汇报

一是继续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广泛寻找和探索开辟“地上”和“地下”的体育空间,积极利用和改造屋顶的土地资源成为多功能体育场馆,把高架桥下空间条件或其他闲置土地改造成户外体育场地,增加体育设施场地的供给量,2024年计划新增4万平方的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打造杭浦高速桥下嵌入式体育场地公园(杭州最大的桥下体育空间)、龙安湖体育公园等项目。二是充分挖掘学校、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对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场地设施科学规划,明确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健身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责任和权利、管理模式、开放对象、开放时间、收费内容等,满足市民健身需求。三是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化体育场馆分段免费或者低价向市民开放。要求临平区大型场馆:临平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杭州跑步中心、理想体育中心,实行低免结合开放,法定节假日当天免费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租赁的方式,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体育场馆给予适当补助,鼓励社会化场馆的低免开放作为政府性场所的补充。

针对体育场地破坏维修问题,制定了《临平区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明确了体育设施维修责任,但因体育设施产权多头,目前仍然存在部分体育设施未得到及时维修的情况。2023年,针对该项工作,区文广旅体局三次牵头带动各镇街、村社开展全民健身设施“健康大体检”工作,检查体育设施600余处,更新器材225件,部分体育设施即将到期,即纳入次年的新建计划,2024年翻新健身器材93处(1000多件)。针对一些使用率低的场地,也给出明确指导,更换建设地或者将使用率低的场地更换为当地百姓喜欢的健身项目。当然,体育设施维修是个动态工作,需要区级部门联合属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今后,我区计划纳入更多的社会力量监督体育设施情况,比如发动体育单项协会会员,发现问题,及时反应,及时维修,从而提升群众的健身获得感和幸福感。